澎湖县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行政区发行的台湾省澎湖县风光邮票。

七美小台湾
小门玄武岩
七美双心石沪
小门鲸鱼洞
2010 台湾 风景邮票–澎湖篇 (4全)

七美小台湾:系位于七美屿东岸的海蚀平台,由于经年累月海浪拍蚀,刻画出酷似台湾岛屿形貌而得名。

小门玄武岩:小门屿位于澎湖渔翁岛北端,为一玄武岩方山小岛,其多样地形景观是澎湖诸岛的缩影,有「活的地形教室」之称。

小门鲸鱼洞:鲸鱼洞是小门屿最负盛名的海蚀景观,该处原为一柱状玄武岩海崖,受海浪长期侵蚀掏空底部而形成海蚀拱门。

七美双心石沪:石沪是澎湖传统鱼田,为在潮间带利用玄武岩堆砌而成的捕鱼陷阱。双心石沪是由两个沪房组成,心心相印的唯美造型,使它成为一处充满浪漫与诗意的景点。

大果叶柱状玄武岩
2018 台湾 宝岛风情-澎湖县 (4-4)

大果叶柱状玄武岩:座落澎湖县西屿乡,于早期辟建码头时意外挖掘出土。每逢大雨过后,玄武岩前方会形成水洼,水面倒映衬以蓝天白云,景色壮观优美。

花火节
2018 台湾 宝岛风情-澎湖县 (4-1)

花火节:为近年来澎湖县最具代表性的观光活动,每年以马公市观音亭园区为举办主场。璀璨的烟火与浪漫的海湾及西瀛虹桥相互辉映,交织出绚丽的澎湖夜空。

马公市(台湾话:媽宮市,白话字:Má-keng-chhī),清代旧称为“妈宫”、“娘妈宫”或“东西澳”,前二者得名自澎湖天后宫,后者源自清代行政分区名称,前身为“马公镇”,位于澎湖本岛西半部,澎湖县县治所在地,澎湖群岛的政经文化及交通中心,东邻湖西乡,全市面积约有34平方公里,人口约有6.4万人,是澎湖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

1945年将马公街改制澎湖县马公区马公镇,直至1981年因属县治所在地而改制为县辖市,使其成为台湾唯一座落于离岛的市,以及离岛地区的最大都市。

澎湖天后宫,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阖澎公庙之一,主祀天上圣母妈祖,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庙宇。天后宫确切创建年代众说纷纭,随着“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石碑出土,确定于大明万历卅二年(1604年)即已立庙。天后宫早无定称,称娘娘宫、天妃宫、娘妈宫、妈祖宫或妈宫等称呼在所多有。清朝领有台湾后,施琅宣称克台战役多赖天妃显灵襄助,奏请康熙皇帝加封,晋天妃为天后,故今称“天后宫”。

澎湖天后宫在文献可考的最早年代是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该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司令官韦麻郎(Wybrand van Warwijck)率两艘船抵达澎湖,并派员往福建请求贸易。福建当局立即严禁人民出海接济,并派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要求荷兰人撤退。韦麻郎见求通商无望,又缺乏补给,于是在当年底离开澎湖。董应举在天启年间写给福建巡抚南居益的信中提到此事:“彭湖港形如葫芦,上有天妃宫,此沈将军有容折韦麻郎处也。”由此可知当时澎湖已有天妃宫,且是沈有容与韦麻郎谈判之处。

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任命科内利斯·雷尔生(Cornelis Reyersen)为司令,攻克葡萄牙据守的澳门失利后,转往澎湖建立贸易据点,并在风柜尾蛇头山顶兴建城堡作为基地。1624年(天启四年),福建巡抚南居益下令驱逐荷军,乃派水师围堵荷军于风柜城,即“风柜围城战”,雷尔生坚守七个月后,终于同意撤离澎湖,转往台湾本岛发展,也开启了台湾的荷领时期。在此期间荷兰人绘有一幅澎湖港口图,在今天后宫位置画有“中国寺庙”,即妈祖宫。

1663年,东印度公司在前一年被郑成功击败,因而失去在台湾的领地后,随即任命巴尔萨泽·博特(Balthasar Bort)率舰队企图将之夺回。博特曾与清军联盟,在中国沿海与郑军交战获胜,但后来未获清廷支援攻台。博特失望愤慨之余,在1664年1月3日攻击澎湖岛上的郑军,并在1月10日放火烧毁寺院及附近的房舍。据此,澎湖妈祖宫曾在1664年被毁。博特在其航海记中亦附有澎湖港图,其中的寺院也在今天后宫的位置上。

现今澎湖天后宫建筑结构型制乃蓝木设计,庙身坐北朝南,面向港口,庙顺坡而建,面水背山。建筑布局为三殿式五开间,即“三川殿”、“正殿”以及“清风阁”(后殿)。前殿至后殿顺地势升高,庙埕与三川殿交接处设有多角形的石阶,香客需循阶而上进入庙中。

“三川殿”为三开间建筑,左右两侧与护龙相衔,符合澎湖地区因多风而影响的建筑特色。俗谚:“入庙看前门,入厝看菜园。”三川殿为庙宇前殿,象征庙宇门面,整座庙宇装饰最讲究、最华丽的部分往往都集中于此。

“正殿”奉祀金面妈祖,左右护龙分别奉祀注生娘娘以及供奉当地节孝烈妇的节孝祠。

后殿“清风阁”又称“公善楼”;一楼东侧供奉天津妈祖,西侧摆置台澎第一古碑:“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二楼供奉“太岁星君”。

马公市 澎湖天后宫
1986 台湾 台湾古迹 (4-4)

澎湖天后宫:澎湖天后宫乃全台最早创建之庙宇,相传建于明代初叶,现殿宇重建于日据时期。明代嘉靖、万历、天启年间,均曾数次重建。清康熙22年,施琅袭澎,宣称曾得妈祖庇佑,翌年清廷晋封天妃为天后,其庙遂称天后宫。

马公市 澎湖天后宫
2005 中国 台湾古迹 (5-5)
边纸:马公市 澎湖天后宫 木雕门扇〝鸳鸯戏荷〞
2005 台湾 亚洲国际邮展 (1MS全)

金龟头炮台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是拱卫清朝澎湖厅城的炮台之一,旧炮台具体创建时间不明,清朝第一次修建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左右,不过目前保留者为光绪十三年(1887)建的金龟头新式炮台,于民国九十年(2001年)11月21日公告为国定古迹。

金龟头炮台是在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兵部特准福建总督觉罗满保所奏而修建之明朝遗留之十二座炮台之一,后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再修。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中,《法军侵台始末》记载说金龟头旧炮台与新城炮台是澎湖厅诸炮台中火力最强者,但后来因为弹药库被法国军舰击中而失去作战能力。

台湾建省之后,首任巡抚刘铭传加强防务,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广建新式炮台,而在澎湖一带则由总兵吴宏洛新建炮台四座,即西屿西台、西屿东台、拱北炮台与金龟头炮台,而在金龟头炮台这里配备了7吋、10吋、12吋口径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各一门。但在1895年3月23日日军从澎湖岛东侧里正角海岸上陆,避开了金龟头、西屿西台、西屿东台的火力攻占了澎湖厅城,位在城西的金龟头炮台也随之沦陷。此时西屿东炮台清军一度持续炮击澎湖厅城内外日军据点,但在3月25日14:00左右日军修复金龟头炮台后开始炮轰西屿东台,16:00清军将西屿东台大炮重要配件拆除后撤离澎湖,日军自此完全控制澎湖。

日治时期,该炮台曾于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5月20日到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9月15日期间重修,改称天南炮台,工事总监为支部长工兵少佐柴恒房,主任官为技手石川义仙、菅野外三郎、杉野中造。二次大战后一度成为中华民国陆军澎湖防卫司令部天南营区(通信营)所在地,后来军方释出此地移交给澎湖县政府。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于2013年9月25日,将美制M1式40mm高射炮1门安置于金龟头炮台,因国军早期从于此架设此型号高射炮,后因整备汰废而移出,所以县政府文化局向国防部提出要求,经国防部同意后,将其从南投集集陆军兵工整备发展中心安全运抵并安座。

马公市 金龟头炮台
2021 台湾 台湾古迹 (4-4)

马公金龟头礮台:位在澎湖县马公市,历经多次修建,清法战争后,刘铭传以巡抚名义筹办「购炮筑台」事宜,并命总兵吴宏洛于西元1887年重建澎湖各炮台,金龟头礮台便是当时所建的四大炮台之一。炮台采长方形配置,由内外护墙环围,中开拱形台门两道,额题「天南锁钥」。

西屿西台又称作西屿古堡、西屿西炮台,是位于台湾澎湖县西屿乡的一个清代的的军事建筑,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

该地于明郑末年即设置炮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加以改建,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澎湖通判李嘉棠再次改建,次年完工。后台湾建省,刘铭传于光绪11年请德国人鲍恩士再次改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完工,即为现今(2017年)所遗存的炮台。因其为台湾少数保存完整的古炮台,具历史价值,于1983年被指定为一级古迹。西屿乡西屿炮台,在光绪13年(1887年)由总兵吴宏洛所建,架设四门英制阿姆斯壮大炮,已在民国72年(1983年)被列为一级古迹,现称为国定古迹。当年的古炮在台湾由中华民国国军接管后,疑已被当做废铁卖掉。

1983年12月28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第一批15座一级古迹名单,西屿西台名列其中。

1997年5月,《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法后,废除一级古迹分法,西屿西台改为国定古迹。

西屿西台整个军占地8公顷多,建筑包括外堡门、外土垣、内壕沟、内堡门及内土垣、炮座、甬道、兵房、内校场,其有6及12吋口径之阿姆斯特朗大炮各一门、10吋同型炮二门及铜炮二门。

西台古堡
1986 台湾 台湾古迹 (4-3)

西台古堡:清光绪10年,中法战争起,法军攻我台澎,澎湖不守,台湾濒于危殆,幸赖刘铭传艰苦奋战,始得保全。中法和议后,清廷以台湾为7省门户,极力加强澎湖防务。当时,在台澎建筑炮台10座,而澎湖独占其4,本炮台于光绪12年创建,14年完工。

二崁村座落在渔翁岛东岸的ㄧ个小凹地中,聚落东西两边各有一高地,故称二崁(崁是高地的意思)。全社区由单一姓氏-陈氏宗族组成。

二崁聚落
2018 台湾 宝岛风情-澎湖县 (4-2)

二崁聚落:位于澎湖县西屿乡,为陈家单姓聚落,保存完整澎湖古厝建筑及传统聚落风貌。聚落内有诸多小型展馆,如常民生活馆、潮间带馆、褒歌馆等,展现古色古香的传统风韵及工艺之美。

奎壁山游憩区位在湖西乡的海边,是一座陆连岛,山顶上的日出及日落景色相当迷人,「奎璧连辉」是为澎湖八景之一。奎壁山与赤屿岛间有一条约五百公尺的海底通道,是由卵石及沙子所组成,游客可在退潮时前往观察两侧潮间带丰富的海洋生态,适合进行踏浪、拾贝及采珠螺等活动。

奎壁山游憩区
2018 台湾 宝岛风情-澎湖县 (4-3)

奎壁山游憩区:位于澎湖县湖西乡,奎壁山海域退潮时露出S型海中踏浪步道通达赤屿,吸引许多游客,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澎湖跨海大桥(英语:Penghu Great Bridge),台湾澎湖县位于县道203号的桥梁,俗称大桥(台湾话:Tuā-kiô),连接澎湖群岛之中的白沙岛(通梁村,台湾话:Thong-niû tshun)与西屿岛(横礁村,台湾话:Huînn-ta tshuan),为澎湖重要的交通干道。

第一代大桥于1965年3月开始兴建,1970年12月完工并通车,1995年10月拆除;第二代大桥于1984年7月开始兴建,1996年3月完工并通车至今。第二代大桥造价为新台币10亿2,800万元,长度2,494米,落成后即为台湾长度之最的桥梁,但自2022年10月30日全长5,400米的金门大桥通车后,退位为第二长的跨海大桥。

2003年,澎湖县政府认为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将澎湖跨海大桥登录为“历史建筑”。

澎湖跨海大桥
1974 台湾 台湾风景 (8-8)

澎湖跨海大桥:连结马公、白沙、西屿成一体,为远东第1长桥。由通梁到西屿长达554l公尺,海中路堤320公尺,总工程费1亿余元。不论在军事、经济、交通及观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东吉屿灯塔(英语:Dongji Island Lighthouse)又称东吉灯塔,是一座位于台湾澎湖群岛岛屿东吉屿北角崖顶上的灯塔,隶属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

东吉屿自古为台湾与澎湖群岛间之海运贸易转运站,岛屿周围为澎湖水道海域,早期因受到暗礁影响,导致时常发生船难事件,1911年日人选定东吉屿兴建灯塔,希望可以改善当地海域航行安全。东吉屿灯塔是日人在澎湖群岛所兴建的第二座灯塔,塔身最初为圆筒状铁塔。后于1911年8月13日正式启用,不过周围海域航道安全仍然不见改善。1930年代,为加强灯塔的守护功能,在1937年将原本的铁造灯塔拆除,重新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圆塔,并改漆为黑白相间条纹,以加强船只注意。新塔最后于1938年6月15日启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受到空袭因素影响停止发光,惟灯器并无重大损害,战后随即修复放光,并经过了历次更换设备、翻修,继续发光至今。2001年,东吉屿灯塔于中华民国各县市所举行的“历史建筑十景征选活动”中,获选为澎湖县历史建筑十景之一。

东吉屿灯塔
1989-91 台湾 灯塔普通邮票 (15-14)
东吉屿灯塔
1991-92 台湾 灯塔普通邮票 (13-1)

七美屿灯塔,又称七美灯塔,大屿灯塔或南沪灯塔,是一座位于台湾澎湖群岛七美屿南角崖顶上的灯塔,兴建于1939年,为澎湖地区所有灯塔中最后兴建者,隶属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管辖,灯塔亮度8000烛光,光程达19浬处。

七美屿周围海域为巴士海峡与渤海海峡暖流交会之处,为了航行指标考量,及令渔船能够安全获取此地庞大的渔业资源,根据昭和14年(公元1939年)总督府告示第285号表示,澎湖厅水产会于澎湖厅望安庄大屿建设兴建大屿灯塔,建设费共为5,000圆,后在8月3日开始点灯,早年使用电石气设备。

战后时期,七美屿灯塔曾于1960年、1964年大修,并改为电灯发光。1989年交由海关整建后建造宿舍及仓库,并派人员驻守。

七美屿灯塔
1989-91 台湾 灯塔普通邮票 (15-15)
七美屿灯塔
1991-92 台湾 灯塔普通邮票 (13-13)

七美屿灯塔,又称七美灯塔或南沪灯塔,是一座位于澎湖群岛七美屿上的灯塔,兴建于1939年,为澎湖地区所有灯塔中最后兴建者。该灯塔高8.3米,亮度8000烛光,光程达19浬。

查母屿岛上设有灯塔避免附近船只触礁,因附近海域多暗流与距离查母屿东南6浬之六尺礁为最危险之暗礁,清光绪年间曾有一艘运兵船于此处触礁沉没,船上士兵八百余人当场溺死,该礁于低潮时露出,满潮时没入水中,故常有船只在此触礁沉没。

台湾总督府于1912年着手计划设灯,但因工程困难,费用十分浩大,乃改建于查母屿上。

1913年查母屿灯塔竣工,塔身结构为砖造八角形,塔高13.4米,灯高24.7公 尺,外表漆成黑白相的直条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查母屿灯塔曾遭盟军轰炸机炸毁,台湾光复后于1948年复光,装设五等电石气灯,每6秒闪白光一次,光力等于1200盏烛光,1958年修正光力为860盏烛光。

查母屿灯塔为自动发光灯塔,设有多向金属雷达反射器,因无人看守,隶属于渔翁岛灯塔管辖。

查母屿灯塔
2014 台湾 灯塔邮票 (4-2)

查母屿灯塔:位于澎湖查母屿。民国2年竣工,为八角形砖塔。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毁,于民国37年修复,装设5等电石气灯。民国89年装设太阳能板,主灯改用电灯发光。公称光程为9浬。

渔翁岛灯塔(英语:Yuwengdao Lighthouse或Fisher Island Lighthouse或Xiyu Lighthouse或Pescadors Lighthouse,后者系关务司英国人循荷兰人所称),古称西屿塔灯,是一座位于台湾澎湖县西屿乡外垵村西南端吃仔尾的灯塔,为台湾最古老灯塔之一,隶属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管辖。该灯塔下辖3座灯塔及灯杆,即查母屿灯塔 、浮塭灯杆、海墘岩灯杆。

渔翁岛灯塔
1989-91 台湾 灯塔普通邮票 (15-11)
渔翁岛灯塔
1991-92 台湾 灯塔普通邮票 (13-12)

目斗屿灯塔(英语:Mudouyu Lighthouse)是一座位于澎湖群岛最北端岛屿目斗屿上的灯塔,隶属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

目斗屿灯塔始建于1899年(日明治三十二年),至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6月完工。灯高:49米。塔高39.9米,以铣铁制造,因为四周多雾,故外漆黑白相间的横条纹方便船只注意。内部则为砖造承重墙结构,分为三层,以旋转楼梯相连,蓄水池也设于其中,以灯塔及宿舍屋顶的雨水为水源。

灯塔的设备历经四代:最初为一等旋转透镜及四重灯芯煤油灯,发射206,000烛光的白光,每20秒闪光一次。1910年改装为煤油白热灯,500,000烛光,灯器于二次大战中被炸毁。1947年,装设五等临时直流电闪光灯,光力减至3,000烛光,但频率增加为每12秒闪光3次。1964年改建塔顶之后,改装新式四等旋转透镜电灯,频率回复20秒一闪,光力则增至1,500,000烛光,电力则由岛上三座发电机提供。公称光程:26.8浬。

目斗屿灯塔
1989-91 台湾 灯塔普通邮票 (15-1)

花屿灯塔(英语:Huayu Lighthouse),是一座位于台湾澎湖群岛岛屿花屿山顶的灯塔,是台湾最西的灯塔,隶属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

花屿灯塔约1939年日人因军事目的而兴建,建于花屿西半部最高点,后于同年9月12日正式启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受到空袭因素,花屿灯塔由于缺乏电石气供应而停止发光,也使得灯塔并未受到战火所影响。

战后,灯塔曾设有管理员一名,负责管及维修工作,目前无人驻守,已改装成太阳能发电且于远处监控灯塔灯光。

花屿灯塔
1989-91 台湾 灯塔普通邮票 (15-8)
花屿灯塔
1991-92 台湾 灯塔普通邮票 (13-10)

小台湾,位于台湾澎湖县七美乡七美屿东部,为天然海蚀平台。

小台湾因退潮时,海蚀平台类似台湾岛轮廓而得名。与七美双心石沪并列为七美热门景点。

双心石沪位于澎湖县七美乡,且包覆着咾咕石,因为位于东湖村顶隙北面海崖下,邻近顶隙渔港故又称为顶隙沪,为七美屿唯一的石沪,因其两个沪房设计上形状似两个心形而闻名。2006年,澎湖县政府正式将其登录为文化景观。

双心石沪原先并非目前所看到的式样,为“二窟一沪房”的设计。后因旧沪遭台风吹袭倒塌,因此乡民颜恭规划重建,并委请吉贝人“芭乐师”于现址建造新沪,于1937年完成修筑。新沪比其旧沪多增加了一个沪房,而形成今貌。至今在石沪左伸脚仍能看到旧沪的遗迹。

鲸鱼洞位台湾澎湖县西屿乡小门屿西北海岸,属柱状玄武岩。柱状玄武岩在海崖上,因海蚀作用形成一个巨型大洞,当地称为“笼”。

相传该洞形成原因系由鲸鱼所撞,故赋名“鲸鱼洞”。

小门屿整体为一座玄武岩方山小岛,南、北两岸柱状节理玄武岩较为发达。东岸多孔状玄武岩发达,球状风化十分普遍。本屿东北部台地受雨水侵蚀后造成许多小雨沟,类似恶地地形。

澎湖群岛,亦称澎湖列岛,是位于台湾海峡上的一组群岛,东距台湾本岛约50公里,西离中国大陆约140公里,由90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约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隶属中华民国台湾省澎湖县管辖,为中华民国实际管辖区域第一大离岛群。16世纪时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东方,发现澎湖海域鱼产丰富,在岛上住着许多渔民,因此称呼澎湖为渔翁岛(Pescadores)。澎湖群岛多渔港,夜间万点渔火流动,忽明忽灭,与水中映射之星斗互相煇映,1953年台湾省政府将“澎湖渔火”选定作为台湾八景之一。观光游憩是现今澎湖群岛的重要产业之一,中华民国交通部观光局也在1995年于澎湖群岛设立“澎湖国家风景区”。

澎湖国家风景区 七美大狮
澎湖国家风景区 吉贝沙滩
澎湖国家风景区 桶盘屿
澎湖国家风景区 锭钩屿
1996 台湾 澎湖国家风景区 (4全)

七美大狮:七美屿为澎湖群岛中最南端之岛屿,岛上有1柱状玄式岩形如蹲伏于海崖的巨狮,景致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吉贝沙滩:吉贝沙滩位于澎湖北海最大的岛屿一吉贝屿南端,金黄色沙难呈沙嘴地形,绵延海际数千公尺长,蓝天碧海与金色海岸相映成趣。

桶盘屿:距马公市约7公里,因外形酷似桶盘而得名。全屿均由玄式岩纹理分明的石柱罗列环抱而成,景观壮丽异常,有「澎湖的黄石公园」之雅号。

锭钩屿:与鸡善屿均被列为玄武岩自然保留区,岛上玄武岩或垂直、或倾斜、或倒卧,十分奇特,各海蚀岩柱间形成「一线天」奇景,有「桂林山水」之称。

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为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署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自2010年开始筹设的国家公园,于2014年6月8日正式公告实施,并于10月18日挂牌。“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是台湾第九座国家公园,也是第二座海洋型国家公园。澎湖南方四岛是由东吉屿、西吉屿、东屿坪屿、西屿坪屿,这四个较大岛屿及周围小型岛屿与海域组成,生态资源珍贵且物种多样性高,海域珊瑚礁生长茂密,亦为适合浮潜的地点。

范围以“澎湖县”的“东吉屿”、“西吉屿”、“东屿坪屿”、“西屿坪屿”等四岛及周边岛礁与海域,分别以东吉屿向东、头巾向北及向西与钟仔向南各2浬为边界,依北纬23°12'4.55“—23°19'28.76”与东经119°27'51.09“—119°43'4.23”之范围内划设为带状区域,海域面积35,473.33公顷,陆域面积370.29公顷,全区面积35,843.62公顷。其中部分陆域范围已于2008年公告为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区。

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 西吉屿-蓝洞
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 东吉屿-海中薰衣草森林
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 西屿坪屿-玄武岩柱与海蚀平台
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 东屿坪屿-梯田式菜宅
2021 台湾 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 (4全)

西吉屿-蓝洞:位于西吉屿的西北边海崖,是一个洞顶坍塌透空的海蚀洞,从地面上观看其形状近似早期的灶炉,故在地人称之为「灶笼」,另因正午时分阳光由顶部照射而下,洞内呈现如藍宝石般梦幻的景致,因此被广称为「蓝洞」。绿蠵龟已被国际自然保育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目前澎湖为我国少数较稳定的产卵栖息地。

东吉屿-海中薰衣草森林:因海水清澈、阳光充足,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海域成为珊瑚礁生长的天堂;其中位于东吉海域的紫色轴孔珊瑚群,美得仿佛海中薰衣草森林。大法螺为珊瑚天敌棘冠海星的克星,守护珊瑚免被海星啃食。

西屿坪屿-玄武岩柱与海蚀平台:位于西屿坪屿东北角离岸约数十公尺的海面上,矗立一座高约10 公尺之玄武岩柱与海蚀平台,为海水对海岸进行侵蚀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凤头燕鸥为澎湖地区普遍之夏候鸟,通常出现在海岸岩礁区。

东屿坪屿-梯田式菜宅:东屿坪屿依山而建的菜宅,形成了梯状的壮观耕地景观,虽因人口流失而布满杂草,然而斑驳的遗迹,却是昔日农耕的最佳印证。香茹为澎湖原生之宿根性草本植物,当地人称为风茹。

  • 风光/亚洲/中国/台湾省/澎湖县.txt
  • 最后更改: 5天前
  •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