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和乔治市_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城市

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城市:马六甲和乔治市,由在马六甲海峡上开展的东西方贸易发展起来,已经超过500年历史。在这两个城镇里,亚洲和欧洲文明的碰撞造就了独特的多元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六甲历史中心通过遗留下来的政府建筑、教堂、广场和城防工事,展示了十五世纪马来苏丹王朝以及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荷兰殖民时期的历史风貌。乔治城以住宅和商铺展现了从十八世纪末期开始的英国殖民时期风貌。两个城镇的建筑和文化风情在东亚和东南亚是独一无二的。

Melaka and George Town, historic cities of the Straits of Malacca have developed over 500 years of trading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the Straits of Malacca. The influences of Asia and Europe have endowed the towns with a specific multicultural heritage that is both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With its government buildings, churches, squares and fortifications, Melaka demonstrates the early stages of this history originating in the 15th-century Malay sultanate and the Portuguese and Dutch periods beginning 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 Featuring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buildings, George Town represents the British era from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two towns constitute a unique architectural and cultural townscape without parallel anywhere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遗产范围包括:

-马六甲历史中心(Malacca)

-槟城的乔治市历史中心(George Town)

马六甲历史中心
乔治城历史中心

马六甲历史中心

马六甲是满剌加国的首都。满剌加国(马六甲王朝)的建立者是拜里米苏拉国王。他是一位在1396年为了对付敌人满者伯夷国而离开三佛齐巨港(今苏门答腊)的王子。按照流行的传说(马来史记),拜里迷苏拉打猎时在一棵树下休息,他的一条狗将一只鼠鹿(又名小鼷鹿)逼到绝境。为了自卫,鼠鹿将狗赶进河里。拜里迷苏拉对鼠鹿的勇气印象深刻,决定在他坐的地方建立一个帝国。他就以在下面休息的这棵树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马六甲”。 明史载,明朝使者尹庆于永乐元年(1403年)来到当地宣扬国威时,满剌加尚未称国,臣属于暹罗,每年向暹罗进贡四十两银。酋长“拜里迷苏剌”(即拜里米苏拉)得知使者来意时大喜,即遣使随尹庆回明朝进贡,使者于永乐三年抵达南京,明成祖封拜里米苏拉为“满剌加国王”,赐诰印、彩币、袭衣、黄盖。从此,满剌加得以和暹罗同列,不再臣属于暹罗。满剌加开始从渔村成长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吸引来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国的商人,作为两次季风之间中印贸易的停泊点。 由于它的战略位置,马六甲成为郑和的远航船队一个重要的前哨基地。马来史记载来自中国的汉丽宝公主(马来文 Puteri Hang Li Poh)与五百名随从到达满剌加,嫁苏丹满速沙(马来文 Sultan Mansur Shah))。其500名随从与当地人通婚而后定居在Bukit China(直译为中国山,又称三保山)。他们的后裔称男称峇峇(Baba),女称娘惹(Nyonia),后来扩散到马来半岛各地。 1511年8月24日,马六甲被葡萄牙人阿布奎征服,并成为葡萄牙人在东印度群岛扩张的战略基地。耶稣会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于1545年、1546年和1549年在马六甲停留了几个月。1641年,荷兰人得到柔佛苏丹的帮助,击败葡萄牙人并占领马六甲。 荷兰从1641年至1795年统治马六甲。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修筑了一系列的建筑,包括圣约翰城堡,圣地牙哥城堡,荷兰红屋、教堂等建筑。 1824年依照英荷条约马六甲被割让给英国以换取苏门答腊岛上的明古连地区(Benkoelen)。从1826年到1946年马六甲先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后来成为英国政府皇家殖民地,并与新加坡以及槟城一起组成海峡殖民地。1948年海峡殖民地被取消后,马六甲成为马来亚联合邦一部分。

乔治市历史中心

乔治市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弗朗西斯·莱特船长创建于1786年,作为公司在马来半岛的基地。他从吉打苏丹手中获得槟榔屿,在该岛的东北角建立康华利堡。贸易站繁荣起来,到1804年,岛上的人口达到12,000人。 该城兴建于一片沼泽地上,必须清理、平整及填土。最初的商业市镇布置在Light Street(莱特街,玻理口)、Beach Street(土库街,当时靠近海边)、Chulia Street(吉宁仔街)和 Pitt Street(观音亭前,现名 Masjid Kapitan Keling Street)。直到现在,这片历史悠久的金融商业区以银行、进出口贸易和批发业为主,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古迹区的面积达259.42公顷,其中包括古迹核心区有109.38公顷,缓冲区150.04公顷。

马六甲历史中心
乔治市历史中心

基督堂(Christ Church, Malacca,马来语:Gereja Christ)是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座18世纪新教教堂,它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仍在开放的新教教堂,现在属于圣公会西马教区。

1641年,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取缔罗马天主教,将现有的教堂改为荷兰归正会使用。位于圣保罗山顶的圣保罗堂改名为高教堂(荷兰语:Bovenkerk),继续作为荷兰人的主要教堂。

1741年,为纪念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一百周年,荷兰资产者决定建造一个新的教堂,以取代老化的“Bovenkerk”。教堂在12年后的1753年完成,取代“Bovenkerk”作为荷属马六甲主要的荷兰归正会教堂。

1824年英荷条约签订后,马六甲归属英国。1838年,该教堂改用圣公会礼仪,更名为基督堂。1858年,该堂由海峡殖民地政府维护[4]。

该教堂最初为白色,1911年和毗邻的荷兰总督府建筑漆成红色。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右下)马六甲 基督堂
2016 马来西亚 普通邮票 (8-5)

荷兰红屋(英语:The Stadthuys)是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首府马六甲市的一栋历史建筑物,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物,通常也被称红屋广场(Red Square)。荷兰红屋以其红色的外墙和附近的红色钟塔而闻名,它由荷兰人于1650年建造,曾作为荷兰总督和副总督的办公室。

19世纪时,马六甲曾由大英帝国管治。1825年4月19日,住在该州的传教士收到J. Humprey、J. W. Overee和A. W. Baumgarten署名的来信,呼吁在马六甲建立一个英语教育机构。1826年12月7日,传教士在荷兰红屋附近开设了马六甲免费学校(Malacca Free School) 。1871年,英国政府接管了这所学校,最终将其更名为马六甲中学,并于1931年迁至现在的陈观成路。

荷兰红屋位于基督堂旁边,被认为是东南亚现存最古老的荷兰历史建筑,现在是马六甲历史博物馆、人种博物馆及文学博物馆的所在地。博物馆里陈列着马六甲历史上的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是马六甲首屈一指的博物馆。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 荷兰红屋
1986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历史建筑 (4-3)
马六甲 荷兰红屋
2009 马来西亚 世界遗产 (8-1)
马六甲 荷兰红屋
2018 马来西亚 有历史的博物馆 (3+1MS-MS)

马六甲著名的红色钟楼可能是该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位于马六甲的 Stadhuys 或中央区的荷兰广场。它建于英国殖民时期。钟楼被漆成红色,以便与荷兰广场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1886年,陈家金先生为了满足他父亲陈明瑞的愿望,将中央市政厅外的陈明瑞钟楼(Tang Beng Swee Clock)送给了马六甲的市民,他是中国慈善百万富翁家庭的第三代。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 钟楼
2003 马来西亚 钟楼 第一组 (5+1MS-1)

法摩沙堡(葡萄牙语:A Famosa,马来语:Kota A Famosa),原是葡萄牙人于马六甲建立的一座堡垒,后被荷兰人攻占,直到移交给英国人后于1808年被拆除,如今只剩下一道城门,称圣地亚哥城门(或译“圣地亚哥城门”,葡萄牙语:Porta de Santiago),成为马六甲的象征。圣地亚哥城门是通往法摩沙堡的四大通道之一,因堡垒现已只剩这一道城门,有人误用城门的名字“圣地亚哥”的称呼来代指法摩沙堡。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以后,为了防止马六甲王朝的残余势力反攻,葡萄牙殖民统帅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在圣保罗山下建成这座号称“东南亚最大和最坚固的堡垒”,以保护自己的臣民和香料贸易。据说在建造之时所有的石块都采自爪哇海底的陨石,并以葡萄牙保护神的名字命名为法摩沙堡。城墙厚达3米,墙内设有城楼和炮台。

法摩沙堡在1537年至1636年的三角战争中贡献良大。葡萄牙多次利用坚固的堡垒和大炮成功阻挡亚齐苏丹国和柔佛苏丹国的强大攻势,逼迫亚齐和柔佛只能采取耗日时长的围城战和断绝马六甲粮食的方法应对。

1640年,荷兰王国舰队联合柔佛苏丹国陆军围攻马六甲,在历时长达一年的围城战争中曾经重创这座堡垒。1641年荷兰王国占领马六甲后,于1670年将它修补扩建,并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名字简写“VOC”刻在城门上。

拿破仑战争爆发后,法国于1795年攻占荷兰本土,荷兰政府流亡于英国,便将海外殖民地交给英国保管,于是英国于1795年接管了马六甲。1806年,时任英属槟城副总督兼马六甲总督威廉·法夸尔认为马六甲的收入入不敷出,不值得保留此殖民地,便在1807年8月10日开始拆除城堡,准备将居民迁往槟城。后来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开埠新加坡的功臣)和明托爵士得知消息后出面干涉,认为“入不敷出”之说不实,放弃马六甲并不明智,这战略位置未来仍可能被对手利用,且英国接管时已向当地居民保证可以继续居住,最终说服英国殖民政府放弃了拆除计划。但由于干涉太晚,英国士兵已将堡垒炸毁得只剩下现在的古城门。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于1818年将少了城墙的马六甲归还给荷兰,直到《1824年英荷条约》,英、荷两国重划了东南亚的势力范围,于是将马六甲正式转交给英国,成为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

1977年5月12日,当地政府第168/1976的古物保护法令将城门列为历史遗迹及受保护建筑物。2003年,剩余的城墙墙基被发现,也列为古迹进行保护。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 法摩沙堡
1986 马来西亚 吉隆坡太平洋旅游协会会议 (6-3)
马六甲 法摩沙堡
1989 马来西亚 历史城市马六甲 (3-3)
(右)马六甲 法摩沙堡
1995 马来西亚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50周年 (4-1)
(右上)马六甲 法摩沙堡
1999 马来西亚 千禧年 (10+1MS-9)

甘榜吉宁清真寺(马来语:Masjid Kampung Kling)是马来西亚马六甲一个古老的清真寺。

甘榜吉宁清真寺位于Jalan Tukang Emas,靠近Sri Poyatha Moorthi Temple和青云亭。

最初的建筑为木质结构,由印度穆斯林商人建于1748年,1872年改建为砖砌建筑。该清真寺是马六甲传统的清真寺之一。仍然保留了其原有的设计,混合了苏门答腊、中国、印度教和马六甲马来风格。其叫拜楼类似佛塔,与沐浴池和门拱,与主体建筑同时建成。

清真寺不应与几个街区外的甘榜乌鲁清真寺(Kampung Hulu Mosque)相混淆,后者也有一个宝塔状的叫拜楼。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 甘榜吉宁清真寺
2009 马来西亚 世界遗产 (8-5)

甘榜乌鲁清真寺 (马来语:Masjid Kampung Hulu) 是马来西亚马六甲一个古老的清真寺。

甘榜乌鲁清真寺位于Jalan Tukang Emas,靠近Sri Poyatha Moorthi Temple和青云亭。

甘榜乌鲁清真寺混合了苏门答腊、中国、印度教和马六甲马来风格。其叫拜楼类似佛塔,与沐浴池和门拱,与主体建筑同时建成。

清真寺不应与几个街区外的甘榜吉宁清真寺相混淆,后者也有一个宝塔状的叫拜楼。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右:马六甲 甘榜乌鲁清真寺
2004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中国建交30周年纪念 (1MS全)
马六甲 甘榜乌鲁清真寺
2012 马来西亚 马六甲建城750周年 (2+1MS-2)
马六甲 甘榜乌鲁清真寺
2014 马来西亚 博物馆之城:马六甲 (1全)

青云亭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华人庙宇,始建于15世纪,位于该国马六甲 Tokong 街25号,数百年来除了负起祭祀和乡谊作用外,同时是华人社区的法院、仲裁机构,青云亭的扩充工作多由荷兰治下最高华人代表甲必丹负责任,英国人废除甲必丹制后,青云亭亭主仍充当同类角色,直到1911年为止。

当年庙宇建材和工匠均由中国引进,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为杰出古建筑修复工程的典范,庙内供奉著三座祭坛,儒、释、道各一座。

云亭的创建日期,历来存有争议,庙内碑文指青云亭由马六甲首任华人甲必丹郑芳扬于明万历二十八年,一般咸信庙宇在15世纪时已存在,迄今庙内仍有郑氏的神主牌,写有“大明甲必丹郑公”。第二任华人甲必丹李为经也是主持建庙人之一。庙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他的遗像。历数百年扩充,至1801年另一名华人甲必丹蔡士章再扩充庙宇,奠定了今日的规模。

在马六甲早年华人生活中,青云亭的地位等同于政务、法庭、宗教的多功能中心。葡荷殖民时代,华人最高代表一直在青云亭设立官署,于朔望处理华人间的诉讼。

1824年英国接管马六甲,废除了华人甲必丹制度,华人于是以青云亭亭主取代甲必丹的位置,继续以青云亭作为活动中心,直至1911年英国在当地实施华民政务司公署制后,经历91年、共6任的亭主制才告结束。

1949年9月,马来亚联合邦立法院通过一道青云亭法令,订明青云亭具有推动、宣扬、奉行马六甲华人社会所共同信仰及维持的佛教,有需要时要担起有利于新马两地华人的社会慈善、人道与宗教工作,包括解困救急与殡葬。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 青云亭
2012 马来西亚 马六甲建城750周年 (2+1MS-1)

发行国家/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

(下)马来西亚 马六甲 青云亭
2005 中国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3+1MS-2)

圣方济·沙勿略教堂(Church of St. Francis Xavier,马来语:Gereja St. Francis Xavier)是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马六甲市的一座教堂。

这座教堂建于1849年,由法国神父法维神父在一座古老的葡萄牙教堂遗址上建造。1856年,阿拉德神父完成了这座建筑的收尾工作,现在的长老会建于1874年。

教堂为双尖顶新哥特式结构。据信,这座教堂是仿照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的圣彼得大教堂建造的​​,除了1963年增加的门廊外,该教堂紧跟旧教堂的原始建筑。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 圣方济·沙勿略教堂
2016 马来西亚 宗教庙宇 (5-3)

独立纪念馆(马来语: Memorial Pengisytiharan Kemerdekaan) 是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马六甲市的一座博物馆。

纪念馆始建于1912年。该建筑曾经是马六甲俱乐部的所在地,马六甲俱乐部曾是英属马来亚英国人的社交中心。纪念馆由前总理东姑阿都拉曼于1985年8月31日设立并主持仪式,即该国独立28年后。

博物馆坐落在一座优雅的荷兰殖民时期豪宅内。位于建筑物顶部的两个金色洋葱圆顶点缀着鲜明的白色灰泥。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 独立纪念馆
1989 马来西亚 历史城市马六甲 (3-1)

马六甲苏丹皇宫博物馆(马来语:Muzium Istana Kesultanan Melaka)是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马六甲市的一座博物馆。该建筑是根据从马来纪事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对马六甲苏丹国宫殿的现代重建。它由硬木(结构)、“贝利亚”木(屋顶)和木钉(而不是钉子)组成,建于1984年,成为展示该地区历史的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于1986年7月17日由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正式开放。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苏丹皇宫博物馆
1989 马来西亚 历史城市马六甲 (3-2)

国家元首博物馆(Muzium Yang di-Pertua Negeri Melaka),国家元首(Yang di-Pertua Negeri)体系的历史和发展现在被雕刻在一座美丽的建筑中,该建筑以前被称为Sri Melaka。在此之前,它变成了博物馆,但直到1996年才成为TYT的官邸和办公室。这个博物馆空间的原始用途是通过展示每个国家元首的各种收藏品来保持的。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 国家元首博物馆
2012 马来西亚 马六甲建城750周年 (2+1MS-MS)

峇峇娘惹故居博物馆(马来文:Muzium Warisan Baba Nyonya),又称峇峇娘惹遗产博物馆,是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马六甲市的一座博物馆,展示了当地华人马来人的历史,称为峇峇娘惹或土生华人。状态。该博物馆于1986年由其家族第四代传人Chan Kim Lay建立,居住在他的曾祖父于1896年在 Jalan Tun Tan Cheng Lock 建造的大房子里,这条街因其豪华而被称为“百万富翁街”。该博物馆以其精美的木制品、家具和瓷器而闻名。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 峇峇娘惹故居博物馆
2013 马来西亚 巴巴娘惹文化 (4+1MS-3)

海事博物馆(马来文:Muzium Samudera)是一个关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马六甲市海事活动的博物馆。它于1994年6月13日由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正式向公众开放,从第一阶段开始。博物馆的第二期位于古思里大楼内,由国家旅游、文化和环境委员会主席Poh Ah Tiam于1998年5月23日开放。

馆内主要展出高34米、长36米、宽8米的海洋花航海船(Flor do Mar)复制品;展示了马六甲黄金时代的展品、文物和文件,展示了对马六甲的政治控制对于在该地区建立海上统治地位至关重要,还展示了马六甲从早期到殖民时代直到独立的贸易联系。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左:马六甲历史区河岸 背景:马六甲 海事博物馆 海洋花航海船
2019 马来西亚 旅游: 马六甲州和沙捞越州 (4+1MS-MS)

马六甲邮票博物馆(马来文:Muzium Setem Melaka)是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马六甲市的邮政博物馆。它坐落在一座使用当地材料建造的建筑中,具有西方建筑的形状和特征。

博物馆大楼最初被用作居住在马六甲的荷兰政要的住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该建筑被废弃。1954年3月19日,英国驻马六甲常驻专员 G.E.W Wisdom 将该建筑改造成马六甲国家博物馆,直到1982年移至 Stadthuys。该建筑也曾被马六甲伊斯兰基金会和马六甲执法部门占用。马六甲市议会。2004年,该建筑由博物馆和古物部修复,并移交给马六甲州政府。2007年,州政府与马来西亚邮政合作,决定在大楼内设立邮政博物馆。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六甲邮票博物馆
2011 马来西亚 邮筒自贴票 (5-3)
马六甲邮票博物馆
2011 马来西亚 邮筒 (5-3)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乔治市 沿海峡建筑 背景的塔属于马来亚铁路大楼
2009 马来西亚 世界遗产 (8-6)

乔治市的斯里玛哈玛丽安曼兴都庙(Arulmigu Sri Mahamariamman Temple)建于1833年,是马来西亚槟城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其正门和立面均设有神和女神的雕塑。它位于乔治市皇后街。

它也被称为马里安曼神庙或皇后街印度神庙。多年来,斯里玛哈玛丽安曼兴都庙寺庙也以几个名字而闻名:Sri Muthu Mariamman Temple、Sri Arulmigu Mahamariamman Temple、Sri Mariamman Temple。所有这些名字都指同一个寺庙。寺庙每天早上6点至中午12点和下午4点30分至晚上9点开放。早在1801年就成为礼拜场所,1833年成为寺庙,200多年来一直屹立在同一个地方。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中下)乔治市 斯里玛哈玛丽安曼兴都庙
2016 马来西亚 普通邮票 (8-5)

圣乔治教堂(英语:St. George's Church)位于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华盖街,是东南亚最古老的一座圣公会教堂,属于圣公会东南亚教省的西马教区。

这座教堂完成于1818年,1819年5月11日由加尔各答主教托马斯·范肖·米德尔顿祝圣。

2007年7月6日,圣乔治教堂被马来西亚政府列为50个马来西亚国家宝藏之一。它在2009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乔治市 圣乔治教堂
2019 马来西亚 宗教庙宇 (5-4)

吉宁甲必丹回教堂(马来语:Masjid Kapitan Keling)是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的一座清真寺,由印度穆斯林商人兴建于1801年,位于新街头(Lebuh Buckingham)与椰脚街(Lebuh Pitt)转角。

Cauder Mohuddeen Merican据称是清真寺的创始人和Chulias的领袖。1801年,时任槟城副州长的 George Leith 爵士任命一位著名的印度穆斯林领袖 Cauder Mohudeen 为南印度“Keling”社区的队长。他授予一块土地在马拉巴尔街(Chulia Street)的南侧建造一座清真寺。Cauder Mohudeen(约1759年出生)是新港的一名船门或工头,泰米尔人称之为 Paringgipettai,穆斯林称之为 Mahmudbandar,位于印度本地治里以南约50公里处。他被称为“Kapitan Kling”。

“Keling”是印度裔人的马来语术语,现在被认为是冒犯性的,但在建造清真寺时并不那么考虑。“Kapitan”是印度社区的代表,就像华人社区的“Kapitan Cina”一样。

在之前的设计被认为不切实际之后,1930年的另一次翻修使甲必丹克林清真寺焕然一新。按照传统,清真寺没有重建,只是扩大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包括将中央祈祷厅的高度翻倍,改善通风系统,并让更多的自然光进入。外部是赭色的黄色,而内部有白色大理石地板和高高的天花板。内部过道由一系列马蹄形拱门组成,顶部饰有爱德华国王的牌匾。建筑物的外墙及其内部装饰有几何图案,因为伊斯兰教禁止人类和动物的形式。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乔治市 吉宁甲必丹回教堂
2016 马来西亚 宗教庙宇 (5-4)

槟城大会堂(City Hall)是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的一座市政建筑,曾是乔治市市议会所在地。

槟城大会堂位于海滨,建于1903年,两层,爱德华巴洛克式建筑。由于毗邻的市政厅(Town Hall)承担了较多的社会功能,因而对办公空间产生了需求。

1982年,槟城大会堂被列为国家文物。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乔治市 槟城大会堂
2009 马来西亚 世界遗产 (8-2)

旧关仔角钟楼(Jubilee Clock Tower)是马来西亚乔治市的一座摩尔式钟楼,位于莱特街(Light Street/Lebuh Light)和土库街(Beach Street/Lebuh Pantai)的十字路口,为庆祝1897年维多利亚女王钻禧庆典而建。钟楼高60英尺,每英尺代表女王在位的一个年份。钟楼后方为康华利斯堡围墙的一角。

旧关仔角钟楼稍微倾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或日军)轰炸的后果。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乔治市 旧关仔角钟楼
2003 马来西亚 钟楼 第一组 (5+1MS-2)

康华利斯堡灯塔(Fort Cornwallis Lighthouse,马来语:Rumah Api Kota Cornwallis)是位于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康华利斯堡的一座灯塔。它目前由马来西亚海事局管理。

灯塔由英属马来亚政府于1882年建造为堡垒点灯塔,耗资10,224英镑。1914-1928年,灯塔进行了翻新,更名为槟城港灯塔。

灯塔由白钢框架制成,高21米。光束到达16海里的距离。

发行国家/地区:马来西亚 Malaysia

乔治市 康华利斯堡灯塔
2013 马来西亚 灯塔第二组 (3+1MS-2)

位于槟城乔治市的FMSR 车站建于1907年,后来被称为马来亚铁路大楼(Malayan Railway Building或Wisma Kastam),负责管理马来亚北部的铁路运营,尽管没有铁路连接;该建筑设有票务设施和铁路行政办公室,但从乔治市乘坐火车需要乘客登上从Weld Quay穿过槟城海峡到Prai Junction的铁路渡轮到乔治城的火车站。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马来西亚/马六甲和乔治市_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城市.txt
  • 最后更改: 2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