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他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历史遗迹。

The Mountain Resort (the Qing dynasty's summer palace), in Hebei Province, was built between 1703 and 1792. It is a vast complex of palaces and administrative and ceremonial buildings. Temples of various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imperial gardens blend harmoniously into a landscape of lakes, pastureland and forests. In addition to its aesthetic interest, the Mountain Resort is a rare historic vestige of the final development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国别中国 China
中文名称: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英文名称: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类别: 文化遗产
登录年份: 1994
标准:(ii)(iv)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指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即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以及依照西藏、蒙古、新疆的藏传佛教寺庙形式修建的寺庙。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规模。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赐名为“避暑山庄”,并题写“避暑山庄”匾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费时89年(1703年到1792年)才基本完工,并在山庄外周边修建了包括“外八庙”在内的许多寺庙。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或称“承德离宫”。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坐落于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总面积564万平方米,由众多的宫殿、楼阁、亭榭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共有建筑120余组,山庄周边宫墙高3米,长10公里,形似长城故人称“小长城”。避暑山庄主要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苑景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不以皇家建筑辉煌取胜,而是以表现天然山水见胜的宫苑。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有草原风光,也有森林景象,所以亦有人认为是取清朝疆域自然地貌的缩影。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比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同时还保留着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清朝前期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清朝皇帝夏季到避暑山庄避暑时,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因此,避暑山庄就成了北京以外第二个政治中心,连同周围寺庙又是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处理民族关系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对安抚和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构成了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风格迥异,山庄内朴素淡雅,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指清朝在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十二座佛教寺庙。其中八座寺庙在避暑山庄北部、东北部的山丘地带,自西而东依次是:罗汉堂(大部分已毁)、广安寺(大部分已毁)、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大部分已毁)、广缘寺。另外在避暑山庄以东的武烈河东岸有四座,自北而南依次是: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除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年间,其余10座寺庙建于乾隆年间。这些寺庙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

当年罗汉堂、广安寺、普乐寺三个寺庙,清朝朝廷“向未安设喇嘛”,由内务府管理。另外八座寺庙(实际是九座寺庙,其中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设有喇嘛,由清朝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这八座理藩院管理的寺庙由于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内务府管理的罗汉堂、广安寺、普乐寺不在其内。其中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乐寺根据《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于1961年3月4日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入关统治后,其皇帝夏季不愿居住在炎热的北京紫禁城中,因此选择林泉茂盛的空旷之地居住,如北京西苑和南苑。康熙帝即位后,又在北京西郊修建了畅春园和澄心园。为了巩固与蒙古各部落的政治联盟,康熙皇帝还经常北巡至塞外,同蒙古各部王公举行巡幸、木兰秋狝、年班、围班、朝觐等仪式。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首次开始北巡,当年在古北口外建设了喀喇河屯行宫,在此召见漠南蒙古各部王公首领,并于1681年,在承德府北建立了木兰围场(范围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境)。

康熙皇帝的北巡路线一般是出古北口,经滦河至内蒙古。由于皇帝仪仗车马繁多,一天最多只能走40里,沿路人烟稀少,所以在沿路每隔40里修造一座小行宫,80里一座较大的行宫,以为驻跸之所。在北京至木兰围场沿途相继修建了石曹、怀柔、密云、古北口、巴克什营、两间房、热河、钓鱼台、中关、汤山、波罗河屯、济尔哈朗图等一系列行宫。但是这些行宫都是临时落脚的场所,喀喇河屯行宫也过于狭窄。由于当时蒙古王公因担心天花的威胁,很少前往北京朝觐皇帝,康熙帝认为喀喇河屯行宫起居不便,限制了对蒙古“怀柔”政策的实施,而该行宫所在的滦河地区“土肥水甘、泉清峰秀”,决定在喀喇河屯行宫附近另外择地修造一座更大的避暑行宫。1701年康熙帝出喜峰口赴木兰围场行围,回京途中在喀喇河屯行宫附近的武烈河河谷发现一处风景“蔚然深秀”且“旧无人居墓庐”的地区,决定在此建立新的行宫。

避暑山庄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规模,后又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才算基本完工,并在宫外周围修建了寺庙。避暑山庄成为清朝皇帝的夏宫,避暑山庄建成后,由于皇帝几乎每年夏天都要来此一段时间,随行大批官员、官兵、侍卫驻扎在宫外,有的携带家属,宫外逐渐形成集市,酒楼、旅店、妓院、赌场随之开设,逐渐形成一个城市。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承德州(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1778年改承德府。

清朝时期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避暑山庄。传说乾隆帝出生于避暑山庄外的狮子园,嘉庆帝遗诏曾记载乾隆生于此,一个月后方被道光帝紧急追回。嘉庆帝、咸丰帝两位皇帝去世于此;且在咸丰帝移灵回北京,诱发西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途中发动辛酉政变,逮捕肃顺等八个顾命大臣。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当地人称“离宫”,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总面积564万平方米,由众多的宫殿、楼阁、亭榭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共有建筑120余组,山庄周边宫墙高3米,长10公里,形似长城故人称“小长城”。避暑山庄主要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苑景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不以皇家建筑辉煌取胜,而是以表现天然山水见胜的宫苑。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有草原风光,也有森林景象,所以亦有人认为是取清朝疆域自然地貌的缩影。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比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同时还保留着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发行国家/地区:伪满州国 Manchukuo

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
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
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
1937 伪满洲国 普通邮票 (18-11,16,18)
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
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
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
1944 伪满洲国 普通邮票 (6-3,5,6)

发行国家/地区:中国 China

承德避暑山庄 万壑松风
承德避暑山庄 水榭环碧
承德避暑山庄 青枫绿屿
承德避暑山庄 澄湖叠翠,无暑清凉
1991 中国 承德避暑山庄 (3+1MS全)
承德避暑山庄
1995 中国 河北风光 FP1 (10-6)
承德避暑山庄 匾额
2001 中国 承德避暑山庄 PF22 (1全)
承德避暑山庄 水流云在亭
2022 中国 中国名亭(二) (4-2)

水流云在亭位于承德避暑山庄澄湖北岸,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主体方形,亭子在顶部挑出四个檐角,底层四面抱厦挑出十二个檐角,双层共十六个檐角,形制独具一格。亭额“水流云在”,取唐朝杜甫诗《江亭》中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意境命名。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外八庙”之一。普宁寺现为宗教活动场所。

普宁寺位于避暑山庄东北的武烈河畔,因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故亦称“大佛寺”。普宁寺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成。清廷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达瓦齐叛乱后,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贵族封爵,乾隆帝仿西藏桑鸢寺(桑耶寺、三摩耶庙)的形制建造普宁寺。乾隆帝建普宁寺是效仿康熙帝解决喀尔喀蒙古问题之后在多伦诺尔建汇宗寺的做法。“普宁寺”意取边疆民族“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之意。

六世班禅从西藏来到热河(今承德)为乾隆帝祝寿时,先到普宁寺礼佛后,再到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帝。清朝内外蒙古佛教领袖章嘉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每来避暑山庄觐见皇帝后,必到普宁寺为喇嘛讲经。寺内还举办法会,组织辩经、跳查玛等宗教活动。普宁寺逐渐成为清朝塞外藏传佛教中心。

发行国家/地区:中国 China

承德市 普宁寺
1998 中国 承德普宁寺和维尔茨堡宫 中国-德国联合发行 (2-2)

发行国家/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国 承德市 普宁寺
1998 德国 世界遗产 德国-中国联合发行 (2-2)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txt
  • 最后更改: 2月前
  •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