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

这里所列的是维也纳风光邮票。

维也纳(德语:Wien)是奥地利的首都,也是该国最大城市,同时是奥地利九个邦之一。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要型都市,有着188.9万人口(若包含都会区则约240万人,将近奥地利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是奥地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市人口数在欧盟城市中名列第七。二十世纪初,维也纳是世界上最大的德语都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瓦解前,该市有两百万居民,时至今日,维也纳仍是德语区第二大都市,仅次于柏林。维也纳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包含联合国以及OPEC。城市坐落于奥地利东部,紧邻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这些地区紧密相连,形成欧洲中部地区。如果加上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首都),维也纳就是个拥有三百万居民的大都会区。2001年维也纳市中心古城区被指定为联合国世界遗产。2017年7月它被移至濒危世界遗产的名录中。

维也纳除了因为丰富的音乐历史遗产而被称作“音乐之都”,也因为它是世界第一个心理治疗师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家乡而被称作“梦之都”。该城市最早是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定居点,随后逐渐转变为中世纪及巴洛克时期的都市,接着成为奥匈帝国的首都。众所周知,从古典主义时代至20世纪初期,维也纳是具有领导地位的的欧洲音乐中心。维也纳历史中心有着丰富的建筑群,包含巴洛克式的城堡和花园、19世纪末期戒指路上雄伟的建筑物、雕像以及公园。

维也纳也以高品质的生活著称。在2005年的研究中,经济学人智库在 127个全球都市中,将维也纳选为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第一名,与温哥华及旧金山同列。2011到2015年之间,名列第二,仅次于墨尔本。2018年,维也纳取代墨尔本,再次成为第一。连续八年(2009年至2016年),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美世将维也纳列为年度生活质素调查的第一名。以此为基础,Monocle 的2015年生活品质调查,在世界最佳25个城市中将维也纳列为第二。

2012及2013年,联合国人居署将维也纳列为世界最繁荣的都市。2007及2008年,该城市在创新文化名列世界第一,并且在2014年的创新城市指数中从256个城市中拿到第六名,该指数分析162项指标,内容涵盖三大领域:文化、基础设施和市场。维也纳定期举办城市规划会议,而该城市本身也经常被城市规划者用作案例研究。

2005年至2010年间,维也纳是世界上国际会议和大会的首选城市。维也纳每年吸引超过 680万游客。

left|世界遗产标志 维也纳的部分区域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维也纳历史中心

1684年维也纳第一家咖啡馆开业 背景:维也纳
1981 波兰 维也纳国际集邮展 邮资明信片 Cp781 (1全)
维也纳
1986 奥地利 欧洲安全合作会议 (1MS全)
维也纳
2008 奥地利 Wipa 08邮展 (1全)
维也纳
2013 奥地利 维也纳城市马拉松30周年 (1全)
维也纳 仁慈兄弟医院(Krankenhaus der Barmherzigen Brüder Wien) 早年的景象
2014 奥地利 维也纳仁慈兄弟医院成立400周年 (1全)

内城区(Innere Stadt)亦被称为维也纳的第一区,为是奥地利维也纳老城的中心地区。在1850年代维也纳合并其他城区之前,今日的第一区也就是当时的整个维也纳。第一区被沿历史上旧城墙的路线的戒指路环城大道环绕。

利奥波德城(Leopoldstadt)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第二区,面积19.27 km²。它位于该市的中心,和Brigittenau(第20区)都位于由多瑙运河和北面的多瑙河围成的大型岛屿上。该区得名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由于在犹太人大屠杀之前,该区的犹太人比例较高(1923年达38.5%),利奥波德城绰号“马佐岛”(Mazzesinsel)。2007年,该区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结对。

利奥波德城的普拉特地区(源自拉丁语pratum,草地),曾是皇家猎场,直到1766年才准许公众进入。这一地区靠近市中心,设有一个大型游乐场,其入口处在1897年树立起巨大的维也纳摩天轮,因电影《黑狱亡魂》而知名,为维也纳的地标之一。这里还有一条微型蒸汽铁路,与哈普特尔利(Hauptallee)平行,穿过树林,通过维也纳的恩斯特·哈佩尔球场。瑞士小屋(Schweizerhaus)餐厅设有巨大的啤酒花园, 销售捷克百威生啤酒。业主声称,早在20世纪20年代,马铃薯片就是在那里发明的。附近有微型的库格穆格尔(kugelmugel),1984年宣布独立。

利奥波德城还有一个较小的公园奥公园(Augarten),维也纳少年合唱团和奥公园瓷器作坊都设在那里。可悲的是,它的显着标志却是两个废弃的二战末期兴建的高射炮塔。

普拉特公园(德语:Wiener Prater)是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座公园,占地面积为6平方千米。该公园主体区域位于维也纳的第二区利奥波德城。

维也纳 普拉特公园 Lusthauswasser
1989 奥地利 美丽的奥地利 (1全)

维也纳摩天轮(Wiener Riesenrad)是一个摩天轮,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第二区利奥波德城(Leopoldstadt)的普拉特游乐场入口,是维也纳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对许多人来说,这是这个区甚至全市的标志。

维也纳摩天轮是最早的摩天轮之一,1897年为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金禧庆典而兴建,总高64.75米。

维也纳摩天轮最初有30个座舱,在二战期间严重受损,战后重建,改为只有15个座舱。

维也纳摩天轮是至今仍在营运的一座19世纪摩天轮,1920年,巴黎摩天轮拆除后,维也纳摩天轮就成为世界最高的摩天轮。1944年在二战期间烧毁,次年重建,仍然保持世界最高摩天轮的地位,直到1985年被日本筑波市超过(85米高)。

维也纳摩天轮并不是维也纳唯一的摩天轮,只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第二个永久摩天轮位于波西米亚普拉特。

维也纳摩天轮
1966 奥地利 普拉特公园开放200周年 (1全)
维也纳 马车(Fiaker) 背景:维也纳摩天轮
1998 奥地利 奥地利传统民俗 (3-1)
维也纳 普拉特公园 维也纳摩天轮
2006 奥地利 烟火 奥地利-香港联合发行 (2-1)
奥地利 维也纳 普拉特公园 维也纳摩天轮
2006 香港 烟火 香港-奥地利联合发行 (2-2)
维也纳摩天轮
2008 奥地利 欧洲杯足球赛 (8-1)
维也纳摩天轮
2008 奥地利 Wipa 08世界邮展 (3-2)
边纸中间:维也纳摩天轮
2010 奥地利 东方快车 奥地利-罗马尼亚联合发行 (1MS全)
邮票:维也纳摩天轮
2012 奥地利 欧罗巴邮票:访问奥地利 (1MS全)
维也纳摩天轮
2014 奥地利 奥地利的地标建筑 (10-9)
维也纳摩天轮
2015 奥地利 奥地利印象 (16-1)
维也纳摩天轮
2016 奥地利 普拉特公园开放250周年 (1全)

瑞士之家(Schweizerhaus)是一家维也纳的餐厅,具有悠久的传统,与普拉特(Prater)公园紧密相连,普拉特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第二区利奥波德施塔特的大型公共场所和公园。

该餐厅有一个巨大的啤酒花园,该啤酒花园可细分为多个较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都相应地命名为维也​​纳的一个城镇区域(其本身位于23号街中的第2位的利奥波德施塔特(Leopoldstadt))。它的名字Franz-Josef-Bahnhof(火车站)取自同名的维也纳火车站。还有两个以维也纳城市地区命名的区域:Oberlaa和Kaisermühlen,即所谓的独立区域。最重要的是,这种布置是为了使花园内的定位更容易,并且各种地理参考点可以帮助工作人员。

除了经典的维也纳烹饪特色菜(例如炖牛肉和维也纳炸肉排),餐厅的招牌菜是Schweinsstelzen(猪脚)。另一个特色菜是百威啤酒(Budweiser Budvar)啤酒,这是捷克共和国最受欢迎的啤酒品牌,可以直接从水龙头上品尝。 Schweizerhaus餐厅于3月15日至10月31日开放。

维也纳 瑞士之家
2020 奥地利 奥地利的美食餐馆 (1全)

Schützenhaus是根据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的设计,在多瑙河运河管制期间建造的水闸建筑。

闸门是堰系统的可移动部分,必要时可将闸门降低到水中以将其拦住。如果不需要接触器,则可以将其拉起或完全卸下。然而,多瑙河运河上的Schützenhaus从未履行其职能,因为最终放弃了在这条河上建立拦河坝。

该建筑位于多瑙河运河左岸,在Schottenring地铁站对面。外表面覆盖着石板和装饰有波浪形装饰物的钴蓝色瓷砖。在上层的中部装有固定式堰门起重机,可以装重物。一楼还设有仓库和一个通道,最初是作为从萨尔茨布吕克(Salztorbrücke)到斯塔默斯多夫(Stammersdorf)的蒸汽缆车的通道。

今天,Otto Wagner Schützenhaus餐厅就位于这里。

“Schützenhaus” by Karl Goldammer
2002 奥地利 现代艺术 (1全)

维也纳经济大学(Wirtschaftsuniversität Wien)是一家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大学,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与商业大学。

前身是奥匈帝国年代成立的帝国出口学院( k.u.k. Exportakademie),为培养帝国所需未来商业人才而建。在1919年被重新命名为世界贸易学院( Hochschule für Welthandel),于1930年起有权力颁发博士学位,并且于1975年正式升格成为大学。

2013年起搬迁到位于普拉特公园旁边的新校区。

维也纳经济大学 图书馆
2018 奥地利 现代建筑 (1全)

维也纳展览中心(Wiener Messe)是奥地利最重要的贸易展览会地点,也是维也纳的重要经济因素。它由 Wiener Messebesitz GmbH 管理,其中95%的股份由该市通过 Wien Holding 持有。维也纳商会持有剩余的5%。

维也纳展览中心拥有15公顷的面积、55,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一个附属的会议中心和一座具有特殊尖头钢结构的办公大楼。它被认为是展览中心的地标。该展会在国际上相对较小,每年举办约20场活动,主要是对公众开放的贸易展览会。

重新设计的维也纳展览中心于2004年开业,自2008年起开通了地下通道 (U2)。该场地位于展览街的 Leopoldstadt 区,紧邻 Prater。

维也纳展览中心
2021 奥地利 维也纳展览中心100年 (1全)

兰德斯特拉塞(Landstraße),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区。总面积 7.42平方公里,总人口85,713,人口密度12,000/km2(2012年)。兰德斯特拉塞靠近市中心,该区设立于19世纪。

维也纳 Post am Rochus
2017 奥地利 现代建筑 (1全)

俄罗斯圣尼古拉斯东正教大教堂(德语:Russisch-orthodoxe Kathedrale,俄语: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 Святителя Николая в Вене)是位于维也纳第三区的历史悠久的教堂。它自1962年以来一直是俄罗斯东正教社区的所在地。

根据格里戈里耶·伊瓦诺维奇·科托夫的计划,它是由意大利奥地利建筑师路易吉·贾科梅利于1893–99年建造的使馆教堂。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捐赠了很大一部分建筑费用(400,000卢布)。沮丧的。

1899年4月4日(17日)圣尼古拉斯大教堂进行了奉献。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教堂被关闭,并置于中立的西班牙的照顾下。从1924年,即苏联与奥地利建立外交关系的那一年起,教堂建筑被并入苏联大使馆,但最初仅在斯大林主义时期用作储藏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教堂被移交给维也纳音乐大学使用。但是,从1945年开始,在苏联军事指挥部的支持下,教堂再次为信徒们所通行,1948年,红军捐赠了新的主钟。自1962年以来,该教堂一直是维也纳和奥地利的主教座席,作为教区隶属于莫斯科主教区。

这座教堂是一栋五圆顶的建筑,采用了俄罗斯神圣建筑的传统形式。内部分为上层教堂和下层教堂:上层教堂的守护神是圣尼古拉斯,下层教堂的守护神是圣大公亚历山大·纽斯基。

从2003年到2008年,大教堂进行了大规模翻新; 2008年12月21日,为已故的族长阿历克修斯二世举行了悼念仪式,而不是计划的重新奉献仪式。教堂前裸露的内部在2006-2008年由领先的莫斯科偶像画家Archimandrite Zinon和一些员工用传统的拜占庭风格的壁画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圣障也来自Zinon。

奥地利 维也纳 俄罗斯圣尼古拉斯东正教大教堂 (1899)
1995 俄罗斯 海外的俄罗斯东正教堂 (5-3)
维也纳 俄罗斯圣尼古拉斯东正教大教堂
2019 奥地利 奥地利的教堂 (1全)

维也纳艺术之家(KunstHausWien)是一所由佛登斯列·汉德瓦萨设计的建筑,位于维也纳第三区的Unteren Weißgerberstraße街13号。

维也纳艺术之家拥有世界上唯一的佛登斯列·汉德瓦萨作品常设展览,此外也定期展出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展览面积约1600平方米。

维也纳艺术之家 正面装饰
2011 奥地利 维也纳艺术之家20周年 (1全)

军事史博物馆(德语:Heeresgeschichtliches Museum)是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座军事史博物馆。该博物馆号称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军事史博物馆。收藏品包括世界最大的青铜大炮之一。博物馆主要聚焦于奥地利自16世纪至1945年的军事史。博物馆的建筑修建于1850年至1856年期间。

维也纳 军事史博物馆 内部 100周年
1991 奥地利 博物馆百年纪念 (2-1)

汉德瓦萨之家(德语:Hundertwasserhaus)是奥地利艺术家佛登斯列·汉德瓦萨在维也纳建设的一处公共住宅。汉德瓦萨在1972年出演一次电视节目时曾称自己的梦想是建一座和植物一起生存的家。1977年,时任维也纳市长对汉德瓦萨发出邀请,请求他建设一座人类和自然共生的公共住宅。这座建筑中1983年开工,1986年完工。现在这座住宅是维也纳的著名景点。

维也纳 汉德瓦萨之家
1987 奥地利 欧罗巴邮票:现代建筑 (1全)

T-Center是位于维也纳第三区Landstraße的Sankt Marx部分的办公楼。它是在2002年至2004年之间按照奥地利建筑师Günther Domenig的设计建造的。

T-Center的建设始于2002年,开始了有关维也纳Sankt Marx地区前牛只市场和屠宰场地区的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新发展。根据建筑师Günther Domenig及其团队的Hermann Eisenköck和Herfried Peyker的设计,在仅27个月的有效时间内建成,第一批办公室于2004年开业。办公空间的租户包括德国电信的子公司T-Mobile,T-Systems和Software Daten Service。此外,地下一层是公共餐厅。

由于非常规的形式和未完成的混凝土表面的使用,T-Center迅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超出了城市范围,但是公众对这座建筑的讨论颇具争议。此外,在此居住的公司的员工对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批评,表达了他们对与建筑物的实用性有关的设计的偏爱和看法。

维也纳 T-Center
2016 奥地利 现代建筑 (1全)

奥地利科学院(德语:Österreich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是奥地利共和国的国家科学院,也是一个特殊法律实体,旨在促进各领域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根据2009年的世界大学网络排名,奥地利科学院在全世界300个顶尖研究机构中,排名第82位。

维也纳 奥地利科学院
1973 奥地利 世界气象组织成立100周年 (1全)
维也纳 奥地利科学院
1997 奥地利 奥地利科学院成立150周年 (1全)

占地50,000平方米的Rabenhof(原为Austerlitzhof)是维也纳第三区最大的市政建筑之一,位于拉本加格斯,圣尼古拉斯-普拉茨,卡迪纳尔-纳格尔-普拉茨,Hainburger Strasse和Baumgasse之间的兰德大街。地铁站Kardinal-Nagl-Platz。

维也纳 Rabenhof
1948 奥地利 重建奥地利 (10-5)
维也纳 Rabenhof
1958 奥地利 奥地利的建筑 (2-1)

俄罗斯驻维也纳大使馆(Embassy of Russia, Vienna)是俄罗斯联邦驻奥地利共和国的外交使团。该办公厅位于维也纳Landstraße区的 Reisnerstraße 45-47。

现在的大使馆大楼建于1872-73年,根据建筑师 Alois Wurm-Arnkreuz 的设计,采用维也纳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外立面设有开放式阳台和栏杆。柱廊、楼梯和内部均由花岗岩和大理石制成。

奥地利 维也纳 俄罗斯驻维也纳大使馆
2023 俄罗斯 俄罗斯外交部外交使团大楼 (4-2)

维登(Wieden)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第四区,位于市中心南部,面积仅有1.8平方公里。1850年3月6日设区,但是后来边界有所变化[1]。1861年,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差异,从该区分出第五区玛格丽滕。

特蕾西亚学校(Theresianum)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所私立寄宿学校,由玛丽亚·特蕾西亚创建于1746年。

维也纳 特蕾西亚学校
1996 奥地利 特蕾西亚学校创立250周年 (1全)

莫扎特喷泉(Mozart-Brunnen),又称魔术长笛喷泉,是维也纳第四区维登(Moedart)莫扎特广场(Mozartplatz)的喷泉。

该喷泉建于1905年卡尔·吕格(Karl Lueger)市长任期内。该设计于1900年获得大奖,其设计者是建筑师OttoSchönthal,雕刻家是Carl Wollek。该喷泉旨在纪念沃尔夫冈·阿玛德努斯·莫扎特的歌剧《魔笛》的全球首演,该歌剧于1791年在维登的弗赖豪斯剧院举行。青铜乐队展示了Tamino和Pamina,这是Magic Flute的主要角色。

右:维也纳 莫扎特喷泉
1991 奥地利 莫扎特逝世200周年 (1MS全)

诺伊鲍(Neubau),为奥地利维也纳市的第7区。该区靠近维也纳市中心,成立于1850年。总面积1.61 km²,总人口30,515(2012-01-01),人口密度19,000人/km2。该区人口密集为主要的居民区与商业区。

维也纳的Mekhitarist修道院(德语:Wiener Mechitaristenkloster;亚美尼亚语:Վիեննայի,Viennayi Mkhit'arean vank')是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亚美尼亚天主教Mekhitarist(Mechitharist)会众的两个修道院之一。该命令的主要中心位于威尼斯的圣拉扎罗·德利·阿曼尼(San Lazzaro degli Armeni),维也纳分部于1773年从该分公司分拆。该分部最​​初定居在的里雅斯特,但于1805年移至维也纳。经过几个世纪的分离,维也纳和威尼斯两个分部于2000年合并。维也纳的修道院被宣布为他们的主要修道院。直到20世纪初,它还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机构。现在,它包含大量的亚美尼亚手稿,西方亚美尼亚杂志,硬币和其他物品。

维也纳的Mekhitarists修道院生产一种名为Mechitharine的药草利口酒,在奥地利很受欢迎,并在他们的商店出售。他们从1889年开始生产它。这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他收入来源包括租房和带导游的旅行。

维也纳 Mekhitarist修道院 前景为修道院图书馆的书架
2011 奥地利 维也纳的Mekhitarist修道院200周年 (1全)

约瑟夫城(Josefstadt)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第八区,成立于1850年,但是后来边界有所调整。该区紧邻中心区,面积1.08 km²,是维也纳面积最小的一个区。该区人口密度很大,有许多住宅,人口22,057人(2001年)。

约瑟夫城是一个中产阶级街区,大部分市长和奥地利现任总统海因茨·菲舍尔都居住于此。由于邻近维也纳大学,许多学生也住在该区。

公教学校司铎修会教堂(Piaristenkirche Maria Treu)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本堂区圣堂,属于公教学校司铎修会,巴洛克风格,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约区(第八区)。1949年被封为宗座圣殿。

堂内有8个附属小堂,壁画为Franz Anton Maulbertsch绘于1752–53年。

海顿的《战争时代弥撒》(Missa in Tempore Belli)又名“鼓乐弥撒”(Paukenmesse)与1796年12月26日在此首演。

维也纳 公教学校司铎修会教堂 壁画
1968 奥地利 巴洛克壁画 (6-4)

阿尔瑟格伦德(Alsergrund)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第九区,1862年成立,位于维也纳的中部,南侧为内城区(Innere Stadt)和约瑟夫城(Josefstadt),西侧为Währing区和Hernals区,北侧为德布林区(Döbling),东侧隔多瑙运河与Brigittenau和利奥波德城相望。面积2.99平方公里,南北长2,35 km,东西长2 km。该区人口稠密,根据2001年人口统计,该区有37,816名居民。

维也纳大学的许多院系位于阿尔瑟格伦德区。该区还有许多大型医院,其中包括维也纳最大的医院:总医院(Allgemeines Krankenhaus)。

弗洛伊德从1891年到1938年流亡 英国之前一直居住在该区的Berggasse19号,目前开辟为维也纳弗洛伊德博物馆。

列支敦士登花园宫殿(Gartenpalais Liechtenstein)是位于维也纳第9区Alsergrund的Fürstengasse上的一座巴洛克式宫殿。宫殿和位于Alserbachstraße的美景宫之间有一个公园,该宫殿一直是列支敦士登博物馆的所在地,直到2011年底,该宫殿被设计成一个观景台。自2012年初以来,列支敦士登花园宫殿已成为举办活动的场所。列支敦士登王子的部分私人艺术收藏品仍在宫殿的画廊房间内。2010年,为了避免日后混淆,这座宫殿被正式称为花园宫殿,因为维也纳老城的列支敦士登城市宫殿于2013年进行了翻新,并配备了列支敦士登的部分艺术收藏品。

奥地利 维也纳 列支敦士登花园宫殿
1977 列支敦士登 城堡 (4-4)

奥地利国家银行(德语: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bank)是奥地利的中央银行,也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会员之一。奥地利国家银行的前身是奥地利国家特别银行,成立于1816年。1878年改制为奥匈银行。1923年再改为奥地利国立银行。在形式上奥地利国家银行是股份公司,政府拥有70.2%的股份。

维也纳 奥地利国家银行大楼
2016 奥地利 奥地利国家银行200周年 (1全)

维也纳人民剧院(Volksoper Wien)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座歌剧院。

该剧院建于1898年,名为皇帝金禧剧院(Kaiser-Jubiläums-Stadttheater),原本只演出戏剧,1903年因债务宣布破产。1903年9月莱纳西蒙接手,开始演出歌剧。《托斯卡》和《莎乐美》在维也纳的首场演出都在人民歌剧院(分别在1907年和191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人民剧院成为维也纳居于第二位的歌剧院。1929年后,它把重点放在轻歌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维也纳人民剧院一度成为受损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替代场地。1955年,人民剧院恢复昔日的角色。每年从9月至6月,大约演出325场。

维也纳人民剧院分三层,共有1261个座位,72站立房间以及两个放置轮椅的地方。

维也纳人民歌剧院
1998 奥地利 维也纳人民歌剧院100周年 (1全)

法沃里滕(德语: 10. Bezirk, Favoriten),为奥地利维也纳的第10区,位于维也纳南部。总面积31.8 km2,总人口179,179,人口密度5,600/km2。

维也纳南站(德语:Wien Südbahnhof)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火车站。2009年之前,维也纳南站是维也纳最主要的火车站。2009年开始,维也纳南站开始全面施工改建。2012年底,维也纳南站和邻近的另外一座车站统合为新的维也纳中央车站。

维也纳南站 信号箱
1948 奥地利 重建奥地利 (10-5)
奥地利 维也纳南站 “Cockerill”号机车 1848年
1978 波兰 波兰的机车 (8-8)

维也纳火车总站又称维也纳中央车站(德语:Wien Hauptbahnhof)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火车站。维也纳中央车站是在维也纳南站就地改建之后于维也纳南站旧址上开业的车站。车站开业于2012年底,取代南站成为维也纳新的主要车站。

维也纳火车总站
2014 奥地利 维也纳火车总站开始运营 (1全)

席津 (Hietzing) 是维也纳的第十三区,位于该市的最西部,东面毗邻迈德灵。南侧为利辛区,北侧隔维也纳河与彭青(Penzing)和鲁道夫斯海姆-芬夫豪斯(Rudolfsheim-Fünfhaus)相望。这是一个住宅区,但也包含维也纳森林的一部分,以及美泉宫。面积37.7km2,人口51,120。

美泉宫(德语:Schloss Schönbrunn,又音译作申布伦宫)是座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位于Meidling和Hietzing之间的凯特堡,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left|世界遗产标志 美泉宫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美泉宫和花园

彭青(Penzing)是维也纳的第十四区,西面毗邻普尔克尔斯多夫和毛尔巴赫,南侧为. 该区包含大片绿地,包括斯泰因霍夫公园、以及维也纳森林的一部分。该区著名建筑有富克斯大厦、奥托·瓦格纳医院等。

维也纳科技博物馆(德语:Vienna Technical Museum)是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座科技博物馆。博物馆于1908年决定兴建,1909年开始建设,1918年开业。科技博物馆拥有多个展区。

维也纳科技博物馆
2009 奥地利 维也纳科技博物馆 (1MS全)

鲁道夫斯海姆-芬夫豪斯(德语:Rudolfsheim-Fünfhaus)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23个行政区之一,位于维也纳市中心,内城区以西。鲁道夫斯海姆-芬夫豪斯面积3.92平方公里,2014年有人口74791人。

维也纳体育馆(Wiener Stadthalle)是一个室内场地,坐落于奥地利维也纳第15区。此场地由奥地利建筑师Roland Rainer设计,建于1953至1958年间。场馆内可容纳的人数约为16,000人。

维也纳体育馆
1983 奥地利 维也纳体育馆落成25周年 (1全)

维也纳西站(德语:Wien Westbahnhof)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火车站。维也纳西站开业于1858年,当时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二战时期,维也纳西站被严重破坏。1954年,维也纳西站重建。2011年,维也纳西站再次重建。除了奥地利国营铁路之外,维也纳西站也是维也纳地铁的车站。

维也纳西站
1955 奥地利 奥地利重新独立10周年 (5-2)
维也纳西站,邮局,火车棚
1963 奥地利 邮票日 (1全)
维也纳西站(重建后)
2011 奥地利 现代建筑 (2-2)

奥塔克灵(Ottakring)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第十六区,位于市中心以西,介于环行路与维也纳森林之间,东邻约瑟夫城和诺伊鲍,南邻彭青和鲁道夫斯海姆-芬夫豪斯,北邻黑尔纳尔斯。该区有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有许多住宅。

该区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工人阶级围绕环行路附近的工厂居住,形成住房密集的棋盘图案居住区。再向西上坡,墓地周围,是林木环绕的别墅区。

二战结束后,该区曾被法国占领十年。

该区人口93,000人,其中有12,000人来自前南斯拉夫,4,000人来自土耳其。他们往往集中在人口密集的老旧社区,而该区西部则是相对富裕的郊区。

沿着第17区和第16区边界的奥塔克灵街又称“巴尔干一英哩”(Balkanmeile)或“巴尔干街”(Balkanstrasse)。这里集中许多南斯拉夫酒吧,餐馆和夜总会,塞尔维亚语是那里的主要语言,为维也纳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飞地。

圣灵堂(Heilig-Geist-Kirche)是位于维也纳第16区奥塔克灵(Ottakring)的罗马天主教教区教堂。这座历史悠久的神圣建筑是奥地利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教堂。

这座教堂由建筑师Jože Plečnik设计,建于1911年至1913年之间。赞助人是弗朗兹·费迪南德王位继承人的夫人杜希斯·索菲·冯·霍亨伯格。也正是她将教会奉献给了圣灵。

主要房间具有教堂的基本形状,因此,与施泰因霍夫(Steinhof)的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教堂相反,它引用了历史形式,这更符合非常虔诚的普列奇尼克(Plečnik)的风格理念。教堂的原始计划包括一间会议室,一间教区和一间廉价公寓。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这些必须从计划中删除。当教堂已经在建造中时,出于相同的原因,拆除了一座高高的威尼斯塔楼,而是增加了钟形山墙。另一个牺牲是在门户战线前的五个救济人物,他们应该代表圣灵,救主和三个圣洁的女人。

普列尼克(Plečnik)在教堂试用了钢筋混凝土。在教堂内部,他用两根跨度超过20 m的大梁将拱门替换为过道。以此方式,代替了清楚地分成中间通道和侧通道,而是创建了一种正方形的整体空间,这还允许从侧通道良好地观看祭坛。长期以来,这座教堂被认为是欧洲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教堂。这个地位应该给予同时也是瓦格纳学生的穆拉(Mulà)的IstvánMedgyaszay教堂。

地下墓穴的下方是地下墓穴,最早于1911年7月在该地下墓穴中进行庆祝。

普列尼克(Plečnik)本人自1911年起就在布拉格工作,因此无法再详细了解其教堂的建成情况。大部分内部工作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进行。

该建筑完工后受到严重批评。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大公弗朗兹·费迪南德(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将教堂描述为俄罗斯浴场,马stable和维纳斯神庙的混合体。如今,内城的Heilig-Geist-Kirche和Zacherlhaus已成为国际知名的普列尼克(Plečnik)作品。

高坛展示了圣灵的功劳,它是根据阿道夫·奥托·霍卢布(Adolf Otto Holub,1882年-1920年左右)制作的,该雕像基于Steinhof教堂的模型。祭坛画是根据费迪南德·安德里(Ferdinand Andri)设计的圣灵的七种礼物的代表。金属浮雕是由迈克尔六世(Michael Six)设计的。两个侧坛献给圣。约瑟夫和圣。奉献给Boniface。十字架之路是波兰木雕匠约瑟夫·鲁卡拉(Josef Ruchala)的作品。坛的左边是圣心坛。

维也纳 圣灵堂 “Passion 10”高坛
2018 奥地利 宗教艺术 (2-1)

韦灵(Währing)是维也纳的第十八区,位于市中心西北部,维也纳森林边缘,介于环行路(Gürtel)和Höhenstraße之间。面积6.28 km2,人口44,992。该区成立于1892年。其东侧为阿尔瑟格伦德区,北侧为德布灵区,西侧和南侧为黑尔纳尔斯区。韦灵与德布灵、席津为维也纳的高档住宅区。

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ife Sciences, Vienna), 缩写为BOKU (Universität für Bodenkultur Wien), 创建于1872, 是一所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可再生资源教育和研究中心,结合了自然科学、工程和生物技术以及社会和经济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侧重于保护栖息地、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保护和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以及保护食品和健康。

该大学是欧洲生命科学联盟 (ELLS)、联合国学术影响(UNAI)、欧洲大学倡议 (EPICUR)、奥地利-非洲研究网络 (Africa UniNet) 和众多其他国际合作组织的成员,目前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0,941名学生就读。

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
2022 奥地利 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150周年 (1全)

德布灵(Döbling)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第十九区,位于该市的最北部,西部伸入维也纳森林的山坡地,东隔多瑙河和多瑙运河分别与弗洛里茨多夫(Floridsdorf)和布里吉特瑙(Brigittenau)相望,南部毗邻阿尔瑟格伦德和韦灵(Währing)。德布灵有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有许多住宅建筑。其中有一些昂贵的住宅区,例如格林津(Grinzing),也有一些大型公共住宅(Gemeindebau),包括维也纳最著名的一个,卡尔马克思大院(Karl-Marx-Hof)。该区还有大量“酒馆”(Heurigen)。

维也纳美国国际学校和劳德商学院位于德布灵。

维也纳 Heiligenstadt 贝多芬之家(Beethovenhaus)
1962 奥地利 奥地利的建筑 (10-7)
维也纳 中央气象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 (位于Hohe Warte)
2001 奥地利 中央气象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150周年 (1全)

卡尔马克思大院(德语:Karl Marx-Hof)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座著名大型公共住宅(Gemeindebau),位于第19区德布灵的海利肯施塔特(Heiligenstadt)社区。卡尔马克思大院长达1100米,跨四个路面电车站,为世界上最长的单体建筑。

卡尔马克思大院的所在地直到12世纪,仍位于多瑙河水下,水深足可供船舶行驶。到175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下令抽干余下的水池,兴建花园。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控制的市议会将此处改建为卡尔马克思大院,聘请本地及国际知名的建筑师。

卡尔马克思大院建于1927年和1930年之间,由城市规划师Karl Ehn(奥托·瓦格纳的追随者)设计,包括1,382套公寓(每套面积30-60平方米),称为“无产阶级的戒指路”。卡尔马克思大院长达1100米,但只有18.5%(156,000平方米)的面积为建筑区,其余部分开发成游乐区和花园。设计容纳人口5,000人,以及洗衣店、浴室、幼儿园、图书馆、诊所和写字楼等设施。

1934年奥地利内战的二月起义期间,起义者占据卡尔马克思大院,后因遭火炮炮轰被迫投降奥地利军队、警察和法西斯。德奥合并期间,卡尔马克思大院改名海利肯施塔特大院(Heiligenstädter Hof),1945年又改回原名。卡尔马克思大院曾受重炮损坏,1950年代修复。《夜间门房》等电影在此拍摄。1989年和1992年间,该建筑重新翻修。

维也纳 卡尔马克思大院
1959 奥地利 奥地利的建筑 (1全)

努斯多夫堰和船闸(Nussdorf weir and lock)是位于维也纳郊区Nussdorf,是位于多瑙运河(Donaukanal)离开多瑙河的地点的水利工程。在1892年7月通过一项新法律之后,建造了堰和闸锁,该法律还授权建造维也纳城市铁路和将多瑙卡纳尔转变为冬季港口。

努斯多夫的堰和闸通常相互混淆,尽管它们实际上是为实现相同目的而建造的两个单独的结构。

施梅尔尔桥(Schemerlbrücke),也称为狮子桥(Löwenbrücke),以Josef Schemerl Ritter von Leytenbach命名。

桁架桥建于1894年至1898年。其跨度为49米,在40米宽的运河和9米宽的牵引道上均成拱形。由于结构原因,必须建造桥梁。三个主承重墙和坚固的水平杆既支撑桥梁的重量,又支撑运河中水的阻塞所产生的压力(因此,堰也称为桥梁堰)。但是,堰机械也需要Schemmerlbrücke。

1945年4月,Schemmerlbrücke以及Donaukanal上的其他桥梁被刻意地禁止使用。1947年,建造了木结构,使行人可以越过运河。在1953年至1955年之间,对桥梁进行了修复,并在1978年对其进行了全面修复。

建筑师奥托·瓦格纳 背景:维也纳 努斯多夫堰和船闸 施梅尔尔桥
1934 奥地利 建筑师慈善邮票 (6-6)
维也纳 努斯多夫堰和船闸 施梅尔尔桥
2018 奥地利 欧罗巴邮票:桥梁 (1全)

利奥波德山(Leopoldsberg)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座山丘,高425米。

山顶的利奥波德教堂(Kirche am Leopoldsberg)供奉圣利奥波德,建于1679年。

维也纳 利奥波德山
1945 奥地利 风景普通邮票 (10-2)
维也纳 利奥波德山
1947 奥地利 风景普通邮票 (16-2)
维也纳 利奥波德山 - Nussberg
1997 奥地利 美丽的奥地利 (1全)

弗洛里茨多夫(德语:Floridsdorf)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23个行政区之一,位于维也纳东北部。弗洛里茨多夫面积44.46平方公里,2014年有人口148947人。

维也纳 弗洛里茨多夫区街道
2004 奥地利 弗洛里茨多夫区(Floridsdorf)成为维也纳的一部分100周年 (1全)
维也纳 弗洛里茨多夫区 水塔
2020 奥地利 自动贩售邮票 (12-1)

多瑙城(Donaustadt)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第二十二区,位于维也纳的东部,为该市最大的一个区,面积102.24 km²,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人口148,980人(2007年)。

该区毗邻第二区(利奥波德城)、十一区(Simmering)和二十一区(Floridsdorf)以及下奥地利州。

维也纳国际中心(英语:Vienna International Centre;德语:Internationales Zentrum Wien),通常称作维也纳联合国城,为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UNOV)所在地,位于多瑙河以北。维也纳国际中心由奥地利建筑师 Johann Staber 设计,兴建于1973年到1979年。在维也纳建立国际机构的最初想法来自于奥地利总理布鲁诺·克赖斯基。

六座Y形办公大楼环绕着圆柱会议大楼,总面积为23万平方米。最高处高127米,28层。约有5000人在维也纳国际中心工作,因此设有餐饮,购物设施和一个邮局,两家银行(奥地利银行和联合国联邦信贷联盟)和旅行社。

维也纳国际中心是治外法权区域,不受当地法律管辖。

维也纳国际中心 奥地利中心大楼
1987 奥地利 维也纳国际中心开幕 (1全)

国际原子能机构(英语: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缩写作 IAEA),港台译为国际原子能总署,是致力于和平发展原子能的独立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1957年7月29日,总部位于中立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与联合国系统相关的独立国际组织,其与联合国的关系由特殊协议监管,每年需向联合国大会进行报告。

(右)奥地利 维也纳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
1987 摩纳哥 国际放射性研究实验室 (1全)
奥地利 维也纳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
1987 苏联 国际原子能机构成立30周年 (1全)
  • 风光/欧洲/奥地利/维也纳.txt
  • 最后更改: 5周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