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上一修订版 两侧同时换到之后的修订记录
动物:软骨鱼纲:真鲨目:真鲨科 [2020/12/30 09:48]
青团00
动物:软骨鱼纲:真鲨目:真鲨科 [2024/02/08 10:23]
青团00
行 18: 行 18:
 |[{{:​动物:​亚洲:​英属印度洋领地:​io201604.jpg|黑尾真鲨}}]| |[{{:​动物:​亚洲:​英属印度洋领地:​io201604.jpg|黑尾真鲨}}]|
 ^2016 英属印度洋领地 (6-4)^ ^2016 英属印度洋领地 (6-4)^
 +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201817.jpg|黑尾真鲨}}]|
 +^2018 澳大利亚 (5-5)^
  
 乌翅真鲨(Blacktip reef shark,学名: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又名污翅白眼鲛、黑翼鲨、伯爵鲨、黑鳍鲨或黑鳍礁鲨,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及温和海洋的鲨鱼。它经常被误会为黑边鳍真鲨(学名Carcharhinus limbatus)。就如它的名字所言,乌翅真鲨的胸鳍及背鳍的顶端是黑色的,而下部是白色。它们身体上半部的皮是呈褐色。最大的乌翅真鲨可达3.5米长。它的前端是呈圆钝的。一种称为灰珊瑚鲨的鲨鱼外形与它很相似,但从其较粗状及灰色的身体及没有黑端的背鳍,就能分辨它们。由于乌翅真鲨体型较小,所以并不认为是人类的威胁。 乌翅真鲨(Blacktip reef shark,学名: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又名污翅白眼鲛、黑翼鲨、伯爵鲨、黑鳍鲨或黑鳍礁鲨,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及温和海洋的鲨鱼。它经常被误会为黑边鳍真鲨(学名Carcharhinus limbatus)。就如它的名字所言,乌翅真鲨的胸鳍及背鳍的顶端是黑色的,而下部是白色。它们身体上半部的皮是呈褐色。最大的乌翅真鲨可达3.5米长。它的前端是呈圆钝的。一种称为灰珊瑚鲨的鲨鱼外形与它很相似,但从其较粗状及灰色的身体及没有黑端的背鳍,就能分辨它们。由于乌翅真鲨体型较小,所以并不认为是人类的威胁。
行 76: 行 79:
 灰色真鲨(Dusky shark,学名:Carcharhinus obscurus)为真鲨科真鲨属的鱼类。分布于美洲东西岸沿海、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沿海、亚洲东南方沿海及澳洲东西岸沿海、主要在南北纬40度之间以及台东外海等地400米以上的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美洲。它们在夏季游往两极,冬季游往赤道。它是该属最大的一个种,体长可达4.2米(14英尺),重可达347千克(765英磅)。 灰色真鲨(Dusky shark,学名:Carcharhinus obscurus)为真鲨科真鲨属的鱼类。分布于美洲东西岸沿海、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沿海、亚洲东南方沿海及澳洲东西岸沿海、主要在南北纬40度之间以及台东外海等地400米以上的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美洲。它们在夏季游往两极,冬季游往赤道。它是该属最大的一个种,体长可达4.2米(14英尺),重可达347千克(765英磅)。
  
-|[{{:​动物:​非洲:​西斯凯:​ci198301.jpg|灰色真鲨}}]|+|[{{:​动物:​非洲:​西斯凯:​cik198301.jpg|灰色真鲨}}]|
 ^1983 西斯凯 (5-1)^ ^1983 西斯凯 (5-1)^
  
行 106: 行 109:
 |[{{:​动物:​非洲:​佛得角:​cv199402.jpg|黑边鳍真鲨}}]| |[{{:​动物:​非洲:​佛得角:​cv199402.jpg|黑边鳍真鲨}}]|
 ^1994 佛得角 (4-2)^ ^1994 佛得角 (4-2)^
 +
 +|[{{:​动物:​欧洲:​摩纳哥:​mc201303.jpg|黑边鳍真鲨}}]|
 +^2013 摩纳哥 (4-1)^
  
 ===== 鼬鲨属 Galeocerdo ===== ===== 鼬鲨属 Galeocerdo =====
行 115: 行 121:
 ^1980 越南 (8-2)^ ^1980 越南 (8-2)^
  
-|[{{:​动物:​非洲:​西斯凯:​ci198303.jpg|鼬鲨}}]|+|[{{:​动物:​非洲:​西斯凯:​cik198303.jpg|鼬鲨}}]|
 ^1983 西斯凯 (5-3)^ ^1983 西斯凯 (5-3)^
  
行 123: 行 129:
 |[{{:​动物:​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fm198903.jpg|鼬鲨}}]| |[{{:​动物:​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fm198903.jpg|鼬鲨}}]|
 ^1989 密克罗尼西亚 (4-3)^ ^1989 密克罗尼西亚 (4-3)^
 +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199510.jpg|(左)鼬鲨}}]|
 +^1995 澳大利亚 (6-6)^
  
 |[{{:​动物:​北美洲:​圣基茨岛:​kn200701.jpg|鼬鲨}}]| |[{{:​动物:​北美洲:​圣基茨岛:​kn200701.jpg|鼬鲨}}]|
行 158: 行 167:
 |[{{:​动物:​北美洲:​加拿大:​ca201809.jpg|大青鲨}}]| |[{{:​动物:​北美洲:​加拿大:​ca201809.jpg|大青鲨}}]|
 ^2018 加拿大 (5-3)^ ^2018 加拿大 (5-3)^
 +
 +===== 灰三齿鲨属 Triaenodon =====
 +灰三齿鲨(Whitetip reef shark,学名:Triaenodon obesus),又译三齿鲨,又称白顶礁鲨(whitetip reef shark)、白头礁鲨(注意:勿与远洋白鳍鲨混淆),是真鲨科灰三齿鲨属的唯一成员。
 +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的珊瑚礁周围的温水区(出现在水深达330米的地方),以及南海诸岛海域等,也是西沙群岛常见鱼类,多见于邻近礁盘海域(体长多在1米左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沙特阿拉伯、红海,常被发现于热带浅水区。
 +
 +灰三齿鲨的背鳍和上尾鳍的顶部都是白色,其上身呈现灰白色或褐色。平均长度约为140~160厘米,最长可达244厘米。头部宽且平。
 +
 +灰三齿鲨的主要食物是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如章鱼、烟管鱼)。
 +
 +灰三齿鲨是居住在下层水域的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是在休息,有时还分成小组休息。灰三齿鲨不喜欢攻击其他动物,通常被打扰后会游离,但在不断的骚扰下,它可能会咬伤其他动物。晚间在暗礁的缝隙中寻找食物。
 +
 +胎生繁殖,一胎有1至5个。妊娠期少于5个月。刚出生的灰三齿鲨长50~60厘米。估计可活25年,5年后成熟。
 +
 +|[{{:​动物:​亚洲:​哈萨克斯坦:​kz201602.jpg|灰三齿鲨}}]|
 +^2016 哈萨克斯坦 (4-2)^
  • 动物/软骨鱼纲/真鲨目/真鲨科.txt
  • 最后更改: 4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