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羚羊亚科 [2021/02/23 18:44]
青团00 [瞪羚属 Gazella]
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羚羊亚科 [2023/10/02 21:13] (当前版本)
青团00 [瞪羚属 Gazella]
行 6: 行 6:
 ===== 沙羚属 Ammodorcas ===== ===== 沙羚属 Ammodorcas =====
 沙羚(Dibatag,Clarke'​s gazelle,学名:Ammodorcas clarkei)别名克拉克的瞪羚,生活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半沙漠草原地带。沙羚并不是真正的瞪羚。当它们受到惊吓时,它们的黑尾巴就会往上翘。其英文名dibatag来源于索马里语,意思是“直尾巴”。 沙羚(Dibatag,Clarke'​s gazelle,学名:Ammodorcas clarkei)别名克拉克的瞪羚,生活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半沙漠草原地带。沙羚并不是真正的瞪羚。当它们受到惊吓时,它们的黑尾巴就会往上翘。其英文名dibatag来源于索马里语,意思是“直尾巴”。
 +
 +|[{{:​动物:​非洲:​索马里:​so196805.jpg|沙羚}}]|
 +^1968 索马里 (5-5)^
  
 |[{{:​动物:​非洲:​埃塞俄比亚:​et198007.jpg|沙羚}}]| |[{{:​动物:​非洲:​埃塞俄比亚:​et198007.jpg|沙羚}}]|
行 20: 行 23:
  
 在南非大草原上曾经经常看到壮观的跳羚群,曾经有一群跳羚创过最壮观兽群的吉尼斯纪录。虽然现在还能看到跳羚群,但其规模远远不如过去的跳羚群那么壮大了。 在南非大草原上曾经经常看到壮观的跳羚群,曾经有一群跳羚创过最壮观兽群的吉尼斯纪录。虽然现在还能看到跳羚群,但其规模远远不如过去的跳羚群那么壮大了。
 +
 +|[{{:​动物:​非洲:​南非:​za192601.jpg|跳羚}}]|
 +^1926 南非 (2-1)^
 +
 +|[{{:​动物:​非洲:​南非:​za193501.jpg|跳羚}}]|
 +^1935 南非 (1全)^
 +
 +|[{{:​动物:​非洲:​南非:​za195301.jpg|跳羚}}]|
 +^1953 南非 (2-1)^
  
 |[{{:​动物:​非洲:​安哥拉:​ao195313.jpg|跳羚}}]| |[{{:​动物:​非洲:​安哥拉:​ao195313.jpg|跳羚}}]|
行 26: 行 38:
 |[{{:​动物:​非洲:​南非:​za195410.jpg|跳羚}}]| |[{{:​动物:​非洲:​南非:​za195410.jpg|跳羚}}]|
 ^1954 南非 (14-10)^ ^1954 南非 (14-10)^
 +
 +|[{{:​动物:​非洲:​南非:​za196106.jpg|跳羚}}]|
 +^1961 南非 (9-6)^
  
 |[{{:​动物:​非洲:​西南非洲:​swa198014.jpg|跳羚}}]| |[{{:​动物:​非洲:​西南非洲:​swa198014.jpg|跳羚}}]|
 ^1980 西南非洲 (20-4)^ ^1980 西南非洲 (20-4)^
 +
 +|[{{:​动物:​非洲:​南非:​za199909.jpg|跳羚}}]|
 +^1999 南非 (10-9)^
 +
 +|[{{:​动物:​非洲:​南非:​za201202.jpg|跳羚}}]|
 +^2012 南非 ^
  
 |[{{:​动物:​非洲:​纳米比亚:​na201414.jpg|跳羚}}]| |[{{:​动物:​非洲:​纳米比亚:​na201414.jpg|跳羚}}]|
行 42: 行 63:
 ^2000 印度 (9-3)^ ^2000 印度 (9-3)^
  
 +|[{{:​动物:​欧洲:​匈牙利:​hu201405.jpg|印度黑羚}}]|
 +^2014 匈牙利 (12-5)^
 ===== 贝拉羚属 Dorcatragus ===== ===== 贝拉羚属 Dorcatragus =====
 大耳羚(Beira,学名:Dorcatragus megalotis)也称贝拉羚,是偶蹄目牛科大耳羚属(贝拉羚属)中唯一的一种,分布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地。 大耳羚(Beira,学名:Dorcatragus megalotis)也称贝拉羚,是偶蹄目牛科大耳羚属(贝拉羚属)中唯一的一种,分布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地。
行 62: 行 85:
 |[{{:​动物:​亚洲:​蒙古:​mn201303.jpg|鹅喉羚}}]|[{{:​动物:​亚洲:​蒙古:​mn201304.jpg|鹅喉羚}}]| |[{{:​动物:​亚洲:​蒙古:​mn201303.jpg|鹅喉羚}}]|[{{:​动物:​亚洲:​蒙古:​mn201304.jpg|鹅喉羚}}]|
 ^2013 蒙古 (4全)^^ ^2013 蒙古 (4全)^^
 +
 +|[{{:​动物:​亚洲:​哈萨克斯坦:​kz202101.jpg|鹅喉羚}}]|
 +^2021 哈萨克斯坦 (4-1)^
 +
 +|[{{:​动物:​亚洲:​哈萨克斯坦:​kz202105.jpg|鹅喉羚}}]|
 +^2021 哈萨克斯坦 (2-1)^
  
 小鹿瞪羚(Dorcas gazelle,ariel gazelle,学名:Gazella dorcas),是分布最广的瞪羚,从北非到阿拉伯甚至到印度东部都是它们的分布地区。其众多的亚种可以生活在草原、旱谷、沙漠和半沙漠等多种气候地区。由于人类的土地开发以及畜养大量的绵羊及山羊,小鹿瞪羚的栖地与食物来源一直在缩小,族群存续相当受威胁。 小鹿瞪羚(Dorcas gazelle,ariel gazelle,学名:Gazella dorcas),是分布最广的瞪羚,从北非到阿拉伯甚至到印度东部都是它们的分布地区。其众多的亚种可以生活在草原、旱谷、沙漠和半沙漠等多种气候地区。由于人类的土地开发以及畜养大量的绵羊及山羊,小鹿瞪羚的栖地与食物来源一直在缩小,族群存续相当受威胁。
行 68: 行 97:
  
 小鹿瞪羚能高度适应沙漠环境,它们可以毕生不用喝水,只透过在摄食的植物水分维生。不过当水源充足时,它们一样会正常饮水。它们可以忍受高温,在酷热地区只会在黎明、黄昏及晚上活动。若在受人类捕猎的地区,则会倾向于在夜晚活动,以避开捕猎。它们吃不同品种的金合欢树叶、花朵及荚,以及不同灌木的叶、枝及果实。它们有时会以后脚站立往树上摄食,而在下雨后会挖树根。小鹿瞪羚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当受到威胁时尾巴会颤动,并会不断昂首跳跃以提醒同伴。 小鹿瞪羚能高度适应沙漠环境,它们可以毕生不用喝水,只透过在摄食的植物水分维生。不过当水源充足时,它们一样会正常饮水。它们可以忍受高温,在酷热地区只会在黎明、黄昏及晚上活动。若在受人类捕猎的地区,则会倾向于在夜晚活动,以避开捕猎。它们吃不同品种的金合欢树叶、花朵及荚,以及不同灌木的叶、枝及果实。它们有时会以后脚站立往树上摄食,而在下雨后会挖树根。小鹿瞪羚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当受到威胁时尾巴会颤动,并会不断昂首跳跃以提醒同伴。
 +
 +|[{{:​动物:​非洲:​毛里塔尼亚:​mr196327.jpg|小鹿瞪羚}}]|
 +^1963 毛里塔尼亚 (12-11)^
  
 |[{{:​动物:​欧洲:​以色列:​il196703.jpg|小鹿瞪羚}}]| |[{{:​动物:​欧洲:​以色列:​il196703.jpg|小鹿瞪羚}}]|
行 83: 行 115:
 |[{{:​动物:​欧洲:​以色列:​il201304.jpg|邮票图:小鹿瞪羚}}]| |[{{:​动物:​欧洲:​以色列:​il201304.jpg|邮票图:小鹿瞪羚}}]|
 ^2013 以色列 (1MS全)^ ^2013 以色列 (1MS全)^
 +
 +|[{{:​动物:​欧洲:​塞尔维亚:​rs201706.jpg|小鹿瞪羚}}]|
 +^2017 塞尔维亚 (4-2)^
  
 居氏瞪羚(Cuvier'​s gazelle,学名:Gazella cuvieri) 是一种产于北非的一种瞪羚,它由科学家乔治·居维叶命名。 居氏瞪羚(Cuvier'​s gazelle,学名:Gazella cuvieri) 是一种产于北非的一种瞪羚,它由科学家乔治·居维叶命名。
行 110: 行 145:
 |[{{:​动物:​欧洲:​以色列:​il201803.jpg|阿拉伯瞪羚}}]| |[{{:​动物:​欧洲:​以色列:​il201803.jpg|阿拉伯瞪羚}}]|
 ^2018 以色列 (3-3)^ ^2018 以色列 (3-3)^
 +
 +|[{{:​动物:​亚洲:​沙特阿拉伯:​sa202204.jpg|阿拉伯瞪羚}}]|
 +^2022 沙特阿拉伯 法拉桑群岛的动植物 (6-4)^
  
 细角瞪羚(Rhim gazelle,slender-horned gazelle, sand gazelle,Loder'​s gazelle,学名:Gazella leptoceros)是瞪羚的一种,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 细角瞪羚(Rhim gazelle,slender-horned gazelle, sand gazelle,Loder'​s gazelle,学名:Gazella leptoceros)是瞪羚的一种,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
行 205: 行 243:
 |[{{:​动物:​亚洲:​卡塔尔:​qa199601.jpg|苍羚}}]| |[{{:​动物:​亚洲:​卡塔尔:​qa199601.jpg|苍羚}}]|
 ^1996 卡塔尔 (6-1)^ ^1996 卡塔尔 (6-1)^
 +
 +|[{{:​动物:​欧洲:​匈牙利:​hu201608.jpg|苍羚}}]|
 +^2016 匈牙利 (12-8)^
  
 ===== 新小羚属 Neotragus ===== ===== 新小羚属 Neotragus =====
行 212: 行 253:
  
 倭新小羚是濒危动物。 倭新小羚是濒危动物。
 +
 +|[{{:​动物:​非洲:​利比里亚:​lr194201.jpg|倭新小羚}}]|
 +^1942 利比里亚 (6-1)^
  
 |[{{:​动物:​非洲:​科特迪瓦:​ci196408.jpg|倭新小羚}}]| |[{{:​动物:​非洲:​科特迪瓦:​ci196408.jpg|倭新小羚}}]|
行 253: 行 297:
 |[{{:​动物:​非洲:​莱索托:​ls198105.jpg|侏羚}}]| |[{{:​动物:​非洲:​莱索托:​ls198105.jpg|侏羚}}]|
 ^1981 莱索托 (5+1MS-5)^ ^1981 莱索托 (5+1MS-5)^
 +
 +|[{{:​动物:​非洲:​特兰斯凯:​tki198803.jpg|侏羚}}]|
 +^1988 特兰斯凯 (4-3)^
  
 |[{{:​动物:​非洲:​塞内加尔:​sn199105.jpg|侏羚}}]| |[{{:​动物:​非洲:​塞内加尔:​sn199105.jpg|侏羚}}]|
行 263: 行 310:
 ^2001 斯威士兰 (4-1,2)^^ ^2001 斯威士兰 (4-1,2)^^
  
 +|[{{:​动物:​非洲:​南非:​za201501.jpg|侏羚}}]|
 +^2015 南非 (6-1)^
 ===== 藏羚属 Pantholops ===== ===== 藏羚属 Pantholops =====
 藏羚羊(Tibetan antelope,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藏文:གཙོད་,威利:gtsod),学名藏羚,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藏羚属,也是该属的唯一物种。对藏羚羊最早的科学描述由英国博物学家克拉克·阿贝尔(Clarke Abel)于1826年作出,但他还未来得及为其命名便于同年11月去世,后由英国博物学家布莱恩·霍奇森(Brian Houghton Hodgson)于1834年命名。藏羚羊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雌性藏羚羊没有角。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成年雌性藏羚羊身高约75厘米、体重约25~30公斤。雄性身高约80~85厘米、体重约35~40公斤。藏羚羊2岁性成熟,雄性寿命一般不超过8岁,雌性寿命一般不超过12岁,人工饲养可达将近10年。藏羚羊的栖息地海拔3250~5500米,最适应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藏羚羊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根据德裔美籍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的研究大致可分为若干不迁徙种群和四大迁徙种群。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和新疆阿尔金山一带,分布区域大致以藏北高原(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尼泊尔直到19世纪上半叶仍有藏羚羊分布,后灭绝。藏羚羊1975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物种,1979年更被列入严禁贸易的附录I物种,1988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立其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藏羚羊被公认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 藏羚羊(Tibetan antelope,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藏文:གཙོད་,威利:gtsod),学名藏羚,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藏羚属,也是该属的唯一物种。对藏羚羊最早的科学描述由英国博物学家克拉克·阿贝尔(Clarke Abel)于1826年作出,但他还未来得及为其命名便于同年11月去世,后由英国博物学家布莱恩·霍奇森(Brian Houghton Hodgson)于1834年命名。藏羚羊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雌性藏羚羊没有角。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成年雌性藏羚羊身高约75厘米、体重约25~30公斤。雄性身高约80~85厘米、体重约35~40公斤。藏羚羊2岁性成熟,雄性寿命一般不超过8岁,雌性寿命一般不超过12岁,人工饲养可达将近10年。藏羚羊的栖息地海拔3250~5500米,最适应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藏羚羊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根据德裔美籍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的研究大致可分为若干不迁徙种群和四大迁徙种群。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和新疆阿尔金山一带,分布区域大致以藏北高原(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尼泊尔直到19世纪上半叶仍有藏羚羊分布,后灭绝。藏羚羊1975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物种,1979年更被列入严禁贸易的附录I物种,1988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立其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藏羚羊被公认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
行 281: 行 330:
 |[{{:​动物:​非洲:​博茨瓦纳:​bw198712.jpg|小岩羚}}]| |[{{:​动物:​非洲:​博茨瓦纳:​bw198712.jpg|小岩羚}}]|
 ^1987 博茨瓦纳 (20-12)^ ^1987 博茨瓦纳 (20-12)^
 +
 +|[{{:​动物:​非洲:​南非:​za200505.jpg|小岩羚}}]|
 +^2005 南非 (6-5)^
  
 |[{{:​动物:​非洲:​纳米比亚:​na201506.jpg|小岩羚}}]| |[{{:​动物:​非洲:​纳米比亚:​na201506.jpg|小岩羚}}]|
 ^2015 纳米比亚 (4-1)^ ^2015 纳米比亚 (4-1)^
  
-===== 高鼻羚羊属 Saiga ===== 
-高鼻羚羊(Saiga antelope,学名:Saiga tatarica)又名高鼻羚、塞加羚羊(塞加羚)或大鼻羚羊(大鼻羚)。是牛科高鼻羚羊属下唯一的物种,和同样濒临绝种的藏羚是近亲。现存野生数量稀少,且可能持续下降中。已知最古老的高鼻羚羊化石发现自更新世地层,外型与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间接显示这种动物可能也是第四纪冰河时期事件后幸存下来的生物之一。 
  
-体长1至1.7米,肩高60至80公分,重20至69公斤。寿命6到10年。头大而尾短;雄性头上有角,角有环纹,体型较雌性大。雄性与雌性皆具有独特而灵活的长鼻,鼻孔往下张开,能过滤或温暖吸入的空气。 
  
-|[{{:​动物:​欧洲:​苏联:​ussr197401.jpg|高鼻羚羊}}]| 
-^1974 苏联 (5-1)^ 
  
-|[{{:​动物:​亚洲:​中国:​cn199101.jpg|高鼻羚羊}}]| 
-^1991 中国 (4-1)^ 
  
-|[{{:​动物:​亚洲:​哈萨克斯坦:​kz199201.jpg|高鼻羚羊}}]| 
-^1992 哈萨克斯坦 (1全)^ 
  
-|[{{:​动物:​亚洲:​中国:​cn200110.jpg|高鼻羚羊}}]| 
-^2001 中国 (10-10)^ 
  
-|[{{:​动物:​联合国:​un201801.jpg|高鼻羚羊}}]| +
-^2018 联合国 (12-1)^+
  • 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羚羊亚科.1614077067.txt.gz
  • 最后更改: 3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