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鼬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鼬科动物邮票。

亚洲小爪水獭(Oriental small-clawed otter、 Asian small-clawed otter,学名:Aonyx cinerea),又名小爪水獭,是一种小型水獭。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中国、中南半岛全省、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区的湿地附近。

亚洲小爪水獭一般体长0.9米(包括尾巴),体重可达5公斤。以鱼、蛙、蟹、螯虾和贝类为食。

亚洲小爪水獭
1979 菲律宾 (6-5)
亚洲小爪水獭
2011 新加坡 (4全)
亚洲小爪水獭
亚洲小爪水獭
亚洲小爪水獭
亚洲小爪水獭
2016 越南 (4全)

(African clawless otter,Cape clawless otter,groot otter,学名:Aonyx capensis)

1977 博茨瓦纳 (5-1)
1998 津巴布韦 (4-3)

狐鼬(Tayra,学名:Eira barbara),一种产于中美洲的鼬科动物,是狐鼬属下唯一一种,有9个亚种。中等体型,体长大约60厘米,有一条45厘米长的尾巴,体毛为深褐色或黑色,胸部有一块浅色块,体重为5公斤左右。

狐鼬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的热带森林中,有时在树洞里,有时则在地面上挖穴,是爬树高手,奔跑速度很快,游泳技术也很高超。主要以水果、腐肉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啮齿类为食。

母狐鼬每胎生2-4只幼仔,其毛色为黑色。

狐鼬
197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4-1)
狐鼬
1993 萨尔瓦多 (5-3)

海獭(Sea otter,学名:Enhydra lutris)是食肉目动物中最适应海中生活的物种,很少在陆地或冰上觅食,大半的时间都待在水里,连生产与育幼也都在水中进行。大部分时间里,海獭不是仰躺着浮在水面上,就是潜入海床觅食。当它们待在海面时,几乎一直在整理毛皮,保持它的清洁与防水性。科学家已辨识出三个不同的亚种,其中之一位于美国的加州,另二者皆位于阿拉斯加。在加州的海獭族群又被称为南方海獭或加州海獭,阿拉斯加族群则被称为阿拉斯加海獭。属名Enhydra源自希腊文的enhydris,意为“水獭”;种名lutris则源自拉丁文lutra,也是水獭的意思。

海獭(尤其是阿拉斯加海獭)体型比起同属鼬科的大部分动物而言都要来得大,其头部较短而宽阔,口鼻部较为短钝。上唇与脸颊相当发达,覆有浓密的硬须。后脚掌大而呈鳍状,有蹼;前掌呈圆形,海獭用它来抓取食物、理毛、与使用各种用来敲开贝壳用的工具。尾长而扁平,呈桨状。成年雄性在头部与颈部较雌性粗壮。阿拉斯加海獭体型比加州海獭来得大而粗壮。上、下颚各长有8对牙齿。除了鼻尖与脚掌,海獭全身覆盖着浓密的毛。它们有1层紧密、呈暗褐色至红棕色的下层绒毛,而其针毛(guard hair,用以保护下层细密绒毛的粗长外毛)较疏松,呈浅褐色至黄棕色,特别是在脸部与头部。初生幼兽有淡而呈暗黄色的毛皮,其针毛在数星期后会转为浅黄色。

海獭
1971 苏联 (5-2)
海獭
1990 苏联 (4-3)
海獭
2000 联合国 (12-4)
海獭
2004 葡萄牙 (6+1MS-4)
海獭
2010 加拿大 (2-2)
海獭
2010 瑞典 (4-2)

貂熊(Wolverine,学名:Gulo gulo),又称狼獾,是现存最大的陆生鼬科动物(巨獭体型更大,但主要为水生),包括两个亚种。成年貂熊体长65-87厘米,尾长17-26厘米,体重10-25公斤。雄性貂熊要比雌性大许多。从体型上看,貂熊很像是长著长尾巴的小型熊。像多数鼬科动物那样,貂熊会发出难闻的气味。

貂熊多分布在北部的针叶林和接近北极的地区,以及北半球的高山冻原,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欧、俄罗斯西部、西伯利亚、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海各国亦有发现,以及中国黑龙江与新疆北部。过去,貂熊还曾出现在北半球南部,例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等地。

貂熊
1989 瑞典 (6-1)
貂熊
1990 加拿大 (6-2)
貂熊
1995 格陵兰 (3-2)
貂熊
1997 瑞典 (3-1)
貂熊
2004 俄罗斯 (4全)

斑颈水獭(Spotted-necked otter,speckle-throated otter,学名:Hydrictis maculicollis)

斑颈水獭
斑颈水獭
斑颈水獭
斑颈水獭
2005 科特迪瓦 (4全)

非洲艾虎(Striped polecat,African polecat, zoril, zorille, zorilla, Cape polecat, African skunk,学名:Ictonyx striatus),属于食肉目鼬科,它主要生活在干旱和干燥的气候下,如非洲中部、南部和撒哈拉以南的大草原和开放地区,但不包括刚果盆地和西非沿海地区。

夜行动物。体长60厘米,其中尾长20厘米。寿命可达15年。

非洲艾虎是一种侵略性和领土意识非常强的动物。通常利用粪便和肛门臭腺喷雾标志着它的领土。由臭腺释放的喷雾可使对手暂时失明并刺激粘膜导致强烈的烧灼感。

非洲艾虎
1977 莱索托 (5-3)
非洲艾虎
1992 博茨瓦纳 (18-17)

长尾水獭(Neotropical otter,neotropical river otter,学名:Lontra longicaudis)是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及特立尼达的水獭。

长尾水獭栖息在不同的河流环境,包括落叶林及常绿森林、大草原等。它们似乎较喜欢清澈的河流,较少在污浊的下游出现。它们是独居的,主要吃鱼类及甲壳类。它们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

长尾水獭
2008 巴西 (3-2)
Lutra sp.
2010 马来西亚 (3-3)

欧亚水獭(Eurasian otter,学名:Lutra lutra),或简称水獭,是亚洲及欧洲的一种水獭,栖息在淡水环境。它们与北美水獭不同的是颈部较短、脸面较阔、耳朵相距较远及尾巴较长。

欧亚水獭是强势地盘性的,主要都是独居的。它们的领地约1-40公里长,一般长18公里。领地的长短视乎食物供应及适合猎食的河流阔度。它们的领地只抗拒同性,故雄獭及雌獭的领地是重叠的。雄獭及雌獭全年任何时间都可以繁殖,会在水中交配。妊娠期约63日,每胎会产1-4只幼獭,头一年会依赖母獭。雄獭不会照顾幼獭,雌獭与幼獭的领地很多时都完全包含在雄獭的领地中。它们会于夜间觅食,日间则会留在巢穴中。它们的巢穴很多是河床附近的洞穴或树孔,很多时要在水中进入。

欧亚水獭
1970 摩纳哥 (6-6)
欧亚水獭
1973 瑞典 (6-4)
欧亚水獭亚种:日本水獭Lutra lutra whiteleyi
1974-78 日本 (20-2)
欧亚水獭
1975 丹麦 (4-4)
欧亚水獭
1977 英国 (5-4)
欧亚水獭
欧亚水獭
欧亚水獭
欧亚水獭
1987 民主德国 (4全)
欧亚水獭
1987 南斯拉夫 (4-1)
欧亚水獭
1988 法国 (4-1)
欧亚水獭
1988 澳门 (4-1)
欧亚水獭亚种(Lutra lutra chinensis)
1992 台湾 (4-1)
欧亚水獭
1996 瑞典 (5-4)
欧亚水獭
1997 越南 (4-2)
欧亚水獭
1999 摩尔多瓦 (3-1)
欧亚水獭
欧亚水獭
2002 爱尔兰 (4+1MS-2,MS)
欧亚水獭
2010 英国 (10-8)
欧亚水獭
2015 比利时 (10-8)
欧亚水獭
2015 爱沙尼亚 (1全)
欧亚水獭
欧亚水獭
2016 韩国 (2全)
欧亚水獭
2016 葡萄牙 (6-5)
欧亚水獭
2019 哈萨克斯坦 (1全)

毛鼻水獭(Hairy-nosed Otter,学名:Lutra sumatrana)也叫苏门答腊水獭,是一种分布在东南亚的水獭,栖息在淡水环境。该物种已经严重濒危,在1990年代,就被以为已经灭绝,但是后来又在柬埔寨、泰国、婆罗洲、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发现。

身长可达1.3米,体重约6.8-7公斤。脚掌有蹼,毛皮会分泌可防水的油脂。背部棕褐色,腹部苍白色,唇部黯淡,鼻子和嘴巴的地方有覆盖短黑色的毛。毛鼻水獭栖息在内陆溪流的沼泽森林或沿海地区。昼伏夜出,狩猎时多单独活动,或是组成2-4只联合打猎,以鱼类、螃蟹、水禽、水蛇、青蛙、老鼠为食物。

毛鼻水獭
2005 马来西亚 (4+1MS-3)

江獭(Smooth-coated otter,学名:Lutra perspicillata or Lutrogale perspicillata),也叫滑獭,鼬科水獭属动物,水獭的一种(江獭的毛比一般水獭要短)。

江獭主要生活在印度东部、马来半岛、尼泊尔、缅甸等东南亚地区,伊拉克也有少量分布,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台山)、云南(盈江)等地。常见于生活于江河和沿海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不详。

江獭
2000 新加坡 (4-2)
江獭
2000 印度 (9-6)

松貂(European pine marten,学名:Martes martes),又名林貂,是分布在北欧的一种鼬科动物。

它们约有家猫的大小,体长53厘米,尾巴长25厘米。雄貂较雌貂稍大,平均重1.5公斤。毛皮呈浅褐至深褐色,在冬天会逐渐变长及浅色。喉咙上有奶白色至黄色的围兜。

松貂栖息在多草木的地区,会在树穴或灌木林中筑巢。它们的爪可以半收缩,让它们可以生活在树上。它们主要在夜间或黄昏活动。它们的耳朵圆而且灵敏,牙齿峰利可以吃细小的哺乳动物、鸟类、昆虫、青蛙及尸体。它们也会吃草莓、鸟蛋、坚果及蜂蜜。它们是地盘性的,会在边界留下粪便。

松貂
1959 苏联 (6-1)
松貂
1967 捷克斯洛伐克 (6-6)
松貂
1986 英国 (4-2)
松貂
1989 苏联 (5-1)
松貂
松貂
松貂
松貂
1992 爱尔兰 (4全)
松貂
2004 英国 (10-1)
松貂
2006 摩尔多瓦 (4+1MS-1)
松貂
2008 白俄罗斯 (6-5)
松貂
2017 比利时 (10-4)

紫貂(Sable,学名:Martes zibellina),也叫黑貂、林貂,为哺乳纲鼬科动物。

紫貂形似黄鼬,体长30-40厘米,尾巴短而粗,长约11-19厘米,末端毛很长,耳朵大;身体为暗褐色,头部颜色较浅;爪很尖利,适合于爬树。

紫貂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它们分布于乌拉尔山、西伯利亚、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地。紫貂以其皮毛闻名,黑色的皮毛价值最高。紫貂是在白天活动的猎食者。它们通过嗅觉和听觉猎取小型猎物,包括花栗鼠、松鼠、老鼠、小鸟和鱼类。有时它们也吃浆果和松果。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筑巢,在天气恶劣或遭遇捕杀时下,它们会躲在巢穴中,甚至将食物储藏在里面。紫貂是一种比较凶残的动物,但驯养的紫貂也常常显得活泼好动而且比较“温驯”。

紫貂
1957 苏联 (8-5)
紫貂
1967 苏联 (7-6)
紫貂
1980 苏联 (5-5)
紫貂
紫貂
1982 中国 (2全)
紫貂
2001 中国 (10-9)
紫貂
2005 俄罗斯 (2-1)

美洲貂(American marten,学名:Martes americana)

亚种Martes americana atrata
2006 加拿大 (4-1)

黄喉貂(Yellow-throated marten,学名:Martes flavigula),又名喜玛拉雅貂、青鼬,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及俄罗斯外东北地区。它在IUCN中被列为无危,其分布广泛,族群众多,缺乏庞大的威胁。

黄喉貂
2005 马来西亚 (4+1MS-1)
黄喉貂亚种 Yellow-throated Marten (Martes flavigula chrysospila)
2012 台湾 (4-3)

格氏貂(Nilgiri marten,学名:Martes gwatkinsii)是唯一生活在南印度的貂。它们分布在尼尔吉里丘陵及西高止山脉。格氏貂与黄喉貂相似,但体型较大,其前额亦明显凹陷。它们背部深色,喉咙呈黄色至橙色。它们体长55-65厘米,尾巴长40-45厘米,重2.1公斤。

格氏貂
1970 苏联 (5-2)

石貂(Beech marten,学名:Martes foina)为鼬科貂属的动物。分布于欧亚大陆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青海、内蒙古、云南、甘肃、河北、山西、西藏、新疆、宁夏、辽宁、四川等地,主要生活于多栖息于干寒高原及山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德国。

左三:石貂
石貂
2014 以色列 (5-1,3)

獾(European badger,学名:Meles meles),又名狗獾、欧亚獾,是食肉目鼬科的一种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地区古北界的森林和草原。

体长为50厘米左右,尾长10厘米,平均体重10公斤。头长,耳短,前肢爪特别长,适合于掘土;通常獾的毛色为灰色,有时发黄,头部有三条黑白相间的条纹,耳缘也是白色,胸、腹部和四肢为黑色。

獾是住在冰天雪地的一种动物,通常筑洞于土丘或大树下。居住于北方地区的獾冬眠,因此秋天时獾的体重要重许多。杂食性,主要吃蚯蚓,但也吃昆虫、甲虫、小型哺乳动物、蜥蜴、蛙类、卵、小鸟、根、浆果、坚果、水果等等。

1966 捷克斯洛伐克 (7-1)
1975 苏联 (5-5)
1977 英国 (5-5)
1988 法国 (4-4)
1988 澳门 (4-4)
1989 苏联 (5-5)
2002 爱尔兰 (4+1MS-1)
2004 英国 (10-3)
2005 白俄罗斯 (4-4)
2007 爱沙尼亚 (1全)
2008 塞尔维亚 (4-3)
2011 摩尔多瓦 (8-1)
左一:獾
2014 以色列 (5-1,5)
2016 葡萄牙 (6-6)
2017 白俄罗斯 (4-3)
2017 立陶宛 (3-2)

蜜獾(学名:Mellivora capensis),鼬科动物,蜜獾属下唯一一种,分布于非洲、西亚及南亚。它们以“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数年之久。也因为它们胆子大、无所畏惧的名声,致使世界上愿意收容蜜獾的动物园屈指可数。

蜜獾的体型和獾的体型相当,它们的身体厚实,头部宽阔,眼睛小,外观看不出耳朵,同时有个外观平钝的鼻子。体长约60至102公分,另加尾长约16至30公分,高约23至30公分。雄雌间的体型差异甚大,雄性的体重有时是雌性的二倍,雌蜜獾体重约5至10公斤,而雄性的体重则约9至14公斤。

蜜獾好居于干旱草原和热带草原。蜜獾是具有极其敏锐嗅觉的凶猛肉食性动物,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它们的猎蛇本领,它们用爪子将抓住蛇的后颈再用强韧的下颚杀死它,蜜獾可以在15分钟内吞噬整条蛇(长150公分以下)。蜜獾嗜食蜂蜜,许多蜂蜜制造厂商为防止蜜獾破坏蜂箱,除开枪射杀外,亦会使用毒药(虽然目前已研发出防蜜獾的蜂箱)。

蜜獾
1980 西南非洲 (20-9)
蜜獾
1987 苏联 (3-2)
蜜獾
1992 博茨瓦纳 (18-10)
蜜獾
2002 联合国 (12-1)
左四:蜜獾
蜜獾
2014 以色列 (5-1,4)

白鼬(Stoat,学名:Mustela erminea)为鼬科鼬属的动物。

形似黄鼬,身体细长,四肢短小;体长25~35厘米,尾长6~10厘米;毛色随季节不同,夏季毛色背部为灰棕色,腹部为白色,足背为灰白色;冬季毛色除了尾端黑色,全身纯白。

白鼬
1957 罗马尼亚 (8-5)
白鼬
1967 苏联 (7-5)
白鼬
1967 捷克斯洛伐克 (6-3)
白鼬
1968 瑞典 (5-5)
白鼬 爱尔兰亚种:Mustela erminea hibernica
1980 爱尔兰 (4-1)
白鼬
1986 摩纳哥 (6-6)
白鼬
1989 挪威 (3-2)
白鼬
1994 格陵兰 (3-1)
白鼬
1996 瑞典 (5-3)
白鼬
2003 卢森堡 (4-3)
白鼬
2004 芬兰 (6-4)
白鼬
2004 英国 (10-7)
白鼬
2006 摩尔多瓦 (4+1MS-2)
白鼬
2009 瑞典 (3-2)
白鼬
2009 塞尔维亚 (4-1)
白鼬
2015 比利时 (10-7)
白鼬
2017 白俄罗斯 (4-2)
白鼬
2020 丹麦 (5-5)

伶鼬(Least weasel,学名:Mustela nivalis)为鼬科鼬属的动物。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包括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吉林、新疆、四川、辽宁等地,多栖息于类似白鼬、但更喜欢干燥的地域。在林区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或干旱地针叶林、林缘灌丛以及亦常见于草原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韦斯德博顿。

伶鼬亚种 Taiwan High Mountain Least Weasel (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2012 台湾 (4-2)
伶鼬
2013 爱沙尼亚 (1全)

欧洲水貂(European mink,学名:Mustela lutreola),又名欧洲鼬、俄罗斯貂(Russian mink),是欧洲的一种鼬,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罗马尼亚、乌克兰、爱沙尼亚及俄罗斯(但不包括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等地。它们以往分布在整个欧洲,北至芬兰,但却已从这些地区消失。它们的外观很像美洲水貂。

欧洲水貂的身体幼长及灵活,尾巴多毛,掌上有蹼。它们夏天的毛较稀疏;冬天的毛较密及深色,很适合低温环境。它们的视觉一般较差,故会依赖灵敏的嗅觉来猎食。有时很难分辨欧洲水貂及美洲水貂,因为它们之间的分别只在上唇有否白斑。有白斑的肯定是欧洲水貂,但没有白斑的则有可能是欧洲或美洲水貂。欧洲水貂的下唇有白色斑点,断断续续或连续的形成腹部斑纹。每一只水貂的腹部斑纹各有不同,故可以此来分辨个别水貂。欧洲水貂的疤痕处及年长时长的毛都是白色的。雄貂长28-43厘米及重900克;雌貂稍为细少,只长30-40厘米及重600克。整体比美洲水貂细少。

欧洲水貂
1967 苏联 (7-7)
欧洲水貂
1980 苏联 (5-3)
欧洲水貂
1997 爱沙尼亚 (6-2)
欧洲水貂
2006 摩尔多瓦 (4+1MS-3)
欧洲水貂
2008 白俄罗斯 (6-2)

裸足鼬(Malayan Weasel,学名:Mustela nudipes)

裸足鼬
2005 马来西亚 (4+1MS-2)

黄鼬(Siberian weasel,学名:Mustela sibirica),古名鼪、鼶、鼠狼,俗名黄鼠狼,或黄狼,也叫喜马拉雅鼬或者西伯利亚鼬,属于鼬科鼬属。是小型的食肉动物。黄鼬体长为25-39厘米,尾长13-21厘米,体重一般在360-820克,体色为棕黄色。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与很多鼬科动物一样,它们体内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气,在遇到威胁时,起到麻痹敌人的作用。民间谚语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实际上黄鼬很少以鸡为食。

黄鼬
1975 苏联 (5-3)

欧洲鼬(European polecat,学名:Mustela putorius)是鼬科下属的一个物种,来自欧亚大陆西部和非洲北部。它一般是黑棕色的,腹部饰白色,脸部则有一道黑色,有时也会出现白化症、 and 红色过度等颜色变异。和欧洲水鼬等其他鼬属相比较之下,欧洲鼬的身长更短,牙列、骨骼更为坚强有力,也较为不活泼一些。欧洲水鼬因能够分泌一种非常臭的气味标记领地而知名。

欧洲鼬
1993 瑞典 (5-3)
欧洲鼬
2010 英国 (10-4)
欧洲鼬
2017 德国 (2-1)

香鼬(Mountain weasel,pale weasel, Altai weasel,solongoi,学名:Mustela altaica)是一种生活在亚洲山区的鼬鼠,分布在哈萨克斯坦、西藏、拉达克及喜玛拉雅山至蒙古、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南部及韩国。

雄性香鼬体长22-29厘米,尾巴长11-15厘米,重217-350克。雌鼠体长22-25厘米,尾巴长9-12厘米,重122-220克。

香鼬在春天及秋天会换毛。冬天背部的毛皮呈深黄色至赤褐色,腹部及喉咙呈淡黄色至奶白色。吻与耳朵间一般都呈深灰褐色。尾巴较背部更为红色。夏天毛皮呈灰色至灰褐色,一些则呈浅黄色。它们的嘴唇是白色的,下巴呈灰褐色至白色。

香鼬
2013 塔吉克斯坦 (4全)

黑足鼬(Black-footed ferret,American polecat,prairie dog hunter,学名:Mustela nigripes),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性哺乳动物和唯一原产于北美地区的雪貂,亦是俄国草原臭鼬的近亲。鼬科。同科物种有:黄鼬(黄鼠狼)、水貂、臭貂、貂属和獾亚科。它与被驯化的白鼬或蒙眼貂外型非常相似,常被别人混淆。

黑足鼬是北美著名的濒危物种。1937年,加拿大野生黑足鼬灭绝。1967年在美国被列为濒危物种。

黑足鼬
1996 美国 (15-1)
黑足鼬
1997 联合国 (12-7)

艾鼬(Steppe polecat,学名:Mustela eversmanii)为鼬科鼬属的动物。分布于克什米尔地区、蒙古、前苏联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陕西、青海、内蒙古、河北、山西、西藏、辽宁、吉林、新疆、四川等地,多生活于栖息于北部和西部的开阔山地、草原、森林草原、灌丛及村庄附近以及海拔一般约在3200米以下。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乌兹别克布哈拉至俄罗斯奥伦堡之间中亚地区。

艾鼬
2006 摩尔多瓦 (4+1MS-4)
艾鼬
2019 塞尔维亚 (4-2)

巨獭(Giant otter,giant river otter,学名:Pteronura brasiliensis),又被称为巴西大水獭,是一种水栖食肉哺乳类,原产于南美,目前已经濒临灭绝。

雄性可长达1.5至1.8米,雌性可达1.5至1.7米,早期的毛皮标本报告甚至有2.4米雄性的记录,是世界上身体最长的水獭。密集的捕杀已经降低这种巨型个体的发生率。雄性体重约26至32公斤,雌性约22至26公斤,只有海獭可能比其重。

巴西大水獭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一般由一对夫妇养育5只左右的幼子,其中已成年的幼子中的一只(通常为雌性)担负保姆的作用。而成年的雄性大水獭这会在一到两年后离开种群,自己寻找栖息地。大水獭一般进行集体捕食,在一群大水獭的面前,世界上最大的蛇水蚺也不是其对手。大水獭唯一的天敌是体长到6米的成年凯门鳄,但是由于两者生活习性的差别,白天活动的大水獭其实很少受到夜间活动的鳄鱼的攻击,同时大水獭灵活的动作也是动作迟缓的鳄鱼必须克服的难点;同时幼年的鳄鱼甚至会成为大水獭的美食。大水獭是一种生性好奇而且非常聪明的动物。形态上,巨獭下颚、咽部喉部具有不规则白斑。

巨獭
1988 哥伦比亚 (6-3)
巨獭
巨獭
巨獭
巨獭
2004 秘鲁 (4全)
巨獭
2008 巴西 (3-3)

虎鼬(Marbled polecat,学名:Vormela peregusna)是一种鼬科的小型哺乳动物,是虎鼬属唯一一种。虎鼬主要分布在东南欧到中国西部的广大干燥地区。由于身体有类似虎的颜色和斑纹,故名虎鼬。和其他鼬类动物一样,它们在遇到危险时也会释放出气味强烈的气体。

虎鼬的体长在29-35厘米之间,尾巴很长,身体为黄色,带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雄性体重为320-715克,雌性为295-600克。

虎鼬在早晨和傍晚最为活跃。视力较差,主要靠良好的嗅觉和触觉。独居动物,活动范围约为0.5-0.6平方公里。

虎鼬
虎鼬
虎鼬
虎鼬
1997 哈萨克斯坦 (4全)
虎鼬
2006 塞尔维亚和黑山 (4-3)
左二:虎鼬
虎鼬
2014 以色列 (5-1,2)
虎鼬
2018 吉尔吉斯斯坦 (4-1)
  • 动物/哺乳纲/食肉目/鼬科.1581675350.txt.gz
  • 最后更改: 4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