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列的是列支敦士登的瓦杜兹风光邮票。
瓦杜兹(德语:Vaduz)是列支敦士登的首都,座落于莱因河河谷沿岸的一处高地上,拥有5,000上下的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罗马天主教信徒。
相传瓦杜兹的起源,是13世纪时韦登贝格伯爵(德语:Werdenberg(Adelsgeschlecht))(德语:Grafen von Werdenberg)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城堡(1322年),但1499年时,掌控该城堡的伟登贝格支系后继无人,城堡与周围的领土遂落入瑞士手中。1712年列支敦士登家族(英语:House of Liechtenstein)购入了瓦杜兹,自此瓦杜兹成为列支敦士登的领土兼政治中心。
今日的瓦杜兹是列支敦士登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区内也有用来展示皇家收藏的美术馆与一家邮票博物馆,观光业兴盛。
瓦杜兹主教座堂是天主教瓦杜兹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筑,修建于1874年。
瓦杜茨城堡(德语:Schloß Vaduz)是列支敦士登亲王的官方居住地。城堡位于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茨附近的山顶上。
之前的拥有者可能是韦登伯格-萨根斯家族,也就是这个城堡的建造者。这个城堡的主塔(建于12世纪)和东部部分地区是最古老的。该塔位于一块面积为12乘13米(39乘43英尺)的地面上。在底层,塔墙的厚度可达4米(13英尺)。原入口位于庭院一侧,高11米(36英尺)。圣安娜教堂大概也建于中世纪。主祭坛是新哥特式的。在1499年的斯瓦比亚战争中,这座城堡被瑞士邦联烧毁。西侧由卡斯帕·冯·赫内姆斯伯爵(1613-1640)扩建。
列支敦士登的王族于1712年买下了瓦杜兹城堡,买下了瓦杜兹伯爵爵位。此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尔斯六世将1699年由列支敦士登购买的谢伦堡伯爵爵位与贵族爵位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列支敦士登公国。
城堡在1905年至1920年间经过一次大修缮,此后于20年代初在约翰二世主持下又经历一次修缮,并于30年代初由弗朗茨·约瑟夫二世主持扩建。自1938年起,该城堡便是列支敦士登大公家庭的主要居住地。大公家庭现今仍居住于城堡中,故城堡不对外开放。
沙伦城堡(德语 Burg Schalun 或 Ruine Schalun),俗称野外城堡(Wildschloss),是位于列支敦士登瓦杜兹市的一座城堡废墟。它位于山区,距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市中心东北约1公里。它免费向游客开放,可通过当地人行道步行或骑山地自行车到达。沙伦城堡是列支敦士登现存的五座城堡之一,也是该国三大废墟城堡之一。
这座城堡大约建于12世纪末。关于这座城堡的第一份书面记录来自1237年。其中,它也首次被称为“Schalun”。近几十年来进行的考古挖掘仅揭示了中世纪和早期的少量人工制品现代时期,这表明这座城堡可能在其历史的后期被清理和烧毁。
在18世纪,这座城堡归当时的列支敦士登王子 Regnant 所有。城堡废墟的所有权于1933年移交给瓦杜兹市政府。
今天,城堡保存最完好的部分是它的大厅和它的剩余部分。
瓦杜兹主教座堂(德语:St. Florinskirche in Vaduz)是位于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的一座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也是天主教瓦都兹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教堂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筑,修建于1874年。它最初是一个教区教堂,自1997年以来一直拥有主教座堂的地位。
它由弗里德里希·冯·施密特于1874年在早期中世纪基础的遗址上建造。它的守护神是9世纪文施高谷的圣人雷缪斯的弗洛里努斯 (Florinus of Remüs)。
瓦杜兹总教区由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1997年12月2日的使徒宪法 Ad satius consulendum 中建立。在此之前,它是列支敦士登教区,是瑞士库尔教区的一部分。庄严的公开仪式于1997年12月12日在瓦杜兹教区教堂举行,该教堂随后被提升为主教座堂。
瓦杜兹市政厅(Rathaus zu Vaduz)是根据弗朗茨·罗克尔的计划于1932年和1933年建成的。该建筑以中世纪城市规划为蓝本,从那时起一直是市议会的会议场所。
1931年,瓦杜兹市政府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社区中心。结果,宣布了一场竞赛,不同的建筑师参与了他们自己的项目提案。1932年2月,列支敦士登建筑师Franz Roeckle在几经修改后终于收到了规划令,同年9月,瓦杜兹市议会最终批准了该规划。
1933年11月19日,市政厅开放。建筑成本几乎是市政府当年总收入的三倍,因此市议会决定出租部分建筑。最后,在1984年,与列支敦士登Landesbank签订的最后一份租赁合同终止,该银行将市政厅的一部分用作兑换处,因此市政厅从此仅用于社区用途。
列支敦士登公国政府大楼建于1903年至1905年之间,从那时起一直是政府所在地。该建筑位于瓦杜兹市中心,在2008年新的Landtag大楼启用之前,曾是列支敦士登公国议会所在地,但曾中断过。
大约在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卡尔·冯·英德莫尔 (Karl von In der Maur) 担任代理州长。政府首脑。国家机关和办公室设在不同的建筑物中。它们不是很实用,空间条件也很狭窄。1899年6月 12 日,列支敦士登议会要求政府采取必要措施建造新的列支敦士登官方大楼。这也应该为政府创造一个有代表性和有尊严的会议场所。省长求助于当时在位的约翰二世亲王,他主要居住在维也纳、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王子委托他的建筑师 Gustav Ritter von Neumann 制定项目计划。在施工阶段进行了多次讨论,特别是在成本方面。最终,这座建筑耗资约380,000克朗,比1905年的政府收入高出约25%。只有约翰二世亲王免费提供了建筑工地,并从他的私人金库中支付了 10 万克朗,才能实现建造。政府大楼于1905年12月28日在州议会会议期间开放。
在底土中有地下水和厚厚的粘土层。选择桩基础作为基础。大约800根长约5米的桩被用蒸汽夯锤敲打。在建筑上,这座三层楼的建筑让人想起文艺复兴晚期的宫殿。建筑物的西、南、北立面装饰丰富,各式装饰,而面向山坡和城堡森林的立面则更加肃穆。
位于瓦杜兹的列支敦士登公国议会大楼(Landtagsgebäude)于2008年开放,此后一直是列支敦士登公国议会所在地。该建筑由德国建筑师Hansjörg Göritz设计,由High House、Connecting House和Long House三个建筑部分组成。
州议会大楼位于瓦杜兹市中心的彼得凯撒广场。政府大楼位于大楼的南面,北面是所谓的Verweserhaus,现在由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使用。
红房子(Rotes Haus)是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的一座阶梯式山墙房屋,附有住宅塔和托克尔建筑。该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晚期,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与建筑的其他部分一起扩建。
红房子位于瓦杜兹的前中心米特尔多夫。该建筑群由西面为阶梯山墙的住宅楼、中部的住宅楼和东面的角楼组成。葡萄园毗邻建筑群的南面。
带阶梯山墙的住宅楼有两层,位于建筑群的西侧。带有地下室的建筑物有一层深红色的油漆,“红房子”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至少从 19 世纪中叶就可以检测到这种红色。住宅楼在建筑部分的北部和南部由阶梯式山墙完成。
住宅楼有四层,平面图几乎是方形的。它由一个略微弯曲的金字塔形屋顶完成。一楼和前两层的外立面由未覆盖和未切割的天然石材制成,而四楼则采用抹灰并有斜角塔角。
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德语:Liechtensteinisches Landesmuseum) 是位于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的一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438年。在1998年至2018年期间,博物馆进行了翻新和扩建工程。
列支敦士登艺术博物馆(Kunstmuseum Liechtenstein),是一座位于列支敦士登瓦都兹的当代美术馆。建筑由瑞士建筑师 Meinrad Morger、Heinrich Degelo 和 Christian Kerez 设计兴建,于2000年11月完工。美术馆除了收藏当代艺术品外,也有收藏列支敦士登的皇家收藏。
列支敦士登大学(德语:Universität Liechtenstein,旧称Fachhochschule Liechtenstein)是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的一所高校。学校有约900名学生。
瓦杜兹-塞维伦老莱茵河大桥(Alte Rheinbrücke Vaduz–Sevelen)是莱茵河上的一座木桥,连接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和圣加仑州塞维伦市。这座桥长135米,是现存的最后一座横跨高山莱茵河的木桥。
在1900/1901年,这座桥终于在前一座桥的柱子上重建。这座桥在开通时的有效载荷为3.5吨,作为莱茵河过境点为机动和非机动交通提供服务。1927年沙恩发生洪水和大坝溃坝后,受损的桥梁被修复并再次升起。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有效载荷可以增加到6吨。1975年,在旧莱茵河大桥以南约200米处修建了一座新的混凝土莱茵河大桥,从那时起,旧莱茵河大桥就只能通过非机动车辆通行。在1950年代和1980年代进行翻修后,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重大翻修发生在2009/2010年。
这座桥是按照所谓的豪系统建造的。由木材制成的对角受压构件与由金属制成的垂直受拉构件相结合。通过拧紧金属受拉构件的螺钉,可以对支撑结构进行预应力,也可以在以后重新调整沉降。五根柱子组成六块田地,内四块长约20.5米。连接桥梁和莱茵河堤岸的两个外跨各长26.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