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雁亚科动物邮票。
鸿雁(Swan goose,学名:Anser cygnoides),亦名原鹅、大雁、洪雁、冠雁、天鹅式大雁、随鹅、奇鹅、黑嘴雁、沙雁、草雁,是雁属的一种候鸟。
体形较大的雁,颈长。黑且长的嘴与前额成一直线,环绕嘴基的额部有一条很狭窄的棕白色条纹,嘴裂基部有两条棕褐色的鹗纹。上体灰褐但羽缘皮黄。头顶及颈部背侧正中棕褐,前颈白色,与后颈有一道明显界线,这种前白后棕的鲜明对比是鸿雁区别于雁属其他种类的显著特征。本种最长的尾上覆羽纯白,余者与腰同色,尾羽灰褐,先端及边缘白色,初级飞羽外羽片灰褐,内羽片暗褐,羽干象牙白色,次级飞羽暗褐色。与小白额雁及白额雁区别在于嘴为黑色,额及前颈白色较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深橘黄。 飞行时作典型雁叫,升调的拖长音。
白额雁(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学名:Anser albifrons)为鸭科雁属的鸟类,俗名花斑、明斑、大雁。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雄鸟体长约70厘米,雌鸟较小。两性嘴基前额有白色横纹,头、颈和背部羽毛棕黑色,羽缘灰白色,尾羽亦棕黑色,羽缘白色,胸、腹部棕灰色,分布有不规则的黑斑,但该雁幼时无此黑斑,嘴基也无白纹。
灰雁(Greylag goose,学名:Anser anser),又名大雁、沙鹅、灰腰雁、红嘴雁、沙雁、黄嘴灰雁,为雁属模式种。
体重1900-2350克,体长770-795毫米。雌雄两性全年体色概为灰褐色,嘴基周围有狭长的白纹。下背及腰部为较深灰鼠色、颈、胸和腹部淡灰色,腹部有黑色横纹眼棕色,嘴橙黄或略带红色。在野外观察中,本物种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特征,它不具有豆雁喙端醒目的黄色、鸿雁颜色对比鲜明的颈部,也不具有白额雁和小白额雁引人瞩目的白色额头,因此如果在野外看到一只灰褐色的大型雁类又没有观察到上述特征,且可以肯定地观察到粉红色地喙和脚,那么就可以判断其为灰雁。
小白额雁(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学名:Anser erythropus),又名弱雁,为鸭科雁属下的一个种。
小白额雁是体形较小的雁属鸟类,雄性体长约45厘米,雌性体长约55厘米。除大小外,雄雌两性在体形体色上无明显区别,成鸟通体以灰褐色为基调,头颈部偏褐色,隐约具深色纵纹,头部环绕嘴基一圈白色,白色区域延伸至头顶,相比于近似的白额雁,本物种头部的白色自头顶向后延伸的更远;眼周金黄色,这是小白额雁独有的特征;上体羽色偏黑色,各羽羽缘色淡,形成隐约可见的浅色横纹,飞羽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黑色端部白色;下体自胸部开始色偏白,至腹部则逐渐过渡到以黑色为主并杂以白色斑块;两胁白色,尾下覆羽纯白色。虹膜深褐色,喙粉色嘴甲淡白色,足黄色爪淡白色。叫声比近似物种白额雁更尖锐。
粉脚雁(Pink-footed goose,学名:Anser brachyrhynchus)是雁属的一种鸟类,它在西北欧过冬,但会在夏天飞往格陵兰岛、冰岛、斯瓦尔巴特群岛和北美东部繁殖。其种加词的意思是“短喙”。
粉脚雁是一种中型的雁,体长60~75厘米(24~30英寸),翼展135~170厘米(53~67英寸),,重1.8~3.4千克(4.0~7.5英磅)。其足部呈粉红色,因此得名。
雪雁(Snow goose,学名:Anser caerulescens)为鸭科雁属的鸟类,俗名白雁。分布于北美洲、东至梅尔维尔和哈得孙湾东岸、北极各岛、西伯利亚、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长江口等地,一般栖息于沿海。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加拿大的哈德孙湾。
豆雁(Taiga bean goose,学名:Anser fabalis),又名豆雁、大雁、鸿、东方豆雁、西伯利亚豆雁、普通大雁、麦鹅。
体形大小有如家鹅,额部不似鸿雁具有一圈耀眼的白色羽毛,体羽深褐色,上体颜色较深呈褐色,下体颜色较浅呈污白色,但不似鸿雁具有泾渭分明的深浅色快分界线。各羽片边缘颜色较浅。另外豆雁区别于同属近似种的一大特征是黑色的嘴,端部具有一个明亮的黄色色块,远远看去有如口衔一枚黄豆,所谓“豆雁”指的就是这个“豆子”。虹膜颜色暗棕;脚为橘黄色。叫声为较深沉的似hank-hank声。
斑头雁(Bar-headed goose,学名:Anser indicus),又名白头雁、黑纹头雁。
斑头雁属于体形较小的雁类,相比于鸿雁、灰雁等,本物种体形明显要小一号。本物种雄雌同形同色,很难区分,头部污白色,头顶上有两条黑色条带,一条略成马蹄形,位于头顶的后部,链接双眼的后部,另外一条横贯枕部。背部淡灰色。初级飞羽先端黑色翅膀收拢的时候黑色的飞羽覆盖在尾上,看起来就好像尾巴是黑色的。幼鸟头顶不具有黑斑,颜色也更污浊一些,雏鸟身披鲜艳的黄色绒毛杂以黑色。虹膜棕色,喙橙黄色具黑色嘴甲,脚橙黄色。
斑头雁属候鸟,其飞行速度单靠自身即可达时速80公里,顺风飞翔时更可轻松加倍,一天的飞行距离可达1000公里。斑头雁可飞翔的高度也是世界第一,是所有生物难以想像的高度,曾被目击飞越世界第一高峰珠峰,甚至超越巨无霸喷射客机可达高度。
太平洋黑鸭(Pacific black duck,学名:Anas superciliosa),又名新西兰灰鸭(毛利语:pārera),是一种钻水鸭,分布于印尼、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与西南太平洋的许多岛屿,北至加罗林群岛,东抵法属波利尼西亚。太平洋黑鸭可栖息于各种水体中,栖地与绿头鸭相似,在新西兰受到绿头鸭严重的竞争使得族群数量下降。
太平洋黑鸭体长54-61公分,雄鸭体型一般比雌鸭大,有些岛上的族群体型比主要的族群小,体色也较深。其身体呈深褐色,头部颜色较浅,但头顶色深,且脸上有深色的条纹。马里亚纳群岛并非太平洋黑鸭的正常分布范围,只有时作为迷鸟在那里出现,不过现在已灭绝的物种加姆岛野鸭有可能是太平洋黑鸭与到该地过冬的绿头鸭杂交形成。
红胸黑雁(Red-breasted goose,学名:Branta ruficollis)为鸭科黑雁属的鸟类。分布于俄罗斯以及中国的湖南、广西等地,常见于海湾、海港、河口、离湖较近的盐沼地以及内陆咸水湖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的鄂毕河下游。
白颊黑雁(Barnacle goose,学名:Branta leucopsis)属黑雁属,这个物种有大片黑色羽毛,使它们与灰色的雁属区分开来。尽管它们外表和黑雁相似,遗传分析表明,它们是短嘴黑雁(Branta hutchinsii)东方衍生品种。
白颊黑雁是一种中型雁,长55-70厘米,翼展130-145厘米,体重1.21-2.23公斤。其脸白色,头部、颈部和上胸部为黑色。腹部白色的。翅膀和背部是银灰色,上面有黑白条纹。在飞行过程中尾部可以见到一个V形的白色补丁,翅膀下面为银灰色。
加拿大雁(Canada Goose,学名:Branta canadensis),属于雁形目鸭科黑雁属;种名canadensis为拉丁文,“来自加拿大”之意。
加拿大雁为体形巨大的雁形目鸟类,其成鸟体长可达100厘米,翅膀展开时的长度为160至175厘米。这鸟类有7个亚种,主要是体型和毛色的分别,但都被认为是加拿大雁。而其雄雌则同形同色。雄性重3.5至6.5公斤,善于保卫其领土。雌性则稍轻,约3至5.5公斤,并与雄性的鸣声不同。
成鸟颈部甚长,整个头部颈部均以黑色为基色;两侧颊部具三角形白色斑块,这块白色斑块是辨识本物种的重要特征;上体肩部、背部均为较深的灰褐色;翅上的覆羽与肩羽颜色相同为灰褐色,具有浅褐色的羽缘;飞羽亦为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黑色;与上体的灰褐色相比胸部的颜色要浅很多,呈略现褐色的白色,自肩部的灰褐色到胸部的白色,其体羽颜色变化非常平缓,并无明显的边界存在;腹部颜色与胸部相近,直至尾下覆羽亦为较浅的近白色,在这个部位,尾下覆羽的白色与尾羽的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胁密布与上体颜色接近的灰褐色宽大纵纹;虹膜黑色;喙黑色;足黑色。
阿留申白頰雁(Aleutian cackling goose,学名:Branta hutchinsii leucopareia),又名阿留申黑颊黑雁或阿留申鹅,是加拿大雁的一个细小亚种,只重1.7-2.1公斤。
阿留申白頰雁的头部及面部都是黑色的,面颊白色,背部及双翼都是灰褐色,臀部白色,尾羽及双脚都是黑色的。它们最特别的地方是成年的雁在颈上有一白环,阔达10毫米。两边面颊被喉咙的黑色羽毛所分隔,胸部呈灰褐色,有些会深色或浅色一些。处于最西方的群族在颜色上没有分别,但只有很少标本会有颈上的白环。
黑雁(Brant,学名:Branta bernicla)为鸭科黑雁属的鸟类。分布于北极圈以北、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岛屿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东部沿海、福建等地,多生活于海岸边、河口以及陡峭的河岸。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夏威夷雁(学名:Branta sandvicensis),又名黄颈黑雁或黄额黄雁,是夏威夷特有的一种雁,也是夏威夷州的州鸟。它们只分布在茂宜岛、考艾岛及夏威夷岛。
夏威夷雁是中等身型的雁,高41厘米。雌鸟重1.525-2.56公斤;雄鸟重1.695-3.05公斤,较雌鸟重11%。成年雄鸟的头部及后颈黑色,颊部浅黄色。[4]颈部有明显的黑白斜间。雌鸟在颜色上与雄鸟相似。成鸟的喙及脚都是黑色的。它们的下巴有软毛。雏鸟外观像雄鸟,但呈深褐色,头部及颈部并没有明显的分界,斜间也不怎么明显。它们的趾上有枕及退化的蹼,令它们可以轻松的在横渡如熔岩平原等地方。
夏威夷雁曾一度分布在夏威夷岛、卡胡拉威岛、拉奈岛、摩洛凯岛及考艾岛。现时它们只限于在夏威夷岛、茂宜岛、摩洛凯岛及考艾岛生活。它们栖息在丛林、草原、沙丘及熔岩平原,而人工的栖息地包括由海平面至海拔2400米的草坪及哥尔夫球场。一些族群曾迁徙到低地及山区的地方。
蜡嘴雁(Cape Barren goose,学名:Cereopsis novaehollandiae),又名巴伦角鹅,是澳洲南部一种大型的鹅。
蜡嘴雁的体型粗大及呈灰色,有黑色圆斑点。尾巴及飞羽都是黑色的,腿及脚掌分别呈粉红色及黑色。喙短及向下弯曲,呈黑色;蜡膜呈绿色。
蜡嘴雁长75-100厘米,重3.1-6.8公斤,翼展1.5-1.9米。雄鸟较雌鸟大。它们主要是牧食的,很少游泳。它们是独居的,于繁殖季节时会组成小群。
扁嘴鹅(Coscoroba swan,学名:Coscoroba coscoroba)是最细小的天鹅。虽然如此,它们也算是大型的涉禽,平均重4.2公斤,长1米及翼展1.57米。
扁嘴鹅是白色的,第6主羽端是黑色的,由于很贴近双翼,所以平时很难看见,但在飞行时则很显眼。它们的喙及脚是红色的。它们的外观像雁多于天鹅,没有天鹅般黑色的面孔,而雌鸟与雄鸟差不多完全一样。雏鸟的颜色混杂,有褐色及灰色的色调。
扁嘴鹅分布在南美洲,由智利南部及阿根廷中部至火地群岛及福克兰群岛。在冬天,它们会向北迁徙至智利中部、阿根廷北部、乌拉圭及巴西东南端。
扁嘴鹅栖息在茂密的沼泽及湖泊,主要吃草及水生植物,也会吃蚌类及鱼类。估计它们的数量约有10万只。
雌鸟会负责孵蛋,雄鸟则负责保护的工作。当雏鸟孵化后,雄鸟会攻击入侵的掠食者。它们的寿命约为20岁。
疣鼻天鹅(Mute swan,学名:Cygnus olor),别名瘤鼻天鹅、哑音天鹅、赤嘴天鹅、瘤鹄、亮天鹅、丹鹄(古名)等。是一种大型的游禽,体色洁白,脖颈细长,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疣鼻天鹅分布广泛,大量在欧洲,少数分布在亚洲。传说中的疣鼻天鹅不会发声,但会在临死前唱出一首动听的歌曲,称为“天鹅之歌”(Swan song)。
小天鹅(Tundra swan,学名:Cygnus columbianus),又名鹄或白鹄,是一种体型比大天鹅小的天鹅。
体型硕大,长颈,和优雅高贵的气质是天鹅属生物共有的特征。与分布地域接近并经常在相似生境混群出现的大天鹅相比,小天鹅体型稍小,并且嘴黑但基部黄色区域较大天鹅小,上嘴侧的黄色不成前尖且嘴上中线黑色,但这一显著特征由于观察条件的限制有时并不能够明确辩识。小天鹅的叫声似大天鹅但音量较大。群鸟合唱声如鹤,为悠远的klah声。
大天鹅(Whooper swan,学名:Cygnus cygnus)又名鹄、黄嘴天鹅等,是天鹅属的一种鸟类。
大天鹅是体形较大的雁形目鸟类,本种体形较与之混群的小天鹅略大,但只有两者同时出现在观察者的视野中时才能明确地观察到这种差异,雄体长1.5米以上,雌体较小。大天鹅雄雌同形同色,通体洁白,颈部极长;体态优雅。
本物种显著的鉴别特征在喙部,大天鹅的喙部由黑黄两色组成,黄色区域位于喙的基部,与小天鹅相比大天鹅喙部的黄色区域更大,超过了鼻孔的位置。
黑天鹅(Black swan,学名:Cygnus atratus)是一种主要在澳洲东南与西南区域繁殖的大型水鸟,曾经被单独归类成一个单型种:Chenopis。
黑天鹅可能独自行动,也可能成群结队(从几百只到几千只不等)。尽管大部分的身躯覆盖着黑色的羽毛,但是一旦飞行起来,便可发现其实黑天鹅有着一排白色的发翔羽。它们有着明显、亮红色的喙部,双足则是灰黑色的。成年的黑天鹅身长大约在 1.1 到 1.4 米之间,平均重量 6 到 9 公斤重。在飞行时,翼展可达 1.6 到 2 米宽。颈部细长,在天鹅中算是最长的一种,通常弯成优雅地 S 型。
雄鸟比雌鸟来得稍微大一些,喙也比较直且长;雏鸟有着灰棕色的羽毛。黑天鹅在飞行时或划水时偶发响亮如军号的叫声,不过也会发出低低的轻哼。在孵育或是筑巢时如果受到惊扰,则会发出啭鸣声。黑天鹅跟其他澳洲的鸟类外型迥异,不过在微光下飞行时可能会被错认成鹊鹅。不过只要看清楚它们长长的颈子与缓慢的击翼节拍,应该还是可以分辨得出来。
黑嘴天鹅(Trumpeter swan,学名:Cygnus buccinator),也叫哑音天鹅,属于鸭科天鹅属,是北美本土最大的鸟类。亦是现存的水禽鸟类。羽翼展开可超过3米长。与欧亚大陆的黄嘴天鹅(Cygnus cygnus) 为近亲,部分专家甚至视为同一种。在1933年,少于70对的黑嘴天鹅在野外发现,面临绝种危机;直到在阿拉斯加的铜河,发现了数千只黑嘴天鹅。经过许多的专家学者的保育下,推估于2010年野外有超过46,000只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