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龙科 ====== {{tag>动物}}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沧龙科动物邮票。 沧龙超科(Mosasauroidea),Mosa在拉丁语意为荷兰的默兹河(Meuse river),sauros在希腊文意为蜥蜴,第一个沧龙类化石在1780年于荷兰默兹河流域的马斯特里赫特市发现。沧龙科从白垩纪的蜥蜴——崖蜥科(Aigialosauridae)进化而来,沧龙也和蛇的关系很近,甚至能像蛇一样上下颚脱臼;所以在生物发生学上,沧龙是介于蜥蜴和蛇之间的物种。 在白垩纪的最后2000万年期间(土仑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沧龙类在白垩纪晚期的大海中迅速扩张,成为顶级掠食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取代了上龙亚目的生态位并导致其完全灭绝;在浅海甚至淡水地区,部分沧龙还成功从鳄鱼那里瓜分走一部分生态位。沧龙属和海王龙属是白垩纪最后的顶级海爬,在全球海洋和淡水都有其分布,可惜和非鸟恐龙一起在白垩纪末大灭绝中全部消亡。 沧龙经常被误认为是“在水里的恐龙”或者“鳄鱼的强化版”,但沧龙其实是和恐龙、鳄鱼所属的“主龙”完全不同的“鳞龙”,是货真价实的蜥蜴。虽然沧龙是《侏罗纪世界》和《侏罗纪世界2》电影中的经典角色,但电影中的沧龙的攻击能力被不科学的夸张强化,沧龙被描绘成有30~40米、嘴部就有8米长的可怕形象,比现实中的最大沧龙——霍夫曼沧龙的13~15米都放大了许多倍,外形也从正常沧龙的面条状转变为鲸鱼似的丰满状,电影中还能像现代鲨鱼或者虎鲸一样从海中一跃而起捕食,这些没有一点和现实中的沧龙吻合。 ===== †莫那龙属 Moanasaurus ===== 莫那龙属(属名:Moanasaurus)是沧龙科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化石包含头骨、脊椎、肋骨、以及鳍,发现于新西兰北岛的霍克斯湾。莫那龙是种非常大型的沧龙类,身长12米,头骨长度为78公分,是最长的沧龙亚科之一。 莫那龙的属名意为“大海蜥蜴”,由毛利语的海(moana)与希腊文的蜥蜴(sauros)组成。种名则说指发现地所在的曼加桓加溪(Mangahouanga Stream)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201007.jpg|莫那龙属}}]| ^2010 新西兰 (5-4)^ ===== †沧龙属 Mosasaurus ===== 沧龙属(学名:Mosasaurus)是沧龙超科中的一个属,也是最知名、发现最早、化石证据最多的一个属,它们是一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也是沧龙超科中最有名的属。沧龙拥有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颌部与尖锐的牙齿、具有鳍状肢的,外形类似蛇,拥有极其细长的身躯;最大物种霍夫曼沧龙体长13~15米,是白垩纪后期海洋中最强大的掠食者。它的化石发现地主要集中于西欧地区,尤其以荷兰、比利时、德国为多。 沧龙的第一具化石于18世纪末期在荷兰默兹河附近被发现,因此沧龙的英文学名叫做“默兹河的蜥蜴”。沧龙属里面存在着所有有鳞目动物(即现代的蜥蜴和蛇)之中最大的物种——霍夫曼沧龙,其长度足足有13~15米、但身材极度苗条;沧龙化石主要集中于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约7000万至6500万年前)的西欧海域,目前荷兰、比利时、德国等西欧国家均有它的化石发现;沧龙根据化石,其实除了游泳、也是可以上岸得,但其速度只能和海豹一样缓慢移动。 另外沧龙的身体构造和骨骼介于蜥蜴和蛇两者之间,海蛇就有可能是沧龙缩小化出来的后代,而沧龙和它外形相像的鳄鱼、鱼龙则关系较远。虽然鱼龙和沧龙同为中生代的海爬,但是这两个物种生存年代不同,当沧龙崛起成为白垩纪晚期海中的霸主时、鱼龙科早在侏罗纪中期就已经逐步走向灭绝,两者不可能相遇。 就像海王龙与海诺龙这些巨大的同类一样,沧龙的身长可以达到13~15米。沧龙的体型较海王龙亚科粗壮。 比起其他的沧龙类,沧龙的头部是更强壮的,下颔的骨头间关节紧密,因此沧龙无法像早期沧龙类(例如海王龙)般将猎物整只吞下。沧龙的牙齿弯曲、锐利、呈圆锥状,沧龙应是将猎物撕裂后再吞下。沧龙拥有大的眼睛,但是视觉与嗅觉并不灵敏。 沧龙的身体呈长桶状,尾巴强壮,外型类似蛇,具有高度流体力学性。沧龙的前肢具有五趾,后肢具有四趾,四肢已演化成鳍状肢,前肢大于后肢。沧龙可能借由摆动身体而在水中前进,如同现代海蛇。 古生物学家认为沧龙生活在海洋的表层,捕食鱼类、菊石类与海龟,可能还包括其他小型的沧龙类。 |[{{:动物:北美洲:巴巴多斯:bb199304.jpg|沧龙属}}]| ^1993 巴巴多斯 (5-4)^ |[{{:动物:亚洲:哈萨克斯坦:kz199412.jpg|沧龙属}}]| ^1994 哈萨克斯坦 (6+1MS-5)^ |[{{:动物:欧洲:丹麦:dk200904.jpg|里氏沧龙 Mosasaurus lemonnieri 牙齿化石}}]| ^2009 丹麦 (4-4)^ |[{{:动物:欧洲:比利时:be201811.jpg|沧龙属}}]| ^2018 比利时 (5-5)^ ===== Pannoniasaurus 属 ===== |[{{:动物:欧洲:匈牙利:hu201810.jpg|Pannoniasaurus inexpectatus}}]| ^2018 匈牙利 (6-6)^ ===== †板踝龙属 Platecarpus ===== 板踝龙属(学名:Platecarpus)意为“扁平的腕部”,为沧龙科的其中一个属,身长约4.3米。 与其他的沧龙类一样,板踝龙拥有长而窄扁的尾部,控制游泳方向的鳍状肢,与致命而且充满牙齿的颌部,以鱼类、乌贼与菊石类为主食。 板踝龙可能是西部内陆海道最常见的沧龙类;在堪萨斯州的斯莫基希尔河白垩层,P. ictericus则是最常发现的种。板踝龙已发现许多种,但部分种较为衍化,可能没有亲缘关系。板踝龙是种中型沧龙类,身长约4.3米。与海王龙亚科相比,扁掌龙亚科的牙齿较窄,显示它们以小型、或较软的猎物为食,例如小型鱼类、鱿鱼。扁掌龙亚科可能在白垩纪末期演化成相当特化的物种。 |[{{:动物:北美洲:加拿大:ca199302.jpg|板踝龙属}}]| ^1993 加拿大 (4-2)^ ===== †海王龙属 Tylosaurus ===== 海王龙属(属名:Tylosaurus)又名瘤龙、节龙,意为“鼻部呈球状的蜥蜴”,是一种拥有活动关节下颚的大型海洋蜥蜴,属于晚白垩纪晚期西部内陆海道中的顶级掠食动物。海王龙演化出圆筒状的前上颌骨和双铰链状的牙槽,既可用来撞击、打昏猎物,也可用在物种内打斗。海王龙在阿拉巴马州的Eutaw组与Mooreville的白垩层中偏好浅海环境,但在美国西部的尼奥布拉拉白垩层中则能适应深海。 船首海王龙(T. proriger)为海王龙属的模式种,海王龙自身可长到约14米或更长,与倾齿龙属、沧龙属并列为最大的沧龙类。作为较早大型化的沧龙类,海王龙的鲨鱼状尾鳍和鱼形身体较为不明显,身躯和沧龙属相比保留着更多的蜥蜴特征。海王龙的鳍状肢大且身体丰满,呈现鲔鱼型,具有活动关节化的下颚骨,能像蛇一样丸吞这个猎物,这项能力是较晚期的沧龙超科所没有的,显示出它们的生活习惯更加接近于现代的巨蜥和蛇,可动式下颚骨还让海王龙胃部中发现了众多完整的动物化石,例如蛇颈龙类、鲨鱼、鱼类、菊石与其他小型沧龙类,这对于研究海王龙及当时海洋的生态具有正面意义。 |[{{:动物:北美洲:加拿大:ca201502.jpg|彭比纳海王龙 Tylosaurus pembinensis}}]| ^2015 加拿大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