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河马科动物邮票。
倭河马(Pygmy hippopotamus,学名:Choeropsis liberiensis)又称侏儒河马,分布于西非的热带雨林与沼泽中,主要分布于利比里亚,并有部分个体分布于塞拉利昂、几内亚以及科特迪瓦。倭河马为河马科仅有的两个的幸存种之一。
倭河马生活于密林之中,数量稀少且为夜行性,一直到 19 世纪才被西非以外的人所知。在 20 世纪初倭河马被引进动物园,大多科学家针对倭河马的行为研究多半来自这些人工圈养繁殖的个体。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估计目前倭河马存活的野生个体数量少于 3,000 头。
倭河马主要受到的威胁是来自于栖息地的丧失,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作为农地。它们同时也受到偷猎、掠食者与战争的威胁,在利比里亚有时会被猎取作为丛林肉贩售。
看起来似小型的河马,腿和颈相对较长,嘴较小,眼长在头部两侧。成年倭河马肩高约75~100 cm(2.46~3.28英尺),体长约150~175 cm(4.92~5.74英尺),体重仅180~275千克(397~606磅)重,还没有一些羚羊大。人工饲育环境下的寿命约为 42 至 55 年,野生个体可能更短。
倭河马的皮肤颜色为深绿或深棕色,腹部则是较浅的灰色。它们的皮肤与河马类似,同样都会分泌既不是血也不是汗的“血汗”;血汗的主要成分为河马汗酸,充当类似防晒油的功能,可以防止河马皮肤晒伤。河马的皮肤很容易干燥并龟裂,这也是两种河马喜欢长时间待在水里的主要原因之一。
倭河马的眼眶与鼻没有像河马那般明显突出,因此在水中时无法只露出双眼与鼻呼吸。倭河马具有较小的脚掌与较分开的脚趾,脚趾间蹼不明显,方便倭河马在林地地表行走。
河马(Hippopotamus,hippo,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生活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型杂食性半水生哺乳类动物。它是河马属现存的唯一物种。河马为第三大的现存陆生哺乳动物,仅次于象与犀牛;同时也是现存最重的偶蹄目。尽管身形外表类似猪,河马亲缘关系上其实更接近于鲸豚类。
河马著名的特征包括筒状无毛的身躯、长了长牙的大嘴以及粗短的四肢。成年雄性体重平均约1,500千克(3,310磅),成年雌性体重平均约1,300千克(2,870磅)。河马看似笨重,但是能以30 km/h(19 mph) 的速度进行冲刺。
河马主要受到的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以及人类的偷猎行为。人类会为了河马的肉与牙猎杀它们。
河马身长3~5米,成年雄性体重平均约1,500千克(3,310磅),成年雌性体重约1,300千克(2,870磅),成年雄性常能达到2,000千克(4,410磅),有纪录之最大个体重2,660千克(5,860磅)与3,200千克(7,050磅)。雄性河马终其一生都会不断成长,而雌性河马大多于25岁时达到最大体重。河马是现存陆地上第三大动物,仅次于象与犀牛,河马虽属草食,然而领域观念极强且脾气暴躁,一般认为是最具攻击性的动物之一。
和其他半水生动物(例如水獭、水豚)不一样的是,河马全身几乎无毛,皮层厚达6 cm(2英寸),可以保护河马不受掠食者或是同类伤害,然而它们的皮下脂肪层却很薄。河马背部的皮肤为紫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与眼耳周遭的皮肤则为棕粉红色。尾部有少数的刚毛,头大、嘴阔、耳小、尾短,前后肢都比较短,有四指、略有蹼。由于河马的颚部关节位于较后方,因此双颚可撑开将近150度。它们的四根獠牙长50厘米,咬力可达2500磅,一次可吃下100磅的植物。即使是陆地上第三大的动物,其短距离奔跑速度却能达到时速30公里。河马在潜水的时候,会把鼻孔和耳朵关闭起来,避免进水。
野生河马寿命可达40–50 岁,然而可能因打斗而提早结束生命。美国印第安纳州伊凡斯维尔的梅斯克园动植物园一头名为多娜(Donna)的雌性河马于2012年过世,享年61岁,为目前人工圈养环境下最长寿的河马。
虽然河马为半水生,但河马并不善游泳,也无法浮在水上,但它能待在水中4至5分钟。河马皮肤需要水分,否则会干裂。其皮肤可分泌河马汗酸以防晒,但效果无法持续太久,故河马通常在水中及水边活动。
尽管它们的身体很像猪和其他陆地上的偶蹄目,它们最亲近的亲戚是鲸目,如鲸鱼、海豚等等。鲸鱼和河马的共同祖先石炭兽类是由其他来自六千万年前的偶蹄目分支。最早的河马化石,属于来自非洲的肯亚河马属(Kenyapotamus),大约是一千六百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