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邦 ====== {{tag>风光}}{{tag>印度}} 这里所列的是印度发行的北方邦风光邮票。 北方邦(印地语:उत्तर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Uttar Pradesh)处于印度北部,和尼泊尔接壤,毗邻国内的北阿坎德邦、喜马偕尔邦、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以及比哈尔邦。人口逾两亿,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级行政区。 ===== 勒克瑙 ===== 勒克瑙(英语:Lucknow,印地语:लखनऊ;乌尔都语:لكهنو‎‎)为印度北方邦首府,同时也是勒克瑙县的行政中心,直至2001年人口有2,817,105人。 |[{{:风光:亚洲:印度:in198001.jpg|Saksharta Niketan (Literacy House)}}]| ^1980 印度 教育家Welthy Fisher (1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006.jpg|勒克瑙邮政总局}}]| ^2010 印度 邮政遗产建筑 (6-1)^ |[{{:风光:亚洲:印度:in201707.jpg|Shahi Baori, Lucknow}}]| ^2017 印度 印度的阶梯井 (16-7)^ ==== Vidhan Bhavan ==== Vidhan Bhavan位于勒克瑙,是印度北方邦两院制立法机构的所在地。下议院是Vidhan Sabha(立法议会),上议院称为Vidhan Parishad或(立法委员会)。直到1967年,Vidhan Sabha有431名成员,但现在包括403名直选成员和一名来自英印社区的提名成员。 Vidhan Parishad 有 100 名成员。 该建筑建于1928年,原名为“议会大厦”。自1937年以来,它一直是立法机关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其他重要政府办公室的所在地。 Vidhan Bhavan 的建设于1922年12月15日开始,用了五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该建筑由来自米尔扎普尔的浅棕色砂岩雕刻而成。许多内部大厅、画廊和阳台都是用阿格拉和斋浦尔的大理石建造的。入口大厅两侧有圆形大理石楼梯,楼梯的墙壁上装饰着画作。建筑的主室呈八角形,带有圆顶屋顶。1935年至1937年间为上院建造了一个单独的房间。两院的建筑由阳台连接,两侧设有办公室。 |[{{:风光:亚洲:印度:in201306.jpg|勒克瑙 Vidhan Bhavan}}]| ^2013 印度 北方邦立法机关125周年 (1全)^ ==== 鲁米门 ==== 鲁米门(Rumi Darwaza,印地语:रूमी दरवाज़ा,乌尔都语:رومی دروازه,有时被称为土耳其门)位于印度北方邦勒克瑙,是一座宏伟的门户,由 Nawab Asaf-Ud-Daula 于1784年建造。它是Awadhi架构的一个例子。鲁米门高60英尺,仿照伊斯坦布尔的Sublime Porte (Bab-iHümayun) 建造 (1784)。 它毗邻勒克瑙的 Asafi Imambara、Teele Wali Masjid,已成为勒克瑙市的标志。它曾经标志着旧勒克瑙市的入口,但随着纳瓦布斯市的发展壮大,它后来被用作宫殿的入口,后来在印度叛乱后被英国统治者拆除。 Rumi指的是Rûm,这是伊斯兰世界用来表示该地区的历史名称,大致相当于安纳托利亚,或前东罗马帝国的领地。因此,印度斯坦语中的“Rumi Darwaza”直译为英语中的“土耳其之门”。 这个巨大的大门位于Bara Imambara和Chota Imambara之间。这个地方通常整天都很忙,周末大部分游客都会光顾。街道被重新开发,因为它早期是用硬砖道路建造的。大门的设计代表了勒克瑙市本身以“Chikankaari”而闻名的最著名的工业。倒置看门,类似于chikan服装的V形领口。大门的顶部竖立了一些小柱子,它们代表了莫卧儿国王的“paan”仪式中使用的香料之一。大门做得很大,以便皇帝骑马或大象进入时很容易通过。进一步向Bara Imambara走去,您会看到砖砌的道路,自从它们与纪念碑的建筑一起建造以来,它们仍然存在并在使用中。大门上还刻有Matsya鱼,这些鱼也出现在北方邦的徽章中。街道代表了城市的本质,因此勒克瑙也被称为“纳瓦布斯之城”。那里的人们以他们的tehzeeb(对他人的尊重)和他们非常优雅的举止而闻名。Imambara对所有人和所有宗教的人开放。他们在不伤害任何人的情况下向所有人代表他们的信仰。当您进入这个地方时,这与信仰无关,您可以找到身心的平静。Imambara确实是一个值得参观和纪念的地方。而通往这个小天堂的大门就是 Roomi darwaza。 |[{{:风光:亚洲:印度:in201905.jpg|勒克瑙 鲁米门}}]| ^2019 印度 印度的城门 (8-5)^ ==== 洛雷托修道院 ==== 勒克瑙的洛雷托修道院(Loreto Convent Lucknow)是一所教育机构,成立于1872年,位于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洛雷托修道院由圣母玛利亚修女会管理,通常被称为洛雷托修女会。Loreto在勒克瑙还有一所名为St. Agnes' Loreto Day School的姊妹学校。 洛雷托修道院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天主教儿童,但也接受其他宗教的儿童,没有任何歧视。该机构的学生称自己为“洛雷托派”。 |[{{:风光:亚洲:印度:in201105.jpg|(左)勒克瑙 洛雷托修道院}}]| ^2011 印度 Mary Ward洛雷托教育机构 (1全)^ ==== 圣阿格尼丝洛雷托日间学校 ==== 印度勒克瑙的圣阿格尼丝洛雷托日间学校(St. Agnes' Loreto Day School)是一所天主教机构,隶属于勒克瑙洛雷托教育协会——由圣母玛利亚学院(Loreto Sisters)的姐妹们代表。学校获得北方邦中等教育部(英印委员会)的认可,并隶属于印度学校证书考试委员会。这是一所直至高中的学校。学校的校长是Debra Bunny夫人。学校位于印度勒克瑙的Station Road它建于1904年。 校舍可容纳约1200名学生。学校有图书馆、实验室和操场。它为弱势群体开设了一所名为“Pushpa Vidyalaya”的外展学校。学校隶属于ICSE委员会。学生在2月底参加考试。 学校的赞助人是圣阿格尼丝。 学校有四个房子——慈善(红色)、希望(绿色)、喜悦(蓝色)和和平(黄色)。房屋成员全年参加房屋间比赛的活动,包括演讲、唱歌、辩论、测验、篮球、投掷球、kho-kho 和其他运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105.jpg|(右上)勒克瑙 圣阿格尼丝洛雷托日间学校}}]| ^2011 印度 Mary Ward洛雷托教育机构 (1全)^ ==== 乔治国王医科大学 ==== 乔治国王医科大学(King George's Medica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印度北方邦勒克瑙的医学院、医院和医科大学。2002年9月16日,北方邦政府通过一项法案,将医学院提升为医科大学。 |[{{:风光:亚洲:印度:in201116.jpg|勒克瑙 乔治国王医科大学}}]| ^2011 印度 乔治国王医科大学建校100周年 (1全)^ ==== 拉马蒂尼尔学院 ==== 拉马蒂尼尔学院(La Martinière College)是一所精英私立教育机构,位于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该学院由位于不同校区的两所学校组成,分别面向男孩和女孩。拉马蒂尼尔学院(男校)成立于1845年,拉马蒂尼尔学院女校成立于1869年。男校是世界上唯一一所因其在保卫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而获得皇家战斗荣誉的学校。1857年印度叛乱期间的勒克瑙。两所勒克瑙学院是由法国冒险家克劳德·马丁少将创立的 La Martinière 学校家族的一部分。加尔各答有两所 La Martinière 学院,里昂有三所。La Martinière 提供通识教育,教学语言为英语。学校招收5至17或18岁的学生,对所有宗教教派的儿童开放,男校在校园内设有小教堂、印度教寺庙和清真寺,并且一直是非教派的学校自成立以来,与加尔各答的两所La Martiniere学校不同,它们是基督教学校,由北印度圣公会控制。学校有走读生和寄宿生(寄宿生)。 《经济学人》将其康斯坦蒂亚建筑描述为“也许是勒克瑙保存最完好的殖民建筑”。 拉马蒂尼尔学院(男校)位于康斯坦蒂亚大楼(Constantia)的中心部分,校园占地约400英亩(1.6平方公里),其中一部分现在由勒克瑙高尔夫俱乐部使用。广阔的庄园还包括一个名为Martin Purwa的村庄,以克劳德马丁的名字命名,以及勒克瑙动物园的一部分。 康斯坦蒂亚立在一个景观露台上,俯瞰曾经的湖泊,从湖的中心升起一个实心的凹槽柱,带有一个被称为“拉特”的摩尔式圆顶。这座纪念碑高约四十米(约125英尺),被认为是灯塔或克劳德·马丁马墓的标志。多年来,贡蒂河越来越近,因此有必要在前面的露台和“拉特河”之间建造一条河堤。1960年,场地被洪水淹没,1803年和1934 年的地震导致几尊雕像从基座上掉落,它们为建筑加冕。这些雕像采用现代和古老的古董风格。 该建筑采用不同寻常的风格组合建造。客房装饰有浅浮雕、蔓藤花纹和其他意大利风格的装饰。据说18世纪的英国陶艺家Josiah Wedgwood负责装饰图书馆和小教堂的巴黎石膏板。然而,描绘古典和神话主题的牌匾被认为是当地建筑的。在马丁的信中发现了成吨的进口巴黎石膏的订单,据信它们实际上只是基于一两个原始模型。进口的是大镜子、法式地毯、镶嵌大理石桌子和画作,其中包括克劳德·马丁的朋友约翰·佐法尼 (Johann Zoffany) 的一些画作。该建筑被描述为“一部分是启蒙主义豪宅,一部分是纳瓦比幻想,一部分是哥特式殖民军营。它的立面将格鲁吉亚柱廊与中世纪城堡的漏洞和炮塔混合在一起;在上面,帕拉第奥拱廊上升到莫卧儿copulas。” 菲利普戴维斯在1982年5月的插图伦敦新闻中写了关于拉吉建筑的文章,对康斯坦蒂亚有这样的说法: “它建于1790年代,在一个以奢侈怪癖而闻名的国家,是一座奇异的建筑。更不协调的是,它现在是一所著名的印度公立学校,拥有伊顿公学或哈罗的所有部落仪式。这是一座设计最奇特的令人不安的建筑. 中央塔有桥梁连接,整个中央范围有一个奇怪的雕像阵列,由两只巨大的狮子主宰,据说它们的眼睛被红灯笼点亮。 |[{{:风光:亚洲:印度:in199501.jpg|勒克瑙 拉马蒂尼尔学院 康斯坦蒂亚大楼}}]| ^1995 印度 勒克瑙的拉马蒂尼尔学院150周年 (1全)^ ==== 伊莎贝拉·索本学院 ==== 伊莎贝拉·索本学院(Isabella Thoburn College),前身为勒克瑙女子学院,通常被非正式地称为IT学院,是印度勒克瑙的一所女子学院,以其创始人伊莎贝拉·索本 (Isabella Thoburn) 的名字命名,她是1869年第一位在印度航行的卫理公会美国传教士。该学院成立于1870年,当时只有六名女生。 |[{{:风光:亚洲:印度:in201201.jpg|勒克瑙 伊莎贝拉·索本学院}}]| ^2012 印度 伊莎贝拉·索本学院 (1全)^ ===== 阿格拉 ==== 阿格拉(英语:Agra,印地语:आगरा)是位于印度北方邦亚穆纳河畔的一座古老的城市,在1526年至1658年期间一直是莫卧儿帝国的首都。 阿格拉是一座旅游城市,拥有三处世界遗产;著名的泰姬玛哈陵和阿格拉古堡就位于该市。 |[{{:风光:亚洲:印度:in201314.jpg|阿格拉邮政总局}}]| ^2013 印度 历史建筑 (2-2)^ ==== 阿格拉堡 ==== 阿格拉堡(印地语:आगरा क़िला,乌尔都语:آگرہ قلعہ‬‎‎),又名为阿格拉红堡,位于印度阿格拉,距离泰姬陵西北2.5公里,是印度三大红堡之一(另两座是德里红堡和法第普尔·希克利)。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它的建造与使用历经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沙贾汗、贾汉吉尔、奥朗则布等多位皇帝。城门和城墙为阿克巴大帝所建,结合了印度和中亚的建筑风格。沙贾汗晚年被儿子奥朗则布囚禁于此,在八角亭上眺望泰姬陵度过8年余生。 {{:images:world_heritage_logo_global.svg?50|left|世界遗产标志}} 阿格拉堡为世界遗产,参见[[: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印度:阿格拉堡|世界遗产:阿格拉堡]] ==== 泰姬陵 ==== 泰姬陵(印地语:ताज महल,乌尔都语:تاج محل‎‎),是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它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的第二任妻子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兴建的陵墓。虽然白色大理石圆顶陵墓是泰姬陵最让人熟悉的部分,但整座泰姬陵是一处拥有多处建筑的复杂建筑群,包括大门、庭院和清真寺等,占地达17公顷。 泰姬陵被广泛认为是“印度穆斯林文化的建筑”,其设计结合了印度建筑和波斯建筑的风格,被认为是莫卧儿建筑最精美的例子。 泰姬陵大约在1632年开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使用了成千上万的工匠,耗资甚巨。泰姬陵的设计建造被委托给一个建筑师团队,由沙贾汗总监,团队中包括有阿卜杜尔·卡里姆米尔(Mir Abd-ul Karim),马克拉马特·汗(Makramat Khan)和乌斯塔德·艾哈迈德·拉合里等建筑师。其中,波斯建筑师拉合里一般被认为是首席设计师。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泰姬陵列为世界遗产,称其为“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瑰宝奇葩”、“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之一”。 {{:images:world_heritage_logo_global.svg?50|left|世界遗产标志}} 泰姬陵为世界遗产,参见[[: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印度:泰姬陵|世界遗产:泰姬陵]] ==== 阿克巴大帝陵 ==== 阿克巴大帝陵(Akbar's tomb,旁遮普语:اکبر دا مقبرہ‬),又作锡坎德拉(印地语:सिकंदरा),是莫卧儿皇帝阿克巴的陵墓,也是一个莫卧儿风格建筑钜作。阿克巴大帝陵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在1604年至1613年间建造,占地119英亩。 阿克巴大帝陵的南入口是进入陵墓的正常入口,也是陵墓的主入口,设有四座大理石叫拜楼,叫拜楼设有与泰姬陵的设计相近的穹顶。陵墓本身被四边围墙包围于一个105平方米大的正方形内。陵墓建筑是一四角锥体,其中假墓穴位于建筑顶部的一个大理石亭,真正的墓穴则在建筑的地库内,北部原有一座清真寺,已倒塌。。陵墓建筑主要使用深红色砂岩建造,并使用白色大理石点缀。陵墓及其门楼以砂岩和大理石造嵌板与黑色板岩装饰。嵌板有着几何、花型和书法风的设计,并预示了国柱陵更复杂和隐约的设计。 |[{{:风光:亚洲:印度:in196601.jpg|阿格拉 阿克巴大帝陵}}]| ^1966 印度 亚太地区旅游会议 (1全)^ =====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 {{:images:world_heritage_logo_global.svg?50|left|世界遗产标志}}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为世界遗产,参见[[: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印度: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世界遗产: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 密拉特 ===== 密拉特(印地语:मेरठ;乌尔都语:میرٹھ‎;英语:Meerut)为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城市,人口1,524,908人(2011年)。密拉特位于新德里东北72公里的密拉特县境内,也是印度卫戍部队驻地和密拉特专区、密拉特县的行政中心。该市因1857年爆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而闻名,其时“挺进德里”的口号第一次从这里响起;同时该市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受到暴力活动的干扰,如穆斯林、印度教徒二派冲突之地,1987年曾爆发多次冲突,最近十来年此类事件终于平息下来。 ==== 密拉特学院 ==== 密拉特学院(Meerut College)是印度北方邦密拉特的一所国家资助的学院。该学院隶属于密拉特乔杜里查兰辛格大学。该学院成立于1892年,校园占地100英亩(0.40平方公里)。学院在学术等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来自总理、州长、大使、内阁部长、国会议员、州议会、法官、无数行政人员、国家诗人、倡导者、社会工作者、科学家、领先的工业家和教育家的人物都是这所学院的学生。 |[{{:风光:亚洲:印度:in199303.jpg|密拉特学院}}]| ^1993 印度 密拉特学院100周年 (1全)^ ===== 瓦拉纳西 ===== 瓦拉纳西(瓦腊纳西;梵语:वाराणसी,Vārāṇasī;英语:Varanasi),古称婆罗痆斯、波罗奈,一译贝拿勒斯、贝那拉斯(印地语:बनारस,Benāres),是印度北方邦城市、印度教圣城,位于恒河河畔。一般相信瓦拉纳西在史前时代已有人居住,是世界上少有的从史前时代到现代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 瓦拉纳西是古代迦尸国首都。迦尸意思是“光的城市”。相传是在5000年前兴建。在公元4-6世纪曾为学术中心;12世纪为古王朝都城。 大唐西域记:“复大林中行五百余里,至婆罗痆斯国(旧曰波罗柰国,讹也。中印度境)。婆罗痆斯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西临殑伽河,长十八九里,广五六里。闾阎栉比,居人殷盛,家积巨万,室盈奇货。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气序和,谷稼盛,果木扶疏,茂草靃靡。伽蓝三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婆罗痆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 印度教徒一般都认为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而他们相信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沐浴后,即可洗涤污浊的灵魂;另外,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由于瓦拉纳西有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在此沐浴与火化,恒河发生了严重的污染与传染病问题。 |[{{:风光:亚洲:印度:in198304.jpg|瓦拉纳西河坛}}]| ^1983 印度 国际旅游组织会议 (1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602.jpg|瓦拉纳西河坛}}]| ^2016 印度 瓦拉纳西 (1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606.jpg|瓦拉纳西河坛}}]|[{{:风光:亚洲:印度:in201607.jpg|瓦拉纳西河坛}}]| ^2016 印度 个性化邮票 (2全)^^ ====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Banaras Hindu University,BHU,印地语:काशी हिन्दू विश्वविद्यालय)是一所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的学院、中央和研究型大学。它于1916年由 Pandit Madan Mohan Malaviya、Darbhanga Rameshwar Singh 的大君、Banaras Prabhu Narayan Singh 的大君、Sunder Lal和英国神智学家和自治联盟创始人 Annie Besant 共同成立.BHU拥有超过30,000名学生和18,000名居住在校园内的学生,是亚洲最大的住宿大学。该大学是印度政府宣布为杰出研究所的八所公共机构之一。 该大学的主校区占地1,370英亩(5.5平方公里),建在由巴纳拉斯的世袭统治者 Kashi Naresh Prabhu Narayan Singh 捐赠的土地上(“喀什”是巴纳拉斯或瓦拉纳西的别称)。南校区占地2,700英亩(11平方公里),建在后来由 Sunderpur 的 Maharaj Kumar Aditya Narayan Singh 捐赠的土地上,是 Krishi Vigyan Kendra(农业科学中心)的所在地,位于米尔扎普尔的 Barkachha区,距瓦拉纳西约60公里(37英里) |[{{:风光:亚洲:印度:in199102.jpg|瓦拉纳西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1991 印度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75周年 (1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117.jpg|瓦拉纳西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2011 印度 学者Madan Mohan Malaviya诞生150周年 (1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734.jpg|瓦拉纳西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2017 印度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2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933.jpg|瓦拉纳西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2019 印度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100周年 (1全)^ ==== 盎格鲁孟加拉语学院 ==== 盎格鲁孟加拉语学院(C.M. Anglo Bengali College)是印度瓦拉纳西Bhelupur的一所男校。它由钦塔玛尼慕克吉于1898年创立。 |[{{:风光:亚洲:印度:in200211.jpg|瓦拉纳西 盎格鲁孟加拉语学院}}]| ^2002 印度 盎格鲁孟加拉语学院 (1全)^ ==== 圣雄甘地喀什学校 ==== 圣雄甘地喀什学校(Mahatma Gandhi Kashi Vidyapith)是一所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的公立大学。它成立于1921年2月10日,前身为Kashi Vidyapith,后来更名,由北方邦政府的州立法机构管理。它于1974年获得大学地位,被2008年北方邦州立大学(修正案)法案(2009年第6号法案)视为2009年大学和州立大学地位。该大学有400多所附属学院分布在六个地区。它是北方邦最大的州立大学之一,拥有数十万农村和城市学生。它提供一系列艺术、科学、商业、农业科学、法律、计算机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和学术课程。 |[{{:风光:亚洲:印度:in197103.jpg|瓦拉纳西 圣雄甘地喀什学校}}]| ^1971 印度 圣雄甘地喀什学校50周年 (1全)^ ===== 鹿野苑 ===== 鹿野苑(印地语:सारनाथ,Sārnāth,梵语:सरङ्गनाद,saraṅga-nāthá,中文另名为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等),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以北约10公里处,旧称伽尸国,近世称为贝那拉斯(Benares),即今之瓦拉那西(Varanasi)。在这里释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 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五位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是为佛教僧宝成就,佛、法、僧三宝至此圆满集结成就。在接下来的雨季中,佛陀就在鹿野苑的牟拉甘陀库底精舍(mulagandhakuti vihara),僧团逐渐扩大到60人左右,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 在当地国王与富商的支持下,佛教在鹿野苑附近传播开来。到公元3世纪时,鹿野苑已经成为重要的艺术中心,在笈多王朝时期(公元4世纪到6世纪),更是达到了顶峰。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7世纪来到这里,见证了鹿野苑当时的盛况。 鹿野苑后来成为佛教正量部的一个中心,但在鹿野苑也发现了赫鲁嘎(Heruka)与度母(Tara)的古迹,这说明佛教的金刚乘在此地也有过传播。 12世纪后期,鹿野苑遭突厥穆斯林的劫掠,建筑等被严重破坏。 鹿野苑的所有建筑被突厥人破坏殆尽,但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却在废墟中保存了下来,塔高达39米,直径达28余米,属留存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牟拉甘陀库底精舍的废墟中标有佛陀在头一个雨季中的驻锡地,在这东面,就是1931年新建的根本香室精舍(Mulagandhakuti Vihara),那里有精美的壁画,介绍佛陀的生平,再后则是鹿园,仍有鹿群在那里生活。 阿育王石柱以前虽然被破坏过,但底部仍然在原址。原来的柱高达10多米,头部雕有四面狮像,该狮像现被作为印度国徽的图案。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2米多)目前保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馆”中,该馆建于1910年,另藏有一些有印度佛教艺术的珍宝,其中包括300多副图画。 诏堪袛塔(Chaukhandi Stupa),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建于笈多王朝,原为覆钵型型,顶端的八角亭是莫卧尔帝国时(16世纪)所建。 鹿野苑也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树,是出家人法护(Anagarika Dharmapala)从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树上折枝移植而来。 |[{{:文物:亚洲:泰国:th197108.jpg|鹿野苑 答枚克佛塔}}]| ^1971 泰国 世界佛教协会20周年 (4-3)^ |[{{:风光:亚洲:印度:in200202.jpg|鹿野苑 答枚克佛塔}}]| ^2002 印度 佛教信仰和仪式 (4-2)^ |[{{:文物:亚洲:泰国:th200914.jpg|左:鹿野苑 答枚克佛塔}}]| ^2009 泰国 卫赛节 (1全)^ |[{{:风光:亚洲:斯里兰卡:lk201103.jpg|鹿野苑 诏堪袛塔}}]| ^2011 斯里兰卡 卫赛节 (4-3)^ ===== 拘尸那揭罗 ===== 拘尸那揭罗(梵语:कुशिनगर,Kuśi-nagara,巴利语:Kusi-nārā,拘尸那罗),又称拘尸那竭城,意思是茅城,位于现今印度卡西亚(Kasia)村,是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末罗国的都城。因释迦牟尼在此间涅槃,也是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佛陀在世时期,拘尸那揭罗是末罗国(Mallas)的都城,也是佛陀涅槃寂静的所在。拘尸那距离王舍城有二十五由旬,距离迦毗罗卫有二十四由旬。当时的拘尸那是个很小的地方,“一个用浆涂抹着木板搭成的房子组成的小村落”。跟随他的阿难很失望佛陀竟然选取了这个地方作为涅槃之所,但佛陀告诉他,他要念诵的《大善见王经》,其大善见王的都城即曾在此处。 卧佛殿(Mahaparinirvana Temple)又称为大涅槃堂或大涅槃寺,是一座白灰、四周开了小窗户的圆筒状建筑。内有一尊六尺长的黑色石质但是全身贴金的卧佛。 |[{{:文物:亚洲:泰国:th197109.jpg|拘尸那揭罗}}]| ^1971 泰国 世界佛教协会20周年 (4-4)^ |[{{:风光:亚洲:印度:in199703.jpg|拘尸那揭罗}}]| ^1997 印度 新德里国际邮展:佛教遗迹 (4-3)^ |[{{:风光:亚洲:印度:in200203.jpg|拘尸那揭罗 卧佛殿}}]| ^2002 印度 佛教信仰和仪式 (4-3)^ |[{{:文物:亚洲:泰国:th201001.jpg|左:拘尸那揭罗 卧佛殿}}]| ^2010 泰国 卫赛节 (1全)^ |[{{:风光:亚洲:斯里兰卡:lk201104.jpg|拘尸那揭罗 卧佛殿}}]| ^2011 斯里兰卡 卫赛节 (4-4)^ |[{{:艺术:亚洲:泰国:th201306.jpg|印度 拘尸那揭罗 泰国寺}}]| ^2013 曼谷世界邮展:现代艺术 (8-5)^ ===== 阿里格尔 ===== 阿里格尔(Aligarh, 印地语:अलीगढ़)是印度北方邦阿里格尔县的一座城市,也是该县县治,距离北方邦最大城市坎普尔291公里,距离首都新德里140公里。该城市因制锁业及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1875年建)而闻名。 ==== 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 ==== 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 简称 AMU)是印度北方邦阿里加尔的一所公立中央大学,最初由赛义德·艾哈迈德汗爵士于1875年创立,前身为穆罕默德·盎格鲁东方学院。1920年,遵循阿里加尔穆斯林大学法案。它 AMU Malappuram校区(喀拉拉邦)、AMU Murshidabad 中心(西孟加拉邦)和 Kishanganj 中心(比哈尔邦)设有三个校外中心。该大学在传统和现代教育分支中提供300多门课程,是一所具有国家重要性的学院,正如印度宪法在其开始时的第七条附表所宣布的那样。 |[{{:风光:亚洲:印度:in197303.jpg|背景: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 ^1973 印度 哲学家赛义德·艾哈默德·汗Syed Ahmad Khan (1全)^ ===== 坎普尔 ===== 坎普尔(印地语:कानपुर;英语:Kanpur),旧称孔坡(Cawnpore)。是印度北方邦的城市。该市以皮革和纺织工业而闻名。它是印度人口第十二多的城市兼人口第十一多的大城市群。坎普尔是重要的英国驻军城市,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为止。 坎普尔位于恒河西岸,是北印度的主要贸易和商业中心。亚历山大·麦克罗伯特于1876年在这里建立了英属印度公司。该城市被广泛认为是“世界皮革之都”,被称为“东方曼彻斯特”。 坎普尔是印度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中心,也是主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人口4,581,000(2011年)。 |[{{:风光:亚洲:印度:in200501.jpg|坎普尔 Kamla Tower}}]| ^2005 印度 实业家Padampat Singhania (1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019.jpg|坎普尔 Kamla Tower}}]| ^2010 印度 实业家Kamplat Singhania (1全)^ ===== 拉姆普尔 ===== 拉姆普尔(Rampur)是一个城市,是印度北方邦拉姆普尔区的地区首府。它以前以其各种工业而闻名,如制糖和制棉。其图书馆收藏了12,000多份稀有手稿和精美的莫卧儿微型画集。 ==== 拉姆普尔拉扎图书馆 ==== 位于印度北方邦拉姆普尔的拉姆普尔拉扎图书馆(Rāmpur Ra​​zā Kitāb Khāna) 是印度-伊斯兰文化遗产的宝库,也是18世纪最后几十年建立的知识宝库。它由几任 拉姆普尔的纳瓦卜(Nawabs)建立,现在由印​​度政府以拉姆普尔的Raza Ali Khan的名义管理。 它包含非常稀有和珍贵的手稿、历史文献、伊斯兰书法标本、微型绘画、天文仪器和稀有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插图作品。图书馆还收藏了梵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普什图语(除了其他重要书籍/文件之外,还有古兰经第一次翻译的原稿)、泰米尔语和土耳其语的印刷作品,以及大约30,000册印刷书籍(包括期刊)在各种其他语言。它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风光:亚洲:印度:in200918.jpg|拉姆普尔拉扎图书馆}}]| ^2009 印度 拉姆普尔拉扎图书馆 (1MS全)^ ===== 安拉阿巴德 ===== 安拉阿巴德(Allahabad, 印地语:इलाहाबाद;乌尔都语:الٰہ آباد‎,转写:Ilāhābād‎),官方名称普拉亚格拉杰(印地语:प्रयागराज;乌尔都语:پریاگراج‎,转写:Prayāgrāj‎),是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城市。 安拉阿巴德的意思是“安拉的城市”(City of Allah),这是由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于1583年授予的。在印度字母表中,它拼作“Ilāhābād”:其中“ilāh”在阿拉伯语中意思为“上帝”,而“-ābād”则是波斯语“地方”的意思。 现在的安拉阿巴德是Prayāga(梵语:“祭祀之地”也是梵天创造世界后第一次献祭的地方)古代圣城的遗址之一。它也是印度教和印度神话中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 由于正好处在比格林威治早5小时30分钟的地理位置,因此安拉阿巴德被当作了印度标准时间的参考点。 |[{{:风光:亚洲:印度:in199504.jpg|安拉阿巴德}}]| ^1995 印度 Bharti Bhawan Library, Allahabad 100周年 (1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926.jpg|安拉阿巴德}}]| ^2019 印度 安拉阿巴德(Prayagra)举办的大壶节Kumbh Mela Festival (1全)^ ==== 安拉阿巴德堡 ==== 安拉阿巴德堡(Allahabad Fort)是莫卧儿皇帝阿克巴于1583年在印度北方邦安拉阿巴德建造的堡垒。堡垒内的石碑将1583年描述为奠基年。堡垒位于亚穆纳河畔,靠近恒河的交汇处。它被印度考古调查局认定为具有国家重要性的纪念碑。 |[{{:风光:亚洲:印度:in201108.jpg|边纸:安拉阿巴德堡}}]| ^2011 印度 航空邮票100周年,德里邮展 (1MS全)^ ==== 安拉阿巴德大学 ==== 安拉阿巴德大学(University of Allahabad)是一所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拉巴德的中央大学。它于1887年9月23日根据议会法案成立,并被公认为国家重要性研究所 (INI)。它是印度最古老的现代大学之一。它起源于缪尔中央学院,该学院以1876年西北省省长威廉·缪尔爵士的名字命名,他提出了在安拉阿巴德建立中央大学的想法,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大学。它被称为“东方牛津”。印度议会通过2005年安拉阿巴德大学法案重新确立了其中央大学地位。 |[{{:风光:亚洲:印度:in198708.jpg|安拉阿巴德大学}}]| ^1987 印度 安拉阿巴德大学100周年 (1全)^ ==== 男子高中和学院 ==== 男子高中和学院 (Boys' High School & College, BHS) 是印度Prayagraj的一所独立学校。它成立于1861年,旨在为欧洲人和英裔印度人的孩子提供基督教教育,但始终接受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虽然最初是男女同校,但现在只招收男生。 自1861年以来,它一直位于安拉阿巴德中部的现址。自1940年以来,它一直由安拉阿巴德高中协会管理。它目前隶属于印度学校证书考试委员会。 |[{{:风光:亚洲:印度:in201319.jpg|安拉阿巴德 男子高中和学院}}]| ^2013 印度 安拉阿巴德的男子高中和学院 (1全)^ ==== 安拉阿巴德最高法院 ==== |[{{:风光:亚洲:印度:in196602.jpg|安拉阿巴德最高法院}}]| ^1966 印度 安拉阿巴德最高法院100周年 (1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618.jpg|安拉阿巴德最高法院}}]| ^2016 印度 安拉阿巴德最高法院150周年 (1MS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619.jpg|安拉阿巴德最高法院}}]| ^2016 印度 个性化邮票:安拉阿巴德最高法院150周年 (1全)^ ==== 安拉阿巴德银行 ==== 安拉阿巴德银行(Allahabad Bank)是一家印度国有银行,总部位于印度加尔各答。该银行于1865年在安拉阿巴德成立,并于1969年被印度政府国有化,提供银行和金融服务155年,直到2020年与印度银行合并。在合并之前,它是印度仍在运营的最古老的股份制银行。 |[{{:风光:亚洲:印度:in198912.jpg|安拉阿巴德银行}}]| ^1989 印度 安拉阿巴德银行125周年 (1全)^ ===== 巴雷利 ===== 巴雷利(印地语:बरेली,乌尔都语:بریلی‎‎,英语:Bareilly)是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城市,巴雷利县首府,同时也是巴雷利专区的首府。地处恒河支流拉姆根加河河畔。巴雷利是一个家具制造业中心,同时也是周边地区棉花、谷物和糖等农产品的交易中心。巴雷利历史悠久,历史上该地曾经是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般阇罗的统治中心。 |[{{:风光:亚洲:印度:in199502.jpg|巴雷利 jat war memorial}}]| ^1995 印度 Jat Regiments 200周年 (1全)^ ==== 巴雷利·谢里夫·达尔加 ==== 巴雷利·谢里夫·达尔加(Bareilly Sharif Dargah)是位于印度北方邦巴雷利市的艾哈迈德·拉扎汗(Ahmed Raza Khan Barelvi)的墓。他是19世纪的逊尼派穆斯林,以在印度坚决反对瓦哈比教派而闻名。 墓的圆顶是由Shah Mehmood Jaan Qadri使用火柴棍设计的。 |[{{:风光:亚洲:印度:in199503.jpg|巴雷利 巴雷利·谢里夫·达尔加}}]| ^1995 印度 穆斯林学者艾哈迈德·拉扎汗逝世75周年 (1全)^ ===== 德奥班德 ===== 德奥班德(Deoband),是印度北方邦Saharan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1706(2001年)。 |[{{:风光:亚洲:印度:in198002.jpg|}}]| ^1980 印度 Darul Uloom College (1全)^ ===== 乔达摩菩提那加尔县 ===== 乔达摩菩提那加尔县(印地语:गौतम बुद्ध नगर जिला,英语:Gautam Buddha Nagar District,又译作“乔达摩佛陀纳加”)为印度北方邦密鲁特专区县份,建县于1997年6月9日,自布兰德沙哈尔和加兹阿巴德二县析置。地理上,该县由自德里和哈里亚纳邦向东流淌的亚穆纳河(Yamuna)将县境一分为二;县域北与加兹阿巴德县接壤,东邻布兰德沙哈尔,南和阿里格尔县交界。行政中心驻于诺伊达(Noida)。 ==== 诺伊达 ==== 诺伊达(印地语:नोएडा,英语:Noida),其市名实际上是新欧克拉工业发展区(New Okhl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uthority, NOIDA)的缩写,是一个位于印度北方邦乔达摩菩提那加尔区、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欧克拉境内的新市镇。该市是印度国家首都辖区(NCR)的一部分,境内除了有许多印度联邦中央单位驻设外,也是许多跨国资讯业厂商在印度设置服务委外据点时重要的选择地点之一。根据2001年时的人口调查,该市总人口为293,908人。 |[{{:风光:亚洲:印度:in201018.jpg|中间: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udit Noida}}]| ^2010 印度 Comptroller & Auditor General of India (1全)^ ===== 法扎巴德县 ===== 法扎巴德县(Faizabad)是印度的一个县,位于该国北部,由北方邦负责管辖,面积2,764平方公里,识字率为70.63%,人口在2001至2011年期间增长18.16%,2011年人口2,468,37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3人。 ==== 阿约提亚 ==== 阿约提亚(印地语:अयोध्या,转写:Ayodhya) 为印度古城,位于北方邦法扎巴德县境内。阿约提亚城地处萨拉育河右岸、新德里以东555公里。被认为是印度教神祇罗摩的出生地。阿约提亚意译是“不可夺取、不可战胜”。 |[{{:风光:亚洲:印度:in201931.jpg|}}]| ^2019 印度 个性化邮票:Deepotsav Festival, Ayodhya (1全)^ |[{{:风光:亚洲:印度:in201934.jpg|边纸:阿约提亚}}]| ^2019 印度 印度-韩国联合发行 (1MS全)^ ==== 罗摩神庙 ==== 罗摩神庙(Ram Mandir,Sri Ram Janambhoomi Temple,英语:Rama Mandir)是一个正在兴建的印度教寺庙,以纪念罗摩,位于印度的印度教圣城阿约提亚。2020年8月6日,印度总理莫迪为罗摩神庙奠基。 罗摩神庙的原始设计是1988年由艾哈迈达巴德的Sompura家族准备的。Sompuras已成为世界各地100多座寺庙的寺庙设计的一部分,其中至少有15代,其中包括Somnath寺庙。寺庙的首席建筑师是Chandrakant Sompura。他的两个儿子Nikhil Sompura和Ashish Sompura也为他提供了协助,他们也是建筑师。 Sompuras于2020年根据vastu shastra 和shilpa shastras准备了一个新设计,与原来的一些变化相比。这座寺庙宽235英尺,长360英尺,高161英尺。一旦完成,寺庙建筑群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印度教圣地。它是按照印度北部寺庙建筑的古吉拉-恰鲁基亚风格设计的。在2019年的Prayag Kumbh Mela期间展示了拟建寺庙的模型。 寺庙的主体结构将建在一个凸起的平台上,共有三层。它将在 garbhagriha(至圣所)和入口的中间有五个曼陀罗——Kudu、Nritya 和 Rang 三个曼陀罗;另一边的 Kirtan和Prarthana有两个曼达帕。在 Nagara 风格中,曼陀罗将用 shikhara 装饰。最高的 Shikhara 将在 Garbhagriha 之上。该建筑共有366根柱子。这些列将有16个偶像,包括湿婆的化身、10个Dashavataras、64个Chausath Yoginis 和女神 Saraswati 的 12 个化身。楼梯的宽度为16英尺。根据专门设计供奉毗湿奴的寺庙的经文,圣殿将是八角形的。寺庙占地10英亩,57英亩的土地将开发成一个综合体,包括祈祷厅、讲堂、教育设施以及博物馆和自助餐厅等其他设施。 |[{{:风光:亚洲:印度:in202021.jpg|阿约提亚 罗摩神庙}}]| ^2020 印度 个性化邮票 (1全)^ ===== 巴利亚 ===== 巴利亚(Ballia),是印度北方邦Balli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02226(2001年)。 |[{{:风光:亚洲:印度:in200109.jpg|August Kranti Ballia, Shaheed Park的纪念碑}}]| ^2001 印度 Ballia的八月革命60周年 (1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