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鸫科 ====== {{tag>动物}}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鸫科动物邮票。 鸫科(学名:Turd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雀形目的一个科,而鸟类DNA分类系统则为雀形目中的鹟科的一个亚科,在此以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为主。 大致分成鸲鸟和较大体形的鸫鸟等,总称“鸫”;嘴细长而侧扁,翅膀长,善于飞翔,叫得很好听,鸫科的中小型雀形鸟(thrush),包括多种出色的鸣禽,专食水果、蠕虫或昆虫的幼体 。 ===== 夜鸫属 Catharus ===== 隐夜鸫(Hermit thrush,学名:Catharus guttatus) |[{{:动物:北美洲:加拿大:ca196903.jpg|隐夜鸫}}]| ^1969 加拿大 (3-3)^ ===== Myadestes 属 ===== (Slate-colored solitaire,学名:Myadestes unicolor) |[{{:动物:北美洲:萨尔瓦多:sv198009.jpg|}}]| ^1980 萨尔瓦多 (5-5)^ ===== Psophocichla 属 ===== (Groundscraper thrush,学名:Psophocichla litsitsirupa) |[{{:动物:非洲:博茨瓦纳:bw196703.jpg|}}]| ^1967 博茨瓦纳 (14-3)^ ===== 蓝鸲属 Sialia ===== 山蓝鸲(Mountain bluebird,学名:Sialia currucoides)是蓝鸲属的一种小鸟,体重平均30克(1.1盎司),体长16~20厘米(6.3~7.9英寸)。雄性除去腹部外,通体蓝色。雌性体色则较为黯淡。它分布于北美洲中西部,是美国爱达荷州和内华达州的州鸟。 |[{{:动物:北美洲:加拿大:ca199702.jpg|山蓝鸲}}]| ^1997 加拿大 (4-1)^ ===== 鸫属 Turdus ===== 欧歌鸫(Song thrush,学名:Turdus philomelos)是一种分布在欧亚大陆的鸫属鸟类,上身呈褪色,下身呈奶白色或浅黄色,有黑色斑点。它们歌声独特,常见于诗歌。 欧歌鸫在森林、花园和公园繁殖。它们会在树上以泥筑巢,每次会生4-5颗蛋。它们是杂食性的,懂得利用石头作为铁砧攻击蜗牛。它们就像其他雀形目般受体内、外的寄生虫侵袭,且易被猫和猛禽捕食。 有一部分的欧歌鸫是候鸟,会飞到南欧、北非及中东过冬。它们也有被引进到新西兰及澳洲。它们虽然并非濒危,但在欧洲部分地区的数量大幅减少,可能是与种植业的改变有关。 欧歌鸫长20-23.5厘米及重50-107克。两性相似,背部呈褐色,下身呈奶白色或浅黄色,有黑色的斑点。翼底及喙呈黄色,脚是粉红色的。它们上身的颜色由瑞典至西伯利亚逐渐变冷色系。雏鸟像成鸟,但背上及翼底有浅黄色或橙色的斑纹。 |[{{:动物:欧洲:捷克斯洛伐克:cs197206.jpg|欧歌鸫}}]| ^1972 捷克斯洛伐克 (6-6)^ |[{{:动物:欧洲:北塞浦路斯:cyn199001.jpg|欧歌鸫}}]| ^1990 北塞浦路斯 (4-1)^ |[{{:动物:欧洲:比利时:be199103.jpg|欧歌鸫}}]| ^1991 比利时 (3-3)^ |[{{:动物:欧洲:俄罗斯:ru199502.jpg|欧歌鸫}}]| ^1995 俄罗斯 (5-2)^ |[{{:动物:欧洲:爱尔兰:ie199805.jpg|欧歌鸫}}]| ^1998 爱尔兰 (7-5)^ |[{{:动物:欧洲:英国:uk199803.jpg|欧歌鸫}}]| ^1998 英国 (6-3)^ |[{{:动物:欧洲:爱尔兰:ie200218.jpg|欧歌鸫}}]| ^2002 爱尔兰 (23-18)^ |[{{:动物:欧洲:南斯拉夫:yu200204.jpg|欧歌鸫}}]| ^2002 南斯拉夫 (4-4)^ |[{{:动物:欧洲: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k201602.jpg|欧歌鸫}}]| ^2016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4-2)^ |[{{:动物:欧洲:英国:uk201707.jpg|欧歌鸫}}]| ^2017 英国 (10-7)^ |[{{:动物:欧洲:法国:fr202017.jpg|欧歌鸫 鸟蛋}}]| ^2020 法国 (12-4)^ |[{{:动物:欧洲:白俄罗斯:by202016.jpg|欧歌鸫}}]| ^2020 白俄罗斯 (4-4)^ |[{{:动物:欧洲:葡萄牙:pt202201.jpg|欧歌鸫}}]| ^2022 葡萄牙 (4+1MS-1)^ 乌鸫(Common blackbird,学名:Turdus merula) 是鸫属的一种鸟类。其下有多个亚种,分布与欧、亚、非和北美洲,是瑞典的国鸟。后来又被引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成为了澳大利亚当地的入侵物种。乌鸫是一种留鸟,但有些地方的亚种也会进行迁徙。 乌鸫是一种杂食动物,以昆虫和浆果等为食。它们常栖于林区外围、小镇和乡村边缘。该物种的模式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 雄性模式种通体黑色,有黄色的眼环和喙,而雌性荷和幼体的翎羽则呈黑褐色。两性对繁殖地均具有领地意识,会威胁对侵犯领地的同类,但在迁徙时群居。 乌鸫的指名亚种身体长度在23.5~29厘米(9.3~11.4英寸)之间,体重则在80~125克(2.8~4.4盎司)之间。成年雄性翅膀为光亮的黑色,腿部则为黑褐色,有黄色的眼环和橘黄色的喙。在冬季喙的颜色会变深。常年雌性则通体碳褐色,喙的颜色较为黯淡,有灰白色的喉部,胸部有不分明的斑点。幼体特征一律与成年雌性相同,唯独上半身多出一些白斑,斑点也会出现在特别年幼的个体的喙上。在幼体中,颜色较深者比较可能为雄性。刚成年不到十二个月的雄性有深色的喙和较淡的眼环,翅膀也还是褐色的,只有身体其他部位上的羽毛变成黑色。 |[{{:动物:欧洲:匈牙利:hu196116.jpg|乌鸫}}]| ^1961 匈牙利 (8-6)^ |[{{:动物:欧洲:英国:uk196604.jpg|乌鸫}}]| ^1966 英国 (4-4)^ |[{{:动物:欧洲:瑞典:se197001.jpg|乌鸫}}]| ^1970 瑞典 (5-1)^ |[{{:动物:欧洲:比利时:be199203.jpg|乌鸫}}]| ^1992 比利时 (9-3)^ |[{{:动物:欧洲:爱尔兰:ie199802.jpg|乌鸫}}]| ^1998 爱尔兰 (7-2)^ |[{{:动物:欧洲:法罗:fo199801.jpg|乌鸫}}]| ^1998 法罗 (2-1)^ |[{{:动物:欧洲:爱尔兰:ie200209.jpg|乌鸫}}]| ^2002 爱尔兰 (23-9)^ |[{{:动物:亚洲:哈萨克斯坦:kz201101.jpg|乌鸫}}]| ^2011 哈萨克斯坦 (8-1)^ |[{{:动物:欧洲:英国:uk201115.jpg|乌鸫}}]| ^2011 英国 (6-1)^ |[{{:动物:欧洲:瑞典:se201901.jpg|乌鸫}}]|[{{:动物:欧洲:瑞典:se201902.jpg|乌鸫}}]| ^2019 瑞典 (2全)^^ 田鸫(Fieldfare,学名:Turdus pilaris)为鹟科鸫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北非及包括中国大陆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在内的中东亚地区,一般生活于营巢于茂盛的灌丛或树木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田鸫翅膀的正羽上有羽轴和羽枝,羽枝两侧长有羽小枝。羽小枝能互相钩在一起。 |[{{:动物:欧洲:比利时:be199805.jpg|田鸫}}]| ^1998 比利时 (5-5)^ |[{{:动物:欧洲:土耳其:tr200101.jpg|田鸫}}]| ^2001 土耳其 (4-1)^ |[{{:动物:欧洲:比利时:be200103.jpg|田鸫}}]| ^2001 比利时 (5-3)^ |[{{:动物:欧洲:亚速尔群岛:pta201901.jpg|(左)田鸫}}]| ^2019 亚速尔群岛 (1MS全)^ |[{{:动物:欧洲:捷克:cz202005.jpg|(下)田鸫}}]| ^2020 捷克 (6-4)^ 白眉歌鸫(Redwing,学名:Turdus iliacus)是原住于欧洲及亚洲的一种鸫,比相关的欧歌鸫较为细小。 白眉歌鸫长20–24厘米,翼展33-34.5厘米,重50-75克。雄鸟与雌鸟相似,背部呈褐色,上身呈白色有褐色斑点。它们最特别的是两侧及翼底呈红色,眼睛上有奶白色斑纹,故以“白眉”为名。 |[{{:动物:欧洲:冰岛:is198702.jpg|白眉歌鸫}}]| ^1987 冰岛 (4-2)^ |[{{:动物:欧洲:英国:uk199204.jpg|白眉歌鸫}}]| ^1992 英国 (5-4)^ |[{{:动物:欧洲:比利时:be199602.jpg|白眉歌鸫}}]| ^1996 比利时 (4-2)^ |[{{:动物:欧洲:科索沃:xk201003.jpg|白眉歌鸫}}]| ^2010 科索沃 (8-3)^ |[{{:动物:欧洲:英国:uk201509.jpg|白眉歌鸫}}]| ^2015 英国 (4-2)^ 岛鸫(Island thrush,学名:Turdus poliocephalus)又名白头鸫,台湾话称白头仔(pe̍h-thâu-á),为鹟科鸫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加里曼丹、斐济、台湾等地,多见于分布在海拔1100-3000米阔叶林中以及觅食于森林中上层部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动物:大洋洲:圣诞岛:cx200204.jpg|岛鸫亚种Christmas thrush (Turdus poliocephalus erythropleurus)}}]| ^2002 圣诞岛 (4-4)^ |[{{:动物:亚洲:台湾:tw200902.jpg|岛鸫}}]| ^2009 台湾 (4-2)^ 诺福克岛鸫(Norfolk thrush,学名:Turdus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又名灰头黑鸫(Grey-headed blackbird)或称作番石榴鸫(Guava bird)。是一种已灭绝的岛鸫亚种,仅生存于诺福克岛中。 诺福克鸫的颜色主要是深褐色,有淡灰色的头、棕色的胸部以及黄色的鸟喙、双腿。它长约21厘米,翼展34厘米,体重55克。雄性和雌性的大小外观相似。 诺福克鸫灭绝于20世纪70年代,最后一次的发现报告是于1975年。它们灭绝的原因是由于大家鼠和家猫的过分捕食。 |[{{:动物:大洋洲:诺福克:nf202303.jpg|边纸:诺福克岛鸫}}]| ^2023 诺福克 (2全)^ 环颈鸫(Ring ouzel,学名:Turdus torquatus)是鸫属的一种鸟类,生活在欧洲,与乌鸫有亲缘关系。其成年雄性通体黑色,胸部有白色月牙标记,有黄色的喙。雌性与其相似,但颜色较淡,胸部无白色月牙。 |[{{:动物:欧洲:捷克斯洛伐克:cs196505.jpg|环颈鸫}}]| ^1965 捷克斯洛伐克 (6-5)^ 棕腹鸫(Rufous-bellied thrush,学名:Turdus rufiventris)是鸫科下的一种鸣禽。它们分布在巴西东及东南部(由马拉尼昂州至南里奥格兰德州)、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及阿根廷北部。 棕腹鸫是巴西东南部最为普通遍的鸟类之一。自1966年起它们成为圣保罗州的州鸟,也是巴西的国鸟。棕腹鸫的下身呈红橙色。它们长25厘米及重59-78克。雌鸟较雄鸟重,但并非较大,外观上只是较多羽毛,脚也较雄鸟短。棕腹鸫栖息在森林及城市林地。它们是杂食性的,主要吃果实及节肢动物,有时会与其他鸟类混群觅食。曾观察到它们为了食物而与普通狨争吵,但这往往都是在干旱季节缺乏食物时才出现。 棕腹鸫的鸟巢是开放式的及呈杯状,有时会在森林地上或高达20米的树上筑巢,但一般都是在离地4-5米的地方。在阿根廷西北部的高温湿润气候带,它们会于10月至3月的潮湿季节筑巢,并于11月至12月进行繁殖。它们每次会生2-3只蛋,鸟蛋长27-28毫米,阔20毫米及重5.7-5.9克。孵化期为12-13日,雏鸟12-13日大就会换羽。雌鸟会负责孵化,雄鸟及雌鸟会一同喂养雏鸟。接近换羽期间,幼鸟每5-7分钟就要进食一次。雏鸟很多时因被掠食而死亡;在安地斯山脉南部,掠食情况在雏鸟出生的时期特别多。 棕腹鸫广泛分布及数量很多,故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并不认为它们受到威胁。 |[{{:动物:南美洲:阿根廷:ar197202.jpg|棕腹鸫}}]| ^1972 阿根廷 (2-2)^ (Kurrichane thrush,学名:Turdus libonyana) |[{{:动物:非洲:文达:vd198504.jpg|}}]| ^1985 文达 (4-4)^ |[{{:动物:非洲:博茨瓦纳:bw199706.jpg|}}]| ^1997 博茨瓦纳 (18-6)^ (White-chinned thrush,学名:Turdus aurantius) |[{{:动物:北美洲:牙买加:jm198005.jpg|}}]| ^1980 牙买加 (6-5)^ (Yellow-legged thrush,学名:Turdus flavipes) |[{{:动物:欧洲:法国:fr202103.jpg|}}]| ^2021 法国 (4-3)^ 特里斯坦鸫(Tristan thrush, 学名:Turdus eremita)是大西洋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特有的一种鸫。 特里斯坦鸫是南大西洋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特有种,分布于群岛内的特里斯坦、伊纳克塞瑟布尔岛、南丁格尔岛、中岛和施托尔滕霍夫岛。它们几乎利用了岛内所有可用的栖息地,包括岩石密布的海岸、丛状草原、蕨类灌丛地以及石楠荒原。 特里斯坦鸫长约22-23厘米,重约72-110克。分布于特里斯坦的指名亚种T. e. eremita上半身部分呈棕色,有羽冠,上背中部及后背带有深棕色到黑色的斑点。颈背部的边缘羽毛色彩略微更浅或泛棕色。上翼可见两道窄的橙至淡黄褐色的覆尾羽。尾部呈棕色,有时边缘的颜色更浅。鸟喙大且强壮,呈黑色,喙部尖端颜色较浅。颏部呈淡黄褐色而喉部呈杂色或布满条纹的深棕色。胸部呈边缘带有浅的橙至淡黄褐色的深棕色,腹部及肋腹为浓密的杂色或布满条纹的图案。肛门、腿部及尾下覆羽为浅的橙至淡黄褐色。两性间形态相似。雏鸟与成鸟相似但上半身颜色更深,并带有淡黄褐色的斑点和条纹,胸部呈黑色并带有淡黄褐色的斑纹,而腹部则为带有黑色斑点的淡黄褐色。 相较伊纳克塞瑟布尔岛和南丁格尔群岛上的亚种,指名亚种的体型更小且更显暗淡。而南丁格尔群岛亚种的体型则较伊纳克塞瑟布尔岛亚种略大且颜色更为丰富。 特里斯坦鸫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其机会主义式地以鸟类尸体、鱼内脏、厨余垃圾、其他鸟类的蛋及雏鸟和树叶与瓦砾下找到的蚯蚓及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常单独或成双出现,并以一种典型的鸫类的方式于地面翻开草地与树木下的叶片和苔藓来寻找食物,也会在海岸觅食。特里斯坦鸫因捕食岛上的海鸟和陆生鸟类,特别是同为群岛内特有的岛雀属物种而闻名。它们强壮的鸟喙可用于凿开大型的蛋,而尖端刷状的舌则可以取食蛋内的内容物。 特里斯坦鸫的繁殖期位于9月至翌年2月,它们的巢由高草丛的叶和草秆编织而成,呈粗糙的杯状。放置于高草丛上或地面上。雌鸟每次约产下2-3枚蛋,有时为4个。雏鸟的羽化期约20天。 |[{{:动物:非洲:特里斯坦-达库尼亚:tc198802.jpg|特里斯坦鸫}}]| ^1988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5-2)^ |[{{:风光:非洲:特里斯坦-达库尼亚:tc200601.jpg|特里斯坦鸫}}]| ^2006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