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区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行政区发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大埔区的风光邮票。

大埔区(英语:Ta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于新界东部,范围包括大埔、东平洲、大埔滘、汀角、船湾、林村谷,白石角及它的外飞地为赤门海峡两岸的西贡半岛北部(西贡北)。它的总面积约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区域。根据2016年中统计,大埔区人口为303,926人。

大埔区人口主要聚居于大埔新市镇内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计划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旧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余不少居民散居于大埔区内133条大小村落。

香港 大埔区 香港回归纪念塔 林村许愿树 大埔海滨公园
2006 香港 香港18区风貌 (18-12)

大埔(英语:Tai Po)位于香港新界东北部,面临吐露港的一个地方,是香港十八区——大埔区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镇座落其中。大埔位于吐露港西北面,距离沙田约11公里,粉岭约8公里。大埔三面环山,分别为九龙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大埔海滨公园(Tai Po Waterfront Park)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大埔大发街,邻近大埔创新园、富善邨及广福邨,与位于南面的元洲仔公园对望,由林村河河口分隔。大埔海滨公园于从填海得来的约22公顷土地上兴建,为香港面积最大的公园,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前区域市政局管理。

大埔海滨公园的最大特色为整座公园仿如座落在一座山丘上,以中央部分为最高点,向四周伸展。此外,园内设有一座香港回归纪念塔位处当年英国军队接管新界时之登陆地点,游人可以登上塔上了览大埔海滨公园之全景,远眺八仙岭及马鞍山的景色。香港回归纪念塔高32.4米,分上下两层,为螺旋形设计,以木材为建筑材料,充满返朴归真的自然感觉。

香港 大埔海滨公园 香港回归纪念塔
2015 香港 基本法颁布25周年 (4-4)

运头塘(英语:Wan Tau Tong)位于大埔区南部,现在主要为住宅用地。运头塘通常指包括有一个公共屋邨运头塘邨,和三个居屋屋苑(逸雅苑、德雅苑、景雅苑)的范围,就是区议会分区运头塘区的范围,但有时亦包括附近的的私人参建居屋富雅花园、私人住宅新达广场、大埔宝马山、悠然山庄和新峰花园,以及邻近乡村,如泮涌、山塘、碗窑村等。

绿汇学苑(Green Hub)位于新界大埔区运头塘运头角里11号,邻近大埔墟,前身是1899年兴建的旧大埔警署(Old Tai Po Police Station),该警署为1898年签定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后,香港政府在新界设立的首所警署。

满清政府在1898年签定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大埔成为当时新界的行政中心,香港政府选址在运头角里的圆岗上兴建警署,1899年3月27日,香港总督卜力遣警察司梅含理率人在此搭警棚准备接收新界,并于4月17日举行升旗礼,正式接收新界租地,故把圆岗改称为“旗杆山”(Flagstaff Hill)。连同附近的旧北区理民府、前新界分区警司官邸及位于元洲仔的前新界华民政务司官邸,成为象征殖民地统治权力的建筑群。

警署建于1899年,原由两座单层式建筑物组成,分别是主楼、职员宿舍大楼,建筑群由草坪连接,主楼俯瞰吐露港,正面矗立一枝旗杆及炮台。主楼内设有报案室、警司办公室、会议室、囚室、枪房等设施,而宿舍大楼则设有12个房间,供5位欧籍及32位印度籍或华籍警员使用,1930年代加建了单层的食堂大楼。主楼属殖民地建筑风格,具有外廊、红砖墙、烟囱及斜尖,屋顶则受中式风格影响为金字瓦顶。

香港重光后,建筑物先后改作警察分区办事处、新界北总区防止罪案组办事处及水警北分区临时宿舍和办事处,至2006年起空置。旧大埔警署在1988年获评定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2009年12月18日改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香港 绿汇学苑
2017 香港 活化香港历史建筑II (6-3)

大埔墟(英语:Tai Po Market)是香港历史悠久的墟市;大埔旧墟(英语:Tai Po Old Market),则是香港现已消失的墟市,两者都是位于新界大埔。现时大埔旧墟(位于林村河以北,汀角路以西,大埔旧墟天后宫附近一带地方)已完全成为住宅区,墟市已经消失。大埔墟(位于林村河以南,广福道两旁)则仍然有墟市富善街(前太和市,以文武二帝庙为中心),但随大埔墟火车站迁移,大埔市中心位置已迁到大埔墟四里一带。由于大埔旧墟墟市消失,却仍留其名,因此一般人会将大埔旧墟与大埔墟混为一谈,实际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香港铁路博物馆(英语:Hong Kong Railway Museum),位于香港新界东大埔墟市中心,是香港文化博物馆辖下分馆,有着风格独特金字顶型的中国传统建筑,专门介绍香港铁路运输历史。现时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

该馆前身为旧大埔墟火车站,于1913年建成,以往是九广铁路重要车站之一。但由于九铁于1982至84年引进电气化火车,新大埔墟火车站于1983年启用,因此旧大埔墟火车站于同年4月6日关闭。其后该火车站原址于1984年被列为法定古迹,并改建成博物馆,相关工程包括在车站周边加建路轨连接东铁线(以便将退役车卡经铁路运至本馆入藏,但目前已再被拆除),并对原车站建筑进行复修及翻新工作。1986年12月20日由区域市政局主席张人龙、九广铁路公司主席霍士杰、区域市政总署署长孙明扬等主持,21日起开放予市民参观。博物馆专门介绍九广铁路历史。由于建筑、藏品有一定的历史和观赏价值,故该馆经常成为香港影视工作者的取景地。随着两铁合并,馆内展览厅于2010年新增了香港地铁的简史,紧贴香港铁路的急速发展,展出一系列文物和历史图片,重塑昔日铁路的轨迹,和透过不同时期的铁路标志、新支线概况等互动展品,带领参观人士穿梭铁路今昔。

博物馆中保留了6辆历史车卡、手动及机动工程车各一辆。在1997年新增了沙头角支线曾使用的窄轨蒸气机火车头,并于2004年新增了九铁于1955年引进的首台柴油机车——名为亚历山大爵士号的51号机车。除此之外,博物馆摆放了不少当年使用过的工具、火车模型、图片历史介绍以及曾使用的信号系统等。

至于原有的电气化样版火车头,早年曾开放对外参观。但到了1990年代时改为教学室,不再对外开放。电气化火车头最终在于2004年拆卸,腾出空间给亚历山大爵士号的51号机车。

香港铁路博物馆
1999 香港 香港通用邮票 (16-7)
蒸汽火车 香港铁路博物馆
邮票图:香港铁路博物馆
2010 香港 香港铁路服务100周年 (6+1MS-1,MS)

八仙岭(英语:Pat Sin Leng)是香港新界东北部的一条山脉,位于大埔吐露港北岸,山脉全长约1公里,由8个高度相约的山峰组成,乡民将之与中国道教八仙传说结合,赋以“八仙岭”之名,现为八仙岭郊野公园的一部分。卫奕信径第9和第10段横越此山脉。

香港 八仙岭
1996 香港 香港的山 (4-1)

马鞍山(英语:Ma On Shan)位于香港新界东北部,横跨沙田区及大埔区(西贡北)两区,分隔沙田和西贡市。马鞍山有两个山峰,较高的俗称马头顶或马鞍头,高702米,是新界东部最高的主体山峰,在新界大陆继大帽山之后排行第二,而以全港计则排行第六,而副峰为牛押山或马鞍尾,600多米高,两峰之间形成一条很长的弧线,形如马鞍,故被称为马鞍山。根据王崇熙《新安县志》(卷四),亦提及马鞍山名字源由:“马鞍山在县东八十里,枕东洋,形如马鞍”。而马鞍山西北面山脚下的市镇亦得名马鞍山。

马鞍山东面的山坡陡直,山壁企立,所以又有企岭的称号。马鞍山之东的山脚下就有一个名为企岭下的村落(企岭下老围和企岭下新围),和一个名为企岭下海的海湾。

马鞍山昂平草原是香港少数的高山平原之一,约高400米,地形辽阔,可远眺西贡市和西贡内海。草原属马鞍山郊野公园营地,提供烧烤炉、台、凳、污水穴和旱厕等设施供民众使用,周边有大片林木。而昂平草原上的大金钟就高500米,在草原上如金字塔般拔地而起,只适宜有丰富经验人士攀登。

香港 马鞍山
1996 香港 香港的山 (4-2)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包括位于大埔区的新界东北沉积岩园区。

详细地质公园资料和西贡火山岩园区参见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新界东北沉积岩园区的特色为变化多端的地质地貌,以及极高的地质多样性。园区岩石的年龄为4亿至3.2亿年前,即泥盆纪至古近纪。黄竹角咀一带拥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新界东北园区有四个景区。

船湾郊野公园(英语:Plover Cove Country Park)是香港的一个郊野公园,位于新界东北部沙头角半岛,占地达4,594公顷。划定于1978年4月7日,公园范围包括船湾淡水湖一带,三面临海,西面与八仙岭郊野公园连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船湾郊野公园范围内,是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东北沉积岩园区,具重大自然和文化价值,地质景点也受到法例保护。

照镜潭特别地区及新娘潭瀑布位于船湾郊野公园之内。

香港 船湾郊野公园 船湾淡水湖
2001 香港 香港供水150周年 (4-2)

船湾淡水湖(英语:Plover Cove Reservoir)是全球首个在海中兴建的水库,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船湾郊野公园内、毗邻赤门,是一个储存饮用水的大型淡水湖,为香港面积最大的水塘。当东江水设施有问题需要维修时,有可能暂停供水3至6个月,介时香港的水塘存水量要维持足够供应港人使用6个月,否则将严重影响香港市民的生存和生活。此外,当发生大规模干旱或需要应付夏季的用水高峰期时,船湾淡水湖的储水将会成为重要的水源,供市民所需,现时水塘的水都会免费提供予大埔一带离岛的乡村使用。因此,船湾淡水湖一带不仅含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具重大自然和文化价值,而且船湾淡水湖的水塘存水也是香港市民生存和生活的重要保障。

香港 船湾郊野公园 新娘潭
2014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16-8)

新娘潭(英文:Bride's Pool)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之船湾郊野公园。景点包括“新娘潭瀑布”及“新娘潭”,瀑布的高度达15米,水潭的面积广阔而且水深,夏季有观光客喜欢在水潭里游泳,因为水源未受污染,而且水清见底,水温清凉消暑。

香港 船湾郊野公园 白沙头咀
2014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16-16)

白沙头(英语:Pak Sha Tau)是香港昔日的一个岛屿,位于新界大埔区船湾淡水湖南端,由主坝与大尾笃连接,而副坝则连接东头洲。

白沙头原本是船湾伯公咀对出东头洲以西的一个面积0.2平方哩的小岛,称为白沙头洲,又名“三门塘洲”,在1960年开始兴建船湾淡水湖时,在大尾笃、白沙头洲、东头洲及伯公咀之间兴建堤坝,再将坝内海水抽干用作储水之用。岛屿东部尖出称为“白排角”,而西部锐伸的南端称为“白沙头咀”,位于两者之间的是“牛环套湾”;岛屿北部的海湾原名为“三门仔湾”,是三门仔村旧址;中部高峰称为“三门墩”。赤门海峡北岸的“黄竹角咀组”泥盆纪沉积岩是香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岩石,由黄竹角咀向西南一直伸延至白沙头。

香港 船湾郊野公园 赤洲 砾岩
2002 香港 香港岩石 (4-2)

赤洲砾岩的颜色是特别的棕红色,由沉积物形成。干燥的环境令大部分砾岩变成红色。

香港 船湾郊野公园 赤洲
小本票封皮:香港 船湾郊野公园 赤洲
2014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16-6)

赤洲(英语:Port Island或Chek Chau)是香港的一个岛屿,为船湾郊野公园(扩建部分)的一部分,行政区划上属于大埔区。赤洲邻近塔门、黄竹角半岛和湾仔半岛。赤洲东面和北面为大鹏湾;南面为赤洲口与塔门隔海相望;西面是大赤门与黄竹角咀相望。赤洲上的岩石由水成岩和砂岩构成,因为该地的岩石颜色呈红色,所以赤洲又被称为“赤漠迷城”。

香港 船湾郊野公园 黄竹角咀
2014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16-7)

黄竹角咀位于香港新界东北部,分隔大赤门与黄竹角海,是香港最狭长的岬角极地。它为船湾郊野公园一部分,并与邻近的赤洲列为地质公园的“赤洲 — 黄竹角咀景区”。该咀被香港远足界认为是香港极地之一。该咀由香港现存最古老之岩石组成,其中“鬼手岩”状似紧握的拳头,指节皆可辨,故名。

黄竹角咀拥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在约4亿年前由聚积在河口三角洲的沉积物所形成;这里的岩层原本呈水平状,后来因为受到挤压而变成近乎直立的形态,加上海浪的侵蚀,最后塑造出著名的地标—“鬼手岩”。赤洲的三分之二面积是由红色的沉积岩构成,岩石以砾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是形成于约1亿年前的晚白垩纪;由于沉积物沉积时的气候炎热干燥,沉积物里的铁质发生氧化,所以使岩石变成赤红色。赤洲著名的景点包括赤漠迷城和狗头石等。

印洲塘是位于香港新界东北部大鹏湾内的一个内港,以水面静谧而著名。它由往湾洲、娥眉洲、吉澳等大岛,以及三桠湾沿岸一带所包围,陆地之间只有陕窄的海峡连接附近海域:东面经直门头到黄竹角海;南面经红石门到黄竹角海;西面经青洲沥到吉澳海;北面经横门海到大鹏湾。

在约1万2000年前的上一次冰河时期结束之前,海平面上升使印洲塘一带原是山岭河谷的陆地被海水淹没,最后形成湾湾相连,众岛环抱的内海环境。印洲塘风景秀丽,景色如诗如画,有“小桂林”和“小西湖”之称。印洲塘一带的岩石主要是较年轻的晚白垩纪红色沉积岩及较古老的侏罗纪凝灰岩。位于印洲塘西岸的荔枝窝,拥有保存完整的典型客家围村,是了解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好地方。此外,印洲塘海岸公园拥有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红树林、海草床、泥滩,以及珊瑚群落。这里著名的地貌景点有印塘六宝、红石门及往湾洲。

由于大鹏湾本身已经受到新界大陆和大鹏半岛的保护,再加上以上岛屿的保护,印洲塘波平如镜,即使打风时亦不会有很大的风浪,是天然的避风塘。这亦是印洲塘英文叫做Double Haven的原因,意即“双重避风塘”。香港另一个相似的例子是西贡半岛和白沙湾半岛之间的白沙湾,Hebe Haven。

海域内的大部分范围被划入印洲塘海岸公园,有虎王洲等小岛屿。当中的印洲外形宛如印台,是印洲塘中文地名来源。

印洲塘海岸公园的吉澳海、印洲塘和小岛的海岸线极为参差不齐,形成了特别的地貌,包括海湾、岬角、半岛、陡崖和沙坑。在每个沙滩之间,有很多岩石和岛散布。有一块近西流江的称为印洲,其形状尤如印般,此可能为印洲的名师来源。

鸭洲
2014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16-12)

鸭洲(英语:Robinson Island,或音译作 Ap Chau),又名大鸭洲,是香港的一个岛屿,地区行政上属于北区。位于沙头角海以东,吉澳以西。鸭洲面积非常细小,只有0.016平方公里,岛形狭长,阔度仅有100码。鸭洲现时仅剩下三人居住。鸭洲的命名是因为其形状确像一只半浮于水面的鸭子。岛上最高的山仅有28米高。

鸭洲的主要岩石由水成岩(沉积岩的一种)组成,岛的东面石滩有无数彩色的石卵供游人欣赏。因岛上全为嶙峋岩石,游人前往时应注意安全。在鸭洲可找到香港罕见的红色角砾岩(沉积岩的一种),还可近距离欣赏多种典型的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岛上著名的景点是“鸭眼”。

印洲
2018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3-2)

印洲位于新界东北沉积岩园区的印洲塘,是「印塘六宝」—六个形象化的自然景观之一,其形态仿如一个玉玺,突出水面的岩石形如雕饰,近海面的天然平台形如玉玺的底部。印洲实际上展示了一种称为「潮上平台」的海岸侵蚀地貌景观,在香港较为少见。

东平洲拥有香港最年轻的岩石,仅有5500万年历史。这里的沉积岩是由层层平叠的粉砂岩构成,形态非常独特,犹如千层糕,十分有趣。岛上的“平洲环岛郊游径”沿途设有解说牌,介绍岛上的地质特色及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平台、海蚀崖、海蚀柱等。此外,东平洲海岸公园拥有健康、丰富及珍贵的沿岸生态系统,包括石珊瑚、珊瑚伴生鱼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及海藻。这里著名的地貌景点有更楼石、难过水、龙落水及斩颈洲等。

平洲:粉砂岩
2002 香港 香港岩石 (4-1)

平洲由细小的粉砂岩及泥岩组成。这些都是本港最幼小的岩石,当中包含很多化石,包括昆虫及植物的残骸。

难过水
龙落水
更楼石
小本票封皮:更楼石
小全张边纸:难过水
2014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16-9,10,11)
邮筒:(左上)难过水
2014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1全)

难过水是香港新界东平洲一个地方,也是香港地质公园的其中一个景点,为一个宽阔的海蚀平台,由海浪历年不断冲击侵蚀山崖而形成的景观。由于该处每逢潮涨时被淹没而难以通过,只能等待潮退才可通过,故得“难过水”之名。

龙落水是香港新界东平洲一个地方,也是香港地质公园的其中一个景点,为一条长百多米、厚约0.6米的多层沉积岩,由于岩层从山上逐渐倾斜进海,远观就像一条龙准备下水,故得“龙落水”之名。

更楼石是香港新界东平洲一个地方,也是香港地质公园的其中一个景点,为两条高7米的沉积岩石柱,竖立于海蚀平台之上,远观就像两座更楼一样,故得“更楼石”之名。走过难过水,便到达岛上的最东面。楼高两层的两座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相对着,似是守护东平洲的更楼,雄伟非凡。水退时,海蚀平台会变成潮间带的潮池,也成为小鱼、海胆、海参等生物的乐园。

赤门景区包括赤门北岸一带、西南岸的马屎洲及南岸的荔枝庄。赤门北岸的大部分地方和黄竹角咀同样拥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这些沉积岩是在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形成。马屎洲展现了在约2亿80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岩,它们是园区内第二古老的岩石;至于荔枝庄则展示了在约1亿4600万年前形成的多种火山岩和沉积岩; 同时,两个地方都展现了独特的地质特色,包括断层、褶曲等。虽然马屎洲及荔枝庄的地质较为复杂,但却是地质爱好者的乐园。

荔枝庄
2014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16-15)

荔枝庄是香港的一个地名,位于新界西贡半岛石屋山北麓,是赤门南岸的海湾乡郊,相传曾有三棵主干巨大的荔枝树而得名。荔枝庄码头以西的岸边,展示著层层叠叠、非常壮观的沉积岩,是地质考察的重点。

这个位于西贡西郊野公园、面积达5公顷的黑色岩石滩,在1985年被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这些沉积岩比马屎洲的“年轻”,却比东平洲的“年老”。约于一亿年前发生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和碎屑堆积成凝灰岩;而在火山间歇停止喷发时期,天空上的二氧化硅透过降雨积聚沉淀,并在水里沉积成层,形成黑色硅质燧石岩层。这些颜色独特的岩层和较浅色的火山质粉砂岩相间,形成深浅色对比强烈的火山沉积岩。间歇期的环境变化很大,黑色岩层的厚度亦有十分大的差异,厚度由10厘米至近100厘米不等,在岸边形成陡峭斜坡。据说,由于燧石非常坚硬,所以远古时人类已懂得运用燧石磨擦生火。

马屎洲
小本票封皮:马屎洲
2018 香港 通用邮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3-1)

马屎洲(英语:Ma Shi Chau)位于香港新界东北部,是大埔区吐露港内的一个小岛。马屎洲跟盐田仔由一沙洲连接,连接点为该岛西面的水茫田的盐田仔东面的门楼颈。1999年4月9日,由于马屎洲拥有香港境内罕有的连岛沙洲和潮汐生态,故此香港政府把它与邻近的洋洲、丫洲和一个位于盐田仔联益新村东北海面的一个未命名小岛合称马屎洲特别地区,而马屎洲则为该特别地区中最大的岛屿。当地的岩石因此受保护(例:二叠纪形成的沉积岩)。

由于马屎洲属一连岛沙洲,故此游人不需乘船前往。但于大雨或潮涨时,连接着盐田仔的沙洲会被海水淹盖,直至1990年代,于沙洲上堆放了一些大石,大雨不能连接的问题就得以解决,马屎洲已基本上与大陆连接了。

马屎洲因地质及生态特色具有极高的存护和教育价值,于一九九九年四月与邻近的丫洲、洋洲及一个未命名的小岛同被划定为「马屎洲特别地区」。岛上的沉积岩形成于遥远的二亿九千至二亿五千万年前,是香港第二古老的岩层。色彩斑斓的岩石及丰富多样的地质构造使马屎洲成为香港著名的地质考察热点之一。

  • 风光/亚洲/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埔区.txt
  • 最后更改: 2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