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区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行政区发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元朗区的风光邮票。

元朗区(英语:Yuen Long District)位于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个地方行政区域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元朗区是香港唯一“一区两市”(元朗新市镇及天水围新市镇)的区份,此外发展中的洪水桥新发展区也有大部分范围位于本区。元朗区属香港两个陆地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接壤的区之一,另外一个为北区。

元朗区由厦村乡(包括洪水桥、白泥、流浮山等地)、屏山乡(包括元朗市中心西部、横洲、天水围、尖鼻咀等地)、十八乡(包括元朗市中心东部、凹头、南生围等地)、锦田乡、八乡(包括石岗等地)新田乡(包括落马洲、米埔等地)所组成。元朗区东至洲头,与北区的马草垄相邻,南至洪水桥,与屯门区的蓝地相接。

据2016年中期香港人口统计资料,元朗人口有614,178人;面积约138.56平方公里,是九龙的三倍,香港岛的1.8倍,是香港第三大行政区,仅次于离岛区及大埔。

元朗为一冲积平原,也是香港唯一一个平原,大约形成于唐、宋年间。元朗平原水土肥沃,过去盛产稻米,元朗丝苗曾是1950年代在华南一带的著名米食,可与增城丝苗竞争。居民沿岸建立基围,养殖水产,包括:基围虾、淡水鱼等,元朗出产的老婆饼也是驰名海外。

由于元朗北部与深圳只是相隔着深圳河,因此在深圳河下游至河口一带的元朗地区(主要包括米埔和落马洲)是属于香港边境禁区,需要向香港警务处申请禁区纸才可以进入。在禁区内的落马洲更是香港连接深圳的一个口岸——皇岗口岸的所在地。

香港 元朗区 米埔自然保护区 农田 传统饼食
2006 香港 香港18区风貌 (18-17)

屏山(英语:Ping Shan)是香港新界元朗区的一个地方,当地乡村统称屏山乡(英语:Ping Shan Heung)又名和哥山,位于水边围的西面,天水围的南面,洪水桥的东北,是新界五大氏族邓氏家族的其中一个聚居处。屏山与厦村、十八乡、八乡、锦田和新田合称“元朗六乡”。

聚星楼又名魁星塔、文昌阁 ,当地人称它为'文塔',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屏山上璋围北面,原为新界原居民五大家族之一的屏山邓氏的人所兴建,有逾600年历史,为香港法定古迹。因台风所以只剩下3层。

据邓族父老相传,当地立村之时,风水先生曾指出当地依山环水,定必子孙繁衍而千年不衰。唯不足之处是,1)青山尖而高大,旺火为忌,宜多水而济之;2)而西北缺口,北煞伤人,将来邓族文官升堂,自有挡煞之法。但至于何谓“文官升堂”,当地风水先生只答曰:“天机不可尽泄”。

于明朝洪武15年(1382年),屏山邓族第七世祖宁国府正堂邓彦通受封,在上任升堂的第一天晚上,他梦见故乡西北角上空星光灿烂,但群星突然落下,聚集于西北的河口。邓彦通梦中惊醒,并想起立村时风水师傅的说话, 回顾始祖至他虽已经七代,但总共只有12个男丁,而其中竟有4人早逝。邓彦通心中不安,于是聘请风水师傅谋求挡煞之法。师傅说:“贵村之立村先师果然学问不凡。大人升堂而群星来会,应建楼以聚之,借助于众星,自有雷霆万钧之威而北煞服焉。苟有文笔而无掌笔之才,不为用也!”邓彦通恍惚大悟,于是在此建立了七级浮屠(即佛榙),恭奉文武诸神,挡北煞,镇水灾。果然,邓彦通以后的七代人,发了22个男丁,当中10人另建围村,有几位做了寿官,有两位建了二公祠,有的长寿达八十多岁、九十多岁,邓氏家族在屏山的男丁有1,500多人。邓氏在明清两代人材辈出,每能在科举中金榜提名,士人及当官者不计其数,族人相信是塔恭奉的文曲星庇佑,故族人亦称此塔为“文塔”。

香港 聚星楼
1980 香港 郊区古老建筑物 (3-1)
香港 聚星楼
1995 香港 香港郊区传统建筑 (4-1)
(左)香港 聚星楼
2017 香港 户外活动乐趣多

屏山天水围文化康乐大楼(英语:Ping Shan Tin Shui Wai Leisure and Cultural Building),是香港首座大型多用途的文化康乐综合建筑,也是首座以文化康乐大楼命名的公共设施。大楼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屏山聚星路1号,在港铁天水围站旁,楼高8层,占地6­,100平方米,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

该大楼是由建筑署(温灼均建筑师)设计,外墙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百宝格及参考了屏山的传统建筑物元素,采用原始材料兴建,包括石砖、青水石屎、木屏风、铁织网及生锈金属等。

香港 屏山天水围文化康乐大楼
2016 香港 香港公共建筑 (6-4)

新田(英语:San Tin)或新田乡(英语:San Tin Heung, San Tin Village)位于香港元朗区东北部,是一片冲积平原,新田乡以新田为中心,覆盖东面的落马洲和西面的米埔,其东面至洲头、潘屋,北面至下湾,濒临深圳河,西南面至壆围,而西北则连接后海湾。

新田亦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的文氏其中一个聚居地。新田与屏山、厦村、十八乡、八乡和锦田合称“元朗六乡”。

新田大夫第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新田永平村,为文氏富裕子弟文颂銮于1865年前后修建,于1987年定为法定古迹,于1988年对外开放供市民参观。

所谓“大夫第”即指有功名之人士的府第。新田大夫第由当地大户文氏的族人文颂銮于清代同治4年(1865年)左右兴建。新田文氏即宋末烈士文天祥之堂弟文天瑞的后裔,其21世祖文颂銮,曾于光绪12年(1886年)丙戌科高中进士,朝廷钦点任“营用守府”之职,并因个人品行素著而获清帝御赐“大夫”名衔。府内屋檐下有两块以满汉二文写成的牌匾,更是光绪帝于1875年御赐表扬文颂銮双亲的诏书木刻。

大夫第于1987年定为法定古迹,经政府专业的维修与复原,修葺工程由香港赛马会资助,于1988年对外开放。政府与地主协议,把大夫第后面原有的荔枝园改建成住宅,作为保护大夫第的协议条件之一,建成大夫第花园第1期及第2期。附近有文天祥纪念公园、东山古庙、麟峰文公祠等文化建筑。

大夫第可以作为香港早期中西文化汇集的佐证,其建筑方式、结构和外形以至装饰虽然均根据中国传统手法,材料也运用广东清水青砖、灰瓦和陶瓷,屋脊精巧以戏曲人物《杨家将》为主的陶塑正脊更出自石湾名家文如壁。大夫第为两进式三间两廊的格局,主楼呈九宫格式布局,中轴线上有门厅、天井和正厅,而两边是六间厢房和正房;上层的阁楼,可用作书房或客房;但布局并非完全以“轴”为中心,左右也不对称,最特别的是左翼的花厅及内院,右翼是厨房及厕所。有些装饰细节更蕴含西洋风格,宅内门头上刻有洛可可式的浮雕,窗门有彩色的玻璃,砌成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二楼回廊的栏杆有十字形的装饰图案,混合了中西不同风格。

香港 大夫第
1980 香港 郊区古老建筑物 (3-2)
香港 大夫第
1999 香港 香港通用邮票 (16-4)

落马洲(英语:Lok Ma Chau,旧称勒马洲)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东北部,邻近深圳河,为香港一个设有出入境口岸的边境地区,河北之土地属于深圳市福田区,而落马洲的西南面则为占地约1,500公顷的米埔湿地。

由于落马洲贴近香港边境禁区,因此香港政府在该处提供一处缓冲地带,借此打击非法入境及其他跨境罪案。另一方面受到边境禁区条例管制下,前往该处边境的人士来自或来往中国大陆及香港之间毋须得到许可,惟完成过关手续后并不准在该处停留。因此尽管口岸一带每天人口流动量极大,常住人口却非常少,仅有落马洲村、下湾村和潘屋村的原居民,而当地普遍的鱼塘湿地环境至今未有大改变,但不少鱼塘已经荒废。

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英语:Hong Kong-Shenzhe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ark)是香港和深圳计划合作发展的创新科技研发基地,选址位于两地边境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占地87公顷,是整个香港科学园的四倍,创科园将提供最多120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是科学园面积的3倍。2017年,香港科技园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限公司,全面统筹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上盖建设、管理、维护和营运等工作。

《2018年至2019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中预留了200亿元用于第一阶段工程,目标是在2021年或之前为第一期上盖发展提供首批土地。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定位。

创科园将提供120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为现时科学园区3倍。创科园计划分两期发展,合共67座楼宇,首幅土地2021年底前交付,展开第一批次共8座楼宇建造工程,涉及11.7万平方米楼面面积,约于6年内分阶段落成,第一阶段先建3座,包括两座湿实验室及1座创新斗室及附属设施,第二阶段则包括3座办公室及干实验室,以及两栋湿实验室。创科园发展定位,将优先发展6个研发领域:医疗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及金融科技。

项目已获拨款约三百二十五亿元,开展建设工程,预期第一批设施可于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七年分阶段落成。

香港 粤澳中医药产业园与港深创新科技园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1)

天水围(英语:Tin Shui Wai)位于香港新界西元朗区西北部,周边被属屏山乡事委员会的沙江围、辋井围、冯家围、虾尾新村等村落包围,距离中区及上环市区大约25公里。天水围新市镇是区内大型新市镇,占地约406公顷,人口为28.8万。

天水围位于后海湾的南岸,为元朗平原的一部分。天水围的东北方为米埔湿地。后海湾的对岸为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及南山区,海湾两岸的距离少于10公里。米埔一带为自然保护区,海湾沿岸没有被开发。

天水围的周边为乡村地区。南面有屏山。北面有辋井围及流浮山。西面有厦村。东面有横洲。天水围的周边也有新发展的市镇地区。东南方有元朗新市镇,西南方有洪水桥新市镇。加上南面的屯门新市镇,新界西北现正高速地城市化。

香港湿地公园(英语:Hong Kong Wetland Park)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天水围北部。占地61公顷,包括60公顷的户外保护区及10,000平方米(110,000平方呎)的室内展馆。湿地公园原本只是一片普通的湿地。香港政府在发展天水围新市镇的同时,打算用这片土地来从新改造发展时所失去的具生态价值土地。

香港湿地公园
2007 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0周年 (6+1MS-4)
香港湿地公园
2016 香港 香港公共建筑 (6-5)

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英语:Mai Po Inner Deep Bay Ramsar Site),在当地称为米埔自然护理区(Mai Po Nature Reserve),是一片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米埔的重要湿地。米埔湿地按《拉姆萨尔公约》名列“国际重要湿地”,属于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米埔以候鸟、自然护理区和红树林而闻名。于冬季,湿地有不少来自中国北部及西伯利亚的候鸟在此过冬。

护理区范围包括大榔基、石山和尖鼻咀一带的湿地,当地亦是深圳河、山贝河及天水围渠的河口,占地约1,540公顷。米埔湿地位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受保护环境区域。

边纸:香港 米埔湿地
2000 香港 香港01邮展 邮票小型张系列第一号 (1MS全)
  • 风光/亚洲/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元朗区.txt
  • 最后更改: 24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