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发行的江西省风光邮票。

江西民居
1991 中国 民居普通邮票 (2-2)

该地区房屋,尤其广大乡村的民居,基本结构形态与四川民居相同,即木结构,有堂屋、卧室、厨房等用房。但建筑材料、房屋质量一般比四川民居要好些,通常是以瓦房为主。邮票上房屋较为“豪华”不是该地区常见的民居建筑。

2015 中国 江西旅游邮资片 PP249 (1全)
2015 中国 江西旅游邮资片 PP250 (1全)

南昌市(普通话:Nánchāng shì,赣语白话字:lan31chɔŋ11 si32),简称洪、昌,古称豫章、洪州、隆兴、钟陵,别称“天下英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省会,位于江西省北部偏北。市境北临九江市,西界宜春市,南达抚州市,东接上饶市。地处豫章平原腹地,东南部地势平坦,西北部为丘陵。赣江、抚河纵贯市境中部,往北注入鄱阳湖。境内湖泊众多,有青岚湖、军山湖、金溪湖、瑶湖、南塘湖等。全市总面积7,195平方公里,人口537.14万,市人民政府驻红谷滩区。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史逾二千二百年,有海昏侯墓、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等名胜古迹,亦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航空工业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赣江畔。屡毁屡建,今日之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

滕王阁座落于南昌市西北,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所建。据记载,李元婴于永徽三年迁任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建此阁以为别居。由于李元婴封号为“滕王”,故名滕王阁[1]。20多年后,当时的洪州都督阎公首次重修。竣工后,阎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记事,途经于此的王勃就是于此时写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阁序》。并由此令滕王阁名扬四海。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赞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清代诗人尚镕《忆滕王阁》诗云:“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

后来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唐代五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此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贞元六年(790年)和元和十五年(820年),御史中丞洪都观察使王仲舒两次重修,韩愈为之作《重修滕王阁记》。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夏,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观察使纥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2]。宋朝大观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丞相范致虚为之作《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崇三十有八尺,广旧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为庑,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元代姚遂《新修滕王阁记》称宋阁“其基城为阁……大抵非唐屋矣”

元代滕王阁几经战乱而破败不堪,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3]。元统二年(1334年)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塔夫帖木儿游登滕王阁,下令重修,第二年七月竣工[4]。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在滕王阁上大宴文武群臣,正统初年,江西布政使吴润重建,改阁名“迎恩馆”。景泰三年(1452年),都御史韩雍巡抚江西,重建之,“堂高逾二十尺,而楼又逾其半,宏深富丽,……”;成化二年(1466年),布政使翁世资重建“西江第一楼”,同年十月落成,工部尚书谢一夔作《重修滕王阁记》。正德十四年(1519年)滕王阁亦毁于宁王朱宸濠兵乱。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书罗钦顺撰《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江西巡抚王佐重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一次毁于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晋、大中丞王佐发起募资重建,再由王在晋撰《重建滕王阁碑记》,捐款人“皆得列名于右”。崇祯六年(1633年)江西巡抚解石帆捐款重修滕王阁,由邹维琏撰《重造滕王阁记》。

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围攻南昌,滕王阁付之一炬,十一年(1654年),由巡抚蔡士英重建,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阁毁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阁又遭火焚,由中丞宋荦重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阁又大火,江西巡抚张志栋重建滕王阁落成,立即飞奏朝廷,康熙大喜,亲书董其昌之《滕王阁序》以赠。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又被大火烧毁,惟“御碑亭”幸存,巡抚郎廷极随即重建。雍正九年(1731年)阁毁于火,乾隆元年(1736年),由江西总督赵宏恩、巡抚俞兆岳重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江西巡抚何裕成重建;嘉庆年间,滕王阁年久失修,江西巡抚秦承恩、江西巡抚先福先后重修。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阁遭火毁,不久修复;道光二十八年,阁又遭火毁,江西巡抚傅绳勋重建。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赖汉英、胡以晃率军进攻南昌,围城三月,清军方面由安徽巡抚江忠源稳守南昌,把总李光宽被太平军乱枪轰毙,滕王阁烧成为一片灰烬。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西巡抚刘坤一主持集资重建。光绪末年(1908年),阁又遭火焚,于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此时清廷内外交困,民穷财尽,修阁规模大不如前[5]。1926年滕王阁再度毁于军阀混战,赣军师长岳思寅下令火烧南昌城外,大火延烧三日,街巷尽成焦土。1927年纵火者张风歧、岳思寅等被处以死刑。此后50多年一直没有重修。

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6],于1989年10月8日建成。成为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楼为仿宋朝木结构样式,净高57.5米,共九层,采用宋朝楼阁“明三暗七”格式。其中明层皆有回廊可俯瞰赣江景色。楼体为钢筋混凝土建成,南北有回廊连接着“压江”、“挹翠”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

滕王阁主体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高台阁座,高12米。主楼入口处为毛泽东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不锈钢楹联。西大厅内有铜制1:25的滕王阁模型。二楼有一副长卷丙烯壁画《人杰图──江西历代名图卷》,描绘了历史上自先秦至清朝末年的八十位江西籍名人如陶渊明、徐孺子、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汤显祖等。画高2.55米,长43.9米。

三楼内厅有丙烯壁画《临川梦》,表现的是汤显祖戏剧《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的意境。四楼的壁画则为《地灵图》。

五楼正中有一个天井,再往上的是最高层的歌舞楼台“九重天”,有一仿古戏台“凌霄”,每天进行古装歌舞表演。戏台两侧陈列有楚国曾侯乙墓乐器的复制品,有编钟、编磬、建鼓、双凤虎座鼓、二十五弦古琴等。

而在主楼下的一片范围内,建有一个小型苏州式园林“俯畅园”,内有盆景陈列馆以及餐厅、饭店设施。

在市政规划中,滕王阁周边的榕门路上的建筑都必须与滕王阁本体风格一致,现在这里是南昌市古玩、文房四宝店铺集中的地方。

南昌 滕王阁
1987 中国 中国历代名楼 (4-3)
南昌 滕王阁
2001 中国 滕王阁邮资片 PP49 (1全)
明信片图:南昌 滕王阁和《滕王阁序》
2008 中国 2008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南昌 邮资片 JP151 (1全)
区域协同发展:(中上)南昌 滕王阁
2018 中国 长江经济带 (6-6)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在南昌中山路和胜利路交叉处的洗马池,有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原为江西大旅社,是当时南昌城内的大去处,共有96个客房。1927年下旬,贺龙领导的起义部队到达南昌,包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江西大旅行社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领导和指挥下,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爆发了,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近万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月一日就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纪念日。

1957年,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上兴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大门临街而立,门楣上悬挂着陈毅元帅手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金匾。一楼按原貌恢复了当年曾举行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

二楼、三楼开辟了四个陈列室,此外,按原貌恢复了周恩来,林伯渠等起义领导人的居室,以及军事参谋团、警卫连、卫生处的部分住房,此外,还展出了当年有历史文物和照片,系统地介绍了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详细经过和重大意义,供旅游者参观。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196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 (5-2)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1961-62 中国 革命胜地普通邮票 普11 (12-1,2,3)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1962,70,71 中国 革命胜地普通邮票 普12 (14-1,2,9,10)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1974 中国 革命胜地普通邮票 普16 (14-4)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位于南昌市西湖区丁公路街道八一大道社区八一广场南端,占地1.7公顷。1977年为纪念“八一”起义五十周年而建,1979年1月8日建成。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为八一广场标志性建筑,塔为长方体,高53.6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塔座正面镌刻“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塔身正面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塔顶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

2018年3月,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2003 中国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邮资片 PP70 (1全)
副票: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2007 中国 个性化邮票:八一军徽 (1全)

鄱阳湖仅次于兴凯湖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因洞庭湖已缩小成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和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鄱阳湖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南昌县、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庐山、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鄱阳湖 鞋山岛
1894 中国商埠 九江 普通邮票 (3-3)
鄱阳湖 石钟奇音
鄱阳湖 鞋山神韵
鄱阳湖 湿地奇观
2019 中国 鄱阳湖 (3全)

石钟奇音,表现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石钟山的湖光山色,石钟山因北宋苏轼的散文《石钟山记》而闻名天下;鞋山神韵,表现鄱阳湖上众多岛屿之一、拥有悠久历史人文景观的鞋山岛(又称大孤山);湿地奇观,表现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以及最主要的珍稀候鸟——东方白鹳、天鹅、白鹤等。

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隶属于吉安市,以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闻名。

江西井冈山市
2019 中国 精准扶贫 (6-6)

井冈山,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湖南省江西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属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市府设立在厦坪镇。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井冈山最高峰达到海拔2,120米,为著名旅游胜地。

1982年,这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又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园林城。全市现辖21个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97万余人,总面积为1308.58平方公里。井冈山山势雄伟,境内平均海拔381.5米,市内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从山下往上望,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井冈山旅游最佳旅游时间为每年的4-10月份。而最精彩的莫过于每年的4、5月份,十里杜鹃傲然开放,正是游览井冈山的绝佳时机。杜鹃是井冈山市的市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分为茨坪、黄洋界、龙潭、主峰、桐木岭、湘洲、笔架山、仙口八大景区。

茨坪
三湾村
茅坪八角楼
砻市
大井村
龙源口
黄洋界
井冈山主峰
1965 中国 革命摇篮-井冈山 (8全)
井冈山
197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50周年 (9-3)
井冈山-茨坪
井冈山主峰
1971-72 中国 革命胜地普通邮票 普14 (11-4,8)
井冈山-茨坪
1974 中国 革命胜地普通邮票 普16 (14-8)
井冈山 黄洋界
2004 中国 井冈山黄洋界邮资片 PP96 (1全)
井冈山
2012 中国 红色足迹 (6-1)
峥嵘岁月:(左)井冈山革命遗址
202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

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柴桑、浔阳、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北部,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市境东南接上饶市,南抵南昌市、宜春市,西南界湖南省岳阳市,西北邻湖北省咸宁市、黄石市,北隔长江与湖北省黄冈市、安徽省安庆市相望,东北达安徽省池州市。地处赣鄂皖湘四省交界,长江南岸,扼鄱阳湖口,幕阜山绵延西北,九岭山横亘西南,庐山耸立中部,东部为鄱阳湖平原。长江流经北部边缘,赣江在东部注入鄱阳湖,修水自西往东横贯中部,中游建有柘林水库。全市总面积19,078平方千米,人口489.68万。

琵琶亭,唐代始建,原址在江西省九江市城西长江之滨,历代屡遭兵毁。清乾隆年间重建,咸丰年间又毁。1998年重建。琵琶亭占地约三千余平方米。入口有一幅巨型大理石碑,上刻毛泽东手书白居易《琵琶行》诗。亭院中轴线上,矗立着白居易塑像。琵琶亭座落七米高的花岗岩石台基上,台阶正面镶一幅《浔阳宴别》瓷砖画。亭为双层重檐结构,上悬刘海粟手书的 “琵琶亭”金字匾额。由琵琶亭二层可远眺九江长江大桥。

九江 琵琶亭
2004 中国 中国名亭(一) (4-2)

锁江楼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东北郊长江南岸。明朝万历十三年(1558年)九江郡守吴秀于长江南岸迥龙矶上始建锁江楼,并在锁江楼南建锁江楼塔。锁江楼塔是一座高三十五米的七层石塔。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江地震,锁江楼坠入长江,锁江楼塔幸存。清乾隆年间,重建锁江楼,重修锁江楼塔。清末锁江楼毁。

锁江楼塔经1986年重修,1998年纠正塔身偏斜;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重修锁江楼,外高三层内高四层,楼内正中有一幅大型青花瓷壁画《浔阳八景》。

九江 锁江楼 锁江楼塔
九江 锁江楼 锁江楼塔
1894 中国商埠 九江 普通邮票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同时还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文明旅游风景区、世界名山大会的发起者。庐山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脉,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游览目的地。

庐山位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平原的北部,鄱阳湖西北岸,以“雄”、“奇”、“险”、“秀”闻名,被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的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瀑布飞流直下,云雾变幻无常,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山下低10摄氏度左右,为中国知名避暑胜地之一。

庐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自东晋以来,中国历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过重要的历史印迹,歌咏庐山的诗歌辞赋有4000多首。对庐山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有:古代早期的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慧远等;唐宋时期的白居易、李白、苏东坡、朱熹等;近现代的政治人物蒋介石、毛泽东等。

庐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非常大,堪称中国的政治名山。1895年起,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曾在此大兴土木,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形成了今日牯岭镇的雏形。北伐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夏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之一。1937年6月,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上山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商讨共同抗日事宜。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对日宣战的庐山谈话,中国开始全面抗战。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三次在此主持大会,即著名的“庐山会议”。

庐山在中国文化史、宗教史和政治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独特地位,自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山名写进《史记》后,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等都曾来此登山,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400多处摩崖题刻和难以计数的书画作品,享有“文国诗山”的雅号,成为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发祥地。

庐山佛教和道教却异常活跃,也不乏顶级禅师和高深道人,如佛教大师慧远和道教大师陆修静。历史上,山中曾有佛教寺庙360座,道教道观200余处。宗教生活贯穿着庐山历史发展的始终,对世人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等许多西方人在牯岭租地,建造了大量的别墅、教堂,将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等带到山上,到20世纪初,牯岭已经汇集了二十余国的数千名基督教传教士。今天,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都在庐山各有一席之地。

胡适曾在游庐山后写道:“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精辟地道出庐山重要的文化价值。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庐山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庐山国家公园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割据政府于都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东南五老峰下的海会镇和星子县白鹿乡的交界处,全院山地面积近300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院内由五个院落并列组成,分别为礼圣殿、先贤书院(礼圣殿之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其他建筑。主体建筑为櫺星门、泮池(又称莲池)、状元桥(原称泮桥)、礼圣门和礼对殿。

书院大门为砖木结构,四坡式二层。顶层,中脊砖砌,两端起翘;四斜脊,尖端起翘,亦为砖砌。大门有“白鹿洞书院”牌匾,是明代正德年间文学家李梦阳书写。 

白鹿洞书院虽然以洞命名,但时人只以该区山峰环合似洞而命之;现有书院内朱子祠后的石洞和石鹿,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白鹿洞志》记述,“初,鹿洞有名无洞。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 年),知府王溱乃辟讲修堂后山,为之筑台于上。知府何岩凿石鹿于洞中。”

在朱子祠之东厢,设有碑廊,内嵌宋至明清古碑120余块,但这全是近代新建。在这些古代碑刻中,有朱熹的手书真迹,也有署为紫霞真人的明代状元罗洪先的《游白鹿洞歌》。

朱子祠前有“御书阁”,为康熙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造“御书阁”时种植的。

院内亦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等名胜,当中漱石和流杯池,是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鹿眠场”相传唐代李渤饲养的白鹿就睡在这里。钓矶石据传是朱熹常垂钓之处,但此处里水浅流急,鱼类不多,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

白鹿洞书院
1998 中国 古代书院(一) (4-4)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原名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地跨永修、武宁两县,由大型水库柘林湖和佛教禅宗圣地云居山组合而成,是国家AAAAA级景区。 [1]

风景区内有佛教文化内涵深厚的云居山与碧波万顷、绿岛拥翠、一级大气、一类水质的柘林湖。这种山岳景观和大规模的湖岛风光紧密结合的景观资源类型,在国内较罕见。

共抓大保护:(中)庐山西海
2018 中国 长江经济带 (6-1)

九江长江大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和湖北省黄梅县之间。大桥北连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南接江西省九江市白水湖。它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桥,也是中国目前工期最长的长江大桥,1973年开工至1993年建成,工期长达20年。

九江长江大桥铁路桥长7675米,1993年建成后超过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中国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但这一记录1997年又被芜湖长江大桥超过。其中大桥主河槽216米宽的大跨度,也居中国桥梁之首。

京九铁路 九江长江大桥
1996 中国 中国铁路建设 (4-3)

瑞金市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现由赣州市代管。

东汉建安七年(202年),置象湖镇,属雩都县。唐朝天佑元年(904年)析雩都县置瑞金监,因“掘地得金,金为瑞”得名。据《太平寰宇记》:“瑞金场,淘金之地也。”又据《瑞金县志》:“置(瑞金)监时,有航浮水面,色如黄金,人目为瑞”,故名。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升监为县。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县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瑞金作为首都,曾更名瑞京。其时曾有宣传口号为“北京南京不如瑞京,美国英国不如兴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与另一个革命圣地延安类似,有上海瑞金一路、瑞金二路、上海瑞金医院,以及南京瑞金路,以瑞金命名,以纪念此段历史。

1994年5月18日,瑞金撤县设市。2014年7月1日起,为江西省试点省管县。

瑞金沙洲坝
瑞金沙洲坝
瑞金沙洲坝
1961-62 中国 革命胜地普通邮票 普11 (12-4,5,6)
瑞金沙洲坝
瑞金沙洲坝
1962,70,71 中国 革命胜地普通邮票 普12 (14-3,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于1933年8月动工兴建,年底落成。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大礼堂遭敌人拆毁。1956年按原貌重建,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后,为召开“二苏大会”,决定在沙洲坝老茶亭村的树林中,建造一栋规模大、造型美、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大礼堂共有两层,楼面为回廊式,并有阶梯式楼座,楼下成半圆形,整个礼堂可容纳2000多人。大礼堂有三个特点:一是视线非常好,在楼上、楼下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二是大礼堂的回音效果很好,在主席台讲话不用麦克风大家也可以听得清楚;三是门窗特别多,大礼堂四周共有17道双合扇大门,四十一扇窗户,便于人员疏散、通风和采光,而且从安全角度考虑,大礼堂完工后在后侧修建了可容纳2000多人的防空洞。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196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 (5-3)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2012 中国 红色足迹 (6-2)
明信片图: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2021 中国 2021集邮周邮资片 JP261 (1全)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2021 澳门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4+1MS-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局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及距叶坪革命旧址群3公里的中石村。

中本旧址包括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局旧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旧址分别是当地的谢氏宗祠和张氏宗祠,都是典型的客家民居祠堂。2005年后新修复的邮政局旧址采用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形式,修旧如旧。并安排了原状与辅助陈列,反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赣南闽西苏区及赣湘鄂其他苏区邮政史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最高邮政领导机构,1932年5月1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成立,局址在叶坪中石村。它的任务是统一领导和管理苏区的邮政工作,同时发行了“苏维埃邮政”邮票。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邮政的诞生,是中国人民邮电史上的光辉的一页。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撤出中央苏区,邮政总局机关连同中央后方办事处转移,1935年1月撤至于都小密,宣告解散。

信封图:瑞金 叶坪中石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旧址
1992 中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成立60周年邮资封 JF36 (1全)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旧址
1996 中国 中国邮政开办100周年 (4+1MS-3)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红色中华通讯社是我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机关,成立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是新华社的前身。红中社成立之初设红色中华新闻台,用无线电对外播发新闻。1931年12月11日,红中社开始印刷发行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并组成了《红色中华》编委会。

明信片图:(左下)瑞金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2001 中国 新华通讯社70周年邮资片 JP101 (1全)
红色电波:瑞金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2011 中国 新华通讯社建社80周年 (4-1)

上饶市,简称饶,古称饶州、信州、广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市境南界鹰潭市、抚州市与福建省南平市,西接南昌市、九江市,北邻景德镇市与安徽省池州市、黄山市,东毗浙江省衢州市。地处赣皖浙闽四省交界,地势东高西低,境内丘陵广泛分布。北部为鄣公山,中部为怀玉山,东南为武夷山,其主峰黄岗山为江西最高峰。西临鄱阳湖,沿湖地带为广阔的鄱阳湖平原。信江、饶河(北纳昌江,南纳乐安江)为两大河流,均自东往西流贯并注入鄱阳湖。全市总面积22,737平方公里,人口671.51万,市人民政府驻信州区。

三清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距玉山县城50公里,距上饶市78公里。三清山为怀玉山脉主峰,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其名,三峰中以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6.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之一。

三清山风景秀美,同时又是道教名山。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2011年被列国家AAAAA级旅游区,2012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三清山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自晋朝葛云、葛洪来山以后,便渐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

最先在三清山修建道观的为唐朝信州太守王鉴的后裔。唐僖宗时(873-888年)信州太守王鉴奉旨抚民,到达三清山北麓,见到此山风光秀丽,景色清幽,卸任后即携家归隐在此。到宋朝时,王鉴后裔王霖捐资兴建道观,三清山成为道家洞天福地。

至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王霖后裔王祜又重建三清宫。从登山处步云桥直至天门三清福地,共兴建宫观、亭阁、石刻、石雕、山门、桥梁等200余处,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

2013年,三清山古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left|世界遗产标志 三清山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三清山国家公园

婺源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省、浙江省交界,是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县。

婺源县为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村落遍布乡野,保存完整,且独具徽派风格。境内多森林,溪流,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共生共融。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有一种颇有特色的桥——廊桥,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最关键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婺源 彩虹桥
2005 中国 婺源彩虹桥邮资片 PP109 (1全)

鹅湖书院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境内,地处鹅湖山北麓,距河口镇约15千米,1957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鹅湖山上有湖,多生荷花,故名“荷湖”。东晋时龚氏居山蓄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改名“鹅湖”。唐大历年间,大义禅师驻山中,在山麓建仁寿院,后因山名而改称鹅湖寺。佛门称禅师为“信州鹅湖大义禅师”或“鹅湖大义禅师”。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等人在此聚会讲学,史称“鹅湖之会”。后人在此建“四贤祠”。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改名为“文宗书院”。元皇庆二年(1313年),增建“会元堂”。明景泰年间又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鹅湖书院”。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新筑山门、牌坊、大堂、泮池、拱桥、碑亭、御书楼等建筑。

陆游、辛弃疾、杨廷麟、蒋士铨等人都曾到此游览。

上饶市 鹅湖书院
2019 中国 古代书院(二) (4-3)

鹰潭市,简称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市境南、西界抚州市,北、东邻上饶市,东南与福建省南平市接壤。地处武夷山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部属怀玉山余脉西段,南部属武夷山脉西北翼。信江自东往西横贯中部,于西部纳其支流白塔河。全市总面积3,560平方公里,人口115.33万,市人民政府驻月湖区。鹰潭是中国重要的铜工业基地和铁路枢纽,沪昆、鹰厦、皖赣等铁路在此交汇。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距鹰潭市区约20公里,以丹霞地貌峰林景观闻名于世,其中主峰龙虎山(龙虎峰)海拔247.4米,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龙虎山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前古越人遗留下的仙水岩崖墓群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到此定居,世代相传,以张天师闻名于世。

龙虎山中较早的道教庙宇是唐朝会昌(841年~846年)间所建的真仙观,有确切古碑刻文字记载的道教庙宇则是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所建的张天师庙。宋代龙虎山道教逐渐兴盛,著名的道观有上清宫、正一观等。元代张天师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明朝中叶以后,龙虎山道教渐趋衰落。

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成因多样,有从幼年期、壮年期到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完整序列,拥有包括峰墙、石林、峰丛等23种丹霞地貌景观。2001年3月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龙虎山和40多公里外的龟峰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获得成功。

left|世界遗产标志 龙虎山是世界遗产中国丹霞的组成部分,参见世界遗产中国丹霞

景德镇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市境东、南、西三面皆与上饶市毗邻,西北与安徽省池州市接壤,东北与安徽省黄山市相连。地处赣东北低山丘陵区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昌江自北往南流经市境,于西部出境,乐安河由东向西横贯南部。全市总面积5,262平方公里,人口165.5万,市人民政府驻昌江区。景德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陶瓷为闻名中外的当地名产,素有“瓷都”之称,为明清时期四大名镇之一。

景德镇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中国重要的航空器生产基地,航空产品为直升飞机,尤以“直-8”系列直升机著名。景德镇获授予“文明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被媒体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瑶里,古名窑里,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北部,距景德镇市区约55公里,北部与安徽省的休宁县毗邻;东部与江西省的婺源县接壤。瑶里始建于西汉末年,因陶瓷发祥地而得名,现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瑶里还以茶叶闻名,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美誉[2]。2005年该镇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矿山公园、4A级旅游景区、中国首批生态村。

景德镇 江西浮梁瑶里镇
2022 中国 中国古镇(四)(4-1)

宜春市,古称袁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市境北界九江市,东邻南昌市、抚州市,南接吉安市、新余市,西南抵萍乡市,西达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地处赣西山地丘陵区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九岭山绵亘西北,武功山耸峙西南;中部丘陵岗地与河谷盆地相间;东部为平原。赣江自西南往东北流经东部,锦江、袁河横贯市境向东汇入赣江;北部潦河往北注入修水。全市总面积18,669平方公里,人口551.2万,市人民政府驻袁州区。

明月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与吉安市安福县交界处,面积136平方公里,属武功山支脉,主要由太平山、玉京山、老山、仰山等十几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主峰太平山,海拔1735.6米,因整个山势呈半圆形,恰半圆明月,故称明月山。[1]

明月山旅游区于2015年10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

宜春 明月山
2004 中国 宜春明月山邮资片 PP94 (1全)
  • 风光/亚洲/中国/江西省.txt
  • 最后更改: 16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