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发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风光邮票。

广西民居
1990 中国 民居普通邮票 (3-1)

南宁市,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中部偏南。市境西邻崇左市,北界百色市、河池市、来宾市,东接贵港市,南毗钦州市、防城港市。地处桂西南丘陵区,东北为大明山,南部为岽尖山。地形北面多山,而南面较为平坦,邕江横贯中部并穿越市区。全市总面积22,099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756.87万人(2017年末),主要民族为壮族和汉族,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南宁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建制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亚细安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中国—亚细安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于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山文化风景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专题性民族文化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毗邻邕江,馆区由主楼、广西传统民居文化生态展示园组成。主楼建筑面积29370平方米,外形取自铜鼓。馆内常设6个固定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壮族文化展》、《多彩中华——中华民族文化展》、《缤纷世界——世界民族文化展览》、《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此外还设有两个临时展厅。

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三万多件(套),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三千多件(套),分为民族服饰、银器、生产生活用具、民间工艺、宗教信仰、织锦刺绣等,以青铜器、竹木器、银饰、纺织品为主。

(右)南宁 广西民族博物馆
2018 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3-1)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发展迅速的青秀区中心地带,占地约615亩,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9.2万平方米,可搭建5529个国际标准展位。

设有两个大型多功能厅(即金桂花厅、朱槿花厅),有18个不同规格的展厅及18个不同规格的会议厅(室)和新闻中心。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于2018年完成了升级改造工程后,在展览面积、配套功能、服务设施、车辆停放、智能化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主体建筑造型轻巧、秀丽、通透,坐落在基地的中部,多功能大厅位于主体建筑的正前方, 其南侧是相对独立的展览中心。坐落在天然砌石基座上的两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柱支承起造型独特的屋面,有序的柱列赋予整个建筑以强烈的韵律感。用天然石装饰的台基构成建筑物视觉上的基座,台基上的室外平台则为参展者提供了室外活动空间并可用做露天展场。一组结构新颖、造型独特的屋面飞架于中央大厅和各个展厅之上,它们贯通整个展览中心,将展览中心的建筑特征充分地表达出来。 多功能大厅雄踞于主体建筑首端海拔108 m (建筑标高+10.00 m) 的山丘上。其折板型穹顶是整个会展中心建筑群的“点睛”之笔,由轻巧的钢桁架支承,上覆半透明、含隔热层的双层薄膜。 透过薄膜进入圆形穹顶大厅的柔和自然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气氛。其“身后”张开一对“后翼”,与“朱槿花”遥相呼应。

(右上)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南宁埌东一带城市建筑
2013 中国 中国—东盟博览会 (1全)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2016 中国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邮资片 PP267 (1全)
(右)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上方)南宁东盟商务区建筑群
2018 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3-2)

冬泳亭位于南宁市邕江大桥北岸西侧平台。它是南宁人民为纪念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1月7日和11日两次冒着严寒畅游邕江而在毛主席冬泳下水的地方兴建的。

冬泳亭为仿古重檐六角亭,钢筋混凝土结构,盖金黄色琉璃筒瓦;亭内檐柱六根,在亭南北两面设垂带台阶三级;其余柱间以石凳相连,柱间横梁上各饰一朵木棉花,亭柱、石凳、地台均以水磨石饰面;亭高8.7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1974年,董必武为该亭题名,在冬泳亭的左边还立有董必武撰写的《题冬泳亭》,在绿树的衬托之下显得格外古朴。冬泳亭于2001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南宁 冬泳亭
1978 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 (3-1)

桂林市,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667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市人民政府驻临桂区。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名誉。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其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景观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和石刻等。2014年6月24日,广西桂林与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广西环江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组成部分增补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桂林以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为主。山多是翠绿的石山,山上的植物多是常绿植物。桂林的山多有奇异的形状。

桂林主要的山景有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九马画山等。

桂林主要的水景有漓江、两江四湖等。

漓江发源于桂林市资源县的猫儿山,属珠江水系,向南流经桂林、阳朔等县市,过荔浦后称桂江,继续南流在梧州与西江汇合,全长426公里。漓江水质清澈,风光秀丽,以桂林至阳朔段为佳。阳光明媚的漓江会让人心情舒朗,看得透彻而又精彩,仿佛是自己游走在群山峻岭之间;烟雨缭绕的漓江则让人感觉神秘新奇,看得惊异而又沉迷,仿佛进入诗进入画进入了人间的仙境。

两江四湖包括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是桂林的环城水系,现为桂林重要的旅游景区。两江四湖本来并不相通,而且一些湖的环境恶化,比如桂湖一带满是淤泥。为了疏通这些有问题的湖,开发旅游资源,经过十几年的改造,修筑了大规模的自然湖堤,做了绿化工作,终于在2001年,形成初步的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两江四湖水系的形成,更加确定了桂林是个“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市。

left|世界遗产标志 桂林的葡萄峰林和漓江峰丛是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组成部分,参见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

遗产核心区以外的景观有:

珠洞剑石:洑波山麓还珠洞试剑石,位于磨盘山码头以北
三山远眺:象鼻山(右),穿山月岩(左),宝塔山(中),均位于磨盘山码头以北
1980 中国 桂林山水 (8-1,2)
桂林(右下)象鼻山(左下)巴马命河(上)桂林喀斯特地貌山峰
2018 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3-3)

漓江或作灕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漓江起点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漓江上游为大溶江,下游即为的桂江。漓江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喀斯特地貌。

漓江地区以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为主,漓江山水景观是岩溶地貌类型中发育非常充分的一种。自然界中的水(主要是雨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再与土壤中因生物作用产生的碳酸一起,与可溶性岩石(大多数情况下,均是由碳酸盐类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发生反应。碳酸钙盐类岩中的钙离子被碳酸转移出来,并被地下水带走,看似坚硬的岩石就这样被水一点点溶蚀,形成峰林、孤峰和岩洞,构成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桂林-阳朔一带的碳酸岩区形成约在3.2-4亿年前,年代古老地质坚硬,沉积厚度在3000米以上,桂林地区的石灰岩的孔隙度不到1%,相比世界其他区域质量非常之高(美国佛罗里达第三纪石灰岩孔隙度为16%)。

left|世界遗产标志 漓江是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组成部分,参见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

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俗称为陡河,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渠道,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开凿于秦代,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古以来是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1988年,灵渠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为运送征服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便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湘漓二水。运河在秦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初名秦凿渠,后因漓江的上游为零水,故又称零渠、澪渠。唐代以后,方改名为灵渠,但也俗称为陡河。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历史上各朝代都对灵渠进行过修葺,有记载且规模较大的便有23次。1936年随着粤汉铁路、湘桂铁路、湘桂公路的建成通车,灵渠航运逐渐停止。1958年,三里陡水利闸坝建设后,灵渠断航。此后渠道也因年久失修而淤塞,两侧堤岸多处崩塌。其后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传统风貌,但目前只以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

灵渠衔接的湘江兴安至全州河段,长62公里,河窄滩多水急,枯水期可通航1.5-2吨木船。

灵渠全长36.4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门等子工程组成。铧嘴是灵渠最主要的分水设施,位于兴安县城东南2.5公里的湘江之中。建造时以长石叠砌四周,中间用砂卵石回填而成,高约6米,宽23米,长90米,前锐后钝,状似犁铧。铧嘴将湘江水分为两股,其中七分水顺大天平回流到湘江,三分水经小天平和南渠注入漓江,即所谓的“湘七漓三”。

铧嘴末端紧接着大小天平,因其作用是自动调节水量,故称“天平”。北侧的大天平略高,长380米,南侧的小天平略低,长120米。两天平夹角成95度,与铧嘴合呈“人”字形,并向南北两侧分别延伸,隔断湘江。天平本身为内高外低的斜坡堤坝,最高4米,底宽25米,顶宽2米,以松木为桩,用长条石直插叠砌,层层相扣,状似鱼鳞,故又称鱼鳞石。其顶部用巨石平铺,凿穴灌铁锭卡牢。天平的主要作用是拦江堵水,在汛期时还可使洪水通过天平顶漫入湘江故道,兼具分水与调水的功能,保证渠内安全。

灵渠南渠是一条利用原有天然小河道修整相连而成的人工运河,长33.25公里,绕山蜿蜒,为湘江入漓的主航道。其与湘江故道间有秦堤,长3.7公里,用青石砌筑,可防南渠水回流到湘江,也可拦阻湘江洪水冲击南渠。北渠是为解决通航问题而建造的。大小天平隔断湘江,船只无法通行,于是开凿了与湘江故道平行的北渠。因为渠道只有4公里,而且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所以建造成三个“S”形大弯,让渠水迂回地流入湘江。此外,在南渠和北渠内还有4处泄水天平,为专门的溢洪控制设施。

由于兴建灵渠需在湘江上游的海洋河上筑坝壅水并开通分水岭引湘江上游水人漓江,故开挖了南渠,且另开一新渠使水分流仍人湘江,称北渠。南、北渠的水位落差分别为29米和10米,使渠内水流湍急,比降很大,无法行船。因此,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建造在渠道中设置了陡门(斗门),用以调节门前后水位。陡门宽5.5-5.9米,用长方形石块叠砌而成,两岸陡堤呈相向的弧形,中留航道,设置闸门。它们是船闸的前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设备。斗门由船上的船工自行开启过船,船过后再关上此门。船行至下一斗门时再重复开关。相邻两斗门及其间的渠段与现代船闸相当。据载,唐代时始设陡门十八,明代增益为三十六,清代为三十二,大都分布在南渠。灵渠斗门的使用直至1956年,随现代运输发展而停止使用。

灵渠内现可泛舟,两岸桃红柳绿,风景秀美。铧嘴上有分水亭,内竖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查淳所题“湘漓分派”碑和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梁梦雷所题“伏波遗迹”碑。岸边有四贤祠,所祭祀的秦代史禄、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均是历代主持兴修灵渠的官员。渠上有多座古桥,其中最古老的是万里桥,始建于唐代,因此地至京师长安有万里之遥而得名。此外还有飞来石、三将军墓等许多古迹和题词碑刻。

桂林 灵渠 铧嘴及天平
桂林 灵渠 秦堤
桂林 灵渠 陡门
1998 中国 灵渠 (3全)

铧嘴及天平:湘江上游的海洋河,流到兴安县城东1.5公里的分水塘,河面开阔,水流趋缓。在此建筑拦江滚水坝,既提高湘江水位,又可排洪,起到了平衡南北二渠水量的作用,故称“天平”。北侧一段坝长344米,称大天平;南侧一段坝长130米,称小天平。大小天平呈“人”字形相交,是灵渠最重要的主干设施。铧嘴是建筑在大小天平人字形坝体顶端的分水石堤。外围用大条石砌成,中间填充泥石,由于前锐后钝,状似犁铧,得名“铧嘴”。它长73米,宽23米,高约6米,像座小山屹立在分水塘中,既保护大小天平免遭洪水冲击,又将上游来水到此三七分流,即七成水经大天平导入北渠流向湘江,三成水顺小天平导入南渠流向漓江。邮票画面为铧嘴和大小天平的俯视图。

秦堤:为砌筑于南渠和湘江之间的一道石堤,因筑于秦代而得名。秦堤从分水塘起至大湾陡止,全长3.15公里。它的作用是阻挡南渠之水流入湘江,并防止湘江洪水冲盔距南渠进水口约1公里的秦堤上,建有一座长42米、宽18米的溢洪堰。因具有排泄洪水、保持南渠正常水位的作用,俗称泄水天平。其沟造与大小天平相同。邮票画面中景就是泄水天平。在它的附近,还有飞来石、夜月潭等景观。

陡门:灵渠的特点是浅、狭、曲、急,“陡门”就是灵渠浅水段的“船闸”。陡门的构造是在水浅流急的渠段,两岸相对用石块磁两个半圆形导水墙突出渠中,导水墙凸面留有石槽,便于阻水,等水量足以将船只送往下游时即可放行。陡门是现代梯级船闸的祖先。捷考证,当时采用船闸式的办法解决入工运河水位高差的问题,不仅在我国是一个首刨j就是在世募上也是独一无羔的,它充分显示了我们先人的聪明和才能。灵渠上共设陡门36处,其中北渠4座,南渠32座。邮票画面为保存比较完好的灵山陡。

龙脊梯田,又称龙胜梯田,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梯田,具有650多年的历史。梯田海拔到达1100米,最高坡度到达50度。

因为山脉像龙的背脊一样,故名“龙脊”,当地有句俗话:“山是龙的脊,田是云中梯”。

龙脊梯田分为瑶族的大瑶寨(又称金坑或红瑶)梯田观景区和壮族的平安梯田观景区。

桂林 龙脊梯田
2013 中国 美丽中国 (6-5)
(右上)桂林 龙脊梯田
2018 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3-1)

百色市(壮语:Baksaek S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流域,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66公里。市境西邻云南省文山州,北接贵州省黔西南州,东与河池、南宁两市毗邻,南与崇左市及越南高平省接壤。地处桂滇黔三省区交界,中越边境结合部,东北部为青龙山余脉,西北部为金钟山余脉,西南部为黄连山,东南部为右江谷地。右江(上游称驮娘江)自西北往东南斜贯全境,于市区纳澄碧河。全市总面积36,202平方公里,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总人口359.67万,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七成,市人民政府驻右江区。

粤东会馆位于百色市右江区解放街39号,此馆建于清乾隆初年,由广东旅邕商帮集资兴建。原馆分前、中、后三进,周边配有厢房20多间,占地8000多平方米,现仅存前进头门。

前进坐北朝南,由正厅和东、西两侧厢房组成,沿中轴线对称布局,通面宽 29.65米,通进深 12.14米。正厅面宽3间计16.6米,进深12.14米,花岗石台基高l.l米,通高约10米。硬山式砖木结构,清水墙,磨砖对缝,小青瓦屋面,作琉璃勾头滴水和排山勾滴。五脊高耸,置陶瓷瓦饰,可惜已毁坏残破。檐廊深4.4米,立石檐柱4根,花篮柱础,两边檐枋间立石狮各1台,刻工精细,惟妙惟肖。梁架镌雕历史人物故事,工艺精湛。两侧厢房亦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两层,铺木楼板。屋面瓦作及装饰与正厅相同。面宽 1间计 4 .8米,进深 12.14米,与正厅相隔l.76米,临街处围以矮墙。两侧厢房通高约9米,略低于正厅。20世纪50年代末拆毁前,整个会馆建筑高低有序,主次分明,轻巧秀丽。

粤东会馆是百色起义指挥部,是清代居住在百色的广州商人所建。建筑风格及造型十分类似陈家祠,屋顶上镶满石湾公仔。

百色起义时期的邓小平同志 背景:百色 粤东会馆
边纸:百色 粤东会馆
2014 中国 邓小平同志诞生110周年 (4全)

玉林市,别称鬱林(粤语拼音:wat1 lam4, 邮政式拼音:Watlam),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市境西界钦州市,西南连北海市,南接广东湛江市,东毗广东茂名市,东北邻梧州市,北通贵港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部为大容山,西部为六万大山,东部为云开大山,中部为盆地。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皆发源于境内。全市总面积12,8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581万800人,市人民政府位于玉东新区。玉林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华侨及台港等移民100多万人。

经略台真武阁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由真武阁与经略台上下两部分建筑构成。

古经略台位于容县城东的人民公园内,绣江之滨。相传建于唐乾元至大历年间(758年至779年),为唐代诗人元结任容县经略使时所建,主要用来操练士兵,故取名为经略台,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据说当时台长35米,宽15米,高出地面4米,中间夯土,四周砌砖石。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经略台上原有的建筑慢慢破损殆尽,唯独一个偌大的台基依旧。明朝初期,为祭祀奉祀真武大帝,镇胁火灾,在经略台的台基上修建了一座道教建筑的庙宇,名为真武庙。到了明万历元年(1573年),当地官府组织乡宦,把真武庙改建为三层木构楼阁,就是现在的真武阁。

整个三层楼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3米。全搂上下采用近三千条大小不一的木构件构成,凿榫卯眼,斜穿直套而成,无一钉一铆,也没有一个铁构件。楼阁的一楼有梁柱18根,座落在经略台台基的圆形石座之上。二层楼有四根大内柱,承受着上一层楼的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但柱脚却都悬空不落地(现约离地板有2cm距离)。此被视为整座楼阁最精巧,最令人惊叹的部分。主要原因是,在二楼和三楼各用九根枋子(拱板)穿过檐柱(即底层内柱)的上部,组成两组严密的杠杆式斗拱,拱头承托外面宽大的瓦檐,而檐柱就是杠杆的支点,拱尾托起这四根悬空内柱。400多年历史沧桑,历经无数的地震、台风,至今安然无恙,依然屹立在绣江江畔。

1962年,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到容县考察后,在《建筑学报》第7期发表《广西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至此这座深藏了几百年的、犹如天平一样维系整座建筑的三层楼阁始被世人所关注。1982年,经略台真武阁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也是四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

玉林市 经略台
玉林市 真武阁
1996 中国 经略台真武阁 (2全)

柳州市(邮政式拼音:Liuchow,柳州话拼音:Liou zou,壮文:Liujcouh),简称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中北部,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全市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5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1.92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404.17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227.30万。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达56.4%,其中壮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4.1%,各族通行普通话的同时讲西南官话。自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建立潭中县城以来,柳州已经有超过2100年建城史,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甲级旅游城市。

程阳永济桥,又名程阳桥、永济桥、程阳风雨桥,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中,是一座侗族风雨桥。该桥由当地居民于1912年自发组织建造,1924年正式建成。该桥共有5座船型桥墩,桥身为纯木结构,正梁上方建有楼亭和长廊。1982年,程阳永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2年,广西三江的程阳八寨侗族居民自发组织人力、筹备资金在林溪河上修建一座风雨桥,以方便周围寨子的居民出行。在克服了资金和人力上的问题后,1924年,这座风雨桥正式建成,是为程阳永济桥,又称程阳桥、永济桥、程阳风雨桥。1936年,桥上南侧的三座亭子被山洪冲走,当地村民耗时两个月才将被冲走的木材捞起并运回。1939年,当地村民开始修复程阳永济桥,1941年正式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程阳桥的桥面已经年久失修,后得到当地政府多次修缮。1973年6月,为保护程阳桥的安全,当地村民在洪水中清除了山洪冲下来的木材等杂物。1982年,程阳永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时,该桥被山洪冲毁两座桥墩,1995年时修复工程完工。2016年1月,程阳桥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封闭维修施工。

程阳永济桥是一座采用榫卯结构搭建的木桥,该桥为南北走向,全长77.76米,桥面高11.52米,共有5座桥墩4个桥孔。桥墩用青条石砌成,内部填充毛石,为六角尖头船形,向上游方向建有68°的分水角。桥的正梁是可分为上下两层的连排杉木,每层7根。正梁上方用排版、竖柱和盖瓦搭建一条宽3.75米的长廊式通道。桥上盖有5座楼亭,正中间一座为四层楼亭,顶部为六角攒尖顶;其南北两侧为四角攒尖顶的四层楼亭;桥的两端则各建有一座歇山顶的四层楼亭。楼亭的庭檐采用挂方和挂撑的方式支撑,楼亭和长廊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穿斗式。

三江程阳桥
1962 中国 中国古代建筑-桥 (4-4)
(中)程阳永济桥
2018 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3-1)

河池市(壮文:Hozciz),旧称宜州、庆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北部。市境东接柳州市,东南界来宾市,南邻南宁市,西毗百色市,北与贵州省黔南州、黔东南州相邻。地处云贵高原南麓,主要为喀斯特山区,北有九万大山、凤凰山,南有都阳山、青龙山等山脉。红水河自西北往东南斜贯,中部有其支流刁江,东部有龙江(上游称打狗河、金城江)、大环江、小环江。全市总面积33,476平方公里,人口347.68万,壮族人口比例超过六成,市人民政府驻宜州区。

环江喀斯特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木论乡,距环江县城75公路,从环江出发往贵州荔波县二级公路经都川、塘万、木论可达。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829.7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3.4%。保护区属喀斯特地貌,以锥形山为主,典型的裸露纯质石灰岩山地环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形成中亚热带石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是隐域性森林植被项级群落,森林覆盖率94.8%,加之灌木林0.611平方千米,覆盖率达95.4%。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区幸存连片面积最大,完好性保存最佳,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

left|世界遗产标志 环江喀斯特是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组成部分,参见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

龙滩水电站是中国红水河(西江上游别称)上游的大型水电站,位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境内,距天峨县城15公里。目前是中国大陆已建成的第五大水电站,位于三峡、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之后。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

龙滩水电站按照一期蓄水375米,二期蓄水400米,分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处于规划协商中。

主要由大坝、地下发电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高一期为192米,二期为216.5米,是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坝顶高程一期382米,二期406.5米;坝顶长一期735.5米,二期830.5米;坝体混凝土量一期为532.2万立方米(碾压混凝土方量占63%),二期为685万立方米;地下厂房长388.5米,宽28.5米,高 72.7米;升船机全长1700多米,最大提升高度179米,分两级提升,分别为88.5米和90.5米。

水库淹没范围涉及广西和贵州的10个县、47个乡(镇)、232个行政村,按一期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375米,移民8.05万人,淹没耕地8.42万亩。

工程建设可满足广东和广西的电力增长需要,促进广西和贵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减轻红水河下游及西江两岸地区的洪水威胁,缓解珠江三角洲在冬、春季的咸潮威胁。

龙滩水电站
2007 中国 龙滩水电工程发电纪念邮资片 JP140 (1全)

北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沿岸。南流江由北向西南流入海。市境东与玉林市及广东省湛江市毗邻,北与钦州市相接,西面与南面临北部湾。全市总面积3,989平方公里,人口162.57万,市人民政府驻海城区。北海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涠洲岛是一座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南方北部湾海域的海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小的火山岛[1]。该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

涠洲岛目前由北海市海城区管辖,设涠洲镇。

涠洲岛距北海市市区36海里,距斜阳岛9海里。岛屿南北方向长6.5千米,东西方向宽6千米,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海岸线全长36千米,南面海岸最高海拔79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岛屿北部为熔岩沉积形成的丘陵地带,南部为古火山口形成的港湾,港湾沿岸有岛上最大的居民聚居点涠州镇。全岛无河流,岛屿西北部的西角水库是主要淡水来源。沿岛屿海岸线分布有火山地貌 (有“蓬莱岛”之称)、海蚀地貌、古地震遗迹,古海洋风暴遗迹等,岛周边海域生长有大片珊瑚礁。

岛上主要植物有仙人掌、木麻黄、台湾相思树、菠萝蜜、银合欢和桉类等,全岛目前森林面积为4.31平方公里,主要为沿海防护林。

岛上自然风光景点有猪仔石、火山公园、芝麻滩、地质博物馆等,古建筑有三婆庙、圣母教堂、法国天主教堂等。

涠洲岛是东亚地区候鸟迁徙往印尼、南中国海和中南半岛的重要中转站。1982年建立自治区级鸟类自然保护区,1985年建立北海市涠洲岛候鸟环志点。保护区位于20°54′-21°05′N,109°05′-109°13′E之间,包括涠洲岛和斜阳岛,总面积26.3平方公里。

保护区内已观察到鸟类147种,包括濒危候鸟黑脸琵鹭等。 近年水质再生与在海域有珍稀海生大型动物群(布氏鲸和蓝鲸和鲸鲨和中华白海豚和江豚和海龟等)。

北海 涠洲岛
2016 中国 广西北海涠洲岛邮资片 PP271 (1全)

崇左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市境东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东南接防城港市,北与百色市相邻,西面及南面与越南接壤。地处桂西南山地丘陵区左江沿岸,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大青山,南部为公母山、十万大山。左江横贯市境并流经城区,往东与右江汇合成邕江。全市总面积17,332平方公里,总人口205.45万,壮族人口比例超过八成,市人民政府驻江州区。湘桂铁路过境,中越边境凭祥口岸及友谊关坐落市境西南部,为中国通往越南及亚细安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

德天-板约跨国瀑布,位于中国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硕龙乡德天村,中国与越南边境,是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德天瀑布越南语称作“Thác Đức Thiên”位于中越两国之间,板约瀑布在越南一侧,越南语称作“Bản Giốc & Đức Thiên”。

德天瀑布宽120米,分三级瀑布,垂直高度60多米,源于广西归春河,终年有水。德天瀑布与越南板约瀑布相连,雨季两瀑布融为一体,全宽208米。排在巴西-阿根廷之间的伊瓜苏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之间的维多利亚瀑布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之后,是世界第四大、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年均水流量约为贵州黄果树瀑布的三倍。图中右面是德天瀑布,中越边界在瀑布的中线,左面在越南境内的是板约瀑布。

每年的7~11月是游览德天瀑布的最佳时期,此间由于进入降雨季节故水量大且水质清,是欣赏瀑布万马奔腾般咆哮的最好时节。12月到次年5月为枯水期,这期间瀑布水量小,瀑布周遍的土石裸露的较多。

花山崖壁画主要分布在桂南左江流域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大新等壮族聚居的地区的江河转弯处宽大、平整、垂直的石壁上,是壮族祖先骆越人所画,共79处。其中宁明县明江花山崖壁画规模最大,最为壮观,被称为“自然展览宫”、“壮族文化瑰宝”。

2016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以符合世界遗产第iii、vi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第一个世界遗产[1]。花山岩画填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岩画类遗产的空白。列入世界遗产范围的共有38幅岩画,这些岩画创作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是当时存在中国南方的铜鼓文化现存的唯一例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岩画点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山岩画”外尚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棉江花山岩画”及其余36处于2014年4月30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的左江岩画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left|世界遗产标志 花山岩画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友谊关,原称镇南关,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友谊镇卡凤村(市区西南15公里处),湘桂铁路穿越峡谷连接越南谅山,是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重要关口。自西汉始建,曾用名鸡陵关、大南关和界首关。古称鸡陵关,明朝永乐三年(1407年)改称镇夷关,亦称 大南关、 南关、界首关,明末称镇南关;清雍正时两旁增筑城堞百余丈,为边防要隘;1953年改名睦南关,1965年更名友谊关至今。

(右上)凭祥 友谊关
2018 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3-2)

明仕田园,距大新县县城53公里,为国家AAAA级景点。方圆20公里的景区山清水秀,山环水绕,素有小桂林之称。这里翠竹绕岸,农舍点缀,独木桥横,稻穗摇曳,农夫荷锄,牧童戏水,风光俊朗清逸,极富南国田园气息。

明仕河发源于越南,从念斗屯流入中国,向东南流经本县的谨汤、明仕、堪圩、芦山、后益等,至雷平镇的科度屯对面与黑水河汇合,全长44.13公里。明仕山水田园风光集中在明仕至拔浪一带。风景区河段长约8公里,游客可以乘坐竹排,顺流而下,饱览两岸迷人景色。这里可以看到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景观,看到凤尾萧萧,龙吟嘀嘀的碧江竹影,看到古风淳厚的壮族村落,看到威武的将军山,灵秀的通天洞,奇特的万乳崖,还有那天然生成的崖壁画。

桂南喀斯特地貌:崇左 明仕田园
2004 中国 祖国边陲风光 (12-7)

贺州市,简称贺,古称临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湘、粤三省区交界。西与桂林市毗邻,南与梧州市相接,北连湖南省永州市,东接广东省清远市、肇庆市。地处桂东北山地与桂东南丘陵区过渡带,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为山岭连绵的山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南部为信都平原区。北有萌诸岭,西北部有都庞岭,南部为大桂山。贺江自北向南纵贯,流经市区,西部有桂江流过市境。全市总面积11,753平方公里,人口202.59万,市人民政府驻八步区。贺州森林资源丰富,著名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市区北部,被誉为“华南地区的天然氧吧”。

黄姚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地处昭平县东北部,东与凤凰乡、公会镇毗邻,南与樟木林镇、富罗镇交界,西与走马镇相依,北与钟山同古镇、清塘镇接壤。

黄姚古镇方圆3.6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等。

贺州 昭平黄姚镇
2016 中国 中国古镇(二) (6-6)

贵港市(壮语:Gveigangj),古称贵县、贵州,又因城里多种植荷花而别称荷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市境东邻梧州市,南接玉林市,西靠南宁市,北连来宾市。

贵港地处桂东南丘陵区,郁江、黔江横贯,于境内汇合成浔江。全市总面积10,602平方公里,人口431.6万,以汉族为主,有壮族等少数民族,市人民政府驻港北区。

平南三桥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是荔玉高速公路平南北互通连接线上跨越浔江的一座特大桥。大桥于2018年6月开工建设,全长1035米,主桥跨径575米,2020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

平南三桥建成通车,刷新了世界拱桥跨径纪录,超越朝天门长江大桥(主跨长552米),晋升为世界第一拱桥。

贵港市 平南三桥
2023 中国 现代桥梁建设 (3+1MS-3)
  • 风光/亚洲/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txt
  • 最后更改: 8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