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风艺术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发行的装饰风艺术艺术作品邮票。

装饰风艺术(法语:Art Decoratifs,简称:art deco),另有“装饰派艺术”、“装饰艺术”、“艺术装饰风格”、“装饰艺术风格”等等译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首次出现在法国的一种视觉艺术、建筑和设计风格。装饰艺术是一种芜杂的风格,其渊源来自多个时期、文化与国度。从纵向的角度说,装饰风艺术似乎继承新艺术而来;从横向上看,它又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蓬勃发展的现代运动并行发展并互相影响,尽管两者存在着本质分歧。一般说来,现代主义设计带有精英主义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立场,强调为大众服务,尤其是强调为中下阶层的劳动者服务,对装饰本身兴趣并不大,甚至怀有痛恨的态度。装饰风艺术却继承并维护了长期以来为赞助人服务的传统,其设计面向的对象是富裕的上层阶级,所采用的材料是精致、稀有、贵重的,尤其强调装饰别致优雅,与上层阶级的品味相符合。

装饰艺术影响了建筑、家具、珠宝、时装、汽车、电影院、火车、远洋轮船以及收音机和吸尘器等日常用品的设计。它的名字Art Deco是法文Arts Décoratifs的缩写,来自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现代装饰艺术和工业艺术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它将现代风格与精细的工艺和丰富的材料相结合。在其鼎盛时期,装饰艺术代表着奢华、魅力、奔放以及对社会和技术进步的信念。

装饰艺术是许多不同风格的混合体,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但为了追求现代而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装饰艺术就受到立体主义和维也纳分离派的大胆几何形体、野兽派和俄罗斯芭蕾舞团的鲜艳色彩、路易菲利普一世和路易十六时代家具的最新工艺、中国和日本、印度、波斯、古埃及和玛雅艺术的异国风格的影响。其特点是黑檀木、象牙等稀有昂贵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建造的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和其他摩天大楼都是装饰艺术风格的纪念碑。

20世纪30年代,在大萧条时期,装饰艺术风格变得更加沉稳。新材料开始出现,包括镀铬、不锈钢和塑料。这种新风格名为摩登流线型(Streamline Moderne),它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弯曲的形式和光滑,抛光的表面。装饰艺术风格是最早的真正的国际风格之一,但它的主导地位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和严格的功能性和不加修饰的现代建筑风格以及随后的国际建筑风格的兴起而结束。

塔玛拉·德·蓝碧嘉(波兰语:Tamara de Lempicka,1898年5月16日-1980年3月18日),波兰画家,装饰风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活跃于1920年代和1930年代,曾在法国和美国工作过。她最出名的是她以贵族和有钱人为主题的抛光装饰风艺术肖像,以及她高度风格化的裸体画作。

蓝碧嘉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华沙,出生名玛丽亚·戈尔斯卡(Maria Górska),父亲是律师。1911年,她的父母送她到瑞士洛桑就读寄宿学校。1916年在圣彼得堡与律师塔德乌什·蓝碧基(Tadeusz Łempicki)结婚。1918年之后因十月革命,他们一同前往巴黎。她曾与莫里斯·丹尼和安德烈·洛特一起学习绘画。她的风格融合了晚期精致立体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尤其受到安格尔的启发[1]。她是战争期间巴黎艺术和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1928年她成为奥匈帝国富有的收藏家劳尔·库夫纳(Raoul Kuffner de Diószegh)男爵的情人。在1933年他的妻子去世后,男爵于1934年与蓝碧嘉结婚,此后她在新闻界被称为“带画笔的男爵夫人”(The Baroness with a Brush)。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和她的丈夫来到美国,她在此绘画了名人肖像画以及静物画,并在1960年代创作了一些抽象绘画。她的作品在二战后不再流行,但在1960年代后期又重新借由装饰风艺术而崛起。她于1974年移居墨西哥,于1980年去世。应她的要求,她的骨灰洒落在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上。

绿衣女郎 塔玛拉·德·蓝碧作
2023 法国 艺术系列 (1全)

格雷戈里奥·希尔蒂安(Gregorio Sciltian,Grigor Shildian;亚美尼亚语: Գրիգոր Շիլտյան;1900年8月20日 - 1985年4月1日)是意大利-亚美尼亚画家、设计师和奖牌获得者。 Sciltian 以其肖像画和视觉陷阱(trompe-l'œil)作品而闻名。

静物 格雷戈里奥·希尔蒂安作
1981 意大利 世界食物日 (1全)
天使 格雷戈里奥·希尔蒂安作
圣母 格雷戈里奥·希尔蒂安作
天使 格雷戈里奥·希尔蒂安作
1982 圣马力诺 圣诞节 (3全)
  • 艺术/欧洲/装饰风艺术.txt
  • 最后更改: 14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