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动物: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2020/05/06 10:18]
青团00
动物: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2020/05/06 13:27] (当前版本)
青团00
行 17: 行 17:
  
  
-===== 锥尾鹦鹉属 Aratinga ===== 
-金太阳鹦鹉又称金太阳锥尾鹦鹉(Sun Conure, Sun Parakeet,学名:Aratinga solstitialis)是一家中型鲜艳的鹦鹉原产于南美洲的东北部。成年雄性和雌性的外貌很相似,主要是金黄色的羽毛和橙红色的腹部和脸颊。 
  
-金太阳鹦鹉,平均重量约110克(4盎司),大约有30公分(12英寸)长。金太阳鹦鹉属于单型,但Aratinga solstitialis包括三个额外的物种:珍达(Jandaya)鹦鹉,Golden-capped Parakeet,和Sulphur-breasted Parakeet。这些都被认为是太阳鹦鹉的亚种。他们在1~2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并能活25至30年。母鸟每次产卵三到五个,孵化期为23天。分布在巴西、委内瑞拉等地,主要生活在树林及稀树草原中。食物包括种子、水果、仙人掌及花卉。破坏性强,繁殖期内尤其喜欢啃咬,喜欢沐浴。雌雄间差别不大,须通过DNA检验区分。人工饲养状态下,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但冬季繁殖时需保温。 
  
-|[{{:​动物:​南美洲:​巴西:​br200102.jpg|金太阳鹦鹉亚种(Aratinga solstitalis auricapilla)}}]| 
-^2001 巴西 (4-2)^ 
  
-|[{{:​动物:​亚洲:​印度:​in201608.jpg|金太阳鹦鹉}}]| 
-^2016 印度 (6-4)^ 
  
-===== Charmosyna 属 ===== 
-(Papuan lorikeet,Stella'​s lorikeet,Mount-Goliath lorikeet,学名:Charmosyna papou) 
  
-|[{{:​动物:​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pg196701.jpg|}}]| 
-^1967 巴布亚新几内亚 (4-1)^ 
  
-(Red-throated lorikeet,学名:Charmosyna amabilis) 
  
-|[{{:​动物:​大洋洲:​斐济:​fj198301.jpg|}}]| 
-^1983 斐济 (4-1)^ 
  
-(New Caledonian lorikeet,学名:Charmosyna diadema) 
  
-|[{{:​动物:​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亚:​nc200602.jpg|}}]| 
  
-|[{{:​动物:​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亚:​nc200605.jpg|左上}}]| 
-^2006 新喀里多尼亚 (3+1MS-1,​MS)^ 
  
- 
-===== 额鹦鹉属 Cyanoramphus ===== 
-红额鹦鹉(Red-crowned parakeet,red-fronted parakeet,学名:Cyanoramphus novaezelandiae)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前额、头顶、眼睛后方延伸的条状羽毛均为红色。羽毛艳丽,具粉绒羽。晚成雏。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新西兰及周边的数个小岛。 
-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196201.jpg|红额鹦鹉}}]| 
-^1962 新西兰 (2-1)^ 
- 
-|[{{:​动物:​大洋洲:​诺福克:​nf198701.jpg|红额鹦鹉}}]| 
-^1987 诺福克 (4全)^ 
- 
-|[{{:​动物:​联合国:​un201109.jpg|红额鹦鹉}}]| 
-^2011 联合国 (12-9)^ 
-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202003.jpg|红额鹦鹉}}]| 
-^2020 新西兰 (5-3)^ 
- 
-橙额鹦鹉(Malherbe'​s parakeet,orange-fronted parakeet,kākāriki karaka,学名:Cyanoramphus malherbi),新西兰特有的小型鹦鹉。其名字易与中美洲的橙额鹦哥(Aratinga canicularis)相混淆,但此种在IUCN红色名录内列为极危物种,估计野外个体总数不多于50头。 
-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橙额鹦鹉被认为是分布较广的黄额鹦鹉(Cyanoramphus auriceps)的一个亚种,但近年的研究已证明此鸟为一独立品种。目前生活在新西兰南岛的假山毛榉(Nothofagus)林内,虽然它们在人类登录前可能有更多样的栖息地。原生林的大量砍伐导致它们失去筑巢的地方,过度放牧使赖以为食的矮灌木林消失殆尽,外来物种如老鼠、白鼬及猫等也往往威胁到它们的性命。 
-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200001.jpg|橙额鹦鹉}}]| 
-^2000 新西兰 (7-1)^ 
-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202002.jpg|橙额鹦鹉}}]| 
-^2020 新西兰 (5-2)^ 
- 
-黄额鹦鹉(Yellow-crowned parakeet,学名:Cyanoramphus auriceps) 
-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202001.jpg|黄额鹦鹉}}]| 
-^2020 新西兰 (5-1)^ 
- 
-查岛鹦鹉(Chatham parakeet,Forbes'​ parakeet,学名:Cyanoramphus forbesi),又名佛氏黄额长尾鹦鹉,是查塔姆群岛内特有的一种稀有鹦鹉。 
- 
-查岛鹦鹉栖息在查塔姆群岛及匹特岛的矮树林。由于猎杀、家猫的入侵及失去栖息地,它们的数量于1938年在芒格尔只余下100只。虽然后来芒格尔进行植林计划而令它们的数量有所回升,但却都仍只限于生活在芒格尔之内。 
- 
-查岛鹦鹉主要吃无脊椎动物,但也会吃花朵、种子及叶子。 
-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202004.jpg|查岛鹦鹉}}]| 
-^2020 新西兰 (5-4)^ 
- 
-安蒂波德斯长尾小鹦鹉(Antipodes parakeet,Antipodes Island parakeet,学名:Cyanoramphus unicolor)为新西兰安蒂波德斯群岛上的一个特有种,体长可达30厘米,是长尾鹦鹉属中最大的一种。杂食性,吃植物的种子、果实,也捕食海鸟。 
-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202005.jpg|安蒂波德斯长尾小鹦鹉}}]| 
-^2020 新西兰 (5-5)^ 
- 
-新加里东红额鹦鹉(New Caledonian parakeet,New Caledonian red-crowned parakeet,学名:Cyanoramphus saisseti)是新喀里多尼亚特有的一种鹦鹉。它们曾被认为与新西兰黑额鹦鹉是同一物种,但现已确认为长尾鹦鹉属的基底。 
- 
-|[{{:​动物:​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亚:​nc200508.jpg|新加里东红额鹦鹉}}]| 
-^2005 新喀里多尼亚 (3-3)^ 
- 
-新加里东红额鹦鹉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低地潮湿森林、山区潮湿森林、干旱大草原及潮湿丛林。 
- 
- 
- 
- 
-===== 红蓝鹦鹉属 Eos ===== 
-红色吸蜜鹦鹉(Red Lory,学名:Eos bornea)有2 个亚种,羽色鲜艳,头部和颈部完全红色,飞羽为黑色和蓝色,耳羽有时覆盖蓝色,虹膜褐色。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也吃昆虫。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活动于潮湿的原始森林、红树林沼泽区、近海岸的林地和椰子种植园。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偶尔聚集50只以上的大群。分布于印尼诸岛和布鲁岛。 
- 
-红色吸蜜鹦鹉体长约 31 cm(12英寸),重量 30-300 克。整体外观大部分呈红色,上半身全为红色。背部和翅膀上有红色、蓝色和黑色色块分布,尾巴呈红褐色,尾下覆羽则是蓝色的。有橙色的喙,及灰色的腿。虹膜是红色的,但E. b. bernsteini此种亚种则具有棕色虹膜。下喙的基部没有裸露的皮肤。雌雄外观相似。幼鸟羽色稍黯淡,虹膜呈棕色,喙则为褐色。此种鹦鹉的鸟喙与其他种鹦鹉比较,外型较窄,不够强壮有力,其砂囊外壁通常亦较为薄弱。红色吸蜜鹦鹉的一个辨认特征是其尖端有乳突的刷状舌头,可以帮助其食用花粉及花蜜。 
- 
-|[{{:​动物:​欧洲:​比利时:​be196202.jpg|红色吸蜜鹦鹉}}]| 
-^1962 比利时 (6-2)^ 
- 
- 
-===== Guaruba 属 ===== 
-金黄锥尾鹦鹉(Golden parakeet,golden conure,学名:Guaruba guarouba),又名金色锥尾鹦鹉、金色长尾鹦鹉、大金黄,是一种鹦鹉。它们的身体大部分呈黄色,故得此名。它们栖息在巴西亚马逊盆地较干旱的高地雨林内。它们受到伐林及水浸的威胁,非法捕猎也令它们野外的数量下降。 
- 
-野生的金太阳鹦鹉爱好玩耍及社交,甚至会照顾无关的雏鸟。不过,饲养下的金黄锥尾鹦鹉却很少会有这种行为,有时会将雏鸟丢下3个星期。它们吃果实、花朵、芽、种子及玉米。食物当中包括芒果及巴西莓。 
- 
-金太阳鹦鹉1岁就达至性成熟,繁殖季节是介乎11月至羿年的2月。它们在树洞里面咬巢,并会保护鸟蛋。蛋长37.1毫米及阔29.9毫米,孵化期为30日,雄鸟及雌鸟会轮流孵蛋。性成熟后的头几年,雌鸟会生一些未成熟的蛋,直至6-8岁。饲养的金太阳鹦鹉雏鸟若被带走,双亲会再次进行繁殖。 
- 
-初生的金太阳鹦鹉有一层白色绒毛覆盖,这层绒毛一星期后就会变深色。到了第三星期,飞羽开始生长。雏鸟很爱玩耍,但也会欺负同辈。 
- 
-|[{{:​动物:​联合国:​un199510.jpg|金黄锥尾鹦鹉}}]| 
-^1995 联合国 (12-10)^ 
- 
-===== Lorius 属 ===== 
-(学名:Lorius garrulus) 
- 
-|[{{:​动物:​亚洲:​印度尼西亚:​id198002.jpg|}}]| 
-^1980 印度尼西亚 (3-2)^ 
  
 ===== Parvipsitta 属 ===== ===== Parvipsitta 属 =====
行 134: 行 35:
 ^2005 澳大利亚 (5-5)^ ^2005 澳大利亚 (5-5)^
  
-===== Pionites 属 ===== 
-(Black-headed parrot,black-headed caique, black-capped parrot,pallid parrot,学名:Pionites melanocephalus) 
  
-|[{{:​动物:​南美洲:​苏里南:​sr200206.jpg|}}]| 
-^2002 苏里南 (12-6)^ 
  
-===== 大头鹦鹉属 Poicephalus ===== 
-南非鹦鹉(Cape parrot,Tasmanian rosella,学名:Poicephalus robustus) 
  
-|[{{:​动物:​亚洲:​印度:​in201605.jpg|南非鹦鹉}}]| 
-^2016 印度 (6-1)^ 
- 
-(Rüppell'​s parrot,Rueppell'​s parrot,学名:Poicephalus rueppellii) 
- 
-|[{{:​动物:​非洲:​西南非洲:​swa197404.jpg|}}]| 
-^1974 西南非洲 (4-4)^ 
- 
-|[{{:​动物:​非洲:​纳米比亚:​na201211.jpg|}}]| 
-^2012 纳米比亚 (12-4)^ 
- 
-(Meyer'​s parrot,brown parrot,学名:Poicephalus meyeri) 
- 
-|[{{:​动物:​非洲:​博茨瓦纳:​bw199703.jpg|}}]| 
-^1997 博茨瓦纳 (18-3)^ 
- 
-===== Pseudeos 属 ===== 
-(Dusky lory,学名:Pseudeos fuscata) 
- 
-|[{{:​动物:​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pg196703.jpg|}}]| 
-^1967 巴布亚新几内亚 (4-3)^ 
  
 ===== Psittacara 属 ===== ===== Psittacara 属 =====
-(Cuban parakeet,学名:Psittacara euops)+古巴鹦哥(Cuban parakeet,学名:Psittacara euops)
    
-|[{{:​动物:​北美洲:​古巴:​cu199801.jpg|}}]|+|[{{:​动物:​北美洲:​古巴:​cu199801.jpg|古巴鹦哥}}]|
 ^1998 古巴 (4全)^ ^1998 古巴 (4全)^
  
-(Scarlet-fronted parakeet,scarlet-fronted conure, red-fronted conure,Wagler'​s conure,学名:Psittacara wagleri)+红额鹦哥(Scarlet-fronted parakeet,scarlet-fronted conure, red-fronted conure,Wagler'​s conure,学名:Psittacara wagleri)
  
-|[{{:​动物:​南美洲:​厄瓜多尔:​ec195808.jpg|}}]|+|[{{:​动物:​南美洲:​厄瓜多尔:​ec195808.jpg|红额鹦哥}}]|
 ^1958 厄瓜多尔 (4-4)^ ^1958 厄瓜多尔 (4-4)^
- 
- 
- 
- 
-===== Psittaculirostris 属 ===== 
-爱德华无花果鹦鹉(Edwards'​s fig parrot,scarlet-cheeked fig parrot,学名:Psittaculirostris edwardsii)又名爱氏果鹦鹉,是分布于新几内亚东北部的一种中型鹦鹉,栖息范围由查雅普拉以东至莫雷贝省,生活于潮湿的低海拔开阔林地。名字来自法国鸟类学家米奈·爱德华(Alphonse Milne-Edwards)。 
- 
-外型矮胖,全长约 18 公分,体重约 105 公克。除头部外全身主要为鲜绿色;头顶黄绿色,眼先浅蓝色,眼先至头后有深蓝色或黑色带,脸部羽色鲜艳亮丽,颊羽及耳羽窄长(分别呈红色及金黄色),飞羽内侧有红色斑点,喉部覆羽深蓝色;雌雄羽色相似,但雄鸟胸至腹部呈红色,喉咙深蓝色羽毛较雌鸟宽。虹膜深褐色,脚趾灰色。亚成鸟外貌近似雌鸟。 
- 
-根据许多观察纪录描述,爱德华无花果鹦鹉常只有一两只栖息于果树上(也有可能是因为大部分的体色都跟树叶颜色相近,因此不容易观察到),但少数大型族群的数量可达 35 只。此外,本种也常和其他鸟类共同觅食,如双眼无花果鹦鹉、果鸠(Ptilinopus)吸蜜鸟、椋鸟等均有纪录;目前已知爱德华无花果鹦鹉会以果实或是种子为食(如无花果类)。和许多无花果鹦鹉一样,爱德华无花果鹦鹉主要在树洞里筑巢,野外详细生殖状态目前仍有待研究。 
- 
-|[{{:​动物:​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pg196704.jpg|爱德华无花果鹦鹉}}]| 
-^1967 巴布亚新几内亚 (4-4)^ 
- 
-===== 非洲灰鹦鹉属 Psittacus ===== 
-非洲灰鹦鹉(Grey parrot,Congo grey parrot,African grey parrot,学名:Psittacus erithacus)又称灰鹦鹉或刚果灰鹦鹉,俗称灰鹦,是较为人熟知的一种中大型鹦鹉,也是鹦形目鹦鹉科的模式种,生活于野外者寿命 40 至 50 年。主要原生于非洲中部及西部低海拔(栖息地海拔最高约 2200 米)潮湿的森林、雨林、海岸林、红树林或椰子园。 
- 
-体型粗壮,全长28至39公分,翼展长度46到52公分;重约350至500公克。雌雄羽色相似,通常体羽主要为银灰色,因而得名。眼周裸皮白色,腹部羽色较淡。尾短,尾羽及尾下覆羽呈鲜红色,喙部黑色,脚趾铅灰色。亚成鸟羽色类似成鸟,但虹膜为深灰色或黑色(成鸟虹膜黄色),且覆羽略带灰色调。 
- 
-亚种与分类 根据 Clements 世界鸟类名录 Version 6.8(2013)分类系统及许多传统分类方式,非洲灰鹦鹉分为二个亚种:一种为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 erithacus,指名亚种),身上羽色较浅,也是较常见的亚种;另外一个亚种为提姆那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 timneh,提姆那或提姆赫亚种),比指名亚种更小型(体长 28 至 33 公分;重 275 至 375 公克),体羽羽色较深,上喙顶端呈锈红色,尾羽呈黑色或深褐色为其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非洲西部。然而 2007 年一项有关这两个亚种的线粒体DNA样本研究结果指出,这两个亚种属于两个独立的分支,而两者的改变可能早在两百四千万年前就早已形成,暗示曾被认为属于同种的两个亚种可能实为两个独立种(P. erithacus 与 P. timneh);学者推测,两个分支原应属于同一种,由于种族隔离,才会形成这样的异域物种。 
- 
-野生的非洲灰鹦鹉通常为群居动物,一个鹦鹉群数量最多可达约 10,000 只,多于树梢进食,偶尔才会到地面上觅食;其食物主要包括种子、树叶、树皮、树茎、树根、坚果、水果、花蜜、浆果等,而食用的植物包括李、朴、玉蕊(Petersianthus 属)、棕榈(油棕榈、Raffia 属)、无花果、铁青树(Heisteria 属)、蜡烛木(Dacryodes)、木棉、爪哇木棉(Ceiba)、阿开木(Blighia)、榄仁树、可乐果 (Ctragacantha)等;但有时也会以谷物、帮助消化的粗沙粒、昆虫或蜗牛等无脊椎动物为食。飞行多呈直线型,速度快,通常飞行的高度非常高。叫声尖锐如哨音。 
- 
-|[{{:​动物:​非洲:​几内亚:​gn196202.jpg|非洲灰鹦鹉}}]|[{{:​动物:​非洲:​几内亚:​gn196207.jpg|非洲灰鹦鹉}}]|[{{:​动物:​非洲:​几内亚:​gn196212.jpg|非洲灰鹦鹉}}]| 
-^1962 几内亚 (15-2,​7,​12)^^^ 
- 
-|[{{:​动物:​非洲:​加蓬:​ga197102.jpg|非洲灰鹦鹉}}]| 
-^1971 加蓬 (5-2)^ 
- 
-|[{{:​动物:​非洲:​圣多美和普林西比:​st200901.jpg|非洲灰鹦鹉}}]|[{{:​动物:​非洲:​圣多美和普林西比:​st200902.jpg|非洲灰鹦鹉}}]| 
-|[{{:​动物:​非洲:​圣多美和普林西比:​st200903.jpg|非洲灰鹦鹉}}]|[{{:​动物:​非洲:​圣多美和普林西比:​st200904.jpg|非洲灰鹦鹉}}]| 
-^2009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4全)^^ 
- 
- 
- 
-===== Psittrichas 属 ===== 
-(Pesquet'​s parrot,vulturine parrot,学名:Psittrichas fulgidus) 
- 
-|[{{:​动物:​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pg196702.jpg|}}]| 
-^1967 巴布亚新几内亚 (4-2)^ 
- 
-|[{{:​动物:​亚洲:​印度尼西亚:​id198001.jpg|}}]| 
-^1980 印度尼西亚 (3-1)^ 
- 
-|[{{:​动物:​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pg199601.jpg|}}]| 
-^1996 巴布亚新几内亚 (4-1)^ 
- 
- 
  
 ===== Pyrilia 属 ===== ===== Pyrilia 属 =====
行 235: 行 61:
  
  
-===== Tanygnathus 属 ===== 
-(Blue-naped parrot,blue-crowned green parrot, Luzon parrot, the Philippine green parrot,学名:Tanygnathus lucionensis) 
- 
-|[{{:​动物:​亚洲:​菲律宾:​ph199406.jpg|}}]| 
-^1994 菲律宾 (4+1MS-1)^ 
- 
-===== Trichoglossus 属 ===== 
-虹彩吸蜜鹦鹉(Rainbow lorikeet,学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共有21个亚种,体长25-30厘米,羽色鲜艳。体重120-130克。嘴为桔红色,脚为蓝灰色。头顶、下颌及脸颊部为深蓝色。枕部和颈上部有紫褐色和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翅膀和尾羽为绿色。胸部为红色,并具有黑色的带状块斑,腹部、两胁为暗绿色,并有红色横斑,尾下覆羽为黄色。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常成群啁啾尖叫,叫声嘈杂。栖息在低地森林、开阔林地和公园中,以花粉和花蜜为食,也吃种子、果实和昆虫。 成对或集群活动。活泼好动,从一个树丛飞到另一个树丛。飞行呈直线,速度快。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 
- 
-虹彩吸蜜鹦鹉体长25-30厘米,体重120-130克。羽色鲜艳,随亚种分布而不同,嘴为桔红色,脚为蓝灰色。头顶、下颌及脸颊部为深蓝色。枕部和颈上部有紫褐色和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翅膀和尾羽为绿色。胸部为红色,并具有黑色的带状块斑,腹部、两胁为暗绿色,并有红色横斑,尾下覆羽为黄色。 
- 
-|[{{:​动物:​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pg199602.jpg|虹彩吸蜜鹦鹉}}]| 
-^1996 巴布亚新几内亚 (4-2)^ 
-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200502.jpg|虹彩吸蜜鹦鹉}}]| 
-^2005 澳大利亚 (5-2)^ 
- 
-|[{{:​动物:​大洋洲:​瓦努阿图:​vu201101.jpg|虹彩吸蜜鹦鹉亚种 Massena Rainbow Lorikeet (Trichoglossus haematodus massena)}}]|[{{:​动物:​大洋洲:​瓦努阿图:​vu201102.jpg|虹彩吸蜜鹦鹉亚种 Massena Rainbow Lorikeet (Trichoglossus haematodus massena)}}]| 
-|[{{:​动物:​大洋洲:​瓦努阿图:​vu201103.jpg|虹彩吸蜜鹦鹉亚种 Massena Rainbow Lorikeet (Trichoglossus haematodus massena)}}]|[{{:​动物:​大洋洲:​瓦努阿图:​vu201104.jpg|虹彩吸蜜鹦鹉亚种 Massena Rainbow Lorikeet (Trichoglossus haematodus massena)}}]| 
-^2011 瓦努阿图 (4全)^^ 
- 
-(Red-collared lorikeet,学名:Trichoglossus rubritorquis) 
- 
-|[{{:​动物:​亚洲:​印度尼西亚:​id198003.jpg|}}]| 
-^1980 印度尼西亚 (3-3)^ 
- 
-===== Vini 属 ===== 
-蓝冠吸蜜鹦鹉(Blue-crowned Lorikeet,学名:Vini australis) 
- 
-|[{{:​动物:​大洋洲:​斐济:​fj198302.jpg|蓝冠吸蜜鹦鹉}}]| 
-^1983 斐济 (4-2)^ 
- 
-|[{{:​动物:​大洋洲:​纽阿福欧:​no199801.jpg|蓝冠吸蜜鹦鹉}}]|[{{:​动物:​大洋洲:​纽阿福欧:​no199802.jpg|蓝冠吸蜜鹦鹉}}]|[{{:​动物:​大洋洲:​纽阿福欧:​no199803.jpg|蓝冠吸蜜鹦鹉}}]|[{{:​动物:​大洋洲:​纽阿福欧:​no199804.jpg|蓝冠吸蜜鹦鹉}}]| 
-^2018 纽阿福欧 (4全)^^^^ 
  
-(Stephen'​s lorikeet,Henderson lorikeet,学名:Vini stepheni) 
  
-|[{{:​动物:​大洋洲:​皮特凯恩:​pn199602.jpg|}}]| 
-^1996 皮特凯恩 (6-2)^ 
  
-|[{{:​动物:​大洋洲:​皮特凯恩:​pn201105.jpg|}}]| 
-^2011 皮特凯恩 (5-5)^ 
  
-(Kuhl'​s lorikeet,Rimatara lorikeet, Rimitara lorikeet, Kuhl's lory, kura,学名:Vini kuhlii) 
  
-|[{{:​动物:​大洋洲:​库克群岛:​ck201001.jpg|}}]|[{{:​动物:​大洋洲:​库克群岛:​ck201002.jpg|}}]| 
-|[{{:​动物:​大洋洲:​库克群岛:​ck201003.jpg|}}]|[{{:​动物:​大洋洲:​库克群岛:​ck201004.jpg|}}]| 
-^2010 库克群岛 (4全)^^ 
  • 动物/鸟纲/鹦形目/鹦鹉科.1588731498.txt.gz
  • 最后更改: 4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