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雉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冢雉科动物邮票。

冢雉是一类敦实、中等至大型及像鸡的鸟类。它们的头部细小,脚大,都是分类在冢雉科(Megapodiidae,或译儗雉科)之下。它们都是吃嫩叶的,除了眼斑冢雉外,其他的都是栖息在林地中,且大部分都呈褐色或黑色。孵化时的冢雉是所有鸟类中最为成熟的,已经长满翼羽及绒毛、能够打开眼睛、平衡身体、奔跑追踪猎物、甚至于孵化当日已能飞行。属于早成性鸟类。

已知7个属的冢雉共有超过20个物种。科内的演化关系不明,但却可从形态分类。

肉垂冢雉(Wattled brushturkey,学名:Aepypodius arfakianus)。

肉垂冢雉
1998 巴布亚新几内亚 (4-2)

澳洲丛冢雉(Australian brushturkey,Australian brush-turkey,gweela,学名:Alectura lathami)。

澳洲丛冢雉
小本票封皮:澳洲丛冢雉
2022 澳大利亚 (3-2)

眼斑冢雉(Malleefowl,学名:Leipoa ocellata)是澳洲一种粗壮的鸟类,约有鸡的大小。它们栖息在南澳洲州半干旱的小桉树丛林,但只余下三个分隔的群落,包括墨累河及马兰比吉河盆地、辛普森沙漠以西及西澳洲州的西南角边缘。

眼斑冢雉非常害羞及小心,在有危险时会马上逃走或躲到树中。虽然它们很活跃,但当被骚扰时就会马上静止,以其身体的伪装能力来躲避。它们也有多种方式逃避掠食者。

雄性及雌性眼斑冢雉栖息在同一地盘,但一般会分开居住及觅食。到了繁殖季节时,它们之间的互动也会多起来,以进行交配。

于冬天,雄雉会在未完全长成的小桉树间,以脚来挖开一个直径3米及深1米的洼。到了冬末或初春,它们会搜集树枝、叶子及树皮来填充,砌成一个高于地面0.6米的巢丘。下雨后,雄雉会反转及混和这些物料,让其枯萎。雄雉到了8月就会挖一个蛋穴,雌雉有时也会协助,挖掘的时间会受到温度及雨量的影响。雌雉一般会于9月及翌年2月间生蛋。雄雉会不断的加入更多土壤,继续维护巢丘。

雄雉到了4岁才筑第一个巢丘,但结构较为松散。相信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的。雄雉虽然会保护巢丘达9个月的时间,但也有时会走失,甚至不回到同一地盘。雌雉一般会生2-30只蛋,一般为15颗。每一只蛋约有雌雉体重的10%,整个季节来计算,蛋就是其体重的250%。蛋的数量受到雨量的影响及个体的不同。孵化期视乎气温而定,一般介乎50-100天。

雏雉会用脚来打开蛋壳,以其背来走出地面。它们约需5-10分钟的时间才穿出3-15厘米,并要休息约1小时才能再来,约要2-15个小时才到达地面。雏鸟走出巢丘并没有先兆,出来时眼睛及喙都是闭合的,一深呼吸后就立刻打开眼。

雏雉离开巢丘后很快就会钻入丛林中。1小时内就可以走得很好,2小时就已经走得很快及可飞很短的距离。雏雉不会与其父母或其他雏雉有所接触。

眼斑冢雉
小本票封皮:眼斑冢雉
边纸:眼斑冢雉
2022 澳大利亚 (3-3)

尼柯巴冢雉(Nicobar megapode,Nicobar scrubfowl,学名:Megapodius nicobariensis)。

尼柯巴冢雉
2012 印度 (4-1)

波利冢雉(Tongan megapode,学名:Megapodius pritchardii)。

波利冢雉
波利冢雉
波利冢雉
波利冢雉
1992 纽阿福欧 (4全)

马利冢雉(Micronesian megapode,Micronesian scrubfowl,学名:Megapodius laperouse)

马利冢雉
1989 帕劳 (4-3)

橙足冢雉(Orange-footed scrubfowl, orange-footed megapode,scrubfowl,学名:Megapodius reinwardt)

橙足冢雉
小本票封皮:橙足冢雉
2022 澳大利亚 (3-1)
  • 动物/鸟纲/鸡形目/冢雉科.txt
  • 最后更改: 19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