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足鲈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丝足鲈科动物邮票。

丝足鲈科,为辐鳍鱼纲攀鲈目攀鲈亚目的其中一科。分4亚科14个属。

梳尾格斗鱼(Ceylonese combtail,学名:Belontia signata),俗名梳尾天堂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丝足鲈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分布于印度及斯里兰卡的淡水水域。

本鱼体色为金红色,背鳍与臀鳍向后延伸,尾鳍呈梳子状,背鳍后端有一深色斑块。嘴唇薄,身布满相银黑边的鳞片。体长可达18公分。雌鱼体色较不鲜艳。

本鱼栖息于砂石底质,流动缓慢的清澈水域,具领域性,通常独居,属肉食性,以昆虫与生物碎屑为食。

梳尾格斗鱼
2019 斯里兰卡 (6MS-MS3)

泰国斗鱼(Siamese fighting fish,学名:Betta splendens)原产于泰国、马来西亚,中文名为“五彩搏鱼”,别名“暹罗斗鱼”,英文名“Siamese fighting fish”,为丝足鲈科搏鱼属,是美丽且容易饲养的观赏鱼,此鱼是名副其实的斗鱼,雄性间的争斗十分激烈,若两只雄鱼同时饲养在同一水族缸中,往往会斗到一方不支为止,另外斗鱼具有迷器,是攀鲈亚目鱼类的一种呼吸补助器官,迷器可以使鱼类在低溶氧的水域环境中存活。主要的是特色为体型小,体色艳丽,鳍型变化丰富多样,饱满和飘逸的鱼鳍形状是展示级泰国斗鱼的最大特征,同时也是各品系分辨的依据,但此特色只会出现在雄鱼身上,雌鱼则无此特征。

在百年的斗鱼人工饲养的过程中,原本这个“品种改良”的中心一直围绕在斗鱼博斗的部分,增强其打斗的能力要来的比观赏更具有其“价值”。 但是在1989-1990年初期,欧美一些国家改良出了尾鳍优美、体色艳丽的展示级泰国斗鱼,其观赏价值远远高于打斗的价值。

泰国斗鱼
1962 匈牙利 (10-4)
泰国斗鱼
1967 泰国 (4-4)
(左)泰国斗鱼
1975 捷克斯洛伐克 (5-2)
泰国斗鱼
泰国斗鱼
泰国斗鱼
2002 泰国 (4-2,3,4)
泰国斗鱼
泰国斗鱼
泰国斗鱼
泰国斗鱼
2018 马来西亚 (4+1MS-1,2,3,4)
泰国斗鱼
泰国斗鱼
2020 泰国 (4全)

(Peaceful betta or crescent betta,学名:Betta imbellis)

下侧邮票
1999 马来西亚 (10-4)
2002 泰国 (4-1)
左侧邮票
2018 马来西亚 (4+1MS-MS)

(学名:Betta coccina)

右侧邮票
2018 马来西亚 (4+1MS-MS)

香港斗鱼(?,学名: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或俗称:冷饭皮”),斗鱼科鱼类,一度被认为只分布在香港东北部(曾有发现分布于大屿山),但现时已证实亦分布于广东和福建。模式标本产地是沙罗洞,多栖息于在低地淡水湿地和流速缓慢的河溪。模式标本及对模式标本现藏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自然博物馆。

曾被误认为产于越南的黑叉尾斗鱼(误认学名为 Macropodus concolor),在1999年于香港发现时以为是一个旧有物种的产区增加记录,其后于2002年确认为未曾被发表科学描述的世界新种,由于首先发现于香港境内,因此描述者以此为种名作纪念。全球最大的香港斗鱼栖息地为西贡深涌,但已于1999年被发现遭受私人发展商破坏,令香港斗鱼在深涌数量大幅减少,保育人士进行紧急的拯救,将沼泽仅余发现的斗鱼送到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由于分布过于狭窄,加上城市发展等威胁,令香港斗鱼面临绝种威胁,香港政府正进行保育计划。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动物保育部亦为了繁殖,保护香港斗鱼这个濒危物种,饲养了一定数量的个体,以进行保育繁殖的计划。

香港斗鱼
2010 香港 (4-1)

盖斑斗鱼(Paradise fish,学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是一种小型的淡水鱼,又名三斑斗鱼、台湾斗鱼,香港称之为叉尾斗鱼,中国南部称之为花手巾。英文名称为Paradise fish(天堂鱼),日本人称台湾金鱼。原产于海南岛、广东、广西、中南半岛及台湾。此物种为继金鱼后第2种被传入西方的中国观赏鱼,也是第1种被带到欧洲且能成功人工养殖的淡水热带鱼。于1869年由法国领事从宁波寄往巴黎,水族市面常又可称为彩兔。

盖斑斗鱼具有迷器辅助呼吸器官,可以直接呼吸水面空气。头部眼后到鳃盖有一黑色纹,鳃盖上有一暗绿色圆斑。成鱼体长约5至7公分,通常雄鱼体型较大、雌鱼较小,雄鱼颜色较为鲜艳,身上的条状斑纹较为明显、色彩也较艳丽;雌鱼的色泽则比较淡。此外,雄鱼会拥有较长的尾鳍且呈燕尾状,雌鱼的尾鳍短,燕尾状不明显。雄鱼可活3至6年,雌鱼则为2至3年。

盖斑斗鱼
1962 匈牙利 (10-2)
盖斑斗鱼
1990 澳门 (4-4)

(Chocolate gourami,学名:Sphaerichthys osphromenoides)

下侧邮票
1999 马来西亚 (10-8)

(Dwarf gourami,学名:Trichogaster lalius)

2003 香港 (4-3)

(Honey gourami,学名:Trichogaster chuna)

1966 民主德国 (6-6)

(Banded gourami,striped gourami,Colisa,Kholshe,学名:Trichogaster fasciata)

1987 匈牙利 (6-1)

毛足斗鱼(Three spot gourami,学名:Trichopodus trichopterus),为鲈形目丝足鲈科毛足斗鱼属下的一种,又名丝鳍毛足鲈、丝鳍毛足斗鱼、三星毛足鲈、曼龙、三星斗鱼、三星攀鲈

毛足斗鱼
1962 新加坡 (16-7)

糙鳞毛足斗鱼(Snakeskin gourami,学名:Trichopodus pectoralis)

糙鳞毛足斗鱼
1968 泰国 (8-1)

珍珠毛足斗鱼(Pearl gourami,学名:Trichopodus leerii),又名珍珠马甲鱼、珍珠攀鲈。万能鱼、万隆鱼也可指称这种鱼类,不过也可能指的是青万隆鱼等身体特征类似的鱼类。学名为Trichopodus leerii。最大身长可达12公分以上,不明确的纪录指出野生种可达14~15公分。食性相当广泛,具有些微领域性,可观察到腹鳍为橘色,全身布满白色斑点,尾部有一较明显的黑点,鱼身前半端则有一条明显的水平黑线贯穿眼睛,鱼身前端下方有一对长条须状构造,此构造长度约等于鱼身水平长度。通常雄鱼较母鱼更加鲜艳,在前半黑线底下呈现橘色。

珍珠毛足斗鱼
2018 马来西亚 (3+1MS-2)

毛足斗鱼(Three spot gourami,学名:Trichopodus trichopterus),为鲈形目丝足鲈科毛足斗鱼属下的一种,又名丝鳍毛足鲈、丝鳍毛足斗鱼、三星毛足鲈、万隆、三星斗鱼、三星攀鲈,该物种于1770年由彼得·西蒙·帕拉斯描述。

下侧邮票:毛足斗鱼
1999 马来西亚 (10-6)

短攀鲈(Pygmy gourami,sparkling gourami,学名:Trichopsis pumila)

短攀鲈
2009 越南 (5-2)

(Croaking gourami,学名:Trichopsis vittata)

下侧邮票
1999 马来西亚 (10-2)
  • 动物/辐鳍鱼纲/鲈形目/丝足鲈科.txt
  • 最后更改: 7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