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斯帕里尼龙属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加斯帕里尼龙属动物邮票。

加斯帕里尼龙属(学名:Gasparinisaura)是薄板类恐龙的一属,是种小型二足植食性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南美洲。

在1992年,第一批化石发现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内格罗河省的辛科萨尔托斯市(Cinco Saltos)附近。正模标本(编号MUCPv-208)被发现于阿纳克莱托组(Anacleto Formation)地层,地质年代约8300万年前,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早期。这个化石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与头颅骨,缺少大部分脊柱。副模标本(编号MUCPv-212)是一个尾巴化石、部分后肢骨头。

模式种是辛科萨尔托斯加斯帕里尼龙(G. cincosaltensis),是在1996年由阿根廷古生物学家罗多尔夫·科里亚 (Rodolfo Coria)与利安纳度·萨尔加多(Leonardo Salgado)描述、命名的。属名意为“加斯帕里尼的蜥蜴”,是以阿根廷女性古生物学家佐兰·加斯帕里尼(Zulma Gasparini)为名,字尾则是女性字根;种名则是化石发现处附近的辛科萨尔托斯市为名。

在1997年,发现三个其他标本,都是幼年个体。编号MUCPv 213标本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与头颅骨。编号MCSPv 111标本是一个部分颅后身体骨骼。编号MCSPv 112标本是一个头颅骨、骨盆、后肢骨头。在2008年,在这三个幼年个体的标本都发现胃石的存在。

加斯帕里尼龙是种小型二足植食性恐龙。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其身长约1.7米,而体重约130公斤。

加斯帕里尼龙的小型头部稍微延长、略呈圆形。眼眶非常大,位于头颅骨的相当高位置。颧骨前方有个细长骨突,被上颌骨与泪骨夹住;颧骨后段高而宽广。方颧骨有个长升突,接触鳞状骨,这是种原始特征。颌部关节的位置低矮。上下颌的每边约有12颗大型牙齿。前肢的外形瘦长。肠骨短而低矮,耻骨狭窄。后肢则相当长而强壮,股骨短,胫骨与腓骨较长。脚掌长,第一跖骨后缩呈夹板状,这是种进阶型特征。尾部具有三角形的人字形骨,外形低矮、成板状,方向朝后,这特征在真鸟脚类里相当独特。

在加斯帕里尼龙化石发现的胃石,由约100到40个圆形、光滑石头所构成,平均直径约8毫米,以小堆方式集中于腹部区域。这些石头约占全身体重的0.3%,已足够在胃部协助磨碎食物。古生物学家认为蜥脚下目不会吞食胃石以协助磨碎食物,因为它们的体积过大,胃石磨碎食物的效率过低。

加斯帕里尼龙最初被命名时,被分类为原始禽龙类,是真禽龙类的最原始物种。最近的研究显示它们是更原始的薄板类。

辛科萨尔托斯加斯帕里尼龙
1998 阿根廷 (4-2)
  • 动物/爬行纲/鸟臀目/加斯帕里尼龙属.txt
  • 最后更改: 4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