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嘴翼龙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喙嘴翼龙科动物邮票。

喙嘴翼龙科(学名:Rhamphorhynchidae)是群早期翼龙类,通常被分类于喙嘴翼龙亚目(目前被视为并系群)。在1870年,哈利·丝莱(Harry Seeley)建立这个分类单元,以喙嘴翼龙为名称来源。

喙嘴翼龙(属名:Rhamphorhynchus)又译喙嘴龙,意思是“喙状的口鼻部”,是种生存于侏罗纪的长尾翼龙类。喙嘴翼龙与翼手龙属生存于相同时代。它的长尾巴上有韧带,使尾巴僵硬,尾端呈钻石形状。喙嘴翼龙的颌部,布满向前倾的尖细牙齿。它们可能以鱼类、昆虫为食。

目前保存最好的喙嘴翼龙化石来自于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的采石场。索伦霍芬的许多化石被发现时不仅有骨头,还有翅膀与尾巴等软组织。另外,英格兰、坦桑尼亚、西班牙等地也发现许多零碎化石,可能属于喙嘴翼龙。葡萄牙也出土许多零散化石,可能属于喙嘴翼龙。

目前已发现最大型的喙嘴翼龙标本(编号BMNH 37002)的身长为1.26米,翼展为1.81米。

在20世纪早期,当时古生物学界普遍认为小型翼龙类的头骨没有骨质或角质冠饰,包含喙嘴翼龙在内。F. Broili则根据破碎的化石,宣称一个喙嘴翼龙的头骨上有骨质冠饰,骨质冠饰高约2毫米。之后先后有科学家以不同方式验证F. Broili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喙嘴翼龙具有冠饰,应是人工加工的后果。

喙嘴翼龙的上颌有20颗牙齿,下颌有14颗牙齿。当喙嘴翼龙的嘴部闭合时,上下的牙齿互相交错,显示它们可能是以鱼类为食。

喙嘴翼龙属
1965 波兰 (10-9)
  • 动物/爬行纲/翼龙目/喙嘴翼龙科.txt
  • 最后更改: 4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