蛱蝶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蛱蝶科动物邮票。

1985 波兰 与脊髓灰质炎作斗争 邮资明信片 Cp915 (1全)
2012 科索沃 (3+1MS-2)

和珍蝶(Garden acraea,学名:Acraea horta)

和珍蝶
1960 马达加斯加 (16-2)

苎麻珍蝶(Yellow coster,学名:Acraea issoria),又名细蝶、苧麻蝶、苧麻斑蛺蝶、细蛱蝶、茶蝶、拟斑蝶,为蛱蝶科束珍蝶属下的一个种。 种小名issoria来自希腊神话中阿波罗之妹,月亮与狩猎女神阿提密斯的神殿Artemis Issoria。因此,Issoria成为Artemis的别称。

苎麻珍蝶
2007 香港 (5-5)

(Large spotted Acraea,学名:Acraea zetes)

1980 冈比亚 (4-1)
Acraea zetes acara
2001 南非 (6-2)

(Table Mountain beauty or mountain pride,学名:Aeropetes tulbaghia)

1990 文达 (4-4)
2013 南非 (10-10)

猫脸蛱蝶(Glorious begum,学名:Agatasa calydonia)是属于蛱蝶科螯蛱蝶亚科的一种蝴蝶,是猫脸蛱蝶属(学名:Agatasa)的唯一一种,是一个单型分类。罕有地分布于亚洲中南半岛至婆罗洲,模式产地为马来西亚马六甲。

猫脸蛱蝶亚种(Agatasa calydonia calydonia)
2008 马来西亚 (7+1MS-4)
猫脸蛱蝶 细节
猫脸蛱蝶 细节
2020 法国 (12-7,9)

孔雀蛱蝶(European peacock butterfly,学名:Aglais io)是一种色彩鲜艳的蝴蝶,分布在欧洲及东至日本的亚洲温带。它们是孔雀蛱蝶属下的唯一物种,学名取自希腊神话中的伊那科斯及其女儿伊俄。它们很易与非釉蛱蝶属混淆,但两者并非近亲。它们很多会留在生活的地方,在建筑物或树中过冬。故它们会在初春时出现。

孔雀蛱蝶展翅阔5-5.5厘米。翅膀底色是锈红色,翅端上有黑色、蓝色及黄色的眼状斑点。毛虫可以长达4.2厘米。

孔雀蛱蝶
1959 民主德国 (5-3)
孔雀蛱蝶
1961 捷克斯洛伐克 (9-5)
孔雀蛱蝶
孔雀蛱蝶
1963 圣马力诺 (5-1,4)
孔雀蛱蝶
1964 南斯拉夫 (6-1)
孔雀蛱蝶
1967 波兰 (9-1)
孔雀蛱蝶
1969 匈牙利 (8-8)
孔雀蛱蝶
1986 南斯拉夫 (4-2)
孔雀蛱蝶
1990 芬兰 (3-3)
孔雀蛱蝶
1991 波兰 (6+1MS-6)
孔雀蛱蝶
1993 摩尔多瓦 (4-3)
孔雀蛱蝶
1993 比利时 (4-3)
孔雀蛱蝶
1993 法属安道尔 (2-2)
孔雀蛱蝶
1999 新加坡 (4-1)
孔雀蛱蝶
2000 爱尔兰 (4-1)
孔雀蛱蝶
2001 越南 (6+1MS-2)
孔雀蛱蝶
2002 斯洛伐克 (3-2)
孔雀蛱蝶
2005 奥地利 (1全)
孔雀蛱蝶
2005 德国 (4-3)
孔雀蛱蝶
2010 法罗 (4-1)
孔雀蛱蝶
2011 列支敦士登 (2-1)
孔雀蛱蝶
2013 波兰 (4-3)
孔雀蛱蝶
2014 比利时 (10-1)
孔雀蛱蝶
2014 爱沙尼亚 (1全)
孔雀蛱蝶
2020 捷克 (3-3)

荨麻蛱蝶(Small tortoiseshell,学名:Aglais urticae),是一种色彩鲜艳的蝴蝶,分布在欧洲的温带。它们亦有在纽约出现,但估计是人为因素。荨麻蛱蝶的颜色鲜艳,身体深色,翅膀呈红色及黄色,在近后边有一列蓝点。翅膀底很沉色,停下时可以将自己隐藏。当受到威胁时,它们会立即展开翅膀,展现出鲜艳的颜色,能有效地吓走雏鸟等掠食者。它们的幼虫主要吃荨麻。

荨麻蛱蝶
1961 匈牙利 (4-3)
荨麻蛱蝶
1962 德国 (4-3)
荨麻蛱蝶
1967 波兰 (9-3)
荨麻蛱蝶
1981 英国 (4-1)
荨麻蛱蝶
1993 挪威 (2-2)
荨麻蛱蝶
1993 比利时 (4-4)
荨麻蛱蝶
小本票封皮:荨麻蛱蝶
1993 丹麦 (4-1)
荨麻蛱蝶
1994 法属安道尔 (2-2)
荨麻蛱蝶
2000 爱尔兰 (4-2)
荨麻蛱蝶
2013 比利时 (2-2)
荨麻蛱蝶
2017 瑞典 (6-1)
荨麻蛱蝶
2017 泽西岛 (6-2)

银纹红袖蝶(Gulf fritillary,passion butterfly,学名:Agraulis vanillae)是蛱蝶科釉蛱蝶亚科的一种条纹亮橙色蝴蝶。与其他蝴蝶相比,这种蝴蝶的翅膀长且窄,个头中到大,翼展为6-9.5厘米。其翅膀下面是浅黄色,分布大银色斑点。

银纹红袖蝶在公园和花园以及乡村很常见。它分布范围从阿根廷到中美洲、墨西哥和加勒比,直到美国南部,北至西海岸的旧金山湾区。

银纹红袖蝶
1983 巴巴多斯 (4-1)

(Claudina Agrias,学名:Agrias claudina)

变种(Agrias claudina ssp. sardanapalus)
2000 法国 (4-1)
细节
2020 法国 (12-4)

(学名:Agrias narcissus)

2020 波兰 (4-4)

(Wolkberg Zulu,学名:Alaena margaritacea)

2013 南非 (10-2)

菲第环蝶(Palmking,学名:Amathusia phidippus)。

菲第环蝶
1993 新加坡 (4-3)

红矩安蛱蝶(Florida leafwing, Portia, Florida goatweed butterfly, 学名:Anaea troglodyta)是蛱蝶科螯蛱蝶亚科安蛱蝶族中安蛱蝶属之唯一一种。这种蝴蝶广泛分布于美国南部、墨西哥和安的列斯群岛。

红矩安蛱蝶
1978 牙买加 (4-4)

褐纹蛱蝶(White peacock,学名:Anartia jatrophae)。

褐纹蛱蝶
2005 巴巴多斯 (4+1MS-1)

紫闪蛱蝶(Purple emperor,学名:Apatura iris)是一种温带蝴蝶,分布地在欧洲和亚洲。习惯高飞在树林顶上,地上如果有腐尸雄蝶会被吸引而前往摄食。成年蝴蝶的翅膀为深棕色,上面有白色的线条以及小的橙色环。雄性有闪亮的蓝紫色光泽,雌性则没有。毛虫为绿色,上面有白色和黄色斑点,并有两个大触角。

紫闪蛱蝶
1967 波兰 (9-5)
紫闪蛱蝶
1974 匈牙利 (7-6)
紫闪蛱蝶
1986 南斯拉夫 (4-4)
紫闪蛱蝶
1991 德国 (8-3)
紫闪蛱蝶
1993 比利时 (4-2)
紫闪蛱蝶
1996 白俄罗斯 (8+2MS-1)
紫闪蛱蝶
2013 英国 (10-6)
紫闪蛱蝶
2017 泽西岛 (6-4)

柳紫闪蛱蝶(Lesser Purple Emperor,学名:Apatura ilia)是原生于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一种蝴蝶。其外形和帝王紫蛱蝶很相似。

柳紫闪蛱蝶
1959 匈牙利 (7-4)
柳紫闪蛱蝶
1966 捷克斯洛伐克 (6-3)
柳紫闪蛱蝶
2004 乌克兰 (5-4)
柳紫闪蛱蝶
2014 比利时 (10-6)
柳紫闪蛱蝶
2018 乌克兰 (7-6)

细带闪蛱蝶(Freyer's purple emperor,学名:Apatura metis),是一种在欧亚大陆中出现的蝴蝶。细带闪蛱蝶有着黑色的翅膀,其中带有红色及黄色的条纹。当观察者由某一角度看过去时,雄蝶的翅膀会呈现出蓝紫色的颜色。

细带闪蛱蝶
2011 匈牙利 (4+1MS-1)

(Ringlet,学名:Aphantopus hyperantus)

2014 比利时 (10-3)

绿豹蛱蝶(Silver-washed fritillary,学名:Argynnis paphia)是欧洲一种蛱蝶,自1970年代及1980年代开始衰落,但现似乎有回复的迹象。

绿豹蛱蝶呈深橙色,翅面上有黑色斑点,翼展54-70毫米,雄蝶较雌蝶细小及淡色。翅膀底呈绿色,有银色的斑点。毛虫呈黑褐色,沿背部有两道黄线,背上有红褐色的棘。绿豹蛱蝶吃悬钩子、蓟及矢车菊属的花蜜,以及蚜虫的蜜露。它们的飞行能力很强,也较其他豹蛱蝶活跃,故很多时可以在树冠看到它们在滑翔。它们喜欢栖息在落叶林地,尤其是针叶林内的榉树。

绿豹蛱蝶
1977 波兰 (6-6)
绿豹蛱蝶
2000 爱尔兰 (4-3)
绿豹蛱蝶
2005 卢森堡 (3-2)
绿豹蛱蝶
2023 捷克 (1全)

银斑豹蛱蝶(Dark green fritillary,学名:Argynnis aglaja)

银斑豹蛱蝶鳞翅细节
2008 瑞典 (2-1)

潘豹蛱蝶(Cardinal,学名:Argynnis pandora)又称为潘朵拉豹蛱蝶,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南欧的蛱蝶。翼展长64-80毫米。每年5月至8月间会展翅飞舞。幼虫吃堇菜属植物。

潘豹蛱蝶
1996 阿尔及利亚 (4-1)
潘豹蛱蝶
2019 法属安道尔 (1全)

(Common tussock,tussock ringlet,学名:Argyrophenga antipodum)

2010 新西兰 (3-2)

(Cuban Checkerspot,学名:Atlantea parezi)

2007 古巴 (4-1)

(Jamaican Checkerspot,学名:Atlantea pantoni)

1977 牙买加 (4-3)

卵珍蛱蝶(Pearl-bordered fritillary,学名:Boloria euphrosyne)。

卵珍蛱蝶
1993 荷兰 (3+1MS-3)
卵珍蛱蝶
2005 爱尔兰 (4+1MS-4)
卵珍蛱蝶
2021 丹麦 (5-1)

佛珍蛱蝶(Freija fritillary,学名:Boloria freija)。

佛珍蛱蝶
1994 挪威 (2-2)

豹珍蛱蝶(Arctic fritillary,purplish fritillary,学名:Boloria chariclea)。

豹珍蛱蝶
1997 格陵兰 (4-1)

(Balkan fritillary,学名:Boloria graeca)

变种(Boloria graeca ssp. tendensis)
1984 摩纳哥 (5-1)

(Great Banded Grayling,学名:Brintesia circe)

2005 德国 (4-4)

猫头鹰环蝶(Forest giant owl,学名:Caligo eurilochus)

猫头鹰环蝶
1979 巴西 (4-3)

衬图蛱蝶(Sorana Eighty-eight,学名:Callicore sorana)

衬图蛱蝶
1984 古巴 (7-7)

(BD butterfly or Cynosura eighty-eight,学名:Callicore cynosura)

1984 匈牙利 (7-6)

(Jamaican Hairstreak,学名:Callophrys crethona)

1978 牙买加 (4-1)

(Pirate,学名:Catacroptera cloanthe)

1980 文达 (4-3)

锯蛱蝶(Eastern red lacewing,学名:Cethosia cydippe)

锯蛱蝶亚种(Cethosia cydippe chrisippe)
1998 澳大利亚 (5-1)
锯蛱蝶亚种(Cethosia cydippe chrisippe)
2004 澳大利亚 (4-1)

花裙锯蛱蝶(Malay lacewing,学名:Cethosia hypsea)。

花裙锯蛱蝶
1993 新加坡 (4-2)
花裙锯蛱蝶亚种(Cethosia hypsea hypsina)
2008 马来西亚 (7+1MS-2)

(Orange lacewing,学名:Cethosia penthesilea)。

变种Cethosia penthesilea ssp. methypsia
1978 泰国 (4-4)

露珠锯蛱蝶(Luzon lacewing,学名:Cethosia luzonica)

露珠锯蛱蝶
2019 新加坡 (2-2)

红锯蛱蝶(Red lacewing,学名:Cethosia biblis)

红锯蛱蝶
1965 老挝 (4-1)
红锯蛱蝶
1974 尼泊尔 (4-1)
红锯蛱蝶
1981 印度 (4-2)

(Orange hermit,学名:Chazara bischoffii)。

1986 苏联 (5-5)

八字岩眼蝶(The Hermit,学名:Chazara briseis),是属于蛱蝶科的一种蝴蝶,是岩眼蝶属的一种,也是其模式种。分布于古北界,包括地中海沿岸之中南欧及北非地区、高加索地区、中亚至俄罗斯南部及中国西至北部。模式产地为德国。在欧洲的研究指出此物种的数量有下降趋势,并曾经在IUCN红色名录列为近危物种,今列为无危物种。

幼虫的寄主为禾本科植物,包括羊茅属、针茅属、短柄草属、黑麦草属、早熟禾属和蓝禾属(Sesleria)植物。

翅膀黑褐色底色。前翅前缘黄色,具黑色细横纹;翅端半部有7个黄白色长斑,排成横列;在m1和 Cu1室各具l个黑色眼斑;中室内有1个深黑色斑。后翅中部具宽黄白色横带,翅背而似正面。

八字岩眼蝶
1988 土耳其 (4-2)

黄缘螯蛱蝶(Two-tailed pasha 或 Foxy emperor,学名:Charaxes jasius)。

黄缘螯蛱蝶
1965 以色列 (4-1)
黄缘螯蛱蝶
1969 匈牙利 (8-4)
黄缘螯蛱蝶亚种 Two-tailed Pasha (Charaxes jasius epijasius)
1980 冈比亚 (4-4)
黄缘螯蛱蝶
1981 阿尔及利亚 (4-3)
黄缘螯蛱蝶
1990 文达 (4-3)
黄缘螯蛱蝶
1997 直布罗陀 (4-2)
黄缘螯蛱蝶变种 Charaxes jasius ssp. saturnus
2001 南非 (6-3)
黄缘螯蛱蝶
2002 摩纳哥 (11-6)

(Chestnut rajah,学名:Charaxes durnfordi)。

1978 泰国 (4-3)

(Shan Nawab,学名:Charaxes nepenthes)。

2007 香港 (5-3)

(Tawny rajah,学名:Charaxes bernardus)

1987 越南 (7-7)

(Blue-spotted charaxes,学名:Charaxes ameliae)

1965 黎巴嫩 (10-10)

(Madagascar green-veined charaxes,学名:Charaxes antamboulou)

1960 马达加斯加 (16-13)

(学名:Polyura clitarchus)

1967 新喀里多尼亚 (7-5)

(Bushveld emperor,bush charaxes, 学名:Charaxes achaemenes)

1975 埃塞俄比亚 (5-2)

(Silver-barred emperor, silver-barred charaxes, 学名:Charaxes druceanus)

1975 埃塞俄比亚 (5-4)
2000 南非 (6-3)

(Marieps emperor, 学名:Charaxes marieps)

2013 南非 (10-3)

(large blue emperor, large blue charaxes or divebomber charaxes,学名:Charaxes bohemani)

1980 文达 (4-2)

(Dickson's copper,Dickson's strandveld copper,学名:Chrysoritis dicksoni)

2013 南非 (10-5)

红晕绡眼蝶(Blushing phantom,学名:Cithaerias pireta)

红晕绡眼蝶亚种绡眼蝶 Pink Glaswing (Cithaerias pireta aurora)
1979 巴西 (4-1)

爱珍眼蝶(False ringlet,学名:Coenonympha oedippus)

爱珍眼蝶
1973 列支敦士登 (4-1)
爱珍眼蝶
2001 克罗地亚 (3-3)
爱珍眼蝶
2010 列支敦士登 (3-1)

潘非珍眼蝶(Small heath,学名:Coenonympha pamphilus)

潘非珍眼蝶
1996 阿尔及利亚 (4-2)

(Pearly heath,学名:Coenonympha arcania)

2014 比利时 (10-5)

黑缘襟蛱蝶(Bordered Rustic,学名:Cupha prosope)

黑缘襟蛱蝶
2016 澳大利亚 (4-2)

红漪蛱蝶(Common Red Glider,学名:Cymothoe coccinata)

红漪蛱蝶
2001 越南 (6+1MS-4)

网丝蛱蝶(Common map,学名:Cyrestis thyodamas)也称地图蝶、石崖蝶、石墙蝶、石垣蝶、崖胥,是丝蛱蝶属中的一种蝴蝶。

网丝蛱蝶亚种(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
1978 台湾 (4-3)

(?,学名:Cyrestis achates)

1981 印度 (4-3)

君主斑蝶(Monarch Butterfly,学名:Danaus plexippus),又名黑脉金斑蝶,大桦斑蝶,是一种斑蝶。它们可能是北美洲最广为人知的蝴蝶。自19世纪,它们就在新西兰被发现,并于1871年在澳洲发现。它们分布在欧洲的加那利群岛及马德拉,并有一些迁徙至俄罗斯、亚速尔群岛、瑞典及西班牙。翅膀上有显眼的橙色及黑色斑纹,翅膀阔8.9-10.2厘米。雌蝶的翅脉更为深色,雄蝶的后翅中央有一斑点可以释放信息素。雄蝶较雌蝶为大。

君主斑蝶的翅膀阔8.9-10.2厘米。翅膀上面呈黄褐橙色,翅脉及边缘黑色,边缘有两串细白点。前翅近端位有一些橙点。翅膀下面很相似,但前翅及后翅端呈黄褐色,而白点较大。雄蝶的后翅上有黑色的性征鳞片,而翅脉较雌蝶的窄。雄蝶较雌蝶为大。君主斑蝶的卵呈奶白色,期后会转变为淡黄色。卵较长及稍有棱角,约有23节及很多横线。一个卵约重0.46毫克,高1.2毫米及阔0.9毫米。

君主斑蝶
1967 新喀里多尼亚 (7-6)
君主斑蝶
1979 哥斯达黎加 (6-1)
君主斑蝶
1983 巴巴多斯 (4-2)
君主斑蝶
1985 斐济 (4-1)
君主斑蝶
君主斑蝶
君主斑蝶
君主斑蝶
1988 墨西哥 (4全)
君主斑蝶
1990 孟加拉国 (4-4)
君主斑蝶
1995 加拿大 (4-1)
君主斑蝶
1995 墨西哥 (4-3)
君主斑蝶
2005 巴巴多斯 (4+1MS-MS)
君主斑蝶幼虫
2009 加拿大 (1全)
君主斑蝶
2010 新西兰 (3-1)
君主斑蝶
2012 墨西哥 (1全)
君主斑蝶
2014 加拿大 (1全)
君主斑蝶
2016 墨西哥 (2-2)
君主斑蝶
2018 墨西哥 (2-1)
君主斑蝶
2019 比利时 (5-1)
君主斑蝶
2020 波兰 (4-3)

虎斑蝶(Common tiger butterfly,学名:Danaus genutia),又名拟阿檀蝶、黑脉桦斑蝶、黑条桦斑蝶、粗脉棕斑蝶,为蛱蝶科斑蝶属下的一个种。

虎斑蝶
1979 香港 (4-4)
虎斑蝶
1983 柬埔寨 (7-1)
虎斑蝶
1990 台湾 (4-1)
虎斑蝶
2006 新加坡 (4-4)

金斑蝶(Plain tiger或African queen,学名:Danaus chrysippus)又名桦斑蝶,是广布在亚洲及非洲的一种蛱蝶。桦斑蝶相信是最早被描绘的蝴蝶。一幅3500年前在乐蜀发现的古埃及湿壁画上就描绘了此蝴蝶。

桦斑蝶是中等大小的蛱蝶,翅展约7-8厘米。身体是黑色的,有很多白色斑点。翅膀表面呈黄褐色,比底面较为鲜艳。前翅的顶部是黑色的,有白色斑纹。后翅围绕中央有3个黑点。后翅的半圆白点有黑色轮廓。前翅背景色及白色的范围会因分布地而有所不同。雄蝶比雌蝶细小,但色彩较为鲜艳。雄蝶有很多第二性征,包括:后翅上的白色斑点是稍稍隆起的,其实是一束香鳞,用来吸引雌蝶。两个像扫的器官,可以将腹端推出。

金斑蝶
1983 巴基斯坦 (4-3)
金斑蝶
1984 匈牙利 (7-5)
金斑蝶
1987 越南 (7-5)
金斑蝶
1990 孟加拉国 (4-1)
金斑蝶
1993 新加坡 (4-1)
金斑蝶变种 African Monarch (Danaus chrysippus ssp. aegyptius)
2001 南非 (6-5)
金斑蝶
2011 以色列 (6-2)

黑虎斑蝶(black veined tiger, white tiger, common tiger, eastern common tiger,学名:Danaus melanippus)

黑虎斑蝶亚种(Danaus melanippus hegesippus)
1971 马来西亚 (7-2)

红涡蛱蝶(Cramer's eighty-eight,学名:Diaethria clymena)俗称88蝶和数字蝶,是属于蛱蝶科线蛱蝶亚科的一种蝴蝶,是涡蛱蝶属的一种,也是其模式种。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中部,模式产地为圭亚那。幼虫的寄主为榆科山黄麻属之Trema micrantha,成蝶则会吸取腐果和粪便汁液。

红涡蛱蝶亚种雅尼涡蛱蝶(Diaethria clymena janeira)
1979 巴西 (4-4)

明窗蛱蝶(学名:Dilipa fenestra)

明窗蛱蝶
1976 韩国 (10-1)

(Forest ringlet,Helms' butterfly,学名:Dodonidia helmsii)

1991 新西兰 (3-1)

(Caribbean Sailor,学名:Dynamine egaea)

1977 牙买加 (4-2)

断带荫蛱蝶(Dilecta Banner,学名:Epiphile dilecta)

断带荫蛱蝶
1984 匈牙利 (7-1)

(Autumn ringlet,学名:Erebia neoridas)

2014 法属安道尔 (1全)

(False Mnestra ringlet,学名:Erebia aethiopellus)

1984 摩纳哥 (5-3)

( Waterberg copper, tilodi copper,Edge's acraea copper,学名:Erikssonia edgei)

2013 南非 (10-8)

黑紫斑蝶(Blue-banded King Crow,学名:Euploea eunice)是蛱蝶科斑蝶亚科中的一个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包括中国国内的海南、广东、台湾及 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婆罗洲。在北台湾、东台湾及南台湾低海拔山区,西部数量不及上述区域。展翅约70至90毫米。和妒丽紫斑蝶外型类似,惟前翅背面中央有一或两个大白斑。雄蝶前翅后缘成弧形突出,后翅背面中室附近有一片灰褐色性斑;雌蝶前翅后缘则呈一直线。黑紫斑蝶幼虫以榕树、白肉榕、珍珠莲、糙叶榕等为食。

黑紫斑蝶亚种(Euploea eunice hobsoni)
2011 台湾 (4-1)

侧条紫斑蝶,天蓝纹紫蝶(Blue-branded King Crow,学名:Euploea leucostictos)。

侧条紫斑蝶
1963 中国 (20-18)
侧条紫斑蝶
1970 马来西亚 (8-1)

双标紫斑蝶(Double-branded crow, two-brand crow,学名:Euploea sylvester)是紫斑蝶属的一种蝴蝶。本种因雄蝶翅背面有两对明显的性标,故名;台湾亚种(E. s. swinhoei)的亚种名与别名“斯氏紫斑蝶”系指英国籍外交官兼生物学者斯文豪。

双标紫斑蝶亚种(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
1978 台湾 (4-2)
双标紫斑蝶亚种(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
2011 台湾 (4-2)

妒丽紫斑蝶(Dwarf crow,small brown crow,学名:Euploea tulliolus)是蛱蝶科斑蝶科中的一个属。主要分在布在东南亚,包括中国国内的华南地区、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印尼,澳洲东北部,菲律宾及斐济。在南台湾低海拔山区,中北部及东部低海拔山区亦有一些族群量,展翅约50至70毫米。前翅腹面中央有一枚白色斑点,体型是台湾产紫斑蝶属中最小,翅形近似黑紫斑蝶,雄蝶前后缘呈弧形突出,后翅背面中室附近有一片灰褐色性斑;雌蝶前翅后缘则呈一直线。幼虫寄主植物为桑科的盘龙木。

妒丽紫斑蝶亚种(Euploea tulliolus koxinga)
2011 台湾 (4-3)

异型紫斑蝶(Striped blue crow,学名:Euploea mulciber)分布于台湾平地至中海拔山区,冬天会有群聚南部山谷越冬的行为,偏好阔叶林或次生林周围的开阔环境,喜好访花。在台湾另有别称:“端紫斑蝶”、“紫端班蝶”、“雌线紫斑蝶”、“蓝线鸦”。

异型紫斑蝶亚种(Euploea mulciber barsine)
2011 台湾 (4-4)

蓝点紫斑蝶(Blue Spotted Crow,学名:Euploea midamus)

蓝点紫斑蝶
1985 澳门 (6-1)
蓝点紫斑蝶
1987 越南 (7-2)

(Giant crow,学名:Euploea phaenareta)

亚种:Taiwan Large Crow (Euploea phaenareta juvia)
1983 柬埔寨 (7-2)

(Magpie crow,学名:Euploea Radamento)

1987 越南 (7-6)

(gold banded forester,学名:Euphaedra neophron)

2000 南非 (6-1)

(Marsh fritillary,学名:Euphydryas aurinia)。

1985 爱尔兰 (4-4)
1993 丹麦 (4-3)
2013 英国 (10-7)
2017 比利时 (10-9)
2020 爱沙尼亚 (1全)
小本票封皮
2023 克罗地亚 (3-2)

(Taylor's Checkerspot,学名:Euphydryas editha taylori)。

2008 加拿大 (4-2)

豹纹金堇蛱蝶(Scarce Fritillary,学名:Euphydryas maturna)。

豹纹金堇蛱蝶
1993 瑞典 (4-4)
豹纹金堇蛱蝶
1999 捷克 (4-4)
豹纹金堇蛱蝶
2000 白俄罗斯 (4-1)

黄格堇蛱蝶(Cynthia's fritillary,学名:Euphydryas cynthia)

黄格堇蛱蝶
1974 列支敦士登 (4-3)

尖翅翠蛱蝶(?,学名:Euthalia phemius)

尖翅翠蛱蝶亚种White-edged Blue Baron (Euthalia phemius ssp. seitzi)
1985 澳门 (6-5)

灿福蛱蝶(High brown fritillary,学名:Fabriciana adippe),又名凸纹豹蛱蝶,是一种蛱蝶,原住于欧洲至亚洲及日本。灿福蛱蝶的雄蝶于每年7月及8月间飞舞,会在幼虫的目标植物上透过产卵管产卵。它们一般会在石灰岩或枯萎的欧洲蕨上产卵。灿福蛱蝶喜欢较干燥的环境,如沙质或岩质的小山及河堤。

灿福蛱蝶
1977 波兰 (6-5)

(Scarce Tortoiseshell,学名:Fabriciana nerippe)

1976 韩国 (10-10)

灿豹蛱蝶(Niobe fritillary,学名:Fabriciana niobe)是蛱蝶科里的一个物种,在欧洲很常见,但没有出没于从斯堪地纳维亚北部至不列颠群岛等地。

灿豹蛱蝶
小本票封皮:灿豹蛱蝶
2007 丹麦 (4-1)

串珠环蝶(Large faun,学名:Faunis eumeus)分布于中国南部(包括香港、澳门、云南等地)、中南半岛(越南、泰国、缅甸、马来半岛)和印度,1997年首次在台湾发现。原产地已发现之食草为平柄菝葜、菝葜、部分棕梠科植物。

串珠环蝶
2007 香港 (5-1)

(Red postman,small postman, red passion flower butterfly, crimson-patched longwing,学名:Heliconius erato)

变种 (Heliconius erato ssp. cyrbia)
1965 黎巴嫩 (10-2)

(Cydno longwing,学名:Heliconius cydno)

变种(Heliconius cydno ssp. cydnides)
1984 古巴 (7-5)

(Sara longwing,学名:Heliconius sara)

1984 匈牙利 (7-2)

黑脉蛱蝶(Red ring skirt,学名:Hestina assimilis),又名红环蛱蝶、红星斑蛱蝶、红星斑挟蝶、红星胡麻斑蛱蝶、红珠蛱蝶、红星拟斑蛱蝶、红星脉蛱蝶,为蛱蝶科脉蛱蝶属下的一个种。

本种分布于朝鲜半岛、中国东南、越南北部、台湾、奄美大岛。台湾地区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区,金门、马祖另有指名亚种分布(H. a. assimilis)。

本种幼虫以朴树科植物石朴、朴树等为食,一年多世代,冬季时幼虫会休眠度冬。

黑脉蛱蝶
1976 韩国 (10-7)

(Grayling,rock grayling,学名:Hipparchia semele)

1965 黎巴嫩 (10-4)

(Azores grayling,学名:Hipparchia azorina)

1985 亚速尔群岛 (4-4)

端突蛱蝶(Orion cecropian,学名:Historis odius)

端突蛱蝶
2005 巴巴多斯 (4+1MS-3)

幻紫斑蛱蝶(Great eggfly, common eggfly或blue moon butterfly,学名:Hypolimnas bolina)也称琉球紫蛱蝶,是蛱蝶科斑蛱蝶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中国南方。幻紫斑蛱蝶雄蝶翅膀背面为黑色,前后翅中央有蓝色金属光泽的鳞片;雌蝶仅前翅有蓝鳞片。翅膀腹面呈褐色,外缘有两列白斑。多在林缘、灌丛出现,有守卫领域的行为。

幻紫斑蛱蝶雄性
幻紫斑蛱蝶雌性
1967 新喀里多尼亚 (7-2,3)
幻紫斑蛱蝶雄性
1985 斐济 (4-2)
幻紫斑蛱蝶
1999 新加坡 (4-3)
幻紫斑蛱蝶雄性
幻紫斑蛱蝶雌性
2005 皮特凯恩 (2全)

金斑蛱蝶(Danaid Eggfly,学名:Hypolimnas misippus)又名雌红紫蛱蝶。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地的蛱蝶。雌雄型体各异,雌蝶有金色斑纹,雄蝶的翅脖呈现黑褐色,顶角有白斑。

金斑蛱蝶
1977 牙买加 (4-4)
金斑蛱蝶雄蝶
1983 巴巴多斯 (4-3)
金斑蛱蝶雌蝶
1990 台湾 (4-2)
金斑蛱蝶雌蝶
2005 巴巴多斯 (4+1MS-4)

锯纹白斑蛱蝶(Madagascar Diadem,学名:Hypolimnas dexithea)

锯纹白斑蛱蝶
1960 马达加斯加 (16-5)

(Blue-banded eggfly,学名:Hypolimnas alimena)

2004 澳大利亚 (4-2)

丛林帛斑蝶(Common tree nymph,学名:Idea stolli)。

丛林帛斑蝶 变种I. s. logani
2005 新加坡 (4-4)

(Tree nymph,学名:Idea lynceus)。

1978 泰国 (4-1)

大帛斑蝶(Paper kite, rice paper,large tree nymph,学名:Idea leoconoe),是蛱蝶科下斑蝶亚科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以及台湾南部。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蝴蝶。大帛斑蝶翅展120~140毫米。雌雄色彩斑纹近似,体翅白色,翅脉纹全部黑色,前后翅外缘在黑边中有1列白斑,各脉室中均匀地散布着黑色大斑点。大帛斑蝶飞行缓慢(所以常常被大家叫做大笨蝶),常在空中乘气流滑翔旋转。因为幼虫会吃罗布麻的叶子而在体内累积毒素,化蛹成蝶后有些蜘蛛因讨厌气味而不吃它,故有个称号叫“幸运蝶”。

大帛斑蝶亚种(Idea leuconoe clara)
1977 台湾 (4-1)
大帛斑蝶
2020 日本 天然纪念物 第5集 (10-6)

旖斑蝶(Blue glassy tiger,学名:Ideopsis vulgaris)。

旖斑蝶变种 (Radena vulgaris ssp. macrina)
1982 新加坡 (3-2)
旖斑蝶
2008 马来西亚 (7+1MS-6)
旖斑蝶
2010 新加坡 (4-4)

小木神旖斑蝶(Smaller wood nymph,学名:Ideopsis gaura)。

小木神旖斑蝶亚种(Ideopsis gaura perakana)
2008 马来西亚 (7+1MS-1)

(Queen of Spain fritillary,学名:Issoria lathonia)

2014 比利时 (10-9)

眼蛱蝶(tropical buckeye,West Indian buckeye,学名:Junonia evarete)

眼蛱蝶
1991 巴巴多斯 (4+1MS-4)

翠蓝眼蛱蝶(Blue pansy,学名:Junonia orithya),又名孔雀青蛱蝶、蓝地蝶、孔雀纹青挟蝶、青拟蛱蝶,是蛱蝶科下的一种蝴蝶。

翠蓝眼蛱蝶变种(Junonia orithya ssp. wallacei)
1971 马来西亚 (7-6)
翠蓝眼蛱蝶
1979 香港 (4-1)
翠蓝眼蛱蝶
1983 柬埔寨 (7-6)
翠蓝眼蛱蝶
1996 圣马力诺 (5-4)
翠蓝眼蛱蝶变种(Junonia orithya ssp. wallacei)
1999 新加坡 (4-2)
翠蓝眼蛱蝶亚种 (Junonia orithya cheesmani)
翠蓝眼蛱蝶亚种 (Junonia orithya cheesmani)
2007 沙特阿拉伯 (16-3,11)

美眼蛱蝶(Peacock pansy,学名:Junonia almana),又名孔雀蛱蝶、蓑衣蛱蝶、拟蛱蝶、孔雀纹挟蝶,为蛱蝶科眼蛱蝶属下的一个种。产于南亚。成蝶的翼展为54–62毫米,季节异形。成蝶有两种形态,主要是翅膀底面上的图案不同,旱季有几个斑纹,雨季有额外的眼点和线条。

美眼蛱蝶
1958 土耳其 (5-5)
美眼蛱蝶
1981 英国 (4-3)
美眼蛱蝶
1990 台湾 (4-4)
美眼蛱蝶
1990 孟加拉国 (4-2)
美眼蛱蝶
2004 台湾 (4-3)

敏捷眼蛱蝶(Meadow argus,学名:Junonia villida)

敏捷眼蛱蝶
1985 斐济 (4-4)
敏捷眼蛱蝶亚种(Junonia villida calybe)
1998 澳大利亚 (5-3)

(Yellow pansy,学名:Junonia hierta)

1980 冈比亚 (4-2)
Yellow Pansy (Junonia hierta ssp. cebrene)
2001 南非 (6-1)
2007 沙特阿拉伯 (16-1,9)

枯叶蛱蝶(Orange oakleaf, Indian oakleaf,dead leaf,学名:Kallima inachus),又名木叶蝶、树叶蝶等。属于蛱蝶科,分布在热带亚洲地区,从印度到日本皆可见。枯叶蛱蝶是非常精巧的伪装动物,当枯叶蛱蝶合上翅膀时,其外观看起来就像一片枯叶。但翼的内面是有金属光泽的亮丽蓝色与橘色。

本种为大型种,成虫多见于潮湿的森林,好吸食树液、腐败的果实;飞翔相当迅速。前翅长约 42 ~ 45 毫米,以类似枯叶而闻名,颜色、形状无一不像,连叶脉、角度,甚至是破损处也都唯妙唯肖。翅背面底色为有金属光泽的深蓝色,前翅中央有一橙色斑带,边缘有黑色波纹,波纹中有一白色斑点。后翅外缘也有波状细线。翅腹面底色多为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等,依品种差异而有不同。有的亦散布着枯黄色、苔绿色斑点。前翅顶内侧至后缘中央及后翅前缘中央至后翅尾突有一深色直条纹,拟似叶脉的中肋。

枯叶蛱蝶
1960 琉球 (3-2)
枯叶蛱蝶 正面
枯叶蛱蝶 背面
1974 尼泊尔 (4-2,3)
枯叶蛱蝶变种Orange Oak Leaf (Kallima inachus ssp. formosana)
1983 柬埔寨 (7-5)
枯叶蛱蝶
1986-1987 日本 (22-19)
枯叶蛱蝶
2019 越南 (4+1MS-3)

毛眼蝶(Wall,wall brown,学名:Lasiommata megera)

毛眼蝶
2009 土耳其 (4-2)
毛眼蝶
2011 马恩岛 (4-1)

(Lotana blue,学名:Lepidochrysops lotana)

2013 南非 (10-6)

白带黛眼蝶(Banded treebrown,学名:Lethe confusa),又名白带蝶、白带竹眼蝶,为蛱蝶科黛眼蝶属下的一个种。

白带黛眼蝶
1985 澳门 (6-3)

朴喙蝶(European beak,nettle-tree butterfly,学名:Libythea celtis)是蛱蝶科喙蝶亚科中的一个物种[1]。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南欧、小亚细亚、中亚和巴基斯坦的契特拉山脉。朴啄蝶翅展达45mm至50mm。该物种的寄主为榆科的朴树。

朴喙蝶
1966 匈牙利 (9-8)

紫喙蝶(Purple Back,学名:Libythea geoffroy)。

紫喙蝶(海南紫啄蝶)
1963 中国 (20-14)

红线蛱蝶(Poplar admiral,学名:Limenitis populi)。

红线蛱蝶
1987 捷克斯洛伐克 (4-1)
红线蛱蝶
1991 德国 (8-2)
红线蛱蝶
1993 匈牙利 (3-1)
红线蛱蝶
2000 南斯拉夫 (4-3)
红线蛱蝶
2016 日本 (10-6)
红线蛱蝶
小本票封皮:红线蛱蝶
2023 克罗地亚 (3-3)

棕黑线蛱蝶(Southern white admiral,学名:Limenitis reducta)。

棕黑线蛱蝶
1998 保加利亚 (4-1)

(Eurasian white admiral,学名:Limenitis camilla)

2017 泽西岛 (6-5)

黄环链眼蝶(Woodland Brown,学名:Lopinga achine)

黄环链眼蝶
1996 白俄罗斯 (8+2MS-2)
黄环链眼蝶
2021 瑞士 (2-1)

马采拉凤蛱蝶(Pansy Daggerwing,学名:Marpesia marcella)。

马采拉凤蛱蝶
1979 哥斯达黎加 (6-5)

加勒白眼蝶,又译作大理石条纹粉蝶(Marbled white,学名:Melanargia galathea)是眼蝶亚科白眼蝶属的一种,分布在大部分的欧洲、北非及远东至伊朗,于20世纪末更扩展至英国。

其的毛虫主要吃多种的草,不过完全的草种不详,而紫羊茅是它们主要的食粮。大理石条纹粉蝶会在翅膀上或草茎上产卵。毛虫孵化立即会冬眠,待明年春天才吃新鲜的食物。毛虫呈石灰绿色,背部中间有一道深绿色的线。它们会在地上结蛹。成虫约于7月破蜅而出。在温暖及阳光普照的天气下,可以有几千只粉蝶飞舞。

加勒白眼蝶
1967 波兰 (9-8)
加勒白眼蝶
1974 匈牙利 (7-2)
加勒白眼蝶
1995 法属安道尔 (2-2)
加勒白眼蝶
1996 阿尔及利亚 (4-4)
加勒白眼蝶
2000 南斯拉夫 (4-4)
加勒白眼蝶
2009 列支敦士登 (4-3)
加勒白眼蝶
2012 科索沃 (3+1MS-3)
加勒白眼蝶
2013 英国 (10-10)
加勒白眼蝶
2016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4-4)

黑纹白眼蝶(Italian marbled white,学名:Melanargia arge)

黑纹白眼蝶
1996 意大利 (4-1)

(Esper's marbled white,学名:Melanargia russiae)

2011 匈牙利 (4+1MS-2)
2019 哈萨克斯坦 (6-4)

(Pallid Faun,学名:Melanocyma faunula)。

1996 马来西亚 (5-3)

网蛱蝶(Glanville fritillary,学名:Melitaea cinxia)。

网蛱蝶
1993 圣马力诺 (4-4)
网蛱蝶
2017 瑞典 (6-5)

(Spotted fritillary,red-band fritillary,学名:Melitaea didyma)

1991 阿尔及利亚 (4-2)

(Knapweed fritillary,学名:Melitaea phoebe)

细节
2020 法国 (12-3)

(Desert fritillary,学名:Melitaea deserticola)

2007 沙特阿拉伯 (16-2,10)
闪蝶属
2008 日本 (10-9)

大蓝闪蝶(Menelaus blue morpho,学名:Morpho menelaus)又译作大蓝魔尔浮蝶,是闪蝶属的一种蝴蝶。广泛分布于新热带界的南美洲北至中部一带。现今因生境大受森林砍伐影响而面对生存威胁。

著名于闪铄的金属蓝色翅膀,在20世纪广受收藏家珍视,亦被大量捕捉,其独特的彩虹色微结构也是科学家经常研究的对象。

幼虫有毛,呈红褐色,背上有青柠绿色叶形斑。

成蝶展翅130-140毫米。翅膀背面呈鲜明的金属蓝色,前缘暗色;腹面呈褐色,有一排褐圈配橙色圆心的眼纹,圈外有金属光泽般的淡青铜色。雄雌异型,雄性前翅外缘黑色并配有白色斑两个;雌蝶金属蓝色部分较小,较近躯体,双翅外缘有带白斑的宽阔黑边,翅缘有齿形白斑,外缘的波浪形态亦比雄性明显。

大蓝闪蝶
2010 法国 (4-1)

黑框蓝闪蝶(Peleides blue morpho,Common Morpho,学名:Morpho helenor peleides)又译作黑框蓝魔尔浮蝶,是属于蛱蝶科闪蝶属之中,海伦闪蝶的一个亚种。广泛分布于新热带界之中南美洲一带,包括巴拿马及西印度群岛至哥伦比亚一带。

幼虫有褐、红及黑色细线纹,背上有两个黄色斑,另有红线纹贯穿其间。躯体上有红褐色和白色毛,并在背上形成多簇毛。一对腿间长有能发出强烈臭味的腺体。

成蝶展翅95-120毫米。翅膀背面有鲜明的金属蓝色,雄蝶的比雌蝶更蓝,前后翅外缘皆有宽厚的暗色边,前翅前缘近躯体亦渐变纯黑色。波浪形的翅外缘凹入部分有小白边。翅膀腹面底色褐色,有若干个套黄圈的黑圈眼纹,双翅黑色的外缘有细斑线纹。

黑框蓝闪蝶
2018 墨西哥 (2-2)
黑框蓝闪蝶 细节
2020 法国 (12-12)

塞浦路斯闪蝶(Cypris morpho,学名:Morpho cypris)

塞浦路斯闪蝶
1965 黎巴嫩 (10-7)
塞浦路斯闪蝶
1979 哥斯达黎加 (6-6)
塞浦路斯闪蝶
1984 匈牙利 (7-3)
塞浦路斯闪蝶
1995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5+1MS-3)

太阳闪蝶(Sunset morpho,学名:Morpho hecuba)

太阳闪蝶细节
2020 法国 (12-5)

海伦娜闪蝶(Helena morpho,学名:Morpho helena)

海伦娜闪蝶
2020 波兰 (4-1)

门亮闪蝶(学名:Morpho portis)

门亮闪蝶
2020 波兰 (4-2)

(Obrina olivewing,学名:Nessaea obrinus)

1963 圣马力诺 (5-2)

黄缘蛱蝶(Mourning cloak,Camberwell Beauty,学名:Nymphalis antiopa)。

黄缘蛱蝶
1961 捷克斯洛伐克 (9-6)
黄缘蛱蝶
1962 德国 (4-2)
黄缘蛱蝶
1964 南斯拉夫 (6-2)
黄缘蛱蝶
1966 匈牙利 (9-7)
黄缘蛱蝶
1967 波兰 (9-4)
黄缘蛱蝶
1976 法属安道尔 (2-2)
黄缘蛱蝶
1977 波兰 (6-4)
黄缘蛱蝶
1988 土耳其 (4-4)
黄缘蛱蝶
1993 瑞典 (4-2)
黄缘蛱蝶
1993 圣马力诺 (4-3)
黄缘蛱蝶
2016 白俄罗斯 (4-2)
黄缘蛱蝶
2017 泽西岛 (6-6)

榆蛱蝶(Large Tortoiseshell,blackleg tortoiseshell,学名:Nymphalis polychloros),是属于蛱蝶科蛱蝶亚科的一种蝴蝶,是蛱蝶属的模式种。分布于欧洲中部至南部、北非、喜马拉雅山脉和巴基斯坦奇特拉尔至穆里,模式产地为瑞典。

翅膀外缘呈锯齿状,展翅宽约8厘米。翅面以橙色为主,配上了零碎的黑点;后翅沿着黑色的外缘有一排半月形的蓝斑。翅底大理石花纹般的棕色,前后翅的亚外缘都有不明显的蓝色带纹。当蝴蝶在树干上合起翅膀休息时造成保护色的效果。幼虫最长达4.5厘米。

榆蛱蝶
1963 圣马力诺 (5-3)
榆蛱蝶
1964 民主德国 (5-5)
榆蛱蝶
1977 波兰 (6-2)
榆蛱蝶
1991 阿尔及利亚 (4-4)
榆蛱蝶
1993 荷兰 (3+1MS-1)
榆蛱蝶
2000 南斯拉夫 (4-1)

朱蛱蝶(Scarce tortoiseshell,学名:Nymphalis xanthomelas)也称緋蛺蝶,是蛱蝶属中的一种蝴蝶。本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各地,从欧洲到日本皆可见。本种幼虫取食榆科的榉木,一年一世代,成虫于春夏活动,蛰伏度过冬季。

朱蛱蝶
1976 韩国 (10-9)

赭黄酒眼蝶(Macoun's Arctic,学名:Oeneis macounii)

赭黄酒眼蝶
1988 加拿大 (4-3)

大绢斑蝶(Chestnut Tiger,学名:Parantica sita)是斑蝶亚科中的一物种,在台湾又名青斑蝶,是一种大型斑蝶。展翅宽80~100 毫米。前翅黑褐色、后翅褐色,具大型青色条状斑纹。

大绢斑蝶
1986-1987 日本 (22-15)
大绢斑蝶亚种(Parantica sita niphonica)
2004 台湾 (4-1)

丽蛱蝶(Clipper,学名:Parthenos sylvia)。

丽蛱蝶(云南丽蛱蝶)
1963 中国 (20-20)
丽蛱蝶变种(Parthenos sylvia ssp. lilacinus)
1971 马来西亚 (7-3)
丽蛱蝶变种(Parthenos sylvia ssp. lilacinus)
1982 新加坡 (3-1)
丽蛱蝶变种(Parthenos sylvia ssp. gambrisius)
1984 泰国 (4-3)

白钩蛱蝶(Comma,学名:Polygonia c-album)也称白镰纹蛱蝶、白弦月纹挟蝶、角纹蛱蝶、银钩角蛱蝶,是钩蛱蝶属中的一种蝴蝶。

白钩蛱蝶
2006 泽西岛 (6-2)
白钩蛱蝶
2011 马恩岛 (4-3)
白钩蛱蝶
2013 英国 (10-1)

(Yellow Pansy,学名:Precis cebrene)

1965 老挝 (4-2)

(Blue Pansy,学名:Precis clella)

1975 埃塞俄比亚 (5-1)

(African leaf butterfly,eared commodore,学名:Precis tugela)

1980 文达 (4-1)

绿靴蛱蝶(Narrow-banded shoemaker,学名:Prepona pylene)

绿靴蛱蝶亚种 蓝黑靴蛱蝶 (Prepona pylene eugenes)
1986 巴西 (3-3)

(Shaded-blue leafwing,Laertes prepona,学名:Prepona laertes)

1979 哥斯达黎加 (6-4)

窄斑凤尾蛱蝶(Common nawab,学名:Polyura athamas)

窄斑凤尾蛱蝶变种(Polyura athamas ssp. samatha)
1970 马来西亚 (8-3)

安矩蛱蝶(Clouded mother-of-pearl,学名:Protogoniomorpha anacardii)

安矩蛱蝶
1960 马达加斯加 (16-3)

(Boisduval's false acraea, 学名:Pseudacraea boisduvali)

1990 文达 (4-1)

(Silky hairstreak,chlorinda hairstreak,学名:Pseudalmenus chlorinda)

1983 澳大利亚 (10-5)

(Macedonian grayling,学名:Pseudochazara cingovskii)

1996 北马其顿 (2-1)

联珠带眼蝶(Striped Ringlet,学名:Ragadia ensalda)

联珠带眼蝶
1963 中国 (20-5)

黑缘蛱蝶(Wizard,学名:Rhinopalpa polynice)是属于蛱蝶科蛱蝶亚科的一种蝴蝶,是黑缘蛱蝶属(学名:Rhinopalpa)的唯一一种,是一个单型分类。分布于亚洲中南半岛和菲律宾至印尼一带,模式产地为苏门答腊。幼虫的寄主为荨麻科中之锥头麻属和火麻树属(Dendrocnide)植物。

黑缘蛱蝶
2001 泰国 (4-2)

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 the Japanese emperor,great purple emperor,学名:Sasakia charonda)是鳞翅目蛱蝶科紫蛱蝶属中的一个物种。成虫的前翅长50至55毫米,雄蝶的翅膀表面有青紫色的光泽;雌蝶比雄蝶要大,翅膀表面没有青紫色的光泽,而是呈茶色的。大紫蛱蝶分布于日本各地、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北部和越南北部,喜欢生长于森林内。大紫蛱蝶为日本的国蝶。

大紫蛱蝶
1986-1987 日本 (22-22)
大紫蛱蝶
1994 韩国 (2-1)
大紫蛱蝶
2019 越南 (4+1MS-2)

灿蛱蝶(Eastern courtier,学名:Sephisa chandra),又名黄斑挟蝶、黄胡麻斑蛱蝶,为蛱蝶科帅蛱蝶属下的一个种。

灿蛱蝶
1978 泰国 (4-2)

(学名:Siproeta superba)

1984 古巴 (7-4)

(学名:Siproeta stelenes)

1978 牙买加 (4-2)

(Dark green fritillary,学名:Speyeria aglaja)

2011 马恩岛 (4-2)

箭环蝶(?,学名:Stichophthalma howqua)也称环纹蝶、环蝶,是箭环蝶属的模式种。

箭环蝶亚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1977 台湾 (4-3)
箭环蝶
1983 柬埔寨 (7-4)

青箭环蝶(Northern jungle queen,学名:Stichophthalma camadeva)。

青箭环蝶
1981 印度 (4-1)
青箭环蝶
1996 尼泊尔 (4-4)

白袖箭环蝶(?,学名:Stichophthalma louisa)。

白袖箭环蝶亚种 Stichophthalma louisa siamensis
1984 泰国 (4-2)

神箭环蝶(?,学名:Stichophthalma godfreyi)。

神箭环蝶
1984 泰国 (4-4)

青城箭环蝶(?,学名:Stichophthalma neumogeni )。

青城箭环蝶
1963 中国 (20-3)

(?,学名:Stichophthalma uemurai)。

2001 越南 (4-2)

西冷眼环蝶(,学名:Taenaris selene)

2001 越南 (6+1MS-5)

紫彩帖蛱蝶(Royal Assyrian,学名:Terinos terpander)

紫彩帖蛱蝶亚种(Terinos terpander robertsia)
1970 马来西亚 (8-8)
紫彩帖蛱蝶
1996 马来西亚 (5-2)
Formosan Leopard (Timelaea maqulata formosana)
1995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5+1MS-5)

蓝虎青斑蝶(Blue tiger, dark blue tiger, blue wanderer,学名:Tirumala hamata)

蓝虎青斑蝶
1983 澳大利亚 (10-6)

勺眼蝶(Swordgrass brown,学名:Tisiphone abeona)

勺眼蝶
1983 澳大利亚 (10-10)

(scarce mountain copper,学名:Trimenia malagrida)

2013 南非 (10-9)

优红蛱蝶(Red admiral,学名:Vanessa atalanta)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蝴蝶,翅膀通常为黑色,并有橘色条纹、白色斑点,其蝶翅翼展约2厘米左右。该品种在北非、美洲、欧洲、亚洲、加勒比海、新西兰等气候温和的地方均有分布。

优红蛱蝶
1959 匈牙利 (7-7)
优红蛱蝶
1961 捷克斯洛伐克 (9-8)
优红蛱蝶
1964 民主德国 (5-1)
优红蛱蝶
1965 黎巴嫩 (10-3)
优红蛱蝶
1967 波兰 (9-6)
优红蛱蝶
1980 匈牙利 (6-3)
优红蛱蝶
1984 德国 (4-2)
优红蛱蝶
1985 卢森堡 (4-3)
优红蛱蝶
1985 爱尔兰 (4-2)
优红蛱蝶
1987 土耳其 (4-2)
优红蛱蝶
1991 阿尔及利亚 (4-3)
优红蛱蝶
1993 丹麦 (4-4)
优红蛱蝶
1993 法罗 (4-3)
优红蛱蝶
1993 比利时 (4-1)
优红蛱蝶
1993 摩尔多瓦 (4-1)
优红蛱蝶
1998 保加利亚 (4-3)
优红蛱蝶
1999 新加坡 (4-4)
优红蛱蝶
2009 列支敦士登 (4-4)
优红蛱蝶
2011 以色列 (6-5)
优红蛱蝶
2011 马恩岛 (4-4)
优红蛱蝶
2013 比利时 (2-1)
优红蛱蝶
2013 英国 (10-9)
优红蛱蝶
2019 哈萨克斯坦 (6-5)

小红蛱蝶(Painted lady,学名:Vanessa cardui),是一种蛱蝶,属鳞翅目蛱蝶科。可能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蝴蝶,分布于除了南极洲及南美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展翅长5.1 - 7.3 公分。翅膀背面橘、褐色;翅端黑色,有明显的白带和小白点。翅膀腹面颜色暗淡,褐或灰色。

小红蛱蝶是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卵为薄荷绿色,约产卵后3 - 5日孵化。幼虫有5龄,约12 - 18日后化蛹。蛹期约10日。成虫可活两个星期。在温带地区终年发生。成蝶在多种植物上吸蜜,特别是菊科植物。幼虫以超过100种植物为食草,包含菊科、紫草科、锦葵科、豆科、马鞭草科、蔷薇科、蓼科、伞形科和鼠李科等植物。由于饲养容易,在幼稚园常被当作用来了解蝴蝶生活史的教材。

小红蛱蝶
小红蛱蝶
2007 沙特阿拉伯 (16-8,16)
小红蛱蝶
1969 匈牙利 (8-3)
小红蛱蝶
1991 波兰 (6+1MS-3)
小红蛱蝶
1991 巴巴多斯 (4+1MS-MS)
小红蛱蝶
1996 阿尔及利亚 (4-3)
小红蛱蝶
1997 直布罗陀 (4-3)
小红蛱蝶
1998 保加利亚 (4-2)
小红蛱蝶
小红蛱蝶
2005 爱尔兰 (4+1MS-3,MS)
小红蛱蝶
2010 法罗 (4-2)
小红蛱蝶
2020 英国 (6-2)

眉红蛱蝶(New Zealand red admiral,学名:Vanessa gonerilla)

眉红蛱蝶
1995 新西兰 (2-2)

黄眉红蛱蝶(Yellow admiral,Australian admiral,学名:Vanessa itea)

黄眉红蛱蝶
1991 新西兰 (3-3)

北美红蛱蝶(American Painted Lady,学名:Vanessa (Cynthia) virginiensis),亦称(斑)赤蛱蝶,鳞翅目蛱蝶科红蛱蝶属,成虫翅宽约4~5公分,具有橘红色、褐色、白色和蓝色的鳞片所形成之精致斑纹。春季大群向北飞,从非洲经地中海至欧洲,迁徙数千公里。第二代少数在夏末飞向南方,绝大多数死于北方冬季之时。美洲种的幼虫以菊科植物为食;非洲、欧洲种的幼虫以蓟和小荨麻为食。

北美红蛱蝶
1986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5-3)

(Canary red admiral,学名:Vanessa vulcania)

1997 马德拉群岛 (4-3)

指名文蛱蝶(Cruiser,学名:Vindula arsinoe),是一种在白天活动的蛱蝶科蝴蝶,分布在新几内亚到所罗门群岛,是两性异形。

指名文蛱蝶
2004 澳大利亚 (4-3)

蓝带尖翅环蝶(Common Saturn,学名:Zeuxidia amethystus)

蓝带尖翅环蝶
1970 马来西亚 (8-2)
  • 动物/昆虫纲/鳞翅目/蛱蝶科.txt
  • 最后更改: 10天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