獴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獴科动物邮票。

沼泽獴(Marsh mongoose,学名 Atilax paludinosus) 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獴科动物。一般体重在2.5-4.1公斤,体长46-62厘米,尾长32-53厘米。

沼泽獴遍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是沼泽地带占重要生态地位的一种动物。

在非洲的一些地方,沼泽獴被作为宠物饲养,这种獴性格比较温顺,也比较干净。在圈养条件下,沼泽獴的寿命可达17年。

沼泽獴的皮毛为深褐色,末端为黑色,身体的毛粗长,而四肢的毛则较短。爪子十分柔软,与浣熊相象,主要用于挖穴。

独居动物,遇到危险时,它们会发出高频率的叫声。

沼泽獴可以享用它能捕捉的所有类型的肉类,也吃各种果类。它们的游泳技术高超,同时也是一种聪明的小动物。

一年通常产两胎,分别在旱季和湿季。每胎最多三只小獴,通常9-14天能够睁开眼睛,30-46天断奶。

沼泽獴
1992 博茨瓦纳 (18-13)

笔尾獴(Yellow mongoose,red meerkat,学名:Cynictis penicillata) 也叫黄獴,是一种小型的獴科动物。笔尾獴平均体重0.5公斤,体长500毫米,生活在安哥拉、博茨瓦纳、南非、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的半沙漠灌木地区和草原上。

目前已知的亚种共有12种。笔尾獴的体色一般为黄色。南部的亚种体型稍大,体毛较长,为黄色或红褐色,尾巴也比较长,尖端为白色。北部的笔尾獴体色则偏灰,尾巴尖端为灰色或暗灰色。

笔尾獴是食肉动物,基本以节肢动物为食,但也吃其它的小型哺乳动物、蜥蜴、蛇和各种蛋。

笔尾獴主要在白天活动,但有时夜间也会出现。它们一般以最多20头獴的数量组成一群,居住在地下的洞穴中。笔尾獴经常与地松鼠或貂狸共处。

猛禽、蛇和胡狼捕食笔尾獴。

笔尾獴的交配季节为每年的七月到九月,十月至十二月为分娩期。笔尾獴每胎产两仔,断奶期为10周,10个月长成成体。

笔尾獴
2005 南非 (6-4)
笔尾獴
2012 纳米比亚 (4-2)

(Black mongoose,学名:Galerella nigrata)

2012 纳米比亚 (4-1)

(Slender mongoose,black-tipped mongoose,black-tailed mongoose,学名:Galerella sanguinea)

2002 博茨瓦纳 (16-4)

侏獴(Common dwarf mongoose,dwarf mongoose,学名:Helogale parvula),是非洲的一种小型食肉动物,属于獴科。

侏獴是一种典型的獴,尖头,小耳,长尾,肢短,爪长,比一般的獴要小许多,一般体长18-28厘米,体重210-350克。体毛柔软,一般为红棕或深褐色,四肢和腹部颜色较浅。背部有斑点。

侏獴是一种温顺的动物,主要生活在干燥的草地、开阔的森林或灌木地区,有时也靠近建筑物,它们最高可住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侏獴分布在东非到中南非洲的广大的地区。

侏獴一般在夜间活动,是群居动物。种群的数量从2到20头不等,雌獴的数量要比雄獴多,有严格的等级,有一对领头獴。领头的雌獴是整个种群的领导,雄獴则主要负责勘探附近的情况。

只有领头的雌獴有权力生养幼獴。侏獴的妊娠期为53天,一胎产6仔。

侏獴以昆虫(主要是白蚁、草蜢以及蟋蟀)、蜘蛛、蝎子、小蜥蜴、小鸟和小鼠,蛇肉 蛇蛋有时也吃水果

侏獴
2012 纳米比亚 (4-4)

红颊獴(Javan mongoose,学名:Herpestes javanicus)又叫红脸獴、印度獴或爪哇獴,是灵猫科獴属的一个品种,广泛分布亚洲多个不同的地方,分为不同亚种。獴在世界很多地方均可找到,但红颊獴的体型比非洲的亚种细型。

红颊獴
1965 老挝 (5-3)

埃及獴(Egyptian mongoose,学名:Herpestes ichneumon)是食肉目獴科的一种,原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有人工引进。

埃及獴
1972 西班牙 (5-4)
埃及獴
1994 塞内加尔 (5-3)
埃及獴
1998 津巴布韦 (4-2)

白尾獴(White-tailed mongoose,学名:Ichneumia albicauda)是一种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广大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的獴科动物。

白尾獴
1993 埃塞俄比亚 (4-4)

库氏獴(Liberian mongoose,学名:Liberiictis kuhni),也叫利比里亚獴,是一种分布在非洲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等地的小型獴科动物。

库氏獴
库氏獴
库氏獴
库氏獴
1998 利比里亚 (4全)

缟獴(Banded mongoose,学名:Mungos mungo),又称非洲獴、斑纹灰沼狸、横斑獴,是缟獴属下两个物种的其中之一,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东部。

成年的缟獴可长至0.3—0.4米,尾长0.2米,体重1.6—2.3千克。缟獴周身长满棕灰色的短毛,背部有深色的条纹。

缟獴是在日间集体活动的动物,一个集团的大小从4—40不等。缟獴主要是肉食者,喜欢吃甲虫、蚱蜢、白蚁、蜗牛、蝎子、鸟蛋、爬行动物的蛋、甚至啮齿目动物和蛇,偶尔也吃落到地上的水果。

缟獴的肛腺会分泌出气味强烈的液体,用来标志领地,也用来互相辨认。

缟獴
1981 卢旺达 (8-4)
缟獴
1987 博茨瓦纳 (20-5)
缟獴
2012 纳米比亚 (4-3)

狐獴(Meerkat,学名:Suricata suricatta)是细尾獴属的唯一物种,属食肉目獴科,居住在南非、纳米比亚及安哥拉西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

狐獴是一种小型昼行性动物,雄性平均重约731克,雌性720克,有着修长的躯干跟四肢,使它们的身长可达到25到35公分,尾长亦有17-25公分。它的尾巴(并不如其他的獴类那样一丛)为长、细,并尖尖延伸到端点,在末端的端点都为黑色,在直立时狐獴会用尾巴支撑来保持平衡,它们的脸型也是尖尖延伸到棕色的鼻子,狐獴的眼睛周围都有着黑色块,这些构造的作用跟太阳眼镜相同,让它们在艳阳普照下仍能清晰的视物,甚至是直视太阳,这对狐獴帮助很大,因为空中的掠食者通常是在太阳之前飞行以避免被察觉。狐獴有着小、黑、新月型的耳朵,有着在挖洞时能闭起来以避免砂进入耳内的功能。

狐獴有着有力、2公分长、弯曲的爪子,可用来挖洞猎食和调整它们的地底洞穴,它们在每只脚上有四根脚趾和长细的肢体。毛皮的颜色通常是浅黄棕色参杂着灰、古铜或微带银的棕色,它们有着短平行的条纹横过它们的背,这些条纹从尾巴的基部延伸到肩且每只皆不同。狐獴的身体下部没有花样,但在腹部只有稀疏覆体的毛,并露出底下的黑色皮肤,当它们用后脚站立时,狐獴利用腹部这块黑色区域吸收太阳的热,这通常是它们在寒冷的沙漠夜晚之后晨间做的第一件事以弄暖身体。

狐獴的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它们也会吃蜥蜴、蛇、蜘蛛、植物、卵跟小型哺乳动物。就如其他獴一样,狐獴演化为对许多的毒免疫,这使它们可以吃蝎子(包括刺)跟有些蛇而不至于导致不适、中毒或死亡。它们体内没有储存脂肪,所以如果它们没有每天觅食就会饿死。

狐獴主要的天敌包括猛雕、草原雕与胡狼等。狐獴也时常因遭遇鼓腹咝蝰和黄金眼镜蛇等蛇类时被咬伤致死。

狐獴
1980 西南非洲 (3-1)
狐獴
1987 博茨瓦纳 (20-10)
狐獴
2001 南非 (4-4)
狐獴
2014 匈牙利 (12-8)
狐獴
2020 香港 香港海洋公园 (6+1MS-4)
  • 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獴科.txt
  • 最后更改: 8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