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海豹科动物邮票。

冠海豹(Hooded seal,学名:Cystophora cristata)是北极的一种海豹。它们分布在中及西北冰洋,东临斯瓦尔巴群岛,西至圣罗伦斯湾。

成年公冠海豹的鼻子上有一可以膨涨及凸出的附属器官。当公冠海豹4岁大时这个凸出物就开始发育。公海豹透过令凸出物膨胀,令其头部看似大些。成年公海豹平均长2.6米,重410公斤。它们由出生时就已经有明显的两性异形:雌冠海豹是较为细小的,只有2.03米长及重低于300公斤。它们呈银色,散布了黑色及不规则的斑纹。头部较身体其他部分深色,但没有斑纹。幼冠海豹出生时长约1米及重24公斤。出生时呈背部灰蓝色,腹部呈淡奶白色。

冠海豹
1991 格陵兰 (6-3)
冠海豹
2003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2-2)
冠海豹
2012 冰岛 (2-1)

髯海豹(Bearded seal,学名:Erignathus barbatus),又名髭海豹,为海豹科髯海豹属的唯一一种动物,多见于寒带海域。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黄海、东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格陵兰南部。

髯海豹
1991 格陵兰 (6-5)

灰海豹(Grey seal,学名:Halichoerus grypus)是海豹科中其中一个主要物种,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一带的海岸。它们是海豹科中的一种大型海豹,亦是灰海豹属(Halichoerus)中的唯一成员。它们亦有另一个名称——大西洋灰海豹。

灰海豹体型中等,雄体身长2.5到3.3米,体重约为300公斤;雌体身型相对较小,一般仅长1.6到2.0米,重100到150公斤。灰海豹是大西洋北部和西部海岸常见的海豹之一。

灰海豹
1973 瑞典 (6-1)
灰海豹
1975 民主德国 (8-6)
灰海豹
1978 波兰 (7-5)
灰海豹
1988 瑞典 (3-2)
灰海豹
1992 法罗 (2-1)
灰海豹
1997 爱尔兰 (4-1)
灰海豹
灰海豹
1998 波兰 (6+1MS-1,MS)
灰海豹
2000 立陶宛 (2-1)
灰海豹
2002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2-2)
灰海豹
2005 丹麦 (2-2)
灰海豹
2007 英国 (10-8)
灰海豹
2009 波兰 (4-2)
灰海豹
2011 冰岛 (2-2)
灰海豹
2021 英国 (14-3)
灰海豹
2021 立陶宛 (2-1)

环海豹(Ribbon seal,学名:Histriophoca fasciata),又称带纹海豹,是海豹科环海豹属的唯一一个种,出没于北极地区。

成年的环海豹有黑色的皮肤,上有四个白斑纹:一条白条绕着颈部,一条绕着尾部,其身躯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白条,由前鳍作起点,在身躯两侧绕一个大圈子。雄体身上黑白分明显著,而雌体就相对地没那么明显的对比。新生的环海豹身上是白色的乳毛。换毛以后,它们的背部转为蓝灰色,腹部则带有银色光泽;假以时日,黑者更黑,白者更白,而那些白色的斑纹只会在四岁以后才开始明显起来。环海豹有一个很大的气囊,与气管连接着,在其身躯的右侧。雄体的气囊较雌性的大,科学家认为它们的气囊是用来在海底发声(Animal communication)的,也许用来吸引异性进行交配。

环海豹
1971 苏联 (5-5)

豹海豹(Leopard seal,学名:Hydrurga leptonyx),又称豹形海豹或豹斑海豹,属于海豹科,是豹海豹属的唯一一种。豹海豹在南极地区是仅次于南象海豹的体型第二大的海豹。虎鲸是豹海豹唯一的天敌。豹海豹的平均寿命约为26年。

豹海豹体型大而且多肉,背部呈深灰色,腹部呈浅灰色。颈部白色有黑色斑点,有点像豹汶,故得此名。雌性一般较雄性大。雄性长约2.8米及重320公斤,而雌性则约有3米长及重370公斤。体型较大的雌性可以长达3.5米及重400公斤。与其他的海豹相比,豹海豹是高度演化的关键捕食者。虽然它们是真海豹及以后肢来游泳,它们亦有强壮及高度发展的前肢,像海狮及海狗般的运动性。这就是一个趋同演化的例子。像海狮科般,豹海豹是浅水的猎人,不会像其他南极海豹(如韦德尔氏海豹及象海豹)进入几百米深的深海搜寻鱿鱼。豹海豹的颚骨异常的松,可以张开多于160°来咬大型的猎物。像大部分的肉食性动物,它们的前牙齿很锋利,但臼齿则互扣来筛出南极磷虾。它们的视觉及嗅觉都是高度发展的。这些感官连同其流线形的身体,它们可以在水中快速的游走,以避开其猎食者。

豹海豹
1960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4-2)
豹海豹
1973 澳属南极 (12-5)
豹海豹
豹海豹
1980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2全)
豹海豹
1983 英属南极 (6-1)
豹海豹
1987 福克兰 (4-4)
豹海豹
1987 波兰 (6-6)
豹海豹
1992 新西兰 (6-3)
豹海豹
1997 南非 (3-1)
豹海豹
2001 澳属南极 (4全)
豹海豹
2006 英属南极 (4-4)
豹海豹
2015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1全)
豹海豹
2018 英属南极 (4-3,4)
豹海豹
2020 罗马尼亚 (4-2)

韦德尔氏海豹(Weddell seal,学名:Leptonychotes weddellii),又名威德尔海豹、威氏海豹或威德尔氏海豹,是海豹科下韦德尔氏海豹属的唯一种动物,由一位英国的南极的航海探险家詹姆士·威德尔(James Weddell)所命名。这种海豹主要分布于南极周围、南极洲沿岸附近海域,据估计目前大约有80万头。体长约3米,雌性体形大于雄性,以鱼类、头足类等海洋中的生物为食。相对于一般的海豹,由于韦德尔氏海豹较为温驯,而且牙齿没有食蟹海豹尖锐,这使捕食它们的鲸类更为喜爱捕食。

韦德尔氏海豹
1976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6-4)
韦德尔氏海豹
1983 英属南极 (6-2)
韦德尔氏海豹
1992 新西兰 (6-1)
韦德尔氏海豹
1992 澳属南极 (5-4)
韦德尔氏海豹
1992 英属南极 (6-3)
韦德尔氏海豹
2006 英属南极 (4-3)
中下邮票2:韦德尔氏海豹
2007 南非 (1MS全)
韦德尔氏海豹
2012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1全)

食蟹海豹(Crabeater seal,学名:Lobodon carcinophagus),也称锯齿海豹,是分布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一种海豹。

成年雄性食蟹海豹体长2.16~2.41米;雌性2.03~2.41米,重200~300公斤。嘴脸甚长。颊齿复杂,上、下颌各有5枚颊齿,各齿的主尖头前有1个、后有3个齿冠尖头,适于过滤食物。主要以南极磷虾为食。喜独栖,在冰上行动迅速。食蟹海豹是食蟹海豹属下唯一的一种,其属名(Lobodon)来自希腊语,意为“锯齿状牙齿”。种名(carcinophagus)意为“食蟹的”,曾错误的认为蟹是其食物。

食蟹海豹
1983 英属南极 (6-6)
食蟹海豹
1988 澳属南极 (5-3)
食蟹海豹
食蟹海豹
1998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4-3,4)
食蟹海豹
1992 新西兰 (6-2)
食蟹海豹
1992 英属南极 (6-5)
食蟹海豹
2006 英属南极 (4-2)
食蟹海豹
食蟹海豹
食蟹海豹
食蟹海豹
2009 英属南极 (4全)
食蟹海豹
食蟹海豹
食蟹海豹
食蟹海豹
2018 澳属南极 (4全)

南象海豹(Southern elephant seal,学名:Mirounga leonina),又名南象形海豹,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是象海豹属下的两种海豹之一。它不仅是最庞大的鳍足类动物,而且还是迄今为止食肉目最大的成员。该海豹的名字源自它巨大的体型和成年雄性的大鼻子,用于发出非常响亮吼声,尤其在交配季节。

南象海豹与北象海豹相比,个头更大,鼻子更宽。两性异形现象明显,雄性个头远远大于比雌性。雌性平均体重为400-900公斤,长度2.6-3米;而雄性平均2,200-4,000公斤,长度4.5-5.8米。世界最大雄性南象海豹重5,000公斤,长度6.85米。眼睛大且圆,呈黑色。眼睛的宽度和低光环境下高集聚的视线在猎物捕获时起着重要作用。像所有的海豹一样,南象海豹有后肢和尾鳍。每一只脚有五个长蹼的趾。敏捷的双掌用于推动水。胸鳍在游泳时作用不大。由于后肢在陆地运动中不便,南象海豹使用鳍来移动身体。它们可以以这种方式在短距离内迅速移动(达每小时8公里),回到水中、追逐雌性以及追逐入侵者。幼崽出生时有毛皮,浑身黑色。它们的毛皮不适合在水中生活,但是隔绝冷空气,用以保护身体。第一次换羽伴随着断奶。换羽后,根据毛发的厚度和湿度不同,毛皮可能会变成灰色或棕色。年长的雄性的皮肤是厚厚的皮革,并且通常是伤痕累累。

南象海豹
南象海豹
1956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6-5,6)
南象海豹
1962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2-1)
南象海豹
1978 苏联 (5-5)
南象海豹
1979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3-3)
南象海豹
1983 澳属南极 (5-3)
南象海豹
1983 英属南极 (6-3)
南象海豹
1987 福克兰 (4-3)
南象海豹
1988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5-5)
南象海豹
1992 新西兰 (6-5)
南象海豹
1992 澳属南极 (5-2)
南象海豹
2002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4-4)
南象海豹
2005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1全)
南象海豹
2005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5-2)
南象海豹
2006 英属南极 (4-1)
南象海豹
南象海豹
南象海豹
南象海豹
2008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4全)
南象海豹
2010 澳属南极 麦夸里岛 (4-1)
南象海豹
2011 澳大利亚 (4-2)
南象海豹
2017 澳大利亚 (4-1)
南象海豹
2018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4-3)

北象海豹(Northern elephant seal,学名:Mirounga angustirostris)是两种象海豹之一,属于海豹科。它们是两性异形的,雄象鼻海豹平均长4米及重2300公斤,而雌象鼻海豹则长3米及重640公斤。它们是高度一夫多妻制的,一头雄性可以在一季内令多达50头雌性受孕。

成年或幼生的北象海豹都是无毛的,脱皮前呈黑色。脱皮后一般都呈银色至深灰色渐变成黄褐色。成年雄性的颈部无毛,胸部有粉红色、白色及浅褐色的斑点。

北象海豹黑色的眼睛大又圆。眼睛的阔度显示它们主要是以视觉来猎食。就像其他的海豹般,北象海豹有萎缩的后肢,成为尾巴及尾鳍的一部分。每一只脚都有五只有蹼的脚趾。这对灵活的脚可以用来推水。胸鳍则很少用来游泳。后肢并不适合在陆上运动,北象海豹会用鳍来支撑及推动身体。它们能够在短距离内走得很快,速度达至每小时8公里。

北象海豹细小的静脉围绕动脉来获得热量,故使它们能适应寒冷的气候。

北象海豹生活在太平洋东部,北至阿拉斯加及英属哥伦比亚,南至加利福尼亚州及下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它们会在南方繁殖、生育及脱皮。虽然它们在远洋区的栖息处覆盖甚广,但它们只会在七个主要的地方繁殖,其中四个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对出的海岛。它们在加利福尼亚湾的数量有上升的趋势。它们会在新年州立保留地、皮埃得拉斯·布兰卡斯及莫洛湾州立公园出没。

北象海豹
2008 联合国 (12-9)

夏威夷僧海豹(Hawaiian monk seal,学名:Monachini schauinslandi)是僧海豹属下的一种濒危物种,原产于夏威夷群岛,因而得名。此外它也是夏威夷灰白蝙蝠之外当地唯一的原生哺乳动物。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和栖息地破坏,夏威夷僧海豹的数量现仅有1,100左右。

夏威夷僧海豹有着灰色的毛皮、白色的腹部,身体修长;头部扁平而较小。其体格使得其可以在深海珊瑚礁里寻觅鱼虾及章鱼、乌贼等食物。[10] 在不捕猎时,它们会躺在西北夏威夷群岛的沙滩上嗮太阳。成年夏威夷海豹重170~205千克(375~452英磅),体长2.1~2.3米(6英尺11英寸~7英尺7英寸)。

夏威夷僧海豹
1993 俄罗斯 (8-3)
夏威夷僧海豹
1996 美国 (15-3)
夏威夷僧海豹
2022 美国 国家海洋保护区 (16-8)

地中海僧海豹(Mediterranean monk seal,学名:Monachus monachus)是一种僧海豹。它们现存只有350-450只,是世上最为稀有的鳍足类,也是最为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分布在地中海及东大西洋近北回归线的海域。

地中海僧海豹平均长2.3米,重约310公斤,雌海豹比公海豹较为细小。它们的上下颚各有8对牙齿。公海豹的毛皮呈黑色,而雌海豹的呈褐色至深灰色。它们的鼻端短而扁平,鼻孔长而向上。鳍足相对较短,有细小的爪。它们有两对可伸缩的乳头。

幼海豹出生时出生时约长80厘米,全身有黑色毛皮覆盖,其上有一白斑,白斑的形状足以分辨个别的僧海豹。它们的寿命不详,合计可以活到20-25岁。

地中海僧海豹
1978 意大利 (4-3)
地中海僧海豹
1981 阿尔及利亚 (2-1)
地中海僧海豹
1983 葡萄牙 (4-1)
地中海僧海豹
地中海僧海豹
地中海僧海豹
地中海僧海豹
1986 毛里塔尼亚 (4全)
地中海僧海豹
1990 希腊 (4-3)
地中海僧海豹
1993 马德拉群岛 (4全)
地中海僧海豹
1994 联合国 (12-11)
地中海僧海豹
2007 马德拉群岛 (8-1)
地中海僧海豹
2011 克罗地亚 (3-3)
地中海僧海豹
2013 西班牙 (4-3)
地中海僧海豹
2021 土耳其 (2-1)

加勒比僧海豹(Caribbean monk seal, West Indian seal,sea wolf,学名:Neomonachus tropicalis),又名西印度僧海豹,是一种已灭绝的僧海豹。它们是唯一在加勒比海及墨西哥湾生活的海豹。最后确定观察到它们是于1952年在小塞拉纳岛。于2008年,美国政府宣布经过5年搜寻,认为它们已经灭绝。

加勒比僧海豹是相对较细小的海豹,只有6-9呎长,颈部有一环环的脂肪,毛皮由褐色渐变至腹部的黄白色。它们的脚底及手掌都没有毛,内侧手指的指甲发育良好。雄性可以长达2.25米及重200公斤,雌性则较为细小,故是两性异形。

加勒比僧海豹生活在海洋环境,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中,在沿岸休息或繁殖。它们主要吃龙虾、八爪鱼等。加勒比僧海豹像其他的海豹般,在陆地上懒洋洋。它们没有攻击性及对人类的戒心,成为了它们最终灭绝的原因。

加勒比僧海豹
1988 哥伦比亚 (6-2)

大眼海豹(Ross seal,学名:Ommatophoca rossii),是分布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一种海豹,因眼睛比较大(眼径达7厘米),故名,又因英国南极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于1841年首次描述,故又称罗氏海豹、罗斯海豹。

大眼海豹头部较宽,吻较短,触须长仅10~40毫米。颈部短粗,头能缩进去。身体表面光滑,背部褐灰色或黑色,腹部银白色。成年雄性大眼海豹体长1.68~2.08米,重129~216公斤;雌性1.96~2.36米,重195~204公斤。以头足类、磷虾和鱼为食。一般独栖,喜栖于冰丛上,能发鸟叫似的声音。

大眼海豹是大眼海豹属下唯一的一种,其属名(Ommatophoca)来自希腊语,“Ommato”意为“眼”,“phoca”意为“海豹”。种名(rossii)源自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的姓氏。

大眼海豹
1983 英属南极 (6-5)
大眼海豹
1992 新西兰 (6-4)
大眼海豹
1992 英属南极 (6-1)

竖琴海豹(Harp seal,学名:Pagophilus groenlandicus)是一种相当耐寒的海洋哺乳动物,栖息于气​​温大约-40度的北极圈,以鳕鱼等鱼虾为食,繁殖能力相当强 。

竖琴海豹
1970 摩纳哥 (1全)
竖琴海豹
1991 格陵兰 (6-2)
竖琴海豹
2003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2-1)
竖琴海豹
2010 冰岛 (2-2)

港海豹(Harbor seal,学名:Phoca vitulina)是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及极地海域的海豹。它们出没于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海岸水域,与及波罗的海及北海,是分布最广的鳍足类。

港海豹呈褐色、黄褐色或灰色,吻呈V状。成年港海豹长1.85米及重132公斤。雌海豹比公海豹长寿,可以活到30-35岁,雄性的寿命为20-25岁。它们只会留在熟悉的环境,一般都是陆上掠食者不能到达的岩石地区,且有足够的鱼类食物供应。公海豹会在水中为交配而打斗,雌海豹会与较强壮的公海豹交配。每次只会生一胎,由雌海豹哺育。幼海豹出生后几小时内就懂得游泳及潜水,生长速度很快。它们身体上有鲸脂来保暖。

港海豹全球数量约为40-50万只,某些地区的亚种正在濒危。捕猎海豹现已全面禁止。

港海豹呈黑褐色至黄褐色或灰色,腹部较为浅色,每一只都有独特的斑点或斑纹。身体及鳍都很短,头部相对地较大及圆。吻呈V状,没有耳郭。在眼睛后方有一条较大的耳道。包括头及脚蹼在内,成年港海豹长1.85米及重55-168公斤。雌海豹一般比公海豹细小。

港海豹
1970 摩纳哥 (6-3)
港海豹
1980 冰岛 (5-5)
港海豹
1982 南斯拉夫 欧洲自然保护 (2-2)
港海豹
1991 格陵兰 (6-6)
港海豹
1992 法罗 (2-2)
港海豹
2002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2-1)
港海豹
小本票封皮:港海豹
2005 丹麦 (2-1)
港海豹
2009 波兰 (4-3)
港海豹
2010 冰岛 (2-1)
港海豹
2010 德国 (1全)
港海豹
2013 比利时 (10-5)
港海豹
2015 爱沙尼亚 (1MS全)
港海豹
2017 比利时 (5-4)
港海豹
2018 德国 (2-2)

斑海豹(Spotted seal,学名:Phoca largha)也叫大齿斑海豹、大齿海豹,是一种在在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分布的海豹。斑海豹身体呈纺锤形,头圆生有触须,没有外耳廓。四肢特化成鳍脚,趾间有蹼。雌性斑海豹体型大于雄性。出生的小海豹全身被白色的胎毛。斑海豹每年都要换毛。它们有洄游的行为,食物主要为鱼类和头足类。3年以后达到性成熟,为一雄多雌生殖型,在每年的1~3月份繁殖,产仔在浮冰上,每胎产一仔。

斑海豹西北太平洋亚种(Phoca vitulina largha)
2002 法国 (4-4)
斑海豹
2006 韩国 韩国岛屿自然风光:白翎岛 (4-2)
斑海豹
2007 日本 (10-7)
斑海豹
2010 日本 (10-2)
斑海豹西北太平洋亚种(Phoca vitulina largha)
2011 日本 旅行的风景 第12集 北海道2 (10-1)

环斑海豹(Ringed seal,学名:Pusa hispida)为海豹科环斑海豹属的一种小型海豹。分布于寒带海域,包括中国大陆黄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格陵兰。

环斑海豹是北极最小的海豹,因北部皮毛上有银色圆环图案而得名。成年个体体长在100至175厘米(39至69英寸)之间,体重则在32至140千克(71至309英磅)之间。

环斑海豹
1991 格陵兰 (6-1)
环斑海豹
1993 俄罗斯 (5-1)
环斑海豹亚种 Baltic Ringed Seal (Pusa hispida botnica)
1997 奥兰 (3-3)
环斑海豹
2001 匈牙利 (4+1MS-1)
环斑海豹
2003 爱沙尼亚 (1全)
(左)环斑海豹
2008 葡萄牙 (4+1MS-MS)
环斑海豹
2010 瑞典 (4-4)
环斑海豹
2011 冰岛 (2-1)

里海海豹(Caspian seal,学名:Pusa caspica)为海豹科环斑海豹属的一种,是最细小的海豹之一。它们只分布在里海的海岸及岩石岛屿和冰山。于冬天,它们会迁徙到里海北部。由于在温暖季节时冰山会融化,它们会留在伏尔加河及乌拉尔河河口,与及南部较寒冷的水域。里海海豹被分隔在里海的原因不明。其中一个假说是它们的祖先于第四纪大陆冰盖融化时来到里海。

里海海豹长约1.5米及重86公斤。雄海豹一般较为大。里海海豹可以潜水到50米的地方及逗留约1分钟。它们是群居的,大部分时间都会与群落一起。妊娠期为11个月,约于1月及2月会生一胎。它们出生时是长有白毛,重约5公斤。到了3个星期至1个月大时就会换毛。雌海豹及雄海豹分别于5岁大及6-7岁大就达至性成熟。

里海海豹
里海海豹
里海海豹
里海海豹
里海海豹
1993 土库曼斯坦 (6全)
里海海豹
1997 阿塞拜疆 (1MS全)
里海海豹
2002 哈萨克斯坦 (2-2)
里海海豹
2003 乌克兰 (2-1)
里海海豹
2003 俄罗斯 (2-1)
里海海豹
2009 波兰 (4-4)
  • 动物/哺乳纲/食肉目/海豹科.txt
  • 最后更改: 5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