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犰狳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倭犰狳科动物邮票。

倭犰狳科(学名:Chlamyphoridae)是有甲目下的一科哺乳类动物。传统分类上,雕齿兽亚科是与现存犰狳不同的主干分支,但有根据形态学上的研究指出它们可能与犰狳科是一个并系群。

在2016年,根据星尾兽的mtDNA的分析,发现是与现存的犰狳共同包含在倭犰狳亚科及三带犰狳亚科的旁系群内。由此,现存及过往曾存在的犰狳类物种仅分做两科,大部分安置在本科,另外则分类至犰狳科内,而潘帕兽则仍未有定论。

圆头倭犰狳(Greater fairy armadillo,Burmeister's armadillo,Chacoan fairy armadillo,学名:Calyptophractus retusus)是倭犰狳科下圆头倭犰狳属(Calyptophractus)的单属种。此种与另一近似种倭犰狳常被称作铠鼹,铠指此科物种背部上的鳞甲,但它们并不属于鼹科。

圆头倭犰狳(以及另一近似种倭犰狳)与其他犰狳不同的是其骨盆上的鳞甲是牢固地附着在脊柱和骨盆的骨头上。软背上的鳞甲已完全融合到皮肤上,当中24片鳞甲因以软组织联系而能够活动。背甲上散落稀疏的白毛,但在腹部则很浓密如毛茸茸般。强而有力的弯曲利爪很适合它们穴居的生活。柔软的鳞甲于尾部戛然而止,就像被截去一样,这与倭犰狳一样,但此种没有明显坚硬的头甲,也没有大片的尾甲覆盖尾部。身体总长度为140至175毫米,尾长约35毫米。牙齿很小如钉状。

本种为夜行性物种,科学家对其所知甚少。能快速地挖掘出地洞以自补,如未能迅速躲进地洞中,会把身体紧贴地面。主要以蚂蚁及其幼虫为食,也吃蠕虫,蜗牛及树根等植物材料。已知此种能发出如人类婴孩般的哭泣声。

原生于新热带界的南美洲,主要生活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及巴拉圭。其原生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的灌木丛或干旱的低矮草地。其主要受到栖息地破坏的威胁。

圆头倭犰狳
1984 巴拉圭 (7-5)

长毛犰狳(Andean hairy armadillo,学名:Chaetophractus vellerosus)是一种犰狳。在南美洲的中部及南部生活,惯于挖地洞,受惊时会发出尖叫声。

长毛犰狳
2018 联合国 (12-6)

星尾兽(学名:Doedicurus)是属于史前的雕齿兽科,生存于更新世至最后的冰河时期末,约11000年前。星尾兽是已知雕齿兽科最大的,身高达1.5米,整体长度约3.6米。它有大而圆的甲壳,是由很多紧密的骨板组成,与现今的犰狳科相似。它的尾巴由灵活的骨鞘包围,只少雄性的尾巴末端有长棘。[1]星尾兽是更新世大型动物的一类。

星尾兽栖息在林地及草原,它们是草食性的。由于星尾兽的视觉受到限制,相信它们很难在看不见敌人的情况下挥动尾捧作出攻击。另外,其甲壳上亦有发现与由尾巴肌肉接近的能量造成的伤害,所以相信它的尾捧可能用作种内斗争而非抵抗猎食者。

星尾兽的甲壳是扣在盆骨上,但在肩膀上则是松开的。它的前方布一个额外及细少的拱,相信是像骆驼的驼峰一样用来储存脂肪,作为干旱季节的能量,并且提作为防御的软垫。

星尾兽的化石在北美洲及南美洲都有发现,尤其是在阿根廷。根据其最后出现的时间,它们有可能被南美洲的原住民所捕猎。

星尾兽 Doedicurus clavicaudatus
1997 乌拉圭 (5-4)
星尾兽 Doedicurus clavicaudatus
2001 阿根廷 (4-2)

雕齿兽(学名:Glyptodon)是一属生存于更新世的大型及有装甲的哺乳动物。雕齿兽外型及体重有点像金龟车,但较为扁平。雕齿兽估计是草食性的,以草及其他近河流的植物为食物。它有可能每一小时只行走1-2里。2016年一项针对星尾兽的mtDNA进行分析的研究,发现原来星尾兽所属的雕齿兽亚科与现代有甲目的倭犰狳亚科及三带犰狳亚科是同一演化支的旁系群,也因此犰狳属以外的所有犰狳与雕齿兽现在都归入倭犰狳科之中。

雕齿兽的外表就像现存的龟以及中生代时期的甲龙,这可算是不同分支的趋同演化至相似形态。

雕齿兽是属于异关节总目。这个总目下包括有食蚁兽、树懒、犰狳及已灭绝的地懒。

雕齿兽起源于南美洲,并在250万年前北美洲及南美洲因巴拿马地峡的出现而连结时首次出现在美国西南部。它们在约于一万年前灭绝。相信住在它们附近的原住人类猎杀它们及以它们的壳来作为遮蔽。

雕齿兽体长约 3.3米(11英尺),高度约 1.5米(4.9英尺),体重可达 2公吨(4,400英磅)。

雕齿兽的身体由保护甲壳所覆盖,而此甲壳是由超过1000块1吋厚的骨板所组成。雕齿兽类的每个不同种都有其独特的骨板及壳,这个甲壳就像龟的一样,不过它们不能把头缩入壳内,取而代之是在头颅骨顶有一个骨冠。雕齿兽的尾巴有环形骨作为保护。这个巨型甲壳需要更强壮的支撑物,例如融合了的脊骨,短而巨大的肢骨及阔的肩胛骨。

鼻腔因肌肉加厚的缘故而变得细少。有些估计指这些加厚的肌肉是像貘或象般的口器或长鼻。但是大部分有长鼻的动物的鼻骨都在头颅骨的较后位置,而雕齿兽却没有这个特征。雕齿兽的下颚骨很深及帮助支撑巨大的肌肉来咬碎在河边及湖边的植物。

捕猎雕齿兽的有剑齿虎的斯剑虎,但它要将重1-2吨的雕齿兽反转则显得有点困难。

一些证据显示人类可能是导致雕齿兽灭绝的主要原因,猎人们会利用它们的壳作为躲避恶劣气候用的临时庇护。来自阿根廷彭巴草原两处考古地 Campo Laborde 与 La Moderna 的证据显示,雕齿兽与其近亲星尾兽成功存活至全新世早期,与人类的生存时间交叉了 4,000 年。

Glyptodon claripes
1996 乌拉圭 (5-1)

大犰狳(Giant armadillo,tatou, ocarro, tatu-canastra,tatú carreta,学名:Priodontes maximus),也叫巨犰狳,是有甲目犰狳科大犰狳属的唯一一种,体型较大,通常体重为27千克,最重可达32.3千克,身长89.5厘米,身体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部分是尾巴。大犰狳以白蚁和蚂蚁为食。

大犰狳
1974 法国 (1全)
大犰狳
1982 巴西 (3-1)
大犰狳
1984 巴拉圭 (7-1)
大犰狳
大犰狳
1985 巴拉圭 (7-4,5)
大犰狳
1995 联合国 (12-5)
  • 动物/哺乳纲/有甲目/倭犰狳科.txt
  • 最后更改: 3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