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羚亚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马羚亚科动物邮票。

马羚亚科(学名Hippotraginae)是牛科的一亚科,包括马羚属(Hippotragus)、长角羚属(剑羚属Oryx)和旋角羚属(Addax)。

马羚亚科共分为3属8种。

旋角羚(Addax,white antelope,screwhorn antelope,学名:Addax nasomaculatus)又称弓角羚羊,是一种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羚羊,目前野外的旋角羚处于极度濒危的状况。不过全球有不少驯养于牧场中的旋角羚,常常用于捕猎的目标。

旋角羚肩高约1米,体重60-120千克。体毛为白色,但胸部、颈部和头部的颜色则为褐色,鼻梁上和嘴边有白色的斑块。到了冬天,旋角羚的体毛会换成褐色。雄性和雌性旋角羚都长有角,雄性角长可达120厘米,雌性可达80厘米,角上带有两个螺旋状的弯曲,其名称即由此而来。蹄的底部较宽,强健有力,可以在松软的沙土上行走,这使得它们称为最适应沙漠气候的一种羚羊。

旋角羚具有很强的群居性,种群中既包括雄性,也包括雌性,数量在2-20头不等,由年长得雄性旋角羚率领,集体觅食。

旋角羚
1970 民主德国 (4-3)
旋角羚
1978 尼日尔 (6-5)
旋角羚
1979 乍得 (6-2)
旋角羚
旋角羚
1985 尼日尔 (4-1,2)
旋角羚
2016 联合国 (12-5)
旋角羚
2020 联合国 (12-2)

马羚(Roan antelope,学名:Hippotragus equinus)是生活在西非、中非、东非和南非的一种草原羚羊,属于马羚亚科马羚属。

肩高约为1.5米,体重250千克。体色为红棕色,腹部颜色较浅,眉、面颊为白色,脸部为黑色。雌性颜色浅些。长有短鬃毛,浅色胡须和突出的红色鼻孔。角上带环,微向后,雄性可达1米长,雌性稍短。

马羚以中等长度的草为食,一般组成5-15只的种群,由一头公马羚率领。

马羚
1971 马拉维 (13-9)
马羚
1980 西南非洲 (4-3)
马羚
1981 肯尼亚 (4-3)
马羚
1989 津巴布韦 (6-6)
马羚
1989 埃塞俄比亚 (4-3)
马羚
1990 尼日利亚 (4-2)
马羚
1993 南非 (18-11)
马羚
1997 南非 (3-1)
马羚
马羚
马羚
马羚
2010 莫桑比克 (4全)

黑马羚(Sable antelope,学名:Hippotragus niger)是生活在东非大草原的肯尼亚和南非的一种羚羊。包括三个亚种。

黑马羚肩高120-140厘米,体重200-270千克,雄性体型大于雌性。雌性黑马羚的体色为栗色或深褐色,雄性则为黑色。腹部、面颊部为白色,颈后长有粗鬃毛。黑马羚的角向后方弯曲,雌性角长可达1米,雄性更长,可达1.5米。

生活在大草原的林地,以中等长度的草和树叶为食。在白天活动,但天热的时候活动能力有所下降。一般由一头雄性黑马羚率领,一个种群的数量一般为10-30头,包括雌性和幼仔。雄性黑马羚通过打斗来争夺交配权。

黑马羚
1954 南非 (14-14)
黑马羚
1961 南非 (9-9)
黑马羚
1975 卢旺达 (8+2MS-3)
黑马羚
1976 莫桑比克 (12-12)
黑马羚
1980 西南非洲 (4-4)
黑马羚
1983 博普塔茨瓦纳 (4-3)
黑马羚
2002 博茨瓦纳 (16-10)
黑马羚
2013 纳米比亚 (5-4)

大黑马羚(Giant sable antelope,学名:Hippotragus niger variani),或称作安哥拉大貂羚,是黑马羚三个亚种中的其中一种,是安哥拉的特有亚种,仅在库安都河(Cuando River)流域繁殖生活。大黑马羚在安哥拉是一种崇高的动物,是这个国家的象征。

大黑马羚最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头上的一双大角,最长可达1.6m。幼年的大黑马羚在外观上两性十分相似,但长到三岁时雄性就会披上一身黝黑亮泽的毛皮,并长出一对雄伟的大角。成熟的雄性平均体重可达238kg,高116至142cm,角的长度由81至165cm不等;雌性平均体重220kg,比雄性略为矮小,一双角的长度在61至102cm不等。除了雄性是黑色毛皮外,雌性及幼犊都是栗色,有部分在南方分布的雌性会略显黑褐色。所有黑马羚都有白色的眉毛,吻部突至脸颊两边亦有白色条纹,白色腹部亦延伸至臀部。小于两个月的幼犊呈淡褐色,并有疏落条纹。

与其他羚羊一样,大黑马羚比较谨慎害羞,但也有好斗的一面。雄性在受伤、受袭或被接近时,会变得极为危险。在雄性之间的打斗时,它们会避重就轻,先将前足跪下,然后仅用大角互相扭斗,伤亡的情况并不常见。水源充足的森林是它们理想的栖息之所,丰饶的植被及大树能为他们提供大量食物。大黑马羚是传统的草食性动物,一些离地40至140毫米的树叶占了它们九成以上的食材,嫩叶及草本植物也是它们的食物,长在白蚁丘上的则更受欢迎。

年幼的大黑马羚会遭到豹及鬣狗等的攻击,但成年的大黑马羚则只有狮子才能威胁到它们。当受到惊吓时,大黑马羚在迅速冲刺后便会停下回望,但当发现被追杀时,它们会发足狂奔,最高速可达35英里每小时。

大黑马羚
1953 安哥拉 (20-2)
大黑马羚
大黑马羚
大黑马羚
大黑马羚
1990 安哥拉 (4全)
大黑马羚
1993 联合国 (12-8)

弯角剑羚(Scimitar oryx,学名:Oryx dammah),又名白长角羚及白剑羚,是长角羚属的一种,生活于整个北非地区。一般认为弯角剑羚已经在野外灭绝,但有报道称小部分仍在尼日尔中部及乍德生存。

弯角剑羚肩高仅多于1米,重约200公斤。毛皮呈白色,胸部呈红褐色,前额延至鼻端都有黑纹。它的角幼长,像弯刀般向后弯曲,雄性及雌性的角都可长达1-1.25米。

弯角剑羚
1978 尼日尔 (6-4)
弯角剑羚
1978 毛里塔尼亚 (6-1)
弯角剑羚
1979 乍得 (6-3)
弯角剑羚
弯角剑羚
1985 尼日尔 (4-3,4)
弯角剑羚
1998 爱尔兰 (4-2)

阿拉伯大羚羊(Arabian oryx,white oryx,学名:Oryx leucoryx),又名阿拉伯羚、阿拉伯直角羚羊或阿拉伯剑羚,是长角羚属中最细小的成员,栖息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及草原。它们于1970年代早期就接近在野外灭绝,现正被列为濒危物种。

阿拉伯大羚羊肩高约1米,重70公斤。它们的毛色接近雪白色,腹部及脚都是褐色的,在头部及颈部之间、前额、鼻子及由角经眼睛至口部都有黑色斑纹。雄羊及雌羊都有直立的环角,长达半米。

阿拉伯大羚羊的天敌只有狼。圈养下或在良好的野外环境,它们凡寿命可以达20岁。在干旱的季节,它们会受到营养不良及脱水的威胁。雄羊之间的斗争、蛇咬、疾病及遇溺都是一般令它们死亡的原因。

阿拉伯大羚羊主要吃草,及多种不同的植物部分,包括树、芽、香草、果实、块茎及根。它们的群族会跟随雨水去吃新长出来的植物。它们可以几个星期不喝水。研究发现它们主要吃针禾属的植物,其花朵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及水分。

阿拉伯大羚羊会在灌木或树下的地上挖坑休息。它们能够侦测及前往下雨的地方。它们单在阿曼的分布地就超过3000平方公里。群族包含了不同的性别,成员总数介乎2-15头,超过100头的群族也曾出现过。它们一般都不带有攻击性,故群族可以和平共存。它们的群族之内只有一个简单的架构,涉及所有7个月大以上的雄羊及雌羊。它们会与其他群族成员保持视觉接触,其他雄羊会负责照顾群族的成员及外围的雌羊。当分散后,雄羊会回到群族最后出没的地方,直至其他成员回来。幼年的雄羊是独居的。雄羊及雌羊会用其角来保护地盘的资源,免受外来者偷取。

阿拉伯大羚羊
1968 约旦 (9-6)
阿拉伯大羚羊
1971 以色列 (4-3)
阿拉伯大羚羊
1980 民主德国 (6-4)
阿拉伯大羚羊
1991 约旦 (4-4)
阿拉伯大羚羊
1995 联合国 (12-12)
阿拉伯大羚羊
2000 阿曼 (4-3)
阿拉伯大羚羊
阿拉伯大羚羊
阿拉伯大羚羊
阿拉伯大羚羊
2005 约旦 (4全)
左四:阿拉伯大羚羊
阿拉伯大羚羊
2011 以色列 (5-1,4)
阿拉伯大羚羊
2018 以色列 (3-2)
阿拉伯大羚羊
2022 沙特阿拉伯 (2全)

东非直角长角羚(East African oryx,学名:Oryx beisa),又名东非剑羚、直角剑羚或东非长角羚,是一种大羚羊。其下有两个亚种:分布在非洲之角及塔纳河北部沙地及半沙漠的指名亚种(O. b. beisa),并分布在塔纳河南部的肯雅及坦桑尼亚的长耳直角长角羚(O. b. callotis)。一些学者认为它们是南非剑羚的亚种,不过它们的基因却有明显不同之处。

东非直角长角羚肩高1米,重约175公斤。它们的毛皮呈灰色,腹部白色,白色与灰色间有一道黑色斑纹分界,头部与颈部之间、沿鼻子、由眼睛至口及在前额也有黑色斑纹。它们有一束细小的栗色鬃毛。角幼而直,雄羚及雌羚都有,一般长75-80厘米。

东非直角长角羚栖息在半沙漠及沙地,主要吃草、叶子及芽。它们可以储存水分来提升体温。群落约有5-40个成员,一般雌羚在前头,较大的雄羚在后头保护。一些年老的雄羚是独居的。无线电追踪发现独居的雄羚有时会与发情期的雌羚一起生活一段短时间,从而增加繁殖的机会。

东非直角长角羚
1961 埃塞俄比亚 (6-5)
东非直角长角羚
东非直角长角羚
东非直角长角羚
东非直角长角羚
1996 厄立特里亚 (4全)

南非剑羚,或称南非长角羚(Gemsbok, gemsbuck,South African oryx,学名:Oryx gazella),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南部的偶蹄目,是长角羚属(Oryx)现存的四个成员之一。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及博茨瓦纳。

体长约150到200公分,肩高约110到130公分。体重约100到200公斤,是剑羚属中最大型的种类。身体上覆盖的毛是灰褐色,但脸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体毛是白色。脸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与后肢之间的体侧、四肢的胫部及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布。

不论是雄性或是雌性都有长而直的角,其中以雄性的角较大,最长可以达到约120公分。

栖息于沙漠之中,以一只强大的雄性为中心,形成约10到40匹的群体共同生活。年迈的雄性会离开群体独自生活。南非剑羚为草食性动物,吃草或树叶等。繁殖的形式是胎生,一次可以产下一匹幼体。繁殖期时,雄性之间会互相以角搏斗,以竞争与某只雌性繁殖的机会。

南非剑羚
1953 安哥拉 (20-10)
南非剑羚
1954 南非 (14-11)
南非剑羚
1961 南非 (9-7)
南非剑羚
1980 西南非洲 (20-5)
南非剑羚
1987 博茨瓦纳 (20-13)
南非剑羚
1993 南非 旅游 (5-5)
南非剑羚
1997 匈牙利 (4+1MS-1)
南非剑羚
2001 南非 (4-1)
南非剑羚
2013 纳米比亚 (5-3)
  • 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马羚亚科.txt
  • 最后更改: 7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