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长颈鹿科动物邮票。

长颈鹿科(学名:Giraffidae)属于偶蹄目反刍亚目。

本科下又分长颈鹿属的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与㺢㹢狓属的㺢㹢狓(Okapia johnstoni)两种。都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这两个物种在第一眼看到时相当不像,但它们分享著一些共同特征,如长、黑的舌头、分裂的犬齿等。

长颈鹿是偶蹄目中最独特的一类,牙齿为原始的低冠型,不能以草为食,只能以树叶为食;舌头较长。头上有短角,角上有被毛的皮肤覆盖;现存仅分布于非洲,有两属两种。 与长颈鹿科关系较近的动物是反刍亚目的其他动物,如牛、羊、羚羊等等。

北部长颈鹿,又名努比亚长颈鹿(Northern giraffe,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是4种长颈鹿中的一种,斑点呈四方形,栗色;底色为白色。腿内侧及上肢以下无斑点。分布苏丹东部及刚果东北部。

种加词为camelopardalis,源于早期罗马帝国时期人们给它起的名字,意思是骆驼和豹的杂交体,因为它的外形类似这两种动物的揉合体。

北部长颈鹿
1953 安哥拉 (20-20)
北部长颈鹿
1954 南非 (14-13)
北部长颈鹿
北部长颈鹿
1960 尼日尔 (12-7,8)
北部长颈鹿
1961 比利时 (6-4)
北部长颈鹿
1961 南非 (9-8)
北部长颈鹿
1961 埃塞俄比亚 (6-4)
北部长颈鹿
1972 波兰 (9-2)
北部长颈鹿
1976 捷克斯洛伐克 (6-4)
北部长颈鹿
1978 尼日尔 (6-1)
北部长颈鹿
1980 西南非洲 (20-15)
(上)北部长颈鹿
1982 日本 (4-4)
北部长颈鹿
1987 博茨瓦纳 (20-17)
北部长颈鹿
1993 坦桑尼亚 (7+1MS-6)
北部长颈鹿
1998 南非 (12-9)
北部长颈鹿
2001 葡萄牙 (10-6)
北部长颈鹿
2006 南非 (10-2)
北部长颈鹿
2011 立陶宛 (4-1)
北部长颈鹿
2012 澳大利亚 (7-3)
北部长颈鹿
2013 比利时 (10-10)
北部长颈鹿
2014 匈牙利 (12-1)
北部长颈鹿
2018 波兰 (4-4)

网纹长颈鹿(Reticulated giraffe,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俗称索马里长颈鹿(Somali giraffe),是原生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部以及肯亚北部的长颈鹿亚种。在人工饲育或是在野外接触亚种族群的情况下,网纹长颈鹿能和其他长颈鹿亚种进行交配。

网纹长颈鹿是九种长颈鹿亚种之中最有名的一种,同时,它和罗氏长颈鹿同为目前为止动物园内最常见的长颈鹿。网纹长颈鹿的毛皮上有被白色线条网络描绘出的多边形深栗色的大斑点。这些斑点有可能是深红色的,也有可能延伸到腿部。长颈鹿会有如此超乎寻常的高度归因于一种被称作“角力”的仪式,也就是两只公长颈鹿为了取得繁殖的权利,而以脖子甩到对方身上进行攻击的一种打斗,拥有最高、最长脖子的长颈鹿将会胜出,并取得交配的权利,从而将这些基因传给下一代。

网纹长颈鹿
1981 肯尼亚 (4-1)
网纹长颈鹿
网纹长颈鹿
网纹长颈鹿
网纹长颈鹿
1989 肯尼亚 (4全)
网纹长颈鹿
2000 法国 (4-2)
网纹长颈鹿
2006 荷兰 (12-9)

罗氏长颈鹿(Rothschild's giraffe,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othschildi)是第二最濒危的长颈鹿亚种,在野外只余下几百只。其名是为纪念罗斯柴尔德(Walter Rothschild),它们又名巴林戈长颈鹿,是以巴林戈湖来命名,或称乌干达长颈鹿,因为它们大多生活在肯雅及乌干达。虽然长颈鹿整体只是处于依赖保育,但罗氏长颈鹿由于数量很少,却有混种的风险。在野外只有很少地方可以见到它们,最著名的要是肯雅的纳库鲁湖及乌干达北部的默奇桑瀑布国家公园(Murchison Falls National Park)。在英国及肯雅都有饲养罗氏长颈鹿,目的是扩展其基因池。

罗氏长颈鹿很易确认,其毛色最为特别。罗氏长颈鹿的斑纹很像马赛长颈鹿的,但色彩较淡,斑纹边平滑。它们的小腿没有斑纹,好像穿了白袜一般。另外,它们是唯一的亚种拥有5只角。两只真角位于头顶.前额上有一角,而耳朵后另有两只角。它们比很多亚种都要高,可以高达6米。

罗氏长颈鹿全年也会交配,妊娠期为14-16个月,每次会生一只幼鹿。它们是以小群生活,但是雄鹿与雌鹿是分开居住的,只会在交配时走在一起。雄鹿较雌鹿大,有时也会较为深色。

罗氏长颈鹿
罗氏长颈鹿
罗氏长颈鹿
罗氏长颈鹿
1997 乌干达 (4全)

安哥拉长颈鹿(Angolan giraffe,学名:Giraffa giraffa angolensis),也作纳米比亚长颈鹿(英语:Namibian giraffe),是长颈鹿的一个亚种,现生活在纳米比亚北部、赞比亚西南部、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西部。

2009年的一项基因研究显示,安哥拉长颈鹿位于纳米比沙漠的个体和埃托沙国家公园的个体为不同的亚种。不过,线粒体DNA的研究否认了这一分类说法,[2][3]并进一步指出津巴布韦南部的长颈鹿也是安哥拉长颈鹿,将这一亚种的分布范围进一步向东推进。

该亚种毛发上的棕斑更大,边缘呈锐角状凸起。安哥拉长颈鹿的斑块从腿部一直绵延到头的下半部分,颈部和臀部的斑块更小些,耳朵则是白色的。

安哥拉长颈鹿的栖息地在土壤贫瘠的地方(如纳米比沙漠)偏大,在土壤肥沃的地方(如曼雅拉湖国家公园)偏小。

安哥拉长颈鹿
1965 民主德国 (3-1)

†(学名:Giraffa punjabiensis)

2013 尼泊尔 (4-3)

始长颈鹿属(学名:Giraffokeryx)是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属于长颈鹿科,体型中等,长有骨角,存活于中新世的印度半岛和欧亚大陆。大部分生物学家认为始长颈鹿是单型,学名G. punjabiensis。

Giraffokeryx sp.
2017 尼泊尔 (6-6)

㺢㹢狓(Okapi,forest giraffe, Congolese giraffe, zebra giraffe,学名:Okapia johnstoni),是一种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尔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又称作欧卡皮鹿。它是长颈鹿科中的一种偶蹄动物。它与长颈鹿有亲缘关系,是长颈鹿唯一的尚未灭绝的近亲。不过第一眼上它看上去更像一匹马,由于它的后部有黑白交替的条纹,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匹斑马。过去曾经有人以为㺢㹢狓是长颈鹿与斑马交配产生的,但实际上它与斑马不是近亲。生物学家相信长颈鹿的祖先在脖子变长之前其模样跟㺢㹢狓相差不远。㺢㹢狓的分布地区是非洲中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的雨林。

㺢㹢狓的皮毛是巧克力色的,有红色和绛红色的丝绒光泽。臀部和腿的上部则有水平的黑白条纹。有人认为这些条纹是在密集的热带雨林中作为“跟着我”的标志,让幼兽可以紧跟母兽,此外它们还可以作为伪装。小腿白色或淡棕色。面部黑白色。颈和腿显然有延长,但尚未达到长颈鹿的地步。雄兽有两只短的、带鹿茸的角,雌兽无角。㺢㹢狓的舌头是蓝色的,很长(约30厘米),很灵活。㺢㹢狓使用它们的舌头来卷取树上的嫩叶。㺢㹢狓还可以使用它们的长舌头来清洁它们的眼睛和耳朵。耳朵是㺢㹢狓赖以发现它们天敌豹的武器,因而长得很大。成年的㺢㹢狓重约200至250千克,身长1.9至2.5米之间,尾长30至42厘米,肩高约1.5至2.0米之间。雄兽平均比雌兽大一些。

除绿叶和嫩叶外㺢㹢狓还吃草、蕨类植物、果实和真菌。㺢㹢狓是昼行性动物,一般单身,只在交配时会碰到一起。怀孕期为421至457日。每次只生一幼兽,一般在8月至10月间出生,幼兽出生时重14至30千克。哺乳期约10个月,成熟期为4至5年。被关养的㺢㹢狓的寿命在15至30年以上。㺢㹢狓每天只需要睡60分钟,每次只要5分钟,它们始终保持警戒。㺢㹢狓使用每只脚上的腺分泌一种沥青似的物质来标志它们走过的地方,并使用尿来标志它们的疆域。

㺢㹢狓
1961 比利时 (6-3)
㺢㹢狓
1978 刚果 (6-1)
㺢㹢狓
1980 民主德国 (6-1)
㺢㹢狓
㺢㹢狓
㺢㹢狓
㺢㹢狓
㺢㹢狓
1984 扎伊尔 (4+1MS全)
㺢㹢狓
1992 比利时 (2-1)
㺢㹢狓
2013 比利时 (10-9)
  • 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长颈鹿科.txt
  • 最后更改: 2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