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庵和佛国寺

石窟庵建于公元8世纪,位于吐含山的斜坡上,石窟庵内有一尊纪念佛像,该佛像以普密斯帕莎穆德拉姿势面朝着大海。佛像周围有各种神仙、菩萨和信徒的雕像,这些雕像惟妙惟肖,工艺细腻,采用了深浅浮雕的方式,堪称远东地区佛教艺术杰作。佛国寺(建于公元774年)和石窟庵一起构成了一处具有重大意义的宗教建筑群。

Established in the 8th century on the slopes of Mount Toham, the Seokguram Grotto contains a monumental statue of the Buddha looking at the sea in the bhumisparsha mudra posi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portrayals of gods, Bodhisattvas and disciples, all realistically and delicately sculpted in high and low relief, it is considered a masterpiece of Buddhist art in the Far East. The Temple of Bulguksa (built in 774) and the Seokguram Grotto form a religious architectural complex of exceptional significance.

site_0736_0013-500-375-20140512170511.jpg
国别韩国 Republic of Korea
中文名称石窟庵和佛国寺
英文名称Seokguram Grotto and Bulguksa Temple
遗产类别文化遗产
登录年份1995
选入标准(i)(iv)

遗产范围包括:​

- 石窟庵

- 佛国寺

map_of_seokguram_grotto_and_bulguksa_temple.jpg

佛国寺

佛国寺始建于新罗第23代君主法兴王15年(公元528年),当时被称为“法流寺”。文武王10年(公元670年)创建了无说殿,神文王元年(公元681年)完成了大雄殿的释迦牟尼佛佛像。景德王时期,公元750年左右,宰相金大城为纪念父母重建,整个工程在惠恭王10年(公元774年)由新罗王室出资在金大城去世后完工,并命名为佛国寺,寺院在高丽王朝期间和朝鲜王朝早期曾重修。朝鲜宣祖26年至32年(公元1592年至1598年),历经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半岛的万历朝鲜之役(韩语:임진왜란,日语:文禄・慶長の役),佛国寺大部分建筑被烧毁,唯有金铜佛像和石造物幸免于难。

朝鲜宣祖38年(公元1604年),佛国寺再次被重建,之后又经过扩建和不断的重修。二战和韩战结束后,1966年佛国寺进行部分重修。1969年,韩国总统朴正熙下令对佛国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在旧址上重建了无说殿、观音殿、毗卢殿、经楼、回廊等建筑,并重修了大雄殿、泛影楼、紫霞门、石坛等,使其恢复成目前的情况。

佛国寺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的吐含山,进入佛国寺入口后,会经过天王门,来到一个两段式楼梯——青云桥和白云桥。楼梯总共有33个台阶,第一段为青云桥,有17个台阶;第二段为白云桥,有16个台阶。

台阶上为紫霞门,紫霞门后方为大雄殿。大雄殿前广场有释迦塔(又称三层石塔)与多宝塔。释迦塔高10.75米,有三层高,是传统的韩式石塔,线条简洁,细节极少,其历史超过一千二百年;多宝塔高10.29米,供奉妙法莲华经中提到的多宝佛,与释迦塔相比,多宝塔以其高度华丽的结构而闻名,其图像出现在10韩圆硬币上。大雄殿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左右为弥勒菩萨与羯罗菩萨,两侧为佛陀弟子迦叶与阿难。

在青云桥和白云桥左方,有莲华桥和七宝桥,与青云桥和白云桥类似,莲华桥和七宝桥也是一个两段式楼梯,但台阶数量较少,仅有17个台阶。第一段为莲华桥,有10个台阶;第二段为七宝桥,有7个台阶。台阶上为安养门,安养门后方为极乐殿,极乐殿内供奉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

大雄殿后为无说殿,无说殿后方由左至右为罗汉殿、毗卢殿、观音殿,其中毗卢殿内供奉金铜毗卢遮那佛坐像。

佛国寺内多宝塔、释迦塔、莲华桥和七宝桥、青云桥和白云桥、金铜毗卢遮那佛坐像,以及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等六件文物被列为韩国国宝。另有数件文物列为比韩国国宝次一级的韩国宝物。

多宝塔为韩国国宝第20号,高10.29米,供奉妙法莲华经中提到的多宝佛。推测多宝塔建于统一新罗景德王10年(公元751年)。与释迦塔相比,多宝塔以其高度华丽的结构而闻名。多宝塔基座为十字型,四面各有一座阶梯,阶梯有十个台阶。据说四面代表佛教“四圣谛”基本教法,十个台阶代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意涵。其上由四个方形石柱支撑方形屋顶。屋顶上有方形栏杆,方形栏杆上有八角形栏杆,八角形栏杆上有莲花型石雕,其上有八个支柱支撑八角形屋顶。原本在阶梯上方有四只石狮子,但目前仅存一只。多宝塔的图像出现在10韩圆硬币上。

释迦塔为韩国国宝第21号,全名为“释迦如来常住说法塔”,又称三层石塔(삼층석탑),为韩国国宝第21号,高10.75米,是传统的韩式石塔,线条简洁,细节极少。与多宝塔相同,一般推测亦建于统一新罗景德王10年(公元751年),但另有一说建于统一新罗景德王元年(公元742年)。与多宝塔相比,释迦塔设计相当简洁。三层石塔的比例为 4:3:2,下方较大,至上方逐渐缩小,呈现均衡的美感。释迦塔与多宝塔均在大雄殿前的广场,两座塔置于同一处,是体现妙法莲华经的内容,表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说法时,“过去佛”多宝佛在旁的证明。

1966年9月发生盗掘者入侵使得释迦塔产生损伤,同年12月整修时,于二层塔身中的一个方洞内,找到一批文物,该批文物被列为韩国国宝第126号。其中最受瞩目的为编号126-6号,其为世界上最早的木刻印刷品,将《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印在8乘以620公分的纸卷轴上,经鉴定年代介于公元705至751年间。该物件现存于国立庆州博物馆。

莲华桥和七宝桥为韩国国宝第22号。莲华桥和七宝桥为一个两段式楼梯,第一段为莲华桥,有10个台阶;第二段为七宝桥,有7个台阶。台阶上为安养门(韩语:안양문),安养门后方为极乐殿(韩语:극락전),极乐殿内供奉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韩国国宝第27号)。

推测莲华桥和七宝桥建于统一新罗景德王10年(公元751年)。莲华桥以其台阶上有莲花形图样的雕刻而闻名,但雕刻经过多年参拜者从其上走过,已逐渐模糊,如今已不准游客从其上走过。 据传莲华桥和七宝桥不是世俗之人可过的桥,只有彻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才能登上。与右侧的青云桥和白云桥显现的雄伟气势相比,莲华桥和七宝桥展现出秀雅细致的一面。莲华桥下面有一个虹霓门,虹霓门象征的意义为芸芸众生希望走向极乐世界。

青云桥和白云桥为韩国国宝第23号,推测青云桥和白云桥亦建于统一新罗景德王10年(公元751年)。青云桥和白云桥为一个两段式楼梯,楼梯总共有33个台阶,第一段(下方)为青云桥,有17个台阶;第二段(上方)为白云桥,有16个台阶;但有另一派说法与前者相反,为第一段(下方)17个台阶为白云桥,第二段(上方)16个台阶为青云桥。

青云桥和白云桥的下方17个台阶高3.82米,宽5.14米;上方16个台阶高3.15米,宽5.09米。下方阶梯底下亦有一个虹霓门。台阶上为紫霞门(韩语:자하문),紫霞门后方为大雄殿。大雄殿前广场有释迦塔与多宝塔。青云桥和白云桥象征将桥下的俗世与桥上的佛祖世界连接,与左侧的莲华桥和七宝桥相比,青云桥和白云桥的建筑显现了雄伟的气势。

金铜毗卢遮那佛坐像列入韩国国宝第26号,为毗卢遮那佛的坐像,该坐像位于佛国寺毗卢殿内。金铜毗卢遮那佛坐像高为1.77米,为青铜鎏金材质。佛像的表情相当严肃,头上肉髻代表无上的智慧;右手的食指被左手遮住,代表佛陀的开悟;身上穿着露出右肩的袈裟,袈裟的皱褶形塑相当细腻。

佛国寺的“金铜毗卢遮那佛坐像”、“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以及柏栗寺“金铜药师如来立像”(韩国国宝第28号)合称为统一新罗时期三大青铜鎏金佛像。

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列入韩国国宝第27号,为阿弥陀佛的坐像,该坐像位于佛国寺极乐殿内。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高为1.66米,佛像双脚盘腿,右手置于腿上,左手向前微伸,两手持说法印。身上穿着露出右肩的袈裟,袈裟衣纹写实自然,造型风格与石窟庵佛像相似。有说法认为佛像为了新罗第24代君主真兴王的母亲所建,但从雕刻的形式判定,应为8世纪中叶的作品较有可能。

除了前列的韩国国宝之外,佛国寺还保存六项比韩国国宝次一级的韩国宝物,包括舍利塔(韩国宝物61号)、石槽(韩国宝物1523号)、大雄殿(韩国宝物1744号)、石筑(韩国宝物1745号)、灵山会上图与四天王壁画(韩国宝物1797号),以及三藏菩萨图(韩国宝物1933号)六项文物。另有幢竿支柱(有形文化财446号)。

石窟庵

石窟庵是韩国的著名古迹,因其是在一个自然巨石凿成的石窟之内建成的佛寺而得名为石窟庵。石窟庵坐落在韩国庆州吐含山东侧半山腰上,是新罗景德王十年(公元751 年)由国相金大成所建,公元 774 年新罗惠恭王在位时竣工,当时名为石佛寺。据说石窟庵与佛国寺建于同一时期。高丽时期的史书《三国遗事》中记载,金大成为了现世的父母而建造了佛国寺,又为了前世的父母建造了石窟庵。

石窟庵最早在统一新罗(668~935年)时期,由跨越景德王与惠恭王时期的宰相金大城(700-774年)于景德王10年(公元751年)开始建造;惠恭王10年(公元774年)竣工完成,建成之初叫做“石佛寺”。根据《三国遗事》记载,金大城为了现世的父母而建造佛国寺,又为了前世的父母建造石窟庵。

朝鲜王朝(1392~1897年)时期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朝鲜佛教发展遭受打压,石窟庵因而逐渐荒废。1909年,一名邮差偶然发现石窟庵,当时毁坏情况已十分严重。在朝鲜日治时期(1910~1945年),石窟庵于1913~1915年展开修复工程,此次整修事前并没有充分进行调查,石窟的结构几乎被完全拆除并重新组装,修复人员使用混凝土包覆来稳定结构,但这样的做法使得湿气无法宣泄,以致雕塑腐蚀并产生漏水。1917年,在圆顶上方埋入排水管,但漏水情况并未显著改善。1920~1923年在混凝土外铺上防水沥青,但在其上却长出苔藓和霉菌,此段时期修复工程相当不顺利。

之后因二战与韩战局势动荡,修复工程因而暂停。1961年起,朴正熙总统下令进行修复,由大韩民国文化财产管理局(现文化财厅)执行。此次修复记取过去经验,利用机械系统控制温度和湿度。现在游客只能透过只能在前厅,透过玻璃墙观看石窟庵的内部。玻璃墙是为了保护石窟,避免游客带来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另外,对于许多历史学家而言,目前在石窟庵前方设置了一座木制建筑前堂,为一个引起争论的话题。他们相信石窟庵最初没有这样的结构,阻挡人们在石窟庵内远望海上的日出,并切断进入石窟的空气。文化财厅于1962年12月20日将石窟庵列为韩国国宝第24号。

石窟庵入口为长方形前厅,其后为走廊通道,后方为圆拱形主室,直径为6.85米。主室由超过360块花岗岩石板砌成。主室天花板呈圆形顶,雕刻了莲花纹路。石室中央供奉著本尊佛。本尊佛神态从容安详,雕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为新罗佛教艺术的代表作。本尊佛高度为3.5米,下方有一座高1.34米的莲花宝座。

本尊佛后方为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左、右各有五位十大弟子浮雕像。右方顺时针依序为罗睺罗、阿尼律陀、富楼那、摩诃迦叶、舍利弗;左方顺时针依序为目犍连、须菩提、迦旃延、优婆离、阿难陀。舍利弗右方为文殊菩萨、帝释天;目犍连左方为普贤菩萨、梵天。走廊通道有四天王像,左有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右有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前厅左右两侧有金刚夜叉与八部众。

景德王时期除了石窟庵以外,还建造了佛国寺、皇龙寺等,是新罗佛教艺术的高峰期。石窟庵内的本尊佛以及其他浮雕像,被认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充分展现了新罗时代人们独具特色的艺术感知,堪称东北亚古代佛教艺术的杰作。

佛国寺

发行国家/地区:韩国 Republic of Korea

佛国寺 多宝塔
1949 韩国 普通邮票
佛国寺
佛国寺
1952-53 韩国 普通邮票
佛国寺
1972 韩国 国家公园 (6-3)
佛国寺 多宝塔
佛国寺 释迦塔
1978 韩国 韩国石塔 (10-5,6)
佛国寺 多宝塔
1979 韩国 韩国艺术5000年展览 第1组 (10-1)
佛国寺
1979 韩国 第28届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总会 (1全)
佛国寺
1997 韩国 世界遗产 (2-1)
佛国寺 多宝塔
2002 韩国 韩国-越南建交10周年纪念 (2-1)
左:佛国寺
2015 韩国 丝绸之路庆州2015 (1全)

石窟庵

发行国家/地区:韩国 Republic of Korea

石窟庵 本尊佛
石窟庵 本尊佛
1952-53 韩国 普通邮票
佛国寺 菩萨立像
1965 韩国 韩国的象征普通邮票
石窟庵 本尊佛
石窟庵 本尊佛
1977 韩国 世界遗产 (1+1MS全)
石窟庵入口左侧金刚力士浮雕
石窟庵入口左侧金刚力士浮雕
1980 韩国 韩国艺术5000年展览 第2组 (10-9,10)
邮资封1981
石窟庵第11面观音菩萨像
石窟庵 本尊佛
佛国寺和石窟庵
1997 韩国 世界遗产 (2-2)
石窟庵入口左侧金刚力士浮雕
石窟庵入口左侧金刚力士浮雕
2010 韩国 集邮日 (2全)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韩国/石窟庵和佛国寺.txt
  • 最后更改: 3年前
  • 青团00